![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家长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949549/0-17203350665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家长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949549/0-1720335066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家长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949549/0-17203350667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949549/1-17203350692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949549/1-17203350692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949549/1-172033506933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
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
展开
这是一份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文件包含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家长版docx、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童年闻香》,完成问题。
童年闻香
张琳
①6岁那年的夏天,爸妈给钱让我买冰棍吃,我偶尔买一根,更多的时候,我把钱存着。终于有一天,我攒够了钱,趁爸妈午睡时跑出去买回那本心仪已久的书。当我从热浪滚滚的街上飞奔到家门口时,已经汗流浃背。推开门的那一瞬间,我开始紧张,我把拿着书的手背在身后,心跳得怦怦响。
②当我不得不从背后把书展示给爸妈的时候,妈妈笑了,摸了摸我的头。爸爸也笑了,说:“买书是多好的事啊,怎么紧张成这样?”
③6岁的我已经认识不少字。我买回来的书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每次翻开阅读,我都不由自主地抚摸书页,小心翼翼地把鼻子贴在纸上细闻墨香。那股墨香让我感到幸福。
④一年多后,我上学了。上学的细节大都模糊了,但我清晰记得我们在一个小院里读书的情形。那时候班里有个同学的父母时常给她买课外书,而且买的都是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有叶永烈的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还有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木偶奇遇记》。我们经常放学后去她家,一位同学捧读,其他同学围坐成一圈。小院里总是洒满金色的阳光,我们的头顶和后背都被晒得热烘烘的。书的每一页纸张和那上面的文字,也都在太阳的映晒下散发出一种美妙的馨香,而那些故事里的神奇情节,就随着阳光融进我们的心里。世界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许多扇新的窗户……
⑤后来,我还迷上了唐诗宋词。我把一首首诗词抄在小纸片上,上下学的路上也一直背。清晨,我背着小纸片上的唐诗。傍晚,纸片上的宋词和一盏盏暖黄色的路灯一起,温暖着回家的路。节假日我也从不睡懒觉,带着《唐诗三百首》跑到公园。我最爱做的是在湖边来回走动着朗读、背诵唐诗。在那儿我找到了诗里的意境,也闻到了每一句诗的味道,那是与众不同的香味。湖边的一切都让我心潮澎湃,我大声地又读又背,旁若无人,陶然自醉。
⑥春夏时节的公园里树木郁郁葱葱,还有延伸而去的葡萄架长廊,翠绿的叶片在风中颤动,弯弯曲曲的嫩绿色葡萄丝儿细巧柔软。用心观察,我觉得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美。回家之后我把所见所感写成作文。
⑦早早地遇见并爱上阅读,才有了后来我和儿童文学写作的一见钟情。童年是盛开的,和童年有关的一切后来都盛开了。
(摘自《陇东报》2023年6月8日,有删改)
1.文章主要是按照什么顺序叙写的?
A.时间
B.空间
C.事情发展
D.分总
2.文章第1自然段中“我”心仪已久的书是哪一本书?
A.《木偶奇遇记》
B.《唐诗三百首》
C.《小灵通漫游未来》
D.一年级语文课本
3.下列对第2自然段中爸妈的“笑”,理解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A.炫耀的笑,爸妈为“我”自主买书的行为感到很得意。
B.失望的笑,爸妈为“我”胆小的行为感到无比的失望。
C.无奈的笑,爸妈对“我”攒钱买书的行为感到不理解。
D.欣慰的笑,爸妈为“我”喜欢读书的行为感到很欣喜。
4.文章第4自然段写道:“世界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许多扇新的窗户……”句中“新的窗户”指的是什么?
A.认识世界的新途径
B.院子里新开的窗户
C.故事里的许多扇窗
D.故事里的神奇情节
现代文阅读。
担子
①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洗得无影无踪,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净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的山间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
②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成薄片,后跟有些破损;皮鞋却锃亮,有点儿晃眼。
③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个大提包和两个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的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④“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⑤“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⑥“啪——”担子散落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⑦草鞋人跌进山间杂草中。
⑧“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人飞奔过来。草鞋人立在山道上,脚上露出一道血口,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
⑨“爸,我来挑吧!”皮鞋人抢着担子说。
⑩“刚才是草鞋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
⑪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许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的问题上千叮咛万嘱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⑫“爸,我来挑吧,你已经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乞求说。
⑬“下了这道坡,再走几里路,就是马家溪了,那儿平整些,到那儿你再挑吧!”草鞋人移着带血的草鞋,回答说。
⑭到了马家溪的枫亭口,草鞋人将担子压在了皮鞋人的肩上,自己则在后面横着衣襟擦汗,然后作悠然状。
⑮皮鞋草鞋在马家溪的街道中间移动着。
⑯马家溪的村民个个眼红,夸道:你真是好福气哟,养了个好儿,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
⑰草鞋人心里像灌了一坛蜜,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隔了老远一根一根地甩去。
⑱走过马家溪,又是一段漫长的山路。
⑲草鞋人急忙冲到皮鞋人身边,毫不含糊地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然后驼背前行。
⑳望着草鞋人负担的背影,皮鞋人刹那间泪如雨下……
5.文中的“草鞋人”是指 ,“皮鞋人”是指 。
6.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并照样子简练概括。
草鞋人挑担→草鞋人 →草鞋人
7.环境描写能推动情节的发展,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净是些裸露的石子”可以看出 ,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做铺垫。
②“雨后的山间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衬托出人物 的心情。
8.仔细阅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品味细节,体会情感。
①从皮鞋人“双手抢担,乞求说”中,可以体会到 。
②从“刹那间泪如雨下”中,可以体会到 。
9.父亲为什么选择在马家溪枫亭口让儿子挑担子呢?联系上下文,写写你的看法。
10.文中的“担子”表面含义是指 ;深层含义是指 和 。
阅读。
小巷
①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原住着一群盲人。在越来越现代化的都市中,他们的交通工具依旧是一根竹棍。奇异般的竹棍,不长叶,也不生根,却是他们的神经和眼睛。在高高院墙相夹的几百米甬道里,他们步步往里走。甬道永远是湿润的、暗的,白天没灯,黑夜没灯,光明似乎对他们是不存在的。
②窄窄的小巷,被人们久久地遗忘了。一年,两年,大人不到那里走,小孩也不到那里去,巷道里草漫了上来,渐渐覆盖了那陈腐的四方砖块。
③春天,都市的上空又飞起了蝴蝶形的鹞(yà)子,寂寞了一个冬季的天空,显得明快了。忽然,这条窄窄的小巷口,拥满了人,都在瞧那墙上的一个牌子:盲人推拿所。
④消息爆炸了整个都市,都在传说:这群盲人并没有默默地逝去,几年里默默地学成了推拿术,可以治好很多的病症。
⑤有人进了这窄窄的小巷。一个,两个,十个,八个……盲人们果然在那里备有推拿室。
⑥他们一次一次推拿得满头大汗,病人一次一次感慨病情的减轻,甚至康复了。于是,一群一群的病人赶来,从小巷往里走 弯腰的 弓背的 拐腿的 歪脖的 这些在生活中痛苦 失去了人生乐趣和理想的患者,走一步,退半步,不晓得这个小巷的深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⑦不久,一群一群的人从小巷深处走出来,他们奇迹般地好了。那里是一个修缮的世界。修缮师就是一群黑暗的精灵。小巷里的草塌下来了,又露出了那陈腐的四方砖块。
⑧但是,他们都感到奇怪:这巷道里、病房里,全挂满了电灯,黑夜亮着,白天也亮着。
⑨“黑夜和白天于我们都是一样的。”盲人们说,“但是灯是我们的眼,虽然我们瞧不见,但它却瞧见了别人,别人也瞧见它了。”这灯就这么昼夜交替地亮着。
⑩夜以继日,患者沐浴着光耀的灯光,从这窄窄的小巷往里走,走向生活的深处。
⑪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
11.联系上下文“夜以继日”的意思是
12.文章主要为读者介绍了四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小巷盲人被人遗忘”→ → →
13.给第⑥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14.读读第⑨自然段,我对盲人所说的话的理解是 ,表达了他们 精神。
1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 。
阅读下列文学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父亲的那些事儿
①在我十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了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一件不常穿的中山装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惶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豫了片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颁奖和全校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着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十九岁初入大学的那年。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节目、学英语,很让人眼馋。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六十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台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台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毫升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六十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粘稿的手伸向了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经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着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经渗进到我的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2021.11《读者》节选,有改动)
16.下列对“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中的“头一遭的事儿”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我”的作文被老师表扬。
B.“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
C.学校邀请“我”的父母参加作文竞赛颁奖大会。
D.学校专门为“我”作文的获奖而召开了颁奖会。
17.下列哪一项正确表现了父亲在短文第2自然段中内心情感的依次变化( )
A.充满喜悦→颓然一张惶、绝望→注视暗喜
B.充满喜悦→张惶、绝望→颓然→注视暗喜
C.张惶、绝望→充满喜悦→注视暗喜→颓然
D.充满喜悦→注视暗喜→颓然→张惶、绝望
18.下列哪一项是“我”走了六十里地回到家,向爸妈要收录机的真正原因( )
A.为维护自己那颗脆弱的自尊心
B.出于对别人拥有收录机的羡慕
C.学习英语一定需要一台收录机
D.寝室里的其他同学都有收录机
19.下列对“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中“牛奶”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一种昂贵的乳制品B.一台袖珍收录机
C.优裕的物质条件D.做人的一种自尊
20.文章写了关于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 )→( )→( )临终与“我”握手
21.作者通过叙述父亲的那些事儿,他想塑造一个怎样的父亲?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说明你的看法和理由,至少要写出两点。
22.“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经渗透到我的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请联系文本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外阅读。
童年读书(节选)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看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有一本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位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记得从一位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于是,躲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等我从草垛后头钻出来时,已是夕阳西下,身上被蚊虫咬出许多疙瘩。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有一次,他把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拱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肿得睁不开了。
⑤不久,我从一位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做饭,一盏小油灯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⑥总之,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把周围十几个村子里的书都读完了。
2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忐忑不安:
赏识:
2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短文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而遭遇的一些事情,请依次简洁概括。为读《封神演义》 ;为读《青春之歌》 ;为读《破晓记》 ;为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25.第③自然段中说“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6.短文第④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
27.联系短文内容,体会结尾有哪些特点?
28.这学期,你读过哪些书?有什么收获?
阅读《生命的一部分》,完成练习。
生命的一部分(刘心武)
①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②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③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上床后不读书的痛苦画面。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了那一摞台历。那是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④在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是要读书。
⑤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榻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本书呢?
⑥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心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的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的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么样,“疯得很”“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构成状况与人生面临抉择态势的道理。有的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坏的书,出于好奇心,我们总想拿来读读,其实只要不让逆反心理把我们的思绪推向混乱与偏颇,在好奇心驱使下把那样的书拿来翻翻也无大碍,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排拒那些坏书的影响。
⑦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⑧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29.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百无聊赖:
(2)津津有味:
30.选文第③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31.选择题。
(1)作者认为,读书人应该重点读的书是( )
A.时下热门的书。 B.经过几代读者考验的书。
C.能构成我们生命中重要部分的书。
D.宣扬真理,传播知识,陶冶心灵,赏心悦目的书。
(2)文中起到首尾照应作用的两句话是( )(多选)
A.我每天都离不开书。 B.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C.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D.不可一日无书。
32.作者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请你也用一句读书名言来说明读书的好处。
阅读文章,然后按要求答习题。
母亲桥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道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冰河里。
②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我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④从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围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讶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答到:“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问。“搬石头搭桥呀!”
⑤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⑥那年9月,我踏过“母亲桥”走进了军校的大门。独在异乡生活,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助我度过每一次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⑦如今,我已经军校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河上的“母亲桥”也已经被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33.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4.请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气急败坏:
迫在眉睫:
35.为什么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36.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以“母亲桥”为题?
37.读完文章,请回忆《慈母情深》一文,然后写出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之处。(两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解析】1.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根据短文中第①段“6岁那年的夏天”第④段“一年多后,我上学了。”第⑤段“后来,我还迷上了唐诗宋词。”可知文章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叙写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短文中第③段“6岁的我已经认识不少字。我买回来的书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可知,文章第①自然段中“我”心仪已久的书是一年级的语文课本。
故选D。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根据短文中第②段“当我不得不从背后把书展示给爸妈的时候,妈妈笑了,摸了摸我的头。爸爸也笑了,说:‘买书是多好的事啊,怎么紧张成这样?’”可知,爸妈的“笑”是欣慰的笑,爸妈为“我”喜欢读书的行为感到很欣喜。
故选D。
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分析。
根据短文中第④段“书的每一页纸张和那上面的文字,也都在太阳的映晒下散发出一种美妙的馨香,而那些故事里的神奇情节,就随着阳光融进我们的心里。世界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许多扇新的窗户……”可知,“新的窗户”指的是认识世界的新途径。
故选A。
5. 父亲 儿子 6. 摔倒 夺担 7. 山路不好走 轻松、愉悦 8. 皮鞋人对父亲的心疼 皮鞋人被父亲如山的爱深深感动了 9.父亲想让马家溪的村民看到他有一个既能做官,又懂事、孝顺的好儿子。 10. 由两只大提包和两个蛇皮袋所构成的的担子 父亲所承受的生活压力 父亲无怨无悔的担当
【解析】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中第④自然“‘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可知皮鞋人是儿子。
结合第⑤自然段“‘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可知这是草鞋人回答皮鞋人的话,草鞋人是父亲。
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结合第⑤自然段“‘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可知草鞋人挑担。
结合第⑥自然段““啪——”担子散落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和结合第⑦自然段“草鞋人跌进山间杂草中。”可知草鞋人摔倒。
结合第⑲自然段“草鞋人急忙冲到皮鞋人身边,毫不含糊地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然后驼背前行。”可知草鞋人夺担。
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句子“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净是些裸露的石子”可知山路不好走,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做铺垫。
结合第①自然段句子“雨后的山间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这句话是环境描写,通过空气、鸟鸣等景物衬托出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
8.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⑫自然段“‘爸,我来挑吧,你已经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乞求说。”从皮鞋人的话语中可以读出皮鞋人对父亲的担心,“乞求”和一个“抢”字可以读出皮鞋人对父亲的心疼。
结合第⑳自然段“望着草鞋人负担的背影,皮鞋人刹那间泪如雨下……”可知皮鞋人看见草鞋人背着担子,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泪如雨下写出了皮鞋人被父亲如山的爱深深感动了。
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⑭自然段“到了马家溪的枫亭口,草鞋人将担子压在了皮鞋人的肩上,自己则在后面横着衣襟擦汗,然后作悠然状。”和根据第⑯自然段“马家溪的村民个个眼红,夸道:你真是好福气哟,养了个好儿,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可知父亲在到了马家溪的枫亭口,草鞋人将担子压在了皮鞋人的肩上,自己则在后面是为了让马家溪的村民看到他的儿子多么孝顺,当马家溪的村民看到皮鞋人背着担子的时候,都夸赞他有一个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懂事并且孝顺的好儿子。
10.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两个大提包和两个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的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可知“担子”表面含义是由两只大提包和两个蛇皮袋所构成的的担子。
结合第⑲自然段“草鞋人急忙冲到皮鞋人身边,毫不含糊地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然后驼背前行。”中的“毫不含糊”写出了父亲出于对儿子的爱毫不犹豫地去承担的生活压力,“冲”“夺”“背”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父亲无怨无悔的承担责任。
11.本文指盲人按摩所的灯从早亮到晚。 12. 小巷盲人开推拿所轰动全城 小巷盲人推拿所治好很多病人 小巷盲人在巷道里挂满电灯 13.,、、、,、 14. 明明不需要灯,还是点上了灯,比喻自己也是别人的明灯,能够给别人带来希望 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 15.首尾呼应
【解析】1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联系上下文,结合第⑨——⑩自然段句子“这灯就这么昼夜交替地亮着”“夜以继日,患者沐浴着光耀的灯光,从这窄窄的小巷往里走,走向生活的深处。”可知,夜以继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昼夜不停。文中指盲人按摩所的灯从早亮到晚。
12.本题考查文章的整体把握概括能力。
根据第②自然段“窄窄的小巷,被人们久久地遗忘了。”可知,介绍了:小巷盲人被人遗忘;
根据第③自然段“忽然,这条窄窄的小巷口,拥满了人,都在瞧那墙上的一个牌子:盲人推拿所。”可知,介绍了:小巷盲人开推拿所轰动全城;
根据第⑥自然段“他们一次一次推拿得满头大汗,病人一次一次感慨病情的减轻,甚至康复了。”可知,介绍了:小巷盲人推拿所治好很多病人;
根据第⑧自然段“但是,他们都感到奇怪:这巷道里、病房里,全挂满了电灯,黑夜亮着,白天也亮着。”可知,介绍了:小巷盲人在巷道里挂满电灯。
1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从小巷往里走”后面用逗号,表示短暂停顿;“弯腰的”“弓背的”“拐腿的”“歪脖的”中间用顿号隔开,表示同类词分隔;“歪脖的”后面用逗号,表示短暂停顿;“这些在生活中病苦”后面用顿号,表示短暂停顿。即:从小巷里走,弯腰的、弓背的、拐腿的、歪脖的,这些在生活中痛苦、
14.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理解。
一群盲人失去了看见光明的双眼,但是他们开“推拿所”治病救人,给很多生活在痛苦中的人带去了光明。他们是黑暗中的“精灵”,他们无法看见光亮。但是他们却说“灯是我们的眼睛”是因为一方面,灯总是发出光亮照亮别人,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盲人的心灵与精神相符;另一方面,盲人治愈了他人的疾病,给别人带来光明,就像灯给行人带来光明一样。
句子“但是灯是我们的眼,虽然我们瞧不见,但它却瞧见了别人,别人也瞧见它了”明明不需要灯,还是点上了灯,比喻自己也是别人的明灯,能够给别人带来希望,盲人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生活的希望,可以看出盲人们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5.本题考查文章的结构特点。
文章以“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结尾,与开头第一段第一句“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在结构上相照应,内容上强调小巷与之前一样,没有变化,一个在头一个在尾,属于首尾呼应。
16.B 17.B 18.A 19.C 20. 父亲在冬天为病中的儿子买冰棍 父亲躲在角落里始终注视颁奖大会 为儿子购买收音机并教育他如何做人 21.十岁那年,父亲在冬天为病中的儿子买冰棍,初二那年,父亲躲在角落里始终注视颁奖大会,十九岁那年,为儿子购买收音机并教育他如何做人,通过这些事件,体现了父亲是一位关爱孩子、善于教育;甘愿吃苦、正视艰难生活。刚毅、坚强的人。 22.父亲对我的影响巨大,他教我正视困难的话语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中来。父亲对子女的爱和做人要有自尊、要活出男人的伟岸、不与别人攀比的人生态度,对“我”产生了影响,“我”决心像父亲那样生活、做人,传承父亲敦厚、慈爱、自尊的品质。
【解析】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中的句子“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可知,这个语句中的“头一遭的事儿”具体是指“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故选B。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中的句子“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惶而又绝望。”和“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和“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着这一切呢!”可知,父亲的心情从充满喜悦到张惶而又绝望,再到颓然、暗暗关注。故选B。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的句子“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节目、学英语,很让人眼馋。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可知,我想要收录机不仅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更多是自己的自尊心在作祟,因为别人都有。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失了脸面。所以“我”走了六十里地回到家,向爸妈要一台收录机。故选A。
1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的句子“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可知,父亲是想告诉我做人不能有攀比心理,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这里的“牛奶”不是指真正的牛奶,而是别人优裕的物质条件。故选C。
20.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第①个自然段讲述了父亲寒冬步行买冰棍的情景。在“我”生病时,父亲为了满足“我”的愿望,冒着严寒步行去买冰棍,尽管冰棍在回来的路上融化了,但他的父爱却没有减少一分。
第②个自然段讲述了父亲欲参加颁奖会却被拒的经历。当“我”获得作文竞赛一等奖时,父亲满心欢喜地想要参加颁奖会,与“我”共同分享这份荣誉,然而“我”却因为虚荣心拒绝了父亲,让父亲感到失望和无奈。
第③个自然段叙述了父亲卖血买收录机的事情。为了满足“我”对收录机的渴望,父亲不惜进城卖血来换取资金,展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与牺牲精神。
2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第①自然段中父亲步行去给我买冰棍,结合第③自然段中父亲卖血给我买收录机都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深深的爱。结合第③自然段中的句子“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可知,父亲虽是普普通通的人却也有着教育智慧,教育“我”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关心子女、注重教育、坚韧不拔的父亲。
2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的句子“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可知,父亲的言语已经深深的影响到我了。“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经渗透到我的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这句话说明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子女的爱和做人要有自尊、要活出男人的伟岸、不与别人攀比的人生态度)已渗透到“我”的生命中来。这也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感激和敬仰,以及对父亲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23. 心神极为不安。文中指“我”害怕被母亲责骂,内心非常不安。 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文中指一位老师对“我”非常重视。 24.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给同学家拉磨 被蚊虫咬且耽误喂羊 被马蜂蛰 头发被烧焦 25.作者那是感到幸福是因为借到并读完了大厚本的《青春之歌》,并且得到了母亲的宽容。 2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动作的生动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童年时渴望读书、迷恋读书的情形。 27.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28.示例:本学期我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和《鲁滨逊漂流记》。
收获:①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②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鲁滨逊的这种精神,才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获得成功。
【解析】2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中“于是,躲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可知,文中指我因读书耽误喂羊,害怕被母亲责骂的不安心理。
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结合选文第⑤自然段中“不久,我从一位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知,文中指老师对我迷恋读书的行为非常重视、赞赏。
24.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阅读选文可知,选文围绕“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这句话展开的,作者以真实的口吻与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他童年读书的酸甜苦辣与趣闻轶事。
从第②自然段“有一本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位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可知,为读《封神演义》,“我”给同学家拉了一上午磨;
从第③自然段“于是,躲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等我从草垛后头钻出来时,已是夕阳西下,身上被蚊虫咬出许多疙瘩。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可知,为读《青春之歌》,“我”被蚊虫咬且耽误喂羊;
从第④自然段“有一次,他把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拱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肿得睁不开了”可知,为读《破晓记》,“我”被马蜂蛰;
从第⑤自然段“不久,我从一位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可知,为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头发被灯火烧焦。
2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可知,“我”为了看《青春之歌》耽误放羊,但是母亲没骂“我”也没打“我”,让“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爱。所以“我”真感到了幸福。
2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分析。
结合第④自然段中“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我”比作被磁铁吸引的铁屑和一只喝水的鹅。“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被书吸引的程度是多么强烈,简直达到了身不由己的程度,但只能“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远远地看”脖子伸长得“像一只喝水的鹅”,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状态,被书吸引的程度之深。两个比喻和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如饥似渴迷恋读书的情景,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27.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
文章结尾写道“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把周围十几个村子里的书都读完了”,这句话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也点明了文章题目“童年读书”,说明“我”童年时代为了读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28.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作答本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本学期读过的书和收获写下来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示例:本学期我阅读了很多书,其中包括《小王子》《新华字典》《诗经》《中国历史》《论语》《三国演义》等。
收获:从《小王子》中,我收获了一种珍惜友谊的态度,学会了包容他人,懂得了珍惜真正的友谊,不要被物质的东西所迷惑。
从《新华字典》中,我收获了一种丰富的词汇量,学会了更多的词汇,增加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从《诗经》《中国历史》《论语》《三国演义》中,我收获了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学会了更多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和道理,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9. 短文中指作者没有书看,感到非常无聊。 短文中指作者看《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看得兴味浓厚。 30.“我”有一回出差,把带有“我”一本心爱的书的手提包丢了,但在晚上无聊时,“我”看起了《中外历史知识台历》。以此来突出“每天必看书”“不可一日无书”这一中心。 31. B BC 32.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解析】2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可知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感觉什么都没意思,浑身不自在。因此百无聊赖:指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2)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可知于是我趣味特别浓厚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津津有味:形容趣味特别浓厚。
3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可知有一回出差,我忘了带书;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了那一摞台历。那是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可知百无聊赖之际,我找到了一本日历,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因此文章第③自然段主要写的是有一会出差我忘记带书,百无聊赖之际,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台历。写这件事说明了读书对我的重要性。说明了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都看书这一观点。
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的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的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可知作者认为读书人应该重点读的书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的书。
故选B。
(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和文章第⑧自然段句子“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可知这两句首尾呼应,写出了书的重要性;
故选BC。
3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名言积累。
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可知写出了读书的好处。
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写出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如: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3.文中主要写了母亲为我烤被河水浸透的棉裤和为我上学而搭石头桥,及我在母亲默默无私的爱鼓励下成功和幸福生活的故事。 34. 形容非常着急和生气。 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35.因为作者得知母亲默默地搬石头搭石桥,而伤了手,被母亲这种无言的爱而深深感动和震撼,以至于说不出话来。 36.一是因为母亲用石头为“我”搭起过河的桥;二是因为母亲用青春为“我”撑起生命之桥;三是母亲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成功和幸福之桥。 37.相同之处:1.都有场面描写;2.都写出了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3.都有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解析】3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道赶往学校。”“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冰河里。”可知早晨,我抄近路去学校,不小心掉进了河里;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可知写了母亲为我烘烤棉裤;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可知写了母亲为我搬石头搭桥,方便我抄近路。
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独在异乡生活,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助我度过每一次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可知我在母亲的关爱下幸福生活;
因此文章主要写了我抄近路掉到河里,弄湿了棉裤,母亲默默地为我烘干棉裤,还搬运石头,为我搭建了石头桥,我在母亲的关爱下成功、幸福的生活的故事。
34.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道赶往学校。”可知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上学,我慌慌张张地抄近道赶往学校。气急败坏的意思:形容人在非常愤怒或激动时,表现出慌张的状态,可能会因为恐慌或者愤怒而导致呼吸急促,行为狼狈不堪。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高考迫在眉睫”可知高考近在眼前;迫在眉睫的意思是事情非常紧迫,已经到了眼前,急迫得就像逼近了眉毛和眼睫毛一样。
3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讶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答到:‘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问。‘搬石头搭桥呀!’”可知我得知了母亲在背后默默地为我付出,没想到母亲会去搬石头搭桥而感到十分震惊和感动,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36.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理解。短文叙述了母亲为“我”烤被河水浸透的棉裤和为方便"我”上学而搭石头桥的事,体现了母亲默默无私的爱。“母亲桥”表面上是指母亲为“我”搭起的石桥,深刻含义是母亲对“我”深切的爱,就像桥一样引我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桥会因风雨侵蚀而变得残旧;可“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是用亲情搭就的,代表了伟大的母爱,所以永远踏不断。
3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和《慈母情深》一文内容,写出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之处。这篇文章写的是母亲为我烤被河水浸透的棉裤和为方便我上学而搭石头桥的事,以及对上大学后“我”的关爱、帮助,表达出“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的人生感悟,赞颂了伟大的母爱。
《慈母情深》主要叙述的是一位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身边同事的劝阻,坚持要给“我”拿钱购买书籍的故事。课文中的母亲虽然薪水不多,但仍然支持儿子读书、学知识,作者借助这件事情来展现母爱的伟大,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
两篇文章都有具体的场面描写,《慈母情深》描写了母亲工作时的场景和母亲给我钱的场景,《母亲桥》写了母亲为我烘烤棉裤的场景,两篇文章都表达了母亲对于孩子的爱和牵挂,都写出了孩子对于母亲的感谢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文件包含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学生版docx、Day05记叙文阅读深析-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家长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Day04:记叙文阅读进阶-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文件包含Day04记叙文阅读进阶-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学生版docx、Day04记叙文阅读进阶-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家长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Day03:记叙文阅读初探-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文件包含Day03记叙文阅读初探-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学生版docx、Day03记叙文阅读初探-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家长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