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热身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本试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48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答案的代号涂黑。)
2019 年中国废钢铁资源总产量为 2.4 亿吨,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废钢铁资源的快速增长将对钢 铁工业的流程结构、企业布局、资源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废钢铁多利用电炉进行冶炼,废钢铁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基本流程。
1.与传统钢铁生产相比,废钢铁资源综合利用过程
A.三废排放增多 B.生产工序复杂 C.原料来源广泛 D.运输成本提高
猛犸象曾是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广泛生活在亚欧大陆北部。因气候变化灭绝后,其尸骨被封存在永久冻土层中。近年来,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挖掘猛犸象牙的“淘金热 ”,对当地生态环境
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西伯利亚地区出现猛犸象牙“淘金热 ”的主要自然背景是当地
A.气温升高 B.降水增多 C.人口增加 D.森林面积减少
3.猛犸象牙“淘金热 ”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①水土流失减轻 ②冻土融化加速 ③地表水量增加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和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和仓储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等。下图示意以制造业为主的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三种模式。
4.相比丙模式,区域发展初期生产性服务业以乙模式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A.专业化程度高 B.享受更优惠的政策 C.资金实力更强 D.服务的综合性更强
5.后期制造企业逐步将大部分内部业务外包给集团服务企业(甲模式),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科研能力,革新生产技术 B.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内部交易
C.专注生产环节,增强制造能力 D.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区域发展
甲烷(CH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人为排放源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泄漏、水稻种植、反刍动物消化、动物粪便、燃料燃烧、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其中农业是甲烷的主要来源,而在甲烷的农业排放量中,32%来自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8%来自水稻种植。 在2021年苏格兰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中美两国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特别提及要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
6.甲烷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甲烷能
A.大量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B.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大量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D.大量反射地面长波辐射
7.大气中的甲烷主要来源于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大气中 CO2 的转化 C.秸秆燃烧 D.粪便和植物体腐烂
“以渔改水”是基于食物链原理,利用鱼类控制藻类密度进行富营养化湖泊修复的措施。湖蛴是太湖“以渔改水”措施中重要的鱼类选择,属于生长快速的鱼类,在低溶解氧和较高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繁殖。下图示意2007~2016 年太湖湖蛴捕捞量与水体富营养指数(TSI)的关系。TSI大小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呈正相关。
8.推测湖蛴的生长习性是
A.喜食大型鱼类 B.喜食浮游动物 C.喜食浮游植物 D.喜食营养盐类
9.下列“ 以渔改水 ”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放养鲢鱼等草食性鱼类 B.放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
C.减小对湖蛴的捕捞力度 D.网围集约化养殖水产品
华明镇位于天津东丽区中北部,西南靠近天津市中心,东连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大城市郊区的典型特征。作为城郊地区,过去华明镇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通过实施城镇化整理,华明镇人居环境得到显著
改善,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现代化的生活服务设施。下图示意华明镇2002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情况对比。
10.与 2002 年相比,2018 年华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是
A.住宅用地大量转化为工业用地 B.农村居民点更分散, 占用耕地多
C.坑塘水面严重萎缩,湿地破碎化 D.农业用地大量转化为建设用地
11.华明镇西南部居民小区分布集中的主要原因是
A.靠近工业园区,节省工人通勤时间 B.距离市中心近,受城市辐射影响大
C.林草地面积大,城镇备用土地充足 D.位于城郊地带,外来人口大量集聚
“雷打雪”是指因冷暖空气交汇产生强对流,导致降雪时常伴有闪电、打雷的天气现象。“雷打雪”发生时当地一般会出现逆温层。
12.“雷打雪 ”发生时
A.暖湿空气被迫下沉 B.强冷空气被迫抬升 C.大气水平运动显著 D.大气垂直运动显著
13.“雷打雪 ”的闪电、打雷现象主要发生在
A.逆温层之上 B.逆温层之下 C.逆温层顶部 D.逆温层底部
14.“雷打雪 ”发生前,当地
A.气温偏高、湿度偏大 B.气温偏低、湿度偏大 C.气温偏高、湿度偏小 D.气温偏低、湿度偏小
马铃薯喜冷凉,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中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应对可能存在的粮食不足问题。目前已研发出马铃薯全粉占比 35%以上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和面包等休闲食品。下图为我国某马铃薯优势产区马铃薯生长阶段(月/旬)的气象资料统计图。
15.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代表的气象要素分别为
A.气温、降水、 日照 B. 日照、气温、降水 C.降水、气温、 日照 D.降水、 日照、气温
16.中国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原因是
A.适宜种植范围广 B.加工后产品多样 C.比其他主粮价格低 D.出口更受国际市场欢迎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共52分,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对应位置。)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1年11月1日晚,随着来自阿富汗的45吨松子抵达上海浦东机场,中国与阿富汗恢复交易引发国际关注。阿富汗松子年产量约为2.3万吨,是阿富汗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主要产地是该国东北部省份的山区,出口收入每年可达 8 亿美元。在中国市场上,阿富汗松子常被称作“巴西松子”,是“巴基斯坦西部地区松子”的简称,实际上其中许多松子采购自阿富汗,再从与我国贸易往来较多的巴基斯坦打包运往我国。阿富汗直接对外出口依赖空运,因此主要输出产品为手工地毯、松子等单位重量价值高的货品。这些出口产品能有效解决阿富汗国内农业和手工业者的日常生计。多年战乱使阿富汗工业基础几陷崩溃,农牧业是阿富汗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80%。耕地面积不及国土的 10%。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棉花、甜菜、干果及各种水果。主要畜牧产品是肥尾羊、牛、山羊等。下图为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相对位置图及阿富汗主要地形图。
(1)在中国市场上经常把阿富汗所产松子称为“ 巴西松子 ”,从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联系的角度分析该称呼产生的原因。(4分)
(2)分析阿富汗将“单位重量价值高的货品 ”作为对外出口产品的主要原因。(6分)
(3)说出阿富汗政府立足本国的农业实际着力恢复本国经济应采取的措施。(6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青海湖由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距今20-200万年前,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水系重组,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咸水湖。后期,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与青海湖分离。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4年来最大值。下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日月山的隆起导致青海湖的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发生变化,据此分析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的原因。(4分)
(2)从青海湖分离后的耳海湖水由咸转淡,分析其演变过程。(6分)
(3)青海湖近年来面积变大,用内流湖水平衡的原理推测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变化及原因。(8分)
19.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6分)
(2)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3)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6分)
2024年高三5月考前热身考试
地理答案
本试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48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答案的代号涂黑。)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共52分,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对应位置。)
17.
(1)阿富汗位于巴基斯坦西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相邻,经济交往密切,方便松子收购;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较多,贸易通道畅通;由于战争的影响,我国与阿富汗的经济联系有中断。(4分)
(2)阿富汗地形以山地为主,陆上交通不便,主要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为航空运输;航空运输成本高、运量小,适合运输体积小价值高的货物;单位重量价值高的货物有利于增加人民的收入,缓解人民的生计困难;战乱阻滞了陆上交通。(6分)
(3)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强交通运输线路恢复,提高产品对外运输能力;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对外输出高附加值产品;依托农业特色打造品牌,扩大农产品市场。(6分)
18.
(1)日月山的隆起,阻挡湿润气流,降水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推动湖泊由淡水向咸水演化。日月山的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流向改变,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从此青海湖湖水难以外泄,盐分无法排出。(6分)
(2)耳海从青海湖分离后成为上游倒淌河干流的一个湖泊,湖底地势及水位高于青海湖,盐分通过倒淌河注入青海湖;上游有倒淌河淡水注入稀释,咸水逐渐被置换为淡水。(4分)
(3)变化:气候变暖,变湿。原因:青海湖为内陆湖泊,水量的收入途径为降水和径流,支出方式为蒸发;青海湖泊面积增大,说明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降水增加说明气候变湿,径流增加说明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气候变暖。(8分)
【分析】本题以“青海湖”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湖水的水文特征、湖泊水文的演变、湖泊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及原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日月山的隆起对青海湖的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山脉的升高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导致湖区的降水量减少,湖区的太阳辐射相对增强,气温相对升高,使得湖泊中的水分通过蒸发不断丧失,而由于降水量的减少,补给量不足以抵消蒸发损失,使得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推动湖泊由淡水向咸水演化;其次,日月山的隆起改变了水系的走向,原本青海湖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湖水可以流入黄河,维持着一定的盐度平衡,但随着山脉的抬升,这条通道被阻断,迫使它流向改变,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由此变成了一座闭塞的湖泊,湖水无法外泄,盐分在湖中累积,无法排出,从而导致湖泊从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
(2)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由于耳海的位置较高,耳海从青海湖分离后,成为了上游倒淌河干流的一个湖泊,其湖底的地势及水位要高于青海湖,此时,水流从高处向低处流,耳海的水可以通过自然渗透、倒淌河或者人工渠道等方式流入下游的青海湖,使得耳海的盐分可以外排;耳海上游仍有倒淌河的淡水注入,对湖内盐分进行稀释,使得耳海的盐分得以降低,这样的地形和水文条件有助于将耳海的咸水输送到青海湖中,因此耳海的咸水可能逐渐被置换为淡水。
(3)青海湖作为内陆湖泊,其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流域内气候条件的影响。依据题意可知,青海湖近年来湖泊面积增大,这通常意味着流域内的补给水量增加,可能是降水量增加或高山融水补给增多,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青海湖作为典型的内陆湖泊,其水量的收入途径只有降水补给和径流补给,而其支出方式为则为蒸发;其中降水量增加是由于区域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才会导致流域内降水量增加,进而增加了湖泊的入水量;径流增加,这可能是附近山地冰雪融水增多导致,气候变暖使得全球或地区气温升高,导致周边高山的冰川和积雪加速融化,从而增加了湖泊的补给水量;青海湖泊面积增大,水量增多,进一步调节了局部地区气候,使得增发减少。综合以上因素,可以推测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可能呈现出变暖和变湿的趋势。其中,气候变暖可能导致了冰川融水增多,而气候变湿则可能增加了降水量,这些变化共同导致了青海湖水量的增加,从而使湖泊面积增大。
19.
(1)源效应:海水变暖,海水溶解CO2的能力减弱,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减少;北极地区冻土广布,冻土融化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加强,更多的甲烷和CO2进入大气圈。
汇效应:海冰面积减少,水温上升,同时北极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大,更多的营养盐入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增强固碳作用;冰面的阻隔作用减弱,更多的CO2溶解进入海洋,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增多;全球变暖,北极地区热量条件改善,植物增多,吸收CO2增多。(6分)
(2)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向北冰洋输送的热量增多,导致水温上升、海冰减少;向北冰洋输送的淡水增多,导致海水盐度下降;水温升高、盐度降低,又进一步导致海水密度下降;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同时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促进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导致海水透明度下降。(6分)
(3)全球变暖延长了海冰的消融期(或缩短了冻结期),导致海冰面积下降;海冰面积减少,反射率降低,加上冻结期缩短,海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海面长波辐射增强,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增多,大气升温快;海水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容量增多,大气对海面长波辐射的吸收效果增强;对应的云量也会增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造成北极地区升温较快。(6分)
【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意义,全球变暖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河流输入,河流携带有机碳向北极北冰洋地区汇入。其次,海岸侵蚀的过程中,会将部分海岸地区的有机碳携带至北冰洋。另外,陆地部分的有机碳可以通过风力等大气输送方式汇入北冰洋。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一方面,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使得海水溶解CO2的能力减弱,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减少,溶解固碳和化学固碳能力减弱;同时,北极地区纬度高,地温低,冻土广布,气候变暖导致冻土融化加剧,土壤层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加强,更多的甲烷和CO2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圈。另一方面,气候变暖,海冰融化,海冰面积减少,海水温度升高,水温上升,加之北极地区积雪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变大,河流携带了更多的营养盐入海,海水的温度升高,营养盐增多,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增强生物固碳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海冰面积萎缩,冰面的阻隔作用减弱,使得大气中更多的CO2溶解进入海洋,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增多,化学固碳增强,且全球变暖,北极地区热量条件改善,植被的生长条件改善,植物增多,光合作用增强,吸收CO2增多。
(3)首先,入海径流为淡水,入海径流量增大导致海水盐度下降;其次,汇入北冰洋的河流的流向由纬度相对较低地区流向纬度相对较高地区,河流的流动也伴随着的热量的传输,入海径流量增大,导致向北冰洋输送的热量增多,水温上升,进一步加剧海冰消融。且海洋的温度升高,盐度降低,导致海水的密度下降。最后,入海径流量增大,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大量泥沙携带入海,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也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有利于北冰洋地区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导致海水透明度下降。
(4)结合材料信息,由于北极放大现象使北极地区近地表快速升温,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北极地区原本多由海冰覆盖,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消融,海冰的消融期延长,而冻结期缩短,海冰面积减少,由于海冰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大,所以海冰面积减少后导致北极地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因此导致北极地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北极地区地面的温度升高,地面(海面)长波辐射量增强,该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热源,能够加热大气,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使大气逆辐射增加,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海冰进一步融化(且气温升高,海水蒸发增强,大气中水汽含量更大,水汽可以大量吸收海面长波辐射,且云量增多,保温效果更强)。地面温度与大气温度正向反馈,加剧这一增温过程,导致北极放大现象的出现。1
2
3
4
5
6
7
8
C
A
C
A
C
B
D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D
B
D
A
A
C
B
2021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训练地理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1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训练地理试题 PDF版,文件包含2021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考前热身训练地理试题pdf、2021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考前热身训练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热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热身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热身考试地理试题docx、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热身考试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广东省高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热身训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高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热身训练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