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10 课件 0 次下载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11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3 课件 0 次下载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4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2)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有了新的发展(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三教合一(4)唐朝: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儒学复兴
儒学陷入困境的原因?一是自身的缺陷,二是佛道的冲击,三是政局动荡,中央力量被削弱。儒学复兴运动的特点?采用复古方式; 重视传统经典;思想文化创新; 适应社会发展。
2.道教——从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的宗教组织派别
(1)东汉末期:道敎在民间开始形成,如:五斗米道、太平道;(2)魏晋南北朝: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3)唐朝: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道教的“八卦”和“五行”学说
3.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
(1)两汉: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在洛阳建白马寺。(2)魏晋南北朝: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3)唐朝: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中国佛教共有八宗,即密、禅、净土、唯识、嘉祥、华严、律、天台。其中禅宗又名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和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4)佛教的曲折发展——“三武一宗灭佛” ①“三武一宗”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②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③民间反佛:代表人物是范缜。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④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现藏于青州博物馆的北魏“龙兴寺佛造像(残件)”,是当时灭佛运动的实证。
(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2)内容: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无为”;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3)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
1. 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2. 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3. 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
探究:儒道佛融合的特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2)唐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李白、杜甫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课堂探究】阅读下列唐诗,谈谈社会变迁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如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逐渐衰败。(如“小李杜”的咏史诗)
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书法①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1)书法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拓本)
柳公权《玄秘塔碑》(拓本)
(2)绘画①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②唐朝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代表人物是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
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
(3)雕塑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1)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 ~ 3.141 592 7之间。(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3)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祖冲之 《齐民要术》书影 《禹贡地域图》
(1)建筑: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印刷术(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3)火药(四大发明之一):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一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长一丈六尺、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
(4)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5)医学: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1)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2)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3)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前代科技成就为后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4)人为因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1)高僧来华:从东汉后期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印度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2)法显西行:东晋399年,65岁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法显共翻译经典六十三卷,对后来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玄奘西行:贞观二年(628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遍访天竺的名寺,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643年,玄奘启程归国,带回大量佛经,此后便潜心译经。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鉴真东渡:唐朝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五次均未能成功,因辛苦过度而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有着重要贡献。(2)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来长安求法,回国时带走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
(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儒学道教——从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的宗教组织派别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
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唐诗
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绘画:顾恺之→吴道子雕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祖冲之圆周率)、农学(《齐民要术》)、地理(《禹贡地 域图》)隋唐时期:建筑(赵州桥)、印刷术(雕版)、火药、天文(僧一行本初子午线长 度)、医学(《千金方》《唐本草》)
佛教传入中国——玄奘西行佛教外传——鉴真东渡其他文化交流
(一)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①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道教的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②当时佛教、道教都讲究人生的终极关怀,对普通民众有很强的吸引力。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来世幸福上;道教提倡互助互利,关爱穷苦人群,很容易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信任,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③统治阶级的提倡与支持。为维护统治,当时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佛教和道教,尤其是唐朝统治者为用神权强化李唐政权的合法性,以老子后裔自居,更是大力提倡道教。
探究:佛道盛行的原因和影响
(二)佛教、道教盛行的影响①同佛教和道教有关的建筑和艺术得到迅速发展。②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但没有解脱人民的灾难,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寺院经济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威胁封建统治。④出现了反佛教的斗争,以范缜最为突出。范缜的《神灭论》揭穿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⑤道教一度成为农民阶级斗争的武器。⑥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使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金文是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演变趋势:由繁到简,由实用到艺术,由自发到自觉(魏晋时期)
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9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评课课件ppt</a>,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自我检测连连看,东汉末·建安文学,东晋·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洛神赋图,本课小结,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9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课件ppt</a>,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儒学的发展,独尊地位繁盛之势,道精神,复兴儒学,道教的发展,佛教的发展,佛教的传播和反佛,麦积山石窟,龙门摩崖三佛龛全景,龙门万佛洞正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9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配套课件ppt</a>,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魏晋玄学思潮,甲骨文,曹操书法,“书圣”王羲之,《黄庭经》,《初月帖》草书,行草书,《丧乱帖》,痛贯心肝,奈何奈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