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阅读提升 课外古诗词曲针对练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阅读提升 课外古诗词曲针对练 (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3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4题,阅读古诗词,完成1~2题,阅读古诗词,完成1~3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一材多设问)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3题。(8分)
题苜蓿峰寄家人
岑参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1. 诗歌前两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
2. 诗歌后两句从对方落笔,表达文章主旨,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3分)
拓展设问
3. “闺中只是空相忆”中“空”字极为巧妙,请简要赏析。(3分)
二、(一材多设问)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3题。(7分)
登楼望水
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1. 首句描写“鸟”“花”“柳”有何用意?(2分)
2. 有同学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同学说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惆怅以及思乡之情。你觉得呢?请简要分析。(3分)
拓展设问
3. 这首诗中的“江水”与“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流水”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2分)
三、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5分)
冬郊行望
王勃
桂密岩花白,梨疏林叶红。
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1. 诗歌前两句通过描写桂花、疏梨、________等景物,营造________的氛围,同时寓意诗人离家之久。(2分)
2.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3分)
四、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5分)
过燕支寄杜位①
岑参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注:①杜位:杜甫的堂弟,李林甫的女婿,曾任考功郎中、湖州刺史。
1. 诗歌前两句用“________”字突出边塞风沙的粗犷,描写了边塞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分)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本诗均以环境描写开篇,简要分析二者有何不同之处。(3分)
五、(一材多设问)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4题。(9分)
蓟①北旅思
张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②。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③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注:①蓟:在今天津市蓟县以北地区。②白苎(zhù)词:指《白苎舞歌》,它是一首吴声歌曲。③客亭:即离亭,是行者出发、居者送别之所。
1. 请简要赏析“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这两句诗。(2分)
2. 颈联中写道 “多愁只自知”,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的“愁绪”是如何被勾起的?(3分)
拓展设问
3. 尾联中以“________”字描绘出亭外残柳的状态,侧面体现出诗人浓浓的________情感。(2分)
4. 全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
第二类 送别诗
六、(2021年徐州市区二模)阅读古诗词,完成1~2题。(5分)
江夏别宋之悌①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②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①宋之悌: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因事流贬交趾(今越南河内)。②谷鸟:山中或水边的鸟。
1. 诗歌首联写____________和友人被贬之地的海域相通,并用______一词暗示其所去之处的偏远。(2分)
2. 请简要赏析“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两句诗。(3分)
七、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5分)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游人五陵①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注:①五陵:此处代指长安。
1. “平生一片心”一句语浅情深,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分)
2. 这首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达上有何异曲同工之妙?(3分)
八、(一材多设问)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3题。(8分)
秋江送客
白居易
秋鸿次第过,哀猿朝夕闻。
是日孤舟客,此地亦离群。
濛濛润衣雨,漠漠冒帆云①。
不醉浔阳酒,烟波愁杀人②。
注:①冒帆云:指烟像船帆和云朵一样向上升起。②愁杀人:又作“愁煞人”,形容异常愁苦。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濛濛润衣雨,漠漠冒帆云”呈现的画面。(2分)
2. 请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这首诗。(3分)
拓展设问
3. 首联中的“秋鸿”“哀猿”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九、(一材多设问)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3题。(10分)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
苏轼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1. “云龙山下试春衣”中的“试”字用得精妙,谈谈妙在何处。(2分)
2. 简要赏析“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这两句诗。(3分)
拓展设问
3. 同为赠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这首诗都借助花来表情达意,试作简要分析。(2分)
第三类 爱国忧民
十、(一材多设问)(2021徐州黑白卷·白卷)阅读古诗词,完成1~3题。(7分)
桃源忆故人
陆游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①。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②。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注:①煨烬: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②新丰英俊:以马周的典故写英雄落魄,怀才不遇。
1. 上阕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二字,是对将士们心理的深刻描摹。(2分)
2.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拓展设问
3. 请任选角度对“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一句进行赏析。(2分)
十一、(一材多设问)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3题。(8分)
会同馆①
范成大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上沤浮②!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③解乳不?
注:①会同馆:金人接待宋朝使节的旅馆,在金国都城(今北京)。②沤(ōu)浮:水中气泡。③羝羊:公羊。
1. 首句中“秋”的意思是________,下一句用比喻表现出诗人__________的献身精神。(2分)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最后两句。(3分)
拓展设问
3. 诗歌最后一句与《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蕴含的情感相似,都表现出诗人________的爱国精神。(3分)
十二、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5分)
塞下曲六首(其二)
李白
天兵①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②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③。
注:①天兵:指汉朝军队。②衔恩:受恩。③高枕:高枕无忧。
1. 颈联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2.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愿望?(3分)
第四类 边塞征战
十三、(一材多设问)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3题。(7分)
度破讷沙①二首(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③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nè)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②鸊(bì)鹈(tí)泉:泉水名。唐时在丰州西受降城北(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③碛(qì):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
1. 首句中“________”采用正面描写,描绘了将士们凯旋的场景,暗含胜利的________之情。(2分)
2. 结合内容,赏析诗歌所营造的意境。(3分)
拓展设问
3. 简要分析“满碛寒光生铁衣”与“甲光向日金鳞开”塑造的将士形象有何不同?(2分)
十四、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5分)
塞下曲
王昌龄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 请简要赏析“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3分)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十五、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5分)
出塞
张籍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1. 请赏析“月冷边帐湿”中的“湿”字。(2分)
2. 谈谈你从最后两句中体会出的诗人情感。(3分)
第五类 山水田园
十六、(一材多设问)(2021湖南长沙改编)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3题。(7分)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③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①顾况,唐代诗人,提倡质朴淳厚的诗见,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 这首诗的前两句可谓“诗中有画”,请你将这幅画描绘出来。(2分)
2. 结合全诗谈谈诗人身处农家所传递出的情趣。(3分)
拓展设问
3.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这首诗。(2分)
十七、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5分)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①
孟浩然
弊庐在郭外,素②产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③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④论。
注:①皎上人:僧人名皎。②素:旧的。③朝(zhā):又作“城”。④静者:指跳出尘世的出家人,这里指皎上人。
1.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这两句描写有何妙处?(2分)
2. 诗歌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十八、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5分)
浣溪沙·江村道中
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①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②护戎装。
注:①槿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其多色艳,可欣赏,也可作中药或食用。②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
1.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 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美景的喜爱,同时增加了保家卫国的信心;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渴望归返自然的心情。你赞同哪种?请阐述理由。(3分)
第六类 咏物抒怀
十九、(一材多设问)(2021江西改编)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3题。(7分)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 品味“而今渐觉出蓬蒿”中“出”字的妙处。 (3分)
2. (真题7题)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拓展设问
3. (真题6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 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 “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 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二十、(一材多设问)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3题。(7分)
咏燕①
张九龄
海燕②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③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①张九龄以直言敢谏著称,因受人诽谤而被玄宗疏远,最终被罢相写下了这首诗。②海燕:在中国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称为海。“海燕”即指燕子。③玉堂:宫殿的美称,与下文的“绣户”“华堂”都喻指朝廷。
1. 诗中塑造出怎样的燕子形象?(2分)
2. 此诗托物言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志趣?(3分)
拓展设问
3.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赏析。(2分)
第七类 咏史怀古
二十一、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5分)
过华清宫绝句(其三)
杜牧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①,风过重峦下笑声。
注:①云中乱拍禄山舞:《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1. “醉太平”三字颇具深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2. 请简要赏析“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两句。(3分)
二十二、阅读古代诗词歌,完成1~2题。(5分)
金陵白杨十字巷
李白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
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
六帝馀古丘,樵苏①泣遗老②。
注:①樵苏:樵,取薪也,苏,取草也,此处指樵夫和桑妇。②遗老:指曾经的贵族。
1. 诗歌重在怀古,诗人通过描写荒草、古丘等斑驳的遗迹及旧时贵族等人物,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2分)
2. 本诗与《山坡羊·骊山怀古》都借草的生长态势来表现情感,说说二者有何不同之处。(3分)
参考答案
一、(8分)1. (2分)刻画了一个身处边关,看到春天来临,思念家人,不觉泪湿衣襟的诗人形象。
2. (3分)诗人不直言自己思念家人,而说家人思念自己(1分),从对方入手,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怜惜(1分),使诗人的思念之情更为深切,富有深意(1分)。
3. (3分)“空”有“徒然”“凭空”之意,在句中既指闺中人的徒劳思念,也指这种思念的不切实际,衬托出诗人的思念之苦。
【鉴赏分析】
二、(7分)1. (2分)以乐景衬哀情(1分),以鸟啼、花开、柳树含烟等年复一年的美好风光引发内心的乡愁(1分)。
2. (3分)示例一: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1分)。诗歌前两句从美好的自然风光入手,以“掷却”“忆少年”描写诗人观赏风景之后回忆年少时光的情景,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分)。
示例二: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惆怅以及思乡之情(1分)。诗歌后两句描写诗人登高远望江水,寄托情思,抒发了自己身在异乡无法回家的惆怅及对故乡的思念(2分)。
示例三:我认为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抒发了身处异乡的惆怅以及思乡之情(1分)。诗歌前两句从美好的自然风光入手,以“掷却”“忆少年”描写诗人观赏风景之后回忆年少时光的情景,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句描写诗人登高远望江水,寄托情思,抒发了自己身在异乡无法回家的惆怅及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两种情感兼有之(2分)。
3. (2分)本诗的“江水”象征绵绵不绝的愁绪,不知何时才能载来家乡的讯息;“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流水”一去不返,就如游子难以回到家乡。两者都增添了游子内心的悲愁,表现了在外游子的思乡愁绪。
【鉴赏分析】
三、(5分)1. (2分)红叶 凄清萧瑟
2. (3分)运用比喻(1分),将自己的归乡之心比作征蓬,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1分),突出思乡之情的浓烈(1分)。
【鉴赏分析】
四、(5分)1. (2分)卷 艰苦、荒凉
2. (3分)两诗以环境描写渲染氛围,铺垫情感(1分)。此诗渲染孤寂冷清的氛围,加深对友人的思念(1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渲染离别的伤感氛围,抒发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1分)。
【鉴赏分析】
五、(9分)1. (2分)以叠字“日日”领起全篇,展现诗人思归似渴的急切心情(1分)。归乡不得,只能歌唱白苎词聊解思乡之渴,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1分)。
2. (3分)由他人离别推及自身,勾起愁绪(1分);喃喃自语,内心情感无处诉说,勾起无限愁绪(1分);客亭返乡游子之多,自己形单影只,勾起内心愁绪(1分)。
【解析】由颔联中“送人处”“忆”可知,诗人看到游子的离别,回忆起自己离家的场景,从而勾起内心愁绪;由颈联中“失意”“独语”“自知”可知,诗人的失意情感无处诉说,只有自己知晓,因而内心充满无限愁绪;由尾联中“客亭”“柳”“向南枝”可知,因送游子返乡的人较多,客亭外向南的柳枝已经被折尽,归乡人之多与作者孤身一人形成强烈对照,内心充满无限愁绪。
3. (2分)尽 思乡
4. (2分)塑造了一位渴望返回家乡、惆怅寂寞、内心愁苦的游子形象。
【鉴赏分析】
六、(5分)1. (2分)眼前澄澈的江水 “遥”(或“遥将”)
2. (3分)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上的猿猴却向晚哀号(1分),此句运用对偶(拟人/借景抒情/衬托/反衬)的表现手法(1分),用送别时的晴天天气和江边悲凉的猿啼之声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
【鉴赏分析】
七、(5分)1. (2分)看似是相赠宝剑的赠言(1分),实则是赠言之后蕴藏的祝福,即对对方的希望与勉励(1分)。
2. (3分)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一反送别诗的哀伤基调(1分),创设离别时的轻松氛围,具有豪放、洒脱之态,在豁达中诉说离别(2分)。
【鉴赏分析】
八、(8分)1. (2分)诗人站在江头,看着客人独自乘船远去,蒙蒙细雨打湿了诗人的衣襟,远处农家的炊烟宛若扬起的船帆和飘浮的云朵,缓缓向上升起。
2. (3分)借景抒情(1分),通过描绘秋鸿、哀猿、细雨、孤烟等景象(1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哀愁之情(1分)。
3. (3分)借“秋鸿”象征离别(1分),用“哀猿”营造哀婉的离别氛围(1分),为下文抒发离别之情做铺垫(1分)。
【鉴赏分析】
九、(7分)1. (2分)“试”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展现了春日来临,云龙山下万物生长、焕发生机的景象(1分)。
2. (3分)这两句描写了杏花绵延盛开的美景及张师厚赶考的场景(1分),“马如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寄托了诗人希望张师厚金榜题名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诗人的美好祝愿(1分)。
3. (2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杨花烘托哀伤之情,寄托离愁之苦(1分);这首诗以杏花寓意繁花似锦的无限春光,寄托对张师厚的无限厚望(1分)。
【鉴赏分析】
十、(7分)1. (2分)尽 望
2. (3分)抒发了词人对宋室沦亡的悲叹(1分)、对收复失地的期盼以及对自己年老蹉跎、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愤懑(1分),整首词都充满着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报国热情(1分)。
【解析】由“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可以看出词人对宋室沦陷的悲叹和希望祖国能够收复失地的期盼。由“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可以看出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内心的报国热情。整首词充溢着词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热情。由此总结概括即可。
3. (2分)示例一:运用外貌描写(1分)。塑造了一个两鬓苍白的老者形象,暗含岁月蹉跎的感慨(1分)。
示例二:运用典故,借马周来形容渴望宋朝复兴的失意英雄(1分)。写出了词人即使年迈,却依旧关心国家大事,然而失地未收复,内心的无奈之感(1分)。
【鉴赏分析】
十一、(8分)1. (2分)时候 英勇无畏
2. (3分)用典(1分),以苏武自许,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1分);以问句作结,凸显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之心(1分)。
【解析】“羝羊解乳”所说的是汉代苏武牧羊的故事,诗人借用这一典故,以苏武坚贞不屈、无畏的精神表达自己为祖国付出一切的决心,同时 “休问羝羊解乳不?”更加凸显了诗人的爱国之心。
3. (3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视死如归
【鉴赏分析】
十二、(5分)1. (2分)展现了士兵们风餐露宿的征战生活(1分),表现了军旅生活的艰辛(1分)。
2. (3分)表现出诗人希望能营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1分),让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的愿望(2分)。
【鉴赏分析】
十三、(7分)1. (2分)战初归 喜悦
2. (3分)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沙漠辽远、大雁高飞、将士们凯旋的盛大场景(1分),后两句描写了日出东南、铁衣寒光的景象(1分),营造出了苍茫壮阔、雄健壮美的意境(1分)。
3. (2分)“满碛寒光生铁衣”描绘了将士们胜利归来,铠甲在日光照耀下寒光闪闪的景象,塑造了军容肃穆的将士形象(1分)。“甲光向日金鳞开”则衬托出将士们的饱满情绪,塑造了严阵以待、临危不惧的将士形象(1分)。
【鉴赏分析】
十四、(5分)1. (3分)“纷纷”极言征战将士之多(1分),突出将士们为国征战的悲壮之情(1分),“无全生”表明将士们去而不复返,与“纷纷”形成强烈对比(1分),读来震撼人心。
2. (2分)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同情(1分)及殷殷爱国之心(1分)。
【解析】诗歌前两句极言将军带兵出征的热闹、盛大场面,但战争的残酷使得出征将士最终无人生还,战事的失败使作者内心愤懑不已,因此他希望能将宫中享乐用的马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这是作者在战争失败后发出的呐喊,是作者对战士们的同情,表现了作者对边塞战事、对国事的关心,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之心。
【鉴赏分析】
十五、(5分)1. (2分)“湿”与“冷”相对,表现了塞外的寒冷(1分),突出塞外的艰苦环境(1分)。
2. (3分)抒发了诗人对边塞征人的同情,对连年征战边塞却无功的感叹与委婉的谴责。
【鉴赏分析】
十六、(7分)1. (2分)山农家附近的一座木板桥下有潺潺的山溪流过,行走在桥上能听到清冽叮咚的水声(1分),时间刚过正午,只听得茅檐下传来了几声悠长的鸡鸣声(1分)。
2. (3分)诗人通过描写农家的静谧环境以及焙茶、晒谷的繁忙场景(1分),赞美了农家人的勤劳、淳朴(1分),歌颂了农家生活的朴素、纯真(1分)。
3. (2分)示例一:“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示例二:“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鉴赏分析】
十七、(5分)1. (2分)视听结合(1分),田园垂钓、樵夫歌声展示了田园的生活乐趣,表现出身处田园的宁静与悠然自得(1分)。
2. (3分)蕴含了诗人对田园的喜爱(1分)、对隐居生活的享受(1分)以及淡泊的志趣(1分)。
【解析】诗中“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一句的意思是钓鱼人垂竿在北涧,樵夫愉悦的歌声飞入南轩,由此可见诗人的田园生活充满了野趣,流露着诗人对隐居田园的喜爱与享受。再结合“不闻朝市喧”一句可知,田园远离尘世,更显幽静。诗人在结尾明志,请跳出尘世的出家人来评价、谈论自己的隐居之事,表达自己淡泊的心志。
【鉴赏分析】
十八、(5分)1. (2分)一望无际的田地里,金灿灿的稻子散发着扑鼻的香气,艳丽的木槿花在青翠的竹篱旁正开得旺盛,远处的树上挂满了青黄相间的累累硕果。
2. (3分)示例一:我赞同第一种。词人在江村道中见到迷人的田园风光,领略江南农家的独特风貌,自然而然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农家一派祥和、宁静的自然风光,寓意百姓安乐富足的生活,这使词人的保家卫国之心更加强烈。
示例二:我赞同第二种。词人身着戎装、带着飞盖出行,秋日迷人的田园风光,浓浓的雾霭以及湿润的空气胜过这遮阳的飞盖。由此可见,词人更向往自然景物带来的感受,在其中寄托了自己归返自然的渴望。
【鉴赏分析】
十九、(7分)1. (3分)“出”有“显露”之意(1分),写出了小松由小到大的生长变化(1分),表现出小松顽强向上的品质(1分)。
2. (2分)诗歌表达了对小松的赞赏之情(1分)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1分)。
3. (2分)C 【解析】“刺”字体现了小松坚强不屈、勇敢的性格。
【鉴赏分析】
二十、(7分)1. (2分)塑造了一只出身微渺(1分)却不辞辛苦、专心筑巢的燕子形象(1分)。
2. (3分)表现了诗人大度开阔的胸襟(1分)、为朝廷效忠的赤胆忠心(1分)以及不慕名利、与世无争的心境(1分)。
【解析】诗人在颔联借燕子不知泥滓卑贱,来来回回出入绣户、华堂筑巢喻指自身,“双入”是指诗人在国家大事面前忘却恩怨,与李林甫共同为国效力,体现了诗人的宽阔胸襟,“华堂日几回”写出了诗人频繁出入朝堂,日日为国操劳的辛苦之状,体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一句用“鹰隼”喻指李林甫等人,表明诗人不愿与他们争名逐利的情怀。
3. (2分)借物喻人(1分),用燕子的“微渺”喻指自身的渺小,用燕子趁着短暂的春日时光返回,衔泥筑巢喻指自己愿忠于圣明时代朝廷的情怀(1分)。
【鉴赏分析】
二十一、(5分)1. (2分)“醉太平”指全国都沉溺在太平、欢乐的氛围之中(1分),反映出王朝的腐败,君王的荒淫无度(1分)。
2. (3分)这两句烘托出华清宫的高峻(1分),以华清宫里醉生梦死的欢乐含蓄地批判了亡国之君的荒淫(2分)。
【鉴赏分析】
二十二、(5分)1. (2分)朝代更迭、世事无常
2. (3分)本诗借草生长旺盛的态势,反衬吴地的衰败(2分),《山坡羊·骊山怀古》借草的萧疏,加重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情感(1分)。
【鉴赏分析】
角度
鉴赏
诗歌特点
古人或羁旅在外,或战乱难归,或贬谪失意,或在外做官,或长期漂泊,或久战边关,引发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情感主题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惆怅及思乡之情。如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独居异地,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期盼团聚。如李商隐《夜雨寄北》、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慨叹功业未建,但思念家乡的矛盾情感。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征人思乡。如岑参《逢入京使》、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常见意象
月亮、夕阳(落日)、归雁、杜鹃、羌笛、孤舟、客船、桑梓、孤灯、秋风、秋霜、梧桐、猿啼、家书、故园、浮萍、驿道等。
常见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己入笔或从对方入笔。
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角度
鉴赏
诗歌特点
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标题一般含有“送、别”等字眼。
情感主题
抒发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表现乐观积极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表达世事沧桑、人生凄凉的飘零之感。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常见意象
空间意象:长亭、南浦、津渡、歧路、古道、阳关、渭城、柳岸、西楼等。时间意象:春、秋、冬、黄昏、月夜、清晨等。景物意象:杨柳、杨花、子规、明月、夕阳、孤帆、流水、寒蝉、落花、落叶、离歌、夕阳、酒、雪等。
常见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寓情、寄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生、想象、联想、烘托、对比。
角度
鉴赏
诗歌特点
①对国家命运的担忧;②融入了个人的不幸遭遇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③诗歌中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情感主题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如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渴望。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不畏挫折,为国奉献的决心。如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讽刺现实,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济世情怀。如白居易《卖炭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代表作者
杜甫、陆游、辛弃疾等。
角度
鉴赏
诗歌特点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或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或通过描写边塞战争表达杀敌报国的决心或者壮志难酬之情。
情感主题
歌颂边塞大好河山、风光或描写边塞的艰苦生活。如王维《使至塞上》、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讴歌戍边将士英勇杀敌,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抒写将士们的无限乡愁。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常见意象
烽火、霜、楼兰、玉门、轮台等。
代表作者
王昌龄、岑参、高适等。
角度
鉴赏
诗歌特点
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璞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 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
情感主题
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如陶渊明《饮酒》(其五)。
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常见意象
风、山、花、云、草木、燕、东篱、桑麻等。
常见手法
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等。
代表作者
王维、孟浩然等。
角度
鉴赏
诗歌特点
以某一物为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所咏之物表达志向或品质,或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情感主题
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如《庭中有奇树》。
借咏物来抒写自己的志向、情操和希望。如陆游《卜算子·咏梅》。
借咏物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内心的喜悦之情。如贺知章《咏柳》、杜甫《春夜喜雨》。
常见意象
梅、树、竹、戟、柳、红豆、莲花等。
常见手法
托物言志[刘桢《赠从弟》(其二)],借物抒情(陆游《卜算子·咏梅》)。
角度
鉴赏
诗歌特点
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情感主题
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如杜牧《赤壁》。
感慨国运衰微、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兴亡变化。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由王朝的兴亡带给百姓的总是疾苦,表达对老百姓贫苦生活的同情和关怀。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表现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绪。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如杜牧《泊秦淮》。
常见意象
烟、月、酒家、戟、东风、长江、周郎、铜雀台、后庭花等前朝名人、物件、建筑等。
常见手法
用典、借景抒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衬托、抑扬、讽刺等。
代表作者
杜牧、张养浩等。
句子
翻译
鉴赏
苜蓿峰边逢立春,
胡芦河上泪沾巾。
苜蓿峰边春天又已来临,胡芦河上不由泪下沾巾。
内容:“苜蓿峰”“立春 ”点明了地点、时间,“逢”,实则是“又逢”,强调置身边塞已非一日,从而强调诗人与家人相去之远。
情感:“泪沾巾”表明诗人内心哀伤,同时奠定全诗沉重的格调。
闺中只是空相忆,
不见沙场愁杀人。
你在闺中只能空作思念,怎知沙场愁极出征之人。
内容:诗人思念家人,却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思念,而是描写家人思念自己。
炼字、情感:“空”有徒然之意,表明思念难以排遣;又有凭空之意,凭空思念却也难知沙场征人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理解和怜惜,衬托了诗人的思念之苦。
句子
翻译
鉴赏
鸟啼花发柳含烟,
掷却风光忆少年。
鸟儿歌颂着花儿的到来,轻烟萦绕在柳树周边,与这里的风景告别之后,不禁回忆起年少时光。
内容:诗人在首句便点出了目光所及的美好风光,然而风光大好,诗人却在下句以“掷却”二字表明自己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
更上高楼望江水,
故乡何处一归船。
还要登上高楼眺望着滔滔不绝的江水,故乡哪个地方会迎来一只归船呢?
内容:诗人开始眺望故乡,想着故乡何时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点明诗人愁之来源,是身处异乡而不得归。
情感:对故乡的思念,归而不得的愁绪。
句子
翻译
鉴赏
桂密岩花白,
梨疏林叶红。
长在山岩上的桂花很稠密,一片白色。梨树上的果实已稀疏了,树叶已经变红。
内容:“桂密”“梨疏”“林叶红”是特定时节的景物,此处运用景物描写,寓意时间的流逝,表明诗人离家之久。
江皋寒望尽,
归念断征篷。
在这寒冷的江边,眺望到远方尽头,我的归乡之心就像离了本根的征篷一样,已经跟随着长风飘荡而去。
手法、情感:运用比喻,“征篷”比喻漂泊的旅人,此处指诗人自己,寄寓浓烈的思乡之情。
句子
翻译
鉴赏
燕支山西酒泉道,
北风吹沙卷白草。
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风刮起狂沙,卷起白草。
内容:极言塞外荒凉、酷虐的环境,极富塞外色彩,“燕支”“酒泉”,以地名入诗,一望而知是北地边陲一带;“北风”“沙”“白草”,以特殊地域的自然景物入诗,给全诗罩上了一层沙海气息。
炼字:“吹”“卷”二字,以独有的狂虐气势入诗,给全诗贯注了一股粗犷的沙漠的血液。
长安遥在日光边,
忆君不见令人老。
长安城在那遥远的日光边,我怀念你却无法相见,这种相思令我衰老。
内容:讲述诗人思念友人却无法相见。
手法: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句子
翻译
鉴赏
日日望乡国,
空歌白苎词。
每天都在遥望故乡,徒然地唱着故乡的《白苎舞歌》。
内容:以“日日”叠字领起,开篇就使人触摸到诗人急切而又失望、惆怅的感情脉搏,渲染出浓厚的感情气氛:因归思似渴,所以“日日”遥望故乡;久欲归而不能,诗人便唱起吴声歌曲,以此聊解归思之渴;歌乡声而不能归,诗人更增惆怅,故有“空歌”之叹。
长因送人处,
忆得别家时。
常常因为聚会送朋友归故乡,追忆起当年离别家乡的情景。
内容:落笔于身外,细致刻画诗人的心理活动:因目睹别人的离愁别绪,不禁忆起自己离家时与亲人依依不舍的场景。
情感:欲归不得的失望,客居异乡的寂寞。
失意还独语,
多愁只自知。
不如意的时候还喃喃自语,几多乡愁也只有自己知道。
内容:诗人孤寂地自语,无限愁怀,只有自己知晓。
客亭门外柳,
折尽向南枝。
离亭门外杨柳青青,朝南那面的柳枝都已经被送游子归乡的人折完了。
手法、情感:南归行人之多,与诗人独不得归形成对照,诗人寂寞悲愁、失意憔悴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句子
翻译
鉴赏
楚水清若空,
遥将碧海通。
楚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内容: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暗示宋之悌的贬所。“若空”,极言楚水之澄澈。李白另有“江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玉壶美酒清若空”(《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亦是此意。
人分千里外,
兴在一杯中。
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
内容、情感:由对方将往之处回到眼前分别之处,千里之别原是悲哀的,此处不言“悲”而言“兴”,并用“一杯”与“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
谷鸟吟晴日,
江猿啸晚风。
天晴时山间的鸟不停地鸣叫,两岸林中的猿猴却在晚风中哀号。
手法、情感: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哀情。上句点出了送别时晴朗的天气,但作者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美景衬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下句写江猿的啸声。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完美地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不舍。
平生不下泪,
于此泣无穷。
我的一生从未流过泪,现在却在这里泣涕不止。
内容:真情爆发,陡起陡落,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余地。诗人如此动情,可能是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亦或是宋氏的遭遇引起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感慨。
句子
翻译
鉴赏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朱大你前去游览长安,我身佩宝剑价值千金。
内容:孟浩然借用曹植《名都篇》中的句子,赋予其更丰富的内容。宝剑之贵重,不仅仅在其经济价值,更体现了二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分别时刻我解下相赠,表达我今生对你的一片真心。
内容: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
情感:宝剑寄托了诗人的厚意、希望与勉励。
句子
翻译
鉴赏
秋鸿次第过,
哀猿朝夕闻。
鸿雁列着队依次飞过,早晚都能听到哀鸣的猿啼声。
意象:以鸿雁、猿啼渲染离别的氛围。
是日孤舟客,
此地亦离群。
这一天漂泊远方的人也要乘舟远行,在这里离开同伴了。
炼字:“亦”字点出友人也像秋鸿和哀猿离群一样将要离去。
濛濛润衣雨,
漠漠冒帆云。
蒙蒙细雨打湿了衣襟,远处农家的炊烟像船帆和云朵一样向上升起。
内容:描绘离别时的场景,“细雨”“炊烟”一系列景物,更为离别添上一层不舍,同时细雨浸润衣服,炊烟也已升起,侧面说明诗人“送客”时间之长。
不醉浔阳酒,
烟波愁杀人。
还未喝浔阳酒就已经有醉意了,江面上烟波渺渺更是愁煞人。
炼字、情感:“愁杀”二字,是诗人凝望友人离去之后,面对空荡浩渺的烟波发出的感叹,言明内心哀愁之深,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句子
翻译
鉴赏
云龙山下
试春衣,
放鹤亭前
送落晖。
云龙山下春天刚来临,站立在放鹤亭前送走了夕阳。
内容:描绘春天来临,夕阳西下之景。
情感:“春衣”二字展示春光明媚之景,以此表达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
一色杏花
三十里,
新郎君去
马如飞。
在这杏花盛开连绵三十里的杏花村中宴请张师厚,祝贺新科进士张师厚快马加鞭,赴京参加殿试金榜题名。
内容:在杏花绵延盛开的场景中送张师厚参加殿试。
修辞、情感:“杏花”有“及第花”之称,数十里的杏花充盈着诗人的祝福。“马如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张师厚马不停蹄、疾驰而去的情景,突出诗人希望张师厚金榜题名的急切之情,饱含诗人的美好祝愿。
情感:绵延的杏花充盈着诗人对张师厚的祝愿之意。
句子
翻译
鉴赏
中原当日三川震,
关辅回头煨烬。
中原当时三川之地受到金人的践踏,关辅一带一下子就化为灰烬(这里指失去雄关险岭的作用)。
内容:简练概括出了北宋所遭受的丧权辱国的大事。在宋高宗赵构听信谗言,同意求和的情况下,三川震动,自古以来作为屏障的雄关险岭失去作用,无异于化为灰烬。
泪尽两河征镇,
日望中兴运。
抗金志士的眼泪已经充满了两河的征镇地区,日日期望宋朝能收复失地,振兴国家。
内容:“泪尽”指曾保护国家的将士们看到祖国沦陷痛哭流涕,日日期望能够收复失地,振兴国家。
秋风霜满青青鬓,
老却新丰英俊。
多年过去,有志之士只能在萧瑟的秋风中两鬓渐白,
渐渐衰老,老年失意落魄。
修辞:运用典故,“新丰英俊”化用王维《观猎》中“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的诗意。
情感:岁月蹉跎,英雄失路的苦闷。
云外华山千仞,
依旧无人问。
云层外极高的华山,依然难以回归。
情感:面对难以收复的华山,内心满腔激愤。
句子
翻译
鉴赏
万里孤臣致命秋,
此身何止上沤浮!
出使万里臣孤单一人,如今已到殉身报国的时候。我的生命就如同大海中一个小小的气泡一样微小。
内容:“万里孤臣致命秋”点明此次出使离朝万里,如同身入虎穴,诗人在受命时,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此身何止上沤浮”紧承上句,谓人生无常,本就像“沤浮”,而今出使万里,金国又要扣留他,安危难测,极言处境之艰危。
提携汉节同生死,
休问羝羊解乳不?
敬慕当年苏子卿,誓与汉节同死生,公羊能否生乳何须问!
修辞、情感:“汉节”“羝羊解乳”用典,以苏武牧羊十九年手不离汉节的典故与宋孝宗临行嘱咐相呼应,凸显了诗人以身许国、坚贞不屈的豪情壮志。
句子
翻译
鉴赏
天兵下北荒,
胡马欲南饮。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内容: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交代了将士们“兵下北荒”“横戈出战”的缘由:北荒常受胡人侵扰,得到深厚的皇恩眷顾。
横戈从百战,
直为衔恩甚。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握雪海上餐,
拂沙陇头寝。
在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内容:以雪为食,露宿旷野,表现了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同时与首句相照应,侧面突出北方之地的荒凉。
何当破月氏,
然后方高枕。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修辞:以问句作结,表现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期盼。
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环境的渴望,对人民安居乐业的期望,体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句子
翻译
鉴赏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在破讷沙漠上大雁正在飞翔,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
内容: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措辞较从容,显示出凯旋者的气派。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天刚亮的时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宛如游龙,战士的盔甲如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
内容: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情感: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句子
翻译
鉴赏
奉诏甘泉宫,
总征天下兵。
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
内容:记述将军领旨征兵,暗示这是一次规模浩大的战役,统兵者权倾一时,名耸天下。
朝廷备礼出,
郡国豫郊迎。
朝廷以重大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的州县都出城迎送。
内容:“备礼”“郡国”“豫郊迎”彰显了将军出征时浩大的声势。
纷纷几万人,
去者无全生。
参与战争的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然而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
炼字:“纷纷”将慷慨赴死的悲壮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无全生”却揭示了参战的几万将士无一生还的惨烈场面,对比之下,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臣愿节宫厩,
分以赐边城。
我希望节俭使用宫中那些用来享乐的马匹,把它们赐给守边将士以抵御外敌。
内容:含蓄地揭示了这次惨败的重要原因,即战略物资奇缺,以步兵之帅与强大的游牧骑兵部落在广漠里作战,必然失败。
情感:诗人隐愤难平,发出了“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的呼声,这是诗人那颗忠直爱国殷殷之心的自然流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戍边普通士卒的深深同情。
句子
翻译
鉴赏
秋塞雪初下,
将军远出师。
边塞的雪刚开始下,将军就要率军远征边塞了。
内容:交代征战的时间、地点、背景。“远”字写出了边塞的偏远,将士们背井离乡。
分营长记火,
放马不收旗。
四处散开的营地夜夜点燃着火堆,即使下马休息也不将旗帜收起来。
内容:描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长记火”“不收旗”尤写出了征战时的紧张氛围,侧面表现出将士们征战的辛苦和危险。
月冷边帐湿,
沙昏夜探迟。
月光寒冷,军帐早已经湿了,前去查探敌情的士兵迟迟才返回。
内容:描绘月下的边塞景象。
炼字:“湿”字突出了夜晚的寒冷,表现了边塞艰苦的环境。
征人皆白首,
谁见灭胡时。
出征的士兵头发都已经花白,有谁能够看到胡人被消灭呢。
情感:点明主旨,“征人白首”说明将士们驻守边塞时间之长,头发已花白,是对将士们的同情,“谁见”以反问语气,抒发了诗人对连年征战边塞却无功的感叹与委婉的谴责。
句子
翻译
鉴赏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走在板桥上,只听桥下泉水叮咚。来到农家门前,刚好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
内容:“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诗人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茅檐日午鸡鸣”是诗人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看到的情景。鸡鸣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
炼字、手法:“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不要嫌怨烘茶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
内容、情感:从人物着笔,作者在“焙茶烟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在展现劳动场景的同时,写出了山农的感情。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山农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
炼字:“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继“莫嗔”之后,第四句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
句子
翻译
鉴赏
弊庐在郭外,
素产唯田园。
简陋的房舍在城外,先人的薄产只有田园。
内容:诗的前二句为全诗描述的概括。正因在“郭外”,才有“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的开阔幽静;正因“素产唯田园”,才有“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的田园乐趣。
情感:表达了作者淡泊的心志。
左右林野旷,
不闻朝市喧。
周围林茂田野广阔,不闻城市中车马声喧。
钓竿垂北涧,
樵唱入南轩。
钓鱼人垂竿在北涧,樵夫的歌声飞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
将寻静者论。
作好的诗只言隐居的乐趣,还请高人贤士来评谈。
句子
翻译
鉴赏
十里西畴熟稻香,
槿花篱落竹丝长,
垂垂山果挂青黄。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内容:对秋日农村的美景作了极其形象的概括,写出了江南农家的独特。
情感:以颜色变化为线索,富有视角的流动感和行踪的变化性,使读者随着词人的马蹄“走马看花”地欣赏江村道上的一路风光,词人对农村生活与自然景物的热爱也于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浓雾知秋晨气润,
薄云遮日午阴凉,
不须飞盖护戎装。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内容:下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浓雾知秋晨气润”,写出清晨在浓雾中行进的那种微妙的感觉。古人说“一叶知秋”,殊不知浓雾亦可知秋,雾浓则湿度大,湿度大则空气润。
情感:词人在这里好像有一种寄托:归返大自然比之戎装事主要自由自在得多。
句子
翻译
鉴赏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得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内容:描写小松的生长变化。小松刚出土,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于被淹没在“深草里”。但它在“深草”的包围中,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往上冲刺。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蓬蒿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
炼字:“刺 ”字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的精神形象地勾画出来,显示出小松强大的生命力。“出”字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生长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内容、情感: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果能识别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见识,才有意义。
情感: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
句子
翻译
鉴赏
海燕虽微渺,
乘春亦暂来。
燕子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内容:从燕子“微渺”写起,借燕子之“微渺”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表面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实际上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
岂知泥滓贱,
只见玉堂开。
燕子怎么会知道泥滓的卑贱,只看见玉堂开着。
内容、手法:燕子衔泥筑巢,而不知“泥滓”之贱,“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表现出诗人对李林甫之流的厌恶。“只见玉堂开”一句诗人以物喻人,以燕子出入“玉堂”之中,衔泥作巢的辛苦,比喻自己在朝廷为相而日夜辛劳之状。
绣户时双入,
华堂日几回。
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巢。
内容、情感:“绣户”“华堂”和前面的“玉堂”都是隐喻朝廷。“双”即指诗人和李林甫两人。“时双入”指二人每天进入朝廷。诗人没有把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具有的开阔心胸。“华堂日几回”中的“日几回”即每天进出几次,通过数量词表明了工作的繁忙景象——来去匆匆,更表现出诗人对朝廷忠心耿耿。
无心与物竞,
鹰隼莫相猜。
燕子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内容、情感:诗人表面写“猛禽”,实则是在告诫李林甫之流,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表现了诗人无心名利、与世无争的心境。
句子
翻译
鉴赏
万国笙歌醉太平,
倚天楼殿月分明。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内容:“万国笙歌醉太平”,此言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在骊山游乐,不理朝政,举国上下也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倚天楼殿月分明”,此言骊山上宫殿楼阁高耸挺拔,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
风过重峦下笑声。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内容:“云中乱拍禄山舞”,此句讥刺了当年安禄山滑稽的舞姿引发杨贵妃的笑声,“风过重峦下笑声”,此言那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峰峦,在山间久久回荡。
情感:对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
句子
翻译
鉴赏
白杨十字巷,
北夹湖沟道。
金陵的白杨十字巷,北边是引潮河道的入口。
内容:简要介绍白杨十字巷的地理位置。
不见吴时人,
空生唐年草。
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事俱往矣,现在只有唐朝的草木青青。
内容:诗人凭吊古代遗迹时,望着斑驳的遗迹,感叹随着岁月的侵蚀,再如何雄伟的建筑,显赫的世家,都已经泯灭在时间的长河中了。
情感:抒发诗人对朝代更迭、世事无常的感慨。
天地有反覆,
宫城尽倾倒。
天地变化巨大,吴国宫殿早已颓倒。
六帝馀古丘,
樵苏泣遗老。
六朝古迹只剩下几个土包,曾经的贵族现在已经是悲泣的樵夫和桑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贵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分类练 (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古诗,完成1~2题,阅读古诗,完成1~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过关 专题10 非连续文本阅读(查补能力·提升练),文件包含专题10非连续文本阅读查补能力·提升练原卷版docx、专题10非连续文本阅读查补能力·提升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练透)(一)-【2022讲通练透一轮】,文件包含专题12古诗词曲阅读练透一-2022讲通练透一轮教师版docx、专题12古诗词曲阅读练透二-2022讲通练透一轮教师版docx、专题12古诗词曲阅读练透一-2022讲通练透一轮学生版docx、专题12古诗词曲阅读练透二-2022讲通练透一轮学生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