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一、单选题
1.C 【详解】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在室温下呈液态,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固态,A错误;
B、蛋白质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B错误;
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C正确;
D、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D错误。
2.D 【详解】A、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由表格内容可知,据表可知,红细胞质膜比神经鞘细胞质膜蛋白质含量更高,所以功能更复杂,A正确。
B、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动物细胞膜还含有胆固醇。B正确;
C、糖被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二者膜上的糖类有关,C正确;
D、生物膜系统还应包括核膜等,D错误;
3.C【详解】A、结合题意“将K+运输到细胞外,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差”和题图中缬氨可霉素运输K+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可推测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A错误;
B、结合A选项分析可知,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能结合在细胞膜上,能在磷脂双子层间移动,该过程与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有关,C正确;
D、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缬氨霉素不会影响流感病毒的侵染能力,D错误。
4.D【详解】A、图示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幼红细胞,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两种细胞所含的m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
B、据图可知,网织红细胞已经不具有细胞核结构,不具有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成熟红细胞衰老后,其细胞中没有细胞核,C错误;
D、成熟红细胞无氧呼吸产乳酸,不产生CO2,D正确。
5.D【详解】A、甲试管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因此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正确;
B、丙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葡萄糖,但在无氧的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甲和丙[H]产生和消耗场所相同,B正确;
C、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只有丙含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最终能够产生CO2和H2O,C正确;
D、乙试管中是线粒体和葡萄糖,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的是丙酮酸,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反应,故乙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不能产生ATP,D错误。
6.C【详解】A、本实验属于对比试验,其中A组和B组均为实验组,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对照得出结论,A错误;A、本实验属于对比试验,其中A组和B组均为实验组,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对照得出结论,A错误;
B、噬菌体增殖过程中的原料、酶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噬菌体提供模板,B错误;
C、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宿主细胞内,32P标记的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经多次半保留复制,A组试管中沉淀中少量DNA含有32P,C正确;
D、蛋白质和核酸中都含有15N,若B组用15N代替35S标记大肠杆菌,则亲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均带有15N,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后,噬菌体的DNA经多次半保留复制,试管III沉淀中的子代噬菌体不全含有15N;D错误。
7.C 【详解】A、已知品种甲受TMV侵染后表现为无症状(非敏感型),而品种乙则表现为感病(敏感型)。甲与乙杂交,F1均为敏感型,说明敏感型为显性性状,F1与甲回交相当于测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3∶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至少为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假设为A/a、B/b,A正确;
B、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使表现敏感型的个体变为了非敏感型的个体,说明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会影响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B正确;
C、根据F1与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3∶1,可知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甲的基因型为aabb,且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表现敏感型,因此子一代AaBb自交所得子二代中非敏感型aabb占1/4×1/4=1/16,其余均为敏感型,即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为15∶1,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为RNA,由于酶具有专一性,用DNA酶处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其RNA仍保持完整性,因此将处理后的病毒导入到正常乙植株中,该植株表现为感病,D正确。
8.D【详解】A、蚕豆病患者中男性约占90%,可知该病与性别相联系,且患病表现为男多女少,则推测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图1和图2可以进一步判断蚕豆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控制此相对性状的基因型有9种XGAXGA、XGBXGB、XgXg、XGAXGB、XGBXg、XGAXg、XGAY、XGBY、XgY,患者的基因型有两种,A正确;
B、由题干,蚕豆病是红细胞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进食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可知该病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
C、根据图1和图2可知I-2既含GA基因又含g基因,因此其基因型为XGAXg,Ⅱ-7的基因型为XGBXg,Ⅱ-7患病的原因是XGB基因表达受到影响,导致其无法合成G6PD,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尘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被甲基化的GB基因遗传遗传信息不变。C正确;
D、Ⅱ-7和Ⅱ-8婚配,Ⅱ-7的基因型为XGBXg,Ⅱ-8的基因型为XgY,假如他们有足够多的后代,基因型为XGBXg、XGBY、XgXg、XgY那么后代中g的基因频率为2/3,D错误;
9.A【详解】A、kdr基因发生突变不是杀虫剂的使用导致的,而是自然条件下就可能出现的,只不过杀虫剂的使用将具有抗药性状的个体选择了出来,A正确;
B、对比图中使用溴氰菊酯和氯菊酯两种杀虫剂处理白纹伊蚊的结果,使用氯菊酯后kdr基因野生型基因型频率更低,说明kdr基因野生型个体对氯菊酯更敏感,B错误;
C、由图可知,kdr基因突变型对溴氰菊酯的抵抗性没有野生型的好,C错误;
D、使用溴氰菊酯杀虫剂处理白纹伊蚊,kdr基因突变型的基因型频率低,使用氯菊酯杀虫剂处理白纹伊蚊,野生型的基因型频率低,因此轮换使用两种杀虫剂可延缓白纹伊蚊产生抗性,D错误。
10.A【详解】A、a-b期间病毒入侵,导致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进而使病毒暴露出来,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使病毒数量减少,B错误;C、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使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死亡,体液免疫再将暴露的病原体清楚,有利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D错误。
11.C【详解】A、该实验未说明激素的作用,A错误。B、由图可知,与野生型相比,CO敲除后长日照与短日照种子面积相同,说明长日照通过CO起作用,而CO过表达之后长日照种子面积更大,说明长日照可能通过促进CO表达而发挥作用,而短日照处理对各组种子大小没有影响,B错误;C、光受体基因突变后,光受体结构可能改变,影响信号接收,C正确;D、CO敲除组的结果说明种子大小与CO基因有关,但和其他因素如日照长短等也有关系,D错误。
12.D【详解】A、芦苇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B、A区有淤泥,有土壤条件存在,也会有一些繁殖体和种子的存在,枯水期A区重新露干时发生次生演替,植被恢复比较快,B错误;C、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内不同种群的分布,芦苇是一个物种,长势高低错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从江心到岸边主要是地形高低不同,地形变化导致种群分布不同,构成群落水平结构,D正确。
13.C【详解】A、放射性物质会使生物的突变概率增加,产生更多变异,大多数变异都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的生存,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A错误;
B、图中细菌主要指分解者,可以是好氧菌或厌氧菌,B错误;
C、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风化过程中碳酸盐可分解形成CO2,而大气中的CO2也可形成碳酸盐而参与岩石的形成,C正确;
D、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进入生物群落,并在群落内部进行传递,最后进入非海洋生物包括人类体内,D错误。
14.B【详解】A、第一阶段要获得的DNA是目的DNA的一段,且不是中间的一段,第一次循环得到的是两条链长短不一的DNA,第二次循环才会出现等长的DNA片段,A正确; B、由图可知,完成一处突变需要两种通用引物(引物2和引物4),和两种突变引物,如果要完成两种突变,则需要两种通用引物,和四种突变引物,需要设计6种引物;C、酶①要在高温条件下延伸DNA,所以酶①为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由图可知,要得到两条链一样长的DNA单链,应选择引物2和引物4,所以引物X和Y应该为引物2和4,C正确;D、通过该技术可获得突变的基因,该基因的产物可能是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D正确。
15.D【详解】A、将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需要添加植物激素类物质,A错误;B、由图可知,Gh1与GhE1表达后形成的蛋白质相互结合可调控GhPs的表达,Gh1与GhE1单独作用不能调控GhPs基因的表达,B错误;C、促进GhEl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导致GhPs的表达产物增多,从而促进愈伤组织细胞的增殖,抑制愈伤组织分化成根等器官,C错误;Ghl蛋白和GhE1蛋白与GhPs基因上游序列结合,促进GhPs基因的转录,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5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6.(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2分)
(2) 16(2分) 蔗糖为二糖,等质量的葡萄糖和蔗糖相比,蔗糖对渗透压的影响较小;蔗糖为非还原糖,性质(或结构)较稳定。(2分)
(3) 进入筛管的蔗糖减少(2分)
(4) 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运出减少,更多的留在叶绿体中作为原料合成淀粉,(叶绿体中的淀粉作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大量积累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2分) 短日照
17.(1)交感 上升 Na+ 细胞外液(总量)(2分)
(2)神经递质和血管紧张素Ⅱ(2分)
(3)① 氯沙坦能阻滞/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一方面能使外周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另一方面能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和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血容量(或细胞外液总量),使血压下降(2分) ②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分)
18.(1)氮元素 含氮化合物(含氮有机物也可) 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2)互利共生 生产者
(3)工业固氮量增长、部分氮经径流进入河流或海洋(2分)
(4)水体富营养化 ABC(2分)
19.(1)①②③④(2分) 高压蒸汽灭菌(2分)
(2)A面 接种
(3)3500(2分)
(4)B(2分)
20.(1)减少(2分)
(2)遵循 F1自交得到F2,统计F2中表皮毛分支次数及对应植株所占比为4:6:3:2:1,F2中对应植株所占比例之和为16,且比例符合9:3:3:1的变形(2分) 1/2(2分) 分支次数为1:分支次数为2:分支次数为3:分支次数为4=2:2:1:1(2分)
(3) 2-1-5-3-4-6(2分) 5、3(2分)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建议评分细则1docx、高一上期末生物试题定稿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