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文件包含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高二下期末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3.D. 【解析】“花”是浪漫的事物,“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有了花,才能让房子成为家,让人身心愉悦。这则广告抓住了消费者的审美感受。所以体现出了“情绪消费”。
A.讲的是商品传统经典的价值B.讲的是营养实用价值C.讲的是工作实用价值。都不是文中所指的情绪价值的消费
4.(1)因为年轻人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面对紧张和压力,所以需要为情绪提供情感出口。
(2)因为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喜欢有创意的内容、有趣的东西,所以情绪商品能引发其购买兴趣。
(3)因为年轻人能熟练使用社交媒体分享情绪消费体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使“情绪消费”成为普遍文化现象,助推情绪消费。
(4)因为年轻人消费观不同(不会被物质过度限制,更强调“取悦自我”),更愿意也更有能力为情绪买单。(每点1分,答出四点可得4分)
5.(1)民俗祈福仪式带给人们好运、心想事成的祝愿/直播互动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2)绿色富有生机、活力,让人心情愉悦。拉丁舞小众新奇,不易趋同。
(3)商品有趣新奇/无厘头,带来幽默和松弛,对抗生活的疲惫倦怠。
(每点2分,答出三点可得6分)
6.D.【解析】“写出了面对轰炸时人们淡定安闲的态度”错,人们此时挤做一堆,表明此时是惊恐状态。另外“但听见墙外奔走呼号之声”,后面大家男女老少共钻桌底避难,都说明不可能是淡定安闲的态度。
7.B.【解析】“朝为繁华街,夕暮成死市”不是夸张,是写实。
8.①表面上讽刺乡民慵懒、贪图安乐,没有危机意识。
②深层次包含着作者劝勉乡民居安思危,警惕侵略,表达了对和平安乐生活的向往。
(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
9.①与战争中的妇人的故事形成类比,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②与租界同胞抛面包给饥饿者的事件形成类比,表达了对保护、帮助弱者的行为和心灵的肯定、赞美。
③三则故事一起表达了对战争和杀戮的反对、愤怒。
(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10.BEF.【解析】原文“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一死一生,结构对称,后面分别停顿;视死如归是固定成语,后面需断。句意为:宁可为了信义而死,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象回家一般,这又是君子中特别难以办到的。
11.D.【解析】B项中《陈情表》之“夙遭闵凶”的“闵”为忧虑之意,此处作为名词,指可忧虑之事,闵凶指忧患凶丧的事。C项中《种树郭橐驼传》中的“根拳而土易”的“易”是替换的意思。D项《归去来兮辞》中的“奚惆怅而独悲”的“奚”是为什么的意思,表疑问语气,不表反问语气。
12.D.【解析】欧阳修是反对唐太宗沽名钓誉式的施恩,并不是反对给囚犯施恩,也没有说对囚犯施刑法才能大治。
13.(1)到了(约定的) 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全部宽恕了他们(的死罪)(关键词:及、诣、嘉、原)
(2)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关键词:本、立异以为高、逆、干)
14.①人情角度:用君子都特别难以做到的事情来期待小人中最严重的囚犯来做到,不合人情。
②恩德成效的角度:唐太宗施恩六年的效果都没有一天施恩的效果好,有矛盾;指出唐太宗所谓恩德效果不过是上下利用揣摩心理的假恩德和假信义,本质是沽名钓誉。
③法律建设角度:不能够作为常规的通行法律传承和运用,否则会使罪犯产生侥幸心理,对法律建设没有积极意义。
(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3分)
15.A.【解析】“叙写诗人因为被惊禽所扰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烦闷心情”错,首联谓羁旅不寐,偶闻惊禽,知是失群之羽,由此兴起。“羁绪”一词,贯穿整首诗。“鳏鳏”双义,既指自己身单影孤、又暗指自己丧妻。
16.①这两句诗写征夫笛音、胡马嘶叫、思妇捣衣声、猿猴悲啼声【哪些意象连用(1分)】,②所写意象a由实见到虚想,b由物到人,c由个体到群体【取象精妙在何处(abc三点任答到一点给2分)】③表达了离群失偶(1分)、漂泊思乡(1分)的多重悲哀,也将诗人个体的情感体验拓展为一种普遍的生命困境\表现了诗歌“天涯共此心”的主题情感。(1分)【情思如何深远,三点,各1分】
17.(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2)青眼聊因美酒横 素衣莫起风尘叹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18.①原文“落在……上”,构成动作性排比,句式整齐,有形式之美;
②原文分散表达强化了舒缓语气;
②原文表达,视觉描写细致,更好地突出了雪落下的纷纷扬扬的状态。
④改句表达比较简洁,但是缺乏形式之美,语气急促,视觉表现也难以引起读者关注,起不到强调作用。
(每点1分,答出三点可得3分。)
19.D.【解析】原文中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A项表示总结上文;项表示声音延长;C项表示表示插入;D项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D。
20.①这几处助词“了”做补语,使语义表达完整。
②“镶上两道宽边了”“就快到了”“溅到他的裤腿上了”,表示时间、动作完成的状态。
③表现人物在凄冷、严寒的环境中对生活充满期望,对回家的急切。
21.C.【解析】文中加点字承接上文,表示同样。
A.表示强调;B.表示选择,“还是”。C.表示同样;D.表示转折;
22.①分别是“手”“酒”“示”;②每逢新春佳节/每到新年 (一句2分)
23.①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② 在衣食住行上/对衣食住行;④享受闽式悠游岁月 ⑥ 持续打响“福”文化品牌/持续打造“福”文化品牌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太宗借英勇神武平定天下,但他天性仁爱宽恕。刚即位时,有人劝他用严厉的刑法来整肃天下,魏征认为不可以,于是给太宗讲王道的根本在于仁爱恩德,太宗很高兴地接受了,就用宽仁来治理天下,而在刑法方面格外慎重。贞观四年,天下被判处死罪的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太宗)亲自查看因犯的罪状,可怜犯了死罪的囚犯三百九十人,放他们回家,约定第二年秋天回来接受刑罚,到了(约定的) 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全部宽恕了他们(的死罪)。然而(太宗)曾经对群臣说:“我听到俗话说:‘一年中两次行赦,好人也会成哑巴。’我拥有天下之后不曾多次赦免罪犯,是不想诱导百姓对犯法免罪心存饶幸啊。”自从房玄龄等人修订律、令、格、式后,终太宗之世,施行下去没有变更。
材料二:
对君子讲信义,对小人施刑罚。刑罚定成死罪,是罪恶到了顶点,这又是小人中最厉害的了。宁可为了信义而死,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象回家一般,这又是君子中特别难以办到的。
当唐太宗贞观六年的时候,选取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人,释放了让他们回家,并约定时间叫他们自动回来接受死刑;这是用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坏的小人一定做到。那些囚犯到了期限,终于自己回来,竟没有一个失约的:这是君子难于做到的事,小人却轻而易举的做到了。这难道是近于人情的么。
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对他施加恩德,就可以使他变成君子。因为恩德进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变人们的气质,所以出现了象这样的情况。我说: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求得这种声誉啊。这样看来,哪里知道放囚犯回去,不是预料他们一定再回来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释放他们呢?又哪里知道被释放回来的囚犯,不是预料自动回来一定能够赦免,所以才再回来的呢?料想囚犯一定回来才释放他们,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免他们才再回来,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见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来造成这种声誉,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义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这时已经六年了,还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恶极的事;然而一天的恩德,却能使他们视死如归,保存信义,这又是讲不通的理论啊。
既然这样,那么怎样做才好呢?我说:释放了回来的,把他们杀掉而不赦免;然后再释放一批,他们又回来了,这样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这是一定不会有的事啊。至于释放了能够自动回来再加以赦免,只能够偶然试一试罢了;如果屡次这样做,那么杀人犯就都不会死了,这能够作为天下经常的法律么?不能作为经常的法律,难道是圣人的法律么?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2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