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第1页
    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课堂导学,达标训练,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测量平均速度”的学生实验。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练习用停表测量时间。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启下: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与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速度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刻度尺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刻度尺和秒表来测量平均速度。
    二、课堂导学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问题 1】: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原理:v  st
    实验方法:用刻度值测出SAC的长,同时测出小车从A滑到C所经历的时间t,用v  st
    算出速度
    实验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 S1 和 S2,并标记 A、B、C;
    (2)将金属片放在 B 点,测出小车从 A 点滑到 B 点的时间 tB,则 t1 = tB ;(3)将金属片放在 C 点,测出小车从 A 点滑至 C 点的时间 tC ,则 t2 = tC -tB ;(4)计算出 S1. S2 两段的速度 v1. v2 。
    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注意事项】:
    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
    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
    【评估】: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1. 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2. 计时;
    受工具精度所限;4. 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 5.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路程 (m)
    运动时间(s)
    速度(m/s)
    上半段
    S1=
    t1=
    v1=
    下半段
    S2=
    t2=
    v2=
    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m/s。
    物体做变速运动,前 10min 走了 3km,停止 5min 后,又以 240m/min 的速度运动
    5min。求:(1)前 10min 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四、达标训练
    1. 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 10s 内加速到 20m/s,共运动了 80m,该物体在 10s 内平均速度是 。
    2.如图所示,一列长为 120 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 3000 m 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3.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T13 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 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 1462 km,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 T13、T14 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交流与合作】:
    三、课堂练习
    1.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
    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
    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
    速度快。
    3.
    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 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 30m/s 速度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T13
    到站时间
    ……
    16∶11
    20∶11
    8∶04
    发车时间
    14∶40
    16∶16
    20∶23
    ……
    T14
    到站时间
    9∶03
    7∶23
    3∶14
    ……
    发车时间
    ……
    7∶28
    3∶26
    15∶45
    (1)T13、T14 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
    (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用 km/min 做单位)
    五、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v  st
    实验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
    实验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 时的速度越来越大。
    教后反思:

    相关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 测量平均速度: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 测量平均速度,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视频导入,新课推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结论与反思,扩展性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收集数据的表格,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