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升六语文暑假专题训练 专题09 古诗文鉴赏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五升六语文暑假专题训练 专题09 古诗文鉴赏,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怎样学习古诗文,五年级古诗文知识点复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五年级学习的古诗大多是五言或七言古诗以及简单的古词、古文,是小学经常遇到的一项语文基本功考察题目。五年级下册主要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等七言古诗和简单的古文《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结合语境,在说话、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文名句,在理解、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养成善于运用古诗交流的良好习惯,整体提高语文素养。
一、怎样学习古诗文。
1.读准字音和节奏。
在古诗文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今汉字的发音完全不同,要认真辨清字形,通过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读准字音;对于多音字,要根据词性和词义,确定读音。处理停顿的方法是通读全文,通过对文中词义的理解和词与词结构关系的分析,读懂一句话,再根据句意来停顿。
2.了解背景。
作者生活的时代、爱好、思想、写作特点、当时社会现实、文学发展、民间风俗习惯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文,因此要注意这方面知识的搜集、积累。
3.注意特殊词语的意义。
①通假字:就是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如《鹬蚌相争》中“渔者得而并禽之”的“禽”通“擒”,译为捉住,擒获。②古今异义:如文言文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和“儿子”,而现代汉语中则只有“妻子”这一意思。③一词多义: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去”是“距离”的意思,而“何不去之”中的“去”是“扔掉”的意思。
4.理解、把握全诗意境。
在理解字义、词义及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全诗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体会感情。
准确体会古诗文的思想感情,是学习古诗文的最终目的,它有利于我们学习用精练生动的语句,用新颖巧妙的技巧抒情表意,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6.古诗的的朗读和背诵。
古诗的意思一般都比较含蓄,有些诗句的含义还比较深奥,一下子很难读懂看透。所以在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反复读,仔细品,直至熟读成诵。这样才能进入诗中,真正理解古诗。
7.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
古诗文语言精练,抒情表意、阐明事理非常生动、巧妙,特别是一些名家写下的妙语佳句。结合语境,在说话、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文名句,也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在理解、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
二、五年级古诗文知识点复习。
1.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理解:这两句诗让人仿佛看到还不懂得耕织的小孩子,正在桑树荫附近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画面。他们先挖好小坑,然后撒上瓜种,浇上水,最后盖上一层薄土他们的动作十分生疏、笨拙,虽然弄得满身泥土,却依然兴致不减。即使汗水不住地往下流,也遮不住脸上满足、得意的神情,十分可爱。从中可以体会到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以及乡村儿童生活的乐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理解:这两句诗让人仿佛看到冬天的早晨,小孩子小心翼翼地从铜盆中取出冰块,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钲敲的画面。从中可以体会到小孩子的开心快乐,聪明活泼以及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两句诗让人仿佛看到傍晚时分,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口吹着短笛慢慢回家的画面。从中可以体会到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以及乡村生活的恬静美好。
2.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示例:
村晚
傍晚,一阵微风吹过,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泛起了一圈圈波纹,几乎溢出了池岸。远处,红红的落日挂在山头,像被大山含在口中一样。它们的影子都浸在寒冷的池水中。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手中拿着一支短笛随意地吹着,虽然不成曲调,但是老牛似乎是他的知音,在笛声中缓步往家走。这笛声传得很远很远,林中的小鸟静静地听着,仿佛陶醉其中。
多么幽雅的景致,多么悠闲的生活!
3.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体会:将士们在边塞黄沙漫天的恶劣环境中,无数次奋勇杀敌,铠甲已经磨破。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成边将士不畏艰苦,誓言报国精神的赞颂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体会:诗人原本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但在诗中却反过来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遗民的所思所想,其实是诗人的,由此可以体会到,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失地不能收复的满腔悲愤和对收复失地的热切期盼。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体会:从“放歌”“纵酒”“作伴”“还乡”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愉快、兴奋的心情,联系上文知道这是“喜欲狂”的表现,表达了诗人收到喜讯后极度喜悦和迫切还乡的心情。
4.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人弗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誉”是“夸耀”的意思。“弗”是“不”的意思。“立”是“存在”的意思。
5.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卖矛和盾的人所说的话自相矛盾。
6.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国有一个人,到集市上去卖盾和矛。他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无论怎样尖锐的东西都不能刺破它。”接着,他又拿起他的矛,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无论多么坚固的东西都会被它刺破。”这时,一个看客上前问道:“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样呢?”“这…”卖盾和矛的人被问得哑口无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7.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体现在:首先是“善听”。“此是君家果”字面意思为“这是你家的水果”,言外之意则是以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的联系开玩笑,非常幽默。其次是“妙答”。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应声答”。孔君平话音刚落,杨氏之子就回答了,说明其反应敏捷。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客人提问的思路是“杨梅一姓杨君家果”;杨氏之子回答的思路是“孔雀姓孔一夫子家禽”。联想丰富,都是在姓上做文章,同样幽默风趣。③应答委婉得体。当客人提出“此是君家果”时,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照搬“孔雀非夫子家禽”这样的句式,而是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委婉地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先生您孔家的鸟,那杨梅怎能是我杨家的果”的意思,体现了其“甚聪惠”和应有的礼貌。
高
频
考
点
高频考点:
从近年来中考题的命题来看,古诗文的积累检测试题的特点可以用“实而活”来加以概括。命题者的匠心体现在试题的测试效度上,考试的目标要素既涉及了考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熟悉度、记忆的正确度,又涉及了考生对诗句意境、内涵、情感理解的深刻度。注意了默写、理解性填空、情境中运用的有机搭配,形成为一个梯度显明的试题组合。这部分设题范围广泛,题型灵活,试题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针对古诗文赏析、评价和体会思想感情这方面的试题,难度很大。学生在复习时应加强对这方面的训练。
根据高频考点对五年级重点知识做如下练习:
考
点
训
练
1.回忆古诗文,按原文填空。
(1) ,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金盆脱晓冰, 。
(3)牧童归去横牛背, 。
(4) ,不破楼兰终不还。
(5)遗民泪尽胡尘里, 。
(6) ,便下襄阳向洛阳。
(7) ,报得三春晖。
(8) ,夜静春山空。
(9)羌笛何须怨杨柳, 。
(10)孤帆远影碧空尽, 。
(11)却看妻子愁何在, 。
(12) ,才了蚕桑又插田。
(1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
(14)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
2.选择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填在括号里。
(1)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 )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3)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A.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 ,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B.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 , 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C.这两句诗写景中包含着边疆将士思乡的悲伤之情。
(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A.被金统治的宋朝老百姓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B.诗句抒发了对金人统治下人民的同情,对无力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C.诗句表达了金人统治下的原宋朝百姓希望跟南宋军队一起奋勇杀敌的决心。
(6)下列( )句诗描写的季节不是春天。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说说下列带点的词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3)又誉其矛曰:
(4)其人弗能应也:
(5)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6)儿应声答曰:
(7)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把古诗补充完整,再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
游子吟
汉乐府
慈母手中线, 。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
后两句话的意思是:
5.看图默写古诗,完成练习。
村 晚
宋·雷震
,
。
,
。
(1)请展开想象,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句中的画面。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这首诗中的“横”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是人有了羞耻心,就不会无底线地做事。( )
(2)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
(3)《村晚》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雷震,抒发了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4)《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 )
(5)《从军行》后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末句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锉销有力,震撼人心。( )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句是对戌边将士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表现和抒写。 ( )
(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中,诗人自天“放歌”“纵酒”,正是心中“喜欲狂”的具体表现。“青春作伴好还乡”写明媚的春光和诗人作伴,好启程返回故乡。( )
(8)《村晚》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雷震,抒发了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9)《稚子弄冰》《田园四时杂兴》和《乡村四月》都刻画了勤劳可爱的孩童的形象。(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 写的,字 ,世称“ ” 。他的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是唐代 诗派的代表,有“ ”之称。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时间 ,送别的地点 。这首诗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友人饯行时劝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的 之情。
(2)《村晚》中的前两句描写的是 。诗人把 、 和 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 的图画,为后两句写 布置了背景。诗的后两句表现了 的可爱,一个在牛背吹笛,
的牧童形象跃然纸上。
(3)独在异乡为异客, ;春草明年绿, ;自在飞花轻似梦, 。
(4)《自相矛盾》这则寓言选自 ,写的是 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5)“绿遍山原白满川, 。”这两句话出自 代诗人
的《 》,句子的意思是:
。子规声里雨如烟 宋 翁卷 乡村四
(6)这学期我们积累了不少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有出自《四时田园杂兴》中的“ ,也傍桑阴学种瓜。”,还有《稚子弄冰》中的“稚子金盆脱晓冰, 。”更有《村晚》中的“ ,短笛无腔信口吹。”
(7)《稚子弄冰》这首诗中体现时间的词是“ ”,意思是 。整句诗是对孩子玩耍时一连串的 描写,一个“ ”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时的样子。这首诗写的是小孩子在冬天用冰穿上彩线做乐器敲打,突然冰碎,发出玻璃碎的声音,以 的笔调,写出了孩子的 与 。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 (朝代)的诗人 的作品。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祖国山河的 ,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 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 ,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 。
8.根据情境写诗句。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一 )》中直接写劳动场面,表现男耕女织情景的诗句是: , 。
(2)《稚子弄冰》中写冬天孩子们把一大块冰穿上彩线,当作证来敲打的诗句是: , 。
(3)《游子吟》中“ ,
”这两句诗描 写了母亲为儿子细心缝制衣裳的情景 。
(4)《孟子》 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乡村的生活像一首歌,是一首诗。雷震在《村晚》中,描写了农村夜晚的景色: , 。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描写了农家男女白天锄地夜晚捻搓麻线, 没有片刻工夫休息的句子: , 。杨万里在《稚子弄冰居》中描写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 。
(6)亲情和友情是古诗中常常为诗人们所赞颂的,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别诗是诗人表达和朋友深厚感情的一种诗体,李白就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到了朋友走后自己的孤独之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送朋友出使安西时,写下诗句表达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之涣和王昌龄都是唐朝著名的____________诗人,写下很多描写关外风光和军旅生活的诗篇。《凉州词》中描写了凉州萧索壮阔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军行》表达了作者爱国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语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用心。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10)“绿遍山原白满川, 。”这两句话出自 代诗人 的《 》,句子的意思是:
。
(11)本册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古代农村勤劳的农民的农忙生活,如《田园四时杂兴》中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乡村四月》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凉州词:又名《出塞》。②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④何须:何必。⑤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杨柳曲》。⑥不度:吹不到。⑦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1)这是一首 ,前两句 ,突出了戍边士卒 ,后两句 ,抒发了戍边士卒的 。
(2)品读古诗,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五千仞岳上摩天( 超高层的大楼 ) B.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乡的人 )
C.劝君更尽一杯酒( 指元二 ) D.客舍青青柳色新( 新种的柳树 )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5)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 查阅资料,以诗的后两句为对象,分析诗歌是如何写出“征夫离愁”之情的。
10.阅读古文,再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文中加点字分别指的是谁?连一连。(2分)
其 儿 孔 君 夫子
孔君平 杨氏之子
(2)从“为设果,果有杨梅”中可以看出( )
A.杨氏之子非常喜欢吃杨梅。
B.杨氏之子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
(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展现了自己的霸道。
B.以“孔雀”为名来反问孔君平,这样可以贬低孔君平的身份。
C.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4)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 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提
升
训
练
1.读句子,完成填空。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孔君平在 上做文章,孩子也在 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 。
(2)孩子采用 的方式,说“ ”,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 ,又表达了“ ”这个意思。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 ,语言的 。
2.把诗句补充完整,填一填。
(1) ,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 》
(2)劝君更尽一杯酒, 。——【唐】· ·《 送元二使安西 》
(3)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 》
(4)黄沙百战穿金甲, 。 ——【 】·王昌龄《 》
(5) ,唯见长江天际流。——【唐】 ·《 》
3.读句子,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句子。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鬻:_________ 誉:__________ 莫:_________ 陷:________
句意:
(2)其人弗能应也。
弗:__________ 应: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可同世而立。
立:
句意:
(4)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利:
4.关于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改正。
(1)三千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对偶、夸张 ( )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 ( )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拟人 ( )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反问 ( )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 ( )
5.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为设果,果有杨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B.他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一种家禽。
B.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
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
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
(4)下列对三首古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敲成玉蘑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
B.“童孙未解供耕织”赞美了人们辛勤操劳的精神。
C.《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这首诗描写农村春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D.《村晚》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5)下列是送别诗的是( )。
A.《凉州词》 B.《送元二使安西》
D.《村晚》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下面哪句不能表达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下列哪句诗不是描写儿童幸福生活的?(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D.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补全诗句 ,然后根据要求填空。
A.牧童归去横牛背, 。
B.黄沙百战穿金甲, 。
C. ,时鸣春涧中。
D.谁言寸草心, 。
E.昼出耘田夜绩麻, 。
F.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上面诗句中分别描绘了“农村劳作图景”和“月下鸟鸣图”的是 和 ;充满童趣,表现童年欢乐时光的是 ;D句形象而深刻地写出了 ;从 和 都可以体会到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填序号)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童孙未解供耕织, 。”这两句话出自宋朝诗人 写的《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表达了农村儿童的 。
(2)“羌笛何须怨杨柳, 。”这两句诗出自 代 写的《 》。
(3)“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出自 代 写的《 》,意思是:
。
(4)《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的,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晋代士族阶层 的小说。品读课文,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 的小孩子形象。面对孔君平的“挑衅”——“ ”,杨氏之子毫不慌乱,脱口而出“ ”。
8.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人有耻, 。 ——《朱子语类》
(2) ,小人喻于利。 ——《 论语 》
(3)恻隐之心, 。 ——《孟子》
(4) ,小人长戚戚。 ——《论语》
(5)俗话说:“君子坦荡荡, 。”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我们虽不敢以君子自称,但像君子那样泰然面对生活中的或挫折、或考验,少些庸人自扰,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其实就在身边!
(6)“ ,必自毙。”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最终是没有好结果的。
(7)朱熹说:“人有耻, 。”说的意思是,一个懂得羞耻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
(8)比起无视于其它生命的苦难,拥有“ ,人之福也”会让你活得更满足。
9.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1)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 B.草铺横野/六七/里
C.短笛/无腔/信口吹 D.不脱/蓑衣卧/月明
(2)品析字词。
①《牧童》中“铺”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②《村晚》中“满”写出了 的景象,由“衔”和“浸”可以想象到 的情形。
(3)为两首诗首诗选择合适的插图:《牧童》( ),《村晚》( )。
(4)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儿童生活,体现了童真童趣。( )
②从“村晚”“落日”“黄昏后”可知,两首诗都描绘了傍晩时分的景象。( )
③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角度来描写乡村景象,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
④两首诗种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而《牧童》通过“不脱蓑衣”体会到牧童的懒惰。( )
10.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吾盾之坚( ) ② 吾矛之利( )
③或曰( ) ④弗能应也( )
(2)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②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案
考点训练
1.(1)童孙未解供耕织
(2)彩丝穿取当银钲
(3)短笛无腔信口吹
(4)黄沙百战穿金甲
(5)南望王师又一年
(6)即从巴峡穿巫峡
(7)谁言寸草心
(8)人闲桂花落
(9)春风不度玉门关
(10)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漫卷诗书喜欲狂
(12)乡村四月闲人少
(13)不可同世而立
(14)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1)D (2)B (3)D (4)C (5)C (6)A
3.(1)代词,他的 (2)表示所属关系,的 (3)代词,他的 (4)代词,那个 (5)聪明 (6)马上作出回答 (7)没有听说
(2)幼小的孩子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
(3)磨破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4)湿润,沾湿。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4.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报得三春晖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5.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2)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3)“横”字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6.(1)× (2)√ (3)× (4)× (5)√ (6)√ (7)√ (8)× (9)×
7.(1)王维 摩诘 王右丞 山水田园 诗佛 清晨 渭城的客舍 恋恋不舍
(2)山村晚景 池塘 山 落日 优雅美丽 牧童出场 乡野黄昏晚景 悠然自得,淳朴无邪而快乐
(3)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孙归不归 无边丝雨细如愁
(4)韩非子·难一 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 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互相抵触
(5)月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
(6)童孙未解供耕织 彩丝穿取当银铮 牧童归去横牛背
(7)晓 早晨 动作 脱 清新明快 喜乐 失望
(8)宋代 陆游 雄阔壮丽 亡国之恨 企盼 失望与埋怨
8.(1)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2)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证
(3)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边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9)消息来得突然 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疾速飞驰 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10)子规声里雨如烟 宋 翁卷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
(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9.(1)边塞诗 写景 生活环境的荒凉 抒情 离愁别恨
(2)D
(3)C
(4)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5)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说“何须怨”。
10.(1)孔君平:孔 夫子
杨氏之子:其 儿 君
(2)B
(3)C
(4)语言
(5)是一个聪慧 、幽默 、思维敏捷的孩子。
提升训练
1.(1)姓 姓 孔雀
(2)否定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礼貌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 敏捷 机智幽默
2.(1)三万里河东入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3)羌笛何须怨杨柳 凉州词
(4)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 从军行
(5)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1)卖 称赞,夸耀 没有什么 刺穿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什么东西都不能刺穿它。”
(2)不 回答 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
(3)存在 不可能同时存在。
(4)锋利。 又夸耀我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它穿透不了的东西。”
4.(1)√ (2)夸张 (3)√ (4)设问 (5)√
5.(1)A. (2)B (3)C (4)D (5)B (6)B (7)D
6.A.短笛无腔信口吹 B.不破楼兰终不还 C.月出惊山鸟 D.报得三春晖 E.村庄儿女各当家 F.遗民泪尽胡尘里 E C A 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B F
7.(1)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天真可爱
(2)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涣 凉州词
(3)孤帆远影碧空尽 唐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4)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谈轶事 聪明机智、思维敏捷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8.(1)则能有所不为
(2)君子喻于义
(3)仁之端也
(4)君子坦荡荡
(5)小人长戚戚 (6)多行不义 (7)则能有所不为 (8)恻隐之心
10.(1)C
(2)①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②水草丰满 落日挂在山头,和青山一同倒映水中
(3)B A
(4)①√ ②√ ③√ ④×
9.(1)① 坚硬 ②锋利 ③有人 ④回答
(2)①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②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3)那个人让楚人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来比较是盾坚硬还是矛锋利
(4)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一升二语文暑假专题训练 专题09 古诗文鉴赏,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怎样学习古诗文,二年级古诗文知识点复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古诗文鉴赏讲义-2024年四升五语文暑假专项提升(统编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怎样学习古诗文,四年级古诗文知识点复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古诗文鉴赏讲义-2024年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提升(统编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怎样学习古诗文,三年级古诗文知识点复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