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954454/0-17204387867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传统节日教案,共3页。
1.联系生活,利用图片、字理、游戏等多种方法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背诵课文。
3.知道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背诵课文。
2.知道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
教学流程
板块一:认识“传统”,感知传统节日
1.童谣导人。
出示一上“和大人一起读”中的《春节童谣》,全班拍手读。感受欢乐的气氛,了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2.揭题释题。
(板书课题)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像这样从古到今中国人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像童谣里说的“守岁”“拜年”这种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生齐读课题)
3.认识生字“传、统”。
(1)读准字音。
传:翘舌音、前鼻音。
统:后鼻音。
(2)识记字形。
加偏旁,记生字:专一传,充—统。
换偏旁,记生字:转、砖一传。
4.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传统节日。
(2)说一说找到的传统节日随机板贴词卡。
板块二:随文识字,走进传统节日
再读课文,用“xxx节,人们会xxx"来说一说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交流反馈。
(一)红红火火中国年
1.过渡引出春节:春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师出示课文第一句,生齐读)
2.分享春节习俗。
相机学习生字“贴”:加一加,记生字。
春节里,人们除了贴窗花,还会贴什么?(贴福字、贴年画、贴春联)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分享春节的其他习俗。
练习说话:春节到,人欢笑
(二)热热闹闹元宵节
1.读句子,说节日,话习俗:元宵节,人们看花灯。
2.认识生字:
(1)猜读“宵”的字音,加一加来记忆:宝盖头+肖。“宵”表示夜晚,正月又称元月,所以古人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元宵”。
出示“宵”的“兄弟姐妹”悄、梢、削。
夜晚静( )( )月儿挂树( 。
你想吃苹采,我来帮你( )。
(2)利用图片识字“巷",理解成语“大街小巷"。
3.通过小视频《闹元宵》感受元宵节热闹的气氛,说一说元宵节的其他习俗。
4.小结引读:舞龙狮,猜灯谜看花灯,这些习俗让元宵节的夜晚更加热闹。(生齐读课文第2句话)
(三)雨落纷纷清明节
1.读句子,说节日,话习俗:清明节,人们去祭扫。
2.(出示“祭"字理图)造字之初,“月"表示肉,右边字形像手中间像祭祀用的桌子,表示用手拿着肉来祭祀神灵和祖先。(看图片读词语:祭扫、拜祭)
3.我们就这样用隆重的仪式来怀念逝去的亲人。(出示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生带着沉重的心情齐读句子。)
(四)怀古颂贤端午节
1.读句子,说节日,话习俗:端午节,人们赛龙舟,挂艾叶,吃粽子。2.字理识字,认读“舟"。
出示“舟”的图片和象形字了解甲骨文的字形 夕 像船。拓展带舟字旁的字:船、航、舰、舱。
3.出示艾叶图片,联系生活认识“艾"字,了解草字头的字与植物有关。
4.说一说端午节的由来。出示汨罗江畔屈原的雕像,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带着崇敬之情齐读第四句。
(五)美丽传说七夕节
1.(出示第五句)读一读,找找这句话中藏着哪个节日。
2. 观看动画小祝频《牛郎织女》,了解七夕节的由来。
3.识记“乞"字。减一減 :吃-口=乞。读音提醒“乞巧"中“乞"的变调。
拍手读儿歌《乞巧歌》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客;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说说女孩们在七夕节的夜晚乞求什么,引导理解“乞巧"
(六)团团圆园中秋节
1.读句子,说节日,话习俗:中秋节,人们吃月饼、赏圆月。
2.识字“饼”,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记,带有食字旁的字与食物有关。组词:饼干、月饼鸡蛋饼。
3.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团团圆圆,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生读好句子)
(七)敬老爱老重阳节
1.读句子,说节日,话习俗:重阳节,人们敬老、踏秋、赏菊和登高。
2.说一说重阳节的由来:“九与“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义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3.利用“踏青"来理解”踏秋的意思。
4.识字“赏、菊”。
比较识字:堂一赏,艾一菊。
板块三:熟读成诵,记住传统节日
1.小结引读全文:转眼又是新春到,一年又一年,中华儿女热热闹闹地过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就这样世世代代地流传着。
2.同桌合作排一排:按照时间顺序,给这些节日排序。进而发现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传统节日的。
3.趣味朗读。
(1)师生间答读。
师:什么到,人欢笑?
生: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发现押韵的特点,读好韵脚。)
(2)用上快板,男女分读。
4.指导背诵。
填词卡:看板贴的节日名称,填空读。
消词卡:指名逐句背诵,逐个摘掉词卡。
全班背诵课文。
板块四:分类指导,明要点写好字
1.按结构分类指导。
(1)指导书写“贴、敬、转”。
出示田字格卡片“贴、敬、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两部分的高低、宽窄基本一致。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笔画有穿插。
“贴"的右边“占"稍靠上。"敬"左边的"苟"草字头偏右,“句”偏左。
“转"稍有点儿左窄右宽。
(2)指导书写“艾、热"。
出示生字卡片“艾、热”,提示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艾”上面扁,下面长;“热”上面长,下面扁。
2.指导书写“团、闹、街”。
(1)猪灯谜。
团:大口说人才。
闹:出门有超市。
街:“行"字分两边,两“土"堆中间。
(2)指导书写。
“团”字全包围,“先进人,后关门”;“闹"字半包围,先外后内;“街"字左中右,要紧凑,懂避让,免碰撞。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练写,展示,评议。
(1)展示学生练写,引导学生根据书写标准进行评价。
书写正确。
整洁、不涂改。
关键笔画位置对。
(2)学生根据点评,再修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