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提到春秋战国时期,你能想到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吗?春秋战国是众所周知的乱世,然而仅仅用乱来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是远远不够的,这一时期除了政治动荡带来的乱世之外,还有经济上的发展,民族间的交融以及思想文化的繁荣,接下来我们就学习第2课的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上一课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请大家思考一下,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分别有什么特征?
前770年 一条主线: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变革 221年
政治大动荡 大变革
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加深
前476年 前475年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1、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了解春秋战国基本发展脉络,学会研读图文材料,把握这一时期政治权力的重大变化以及时代特征。
2、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感悟华夏民族认同以及这一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奠基作用。
3、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认识到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以及制度变革的原因。
4、历史解释、唯物史观:了解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认识社会发展背景下变法的必然,理解商鞅的变法思想。
5、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知道孔子、老子的基本思想;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治变动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促进作用,感悟百家争鸣的重要影响
对比“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指出从春秋到战国政权名称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桓公(前685——前643)
晋文公(前636——前628)
楚庄王(前613——前591)
吴王阖闾(前514——前496)
越王勾践(前496——前465)
秦穆公(前659——前621)
宋襄公(前650——前637)
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权力下移,礼崩乐坏。
2、郑、卫、宋消失 兼并战争,政治动荡
礼崩乐坏、权力下移、兼并战争、政治动荡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
诸侯国数量减少,局部统一
对比地图,找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和各民族的变化?
秦楚两国融入中原文化圈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各族同源共祖的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局部统一形成,国家日益趋向统一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扰
中原民族先进的社会发展
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民族
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思考1:春秋战国之际在生产动力和生产工具的材质上发生的新变化?
思考2:这些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如何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得到发展
出现个体劳动、个体经营,私田开拓、公田不治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新兴地主壮大,与旧贵族争夺领导权
社会转型(奴隶-封建)
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制度
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法运动
人力 畜力 牛耕得到推广
材料2: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荀子·王制》
1、货币流通广泛,商业贸易发达
思考:春秋战国之际工商业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材料1: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战国策》
造车行业《周礼·考工记》
1、经济发展——工商业繁荣
3、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联祍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
4、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从战国形势图看,在这些诸侯国中,秦国偏处西方一隅,远离中原核心地带,然而,恰恰是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秦国在群雄角逐中使如何脱颖而出的?
跟随时代潮流,商鞅在秦国开展变法运动,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奠定基础。
材料: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必然性: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富国)各国兼并战争需要建立君主集权制度。(强兵)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需要调整旧的生产关系
思考:据材料分析列国变法的必然性?
2、变法运动内容、作用
普遍推行县制,县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土地私有制确立,农业发展,国力增强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打击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
稳定社会秩序,加强中央集权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1、阅读教材,自主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画出表格。
2、分析各项变法措施的作用?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孔子和老子——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针对礼崩乐坏,就伦理和政治重建提出主张
简要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异同?
同:都代表没落的奴隶制贵族利益;都对社会现实不满;都反对苛政,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案
调节和谐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贵族利益
仁与礼的关系:“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到各诸侯国游学,宣扬仁的思想,但常常受到冷遇。一次孔子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
问题设计:孔子思想为何备受冷遇?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剧烈变革,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孔子坚持恢复周礼,其政治思想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未受到统治者重视。
思考: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你能举出若干学派的核心思想内容吗?
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争霸的需要,竞相招贤纳士,招揽人才
河北保定定兴黄金台 燕昭王高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
铁制农具、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
旧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士”阶层崛起并受到重用
思维拓展 :从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出什么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规律: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实质: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列国变法是时代潮流,秦国最富强
1、从商鞅到吕不韦,秦国任用许多才智之士为相。这些相虽然权倾一时,对秦国的发展有莫大的功劳,但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袭于子孙。材料反映了当时秦国 ( ) A.贵族势力展开反击B.官僚集团相互倾轧C.统治机制发生变化 D.严刑酷法的治国理念
根据所学知识,先秦各国普遍实行世官制,官位世代相传,而秦国的相“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袭于子孙”,说明当时秦国逐渐实行官僚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未体现贵族势力反击,排除A
官僚政治刚刚确立,未体现官僚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法家的治国思想,材料未体现
2、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材料反映了从西周初年道西周中期道春秋时期贵族的采邑越来越多,这说明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材料体现分封制下贵族采邑变化的情况无法说明土地国有制度被废除,排除A
B不符合春秋时期的情况,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材料强调的不是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权力是世卿,采邑是世禄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图片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政治大动荡,诸侯纷争社会转型,民族大交融,华夏认同同源共祖,经济大发展,铁犁牛耕,课程内容,制度大变革,列国变法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列国纷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大发展,商鞅变法,百家争鸣,性本善,性恶论,隆礼重法儒法并用,民贵君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背景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商鞅变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题指导,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