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优秀课件多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评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梳理石器时代的时序数轴图,理清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期。(时空观念)2.借用图标、文字等史料,用表框形式梳理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早期文明产生的多源性和统一性(多元一体)。(家国情怀) 3.通过对生产力提高、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的逻辑分析,认识国家产生的条件。(唯物史观)4.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分析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认识早期文明家国同构、华夏一体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难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⑴石器时代:考古学把人类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⑵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⑶新石器时代: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②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从石器技术来看,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从社会组织来看,分为原始人群、母系和父系氏族社会
【问题探究】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例,父系氏族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摘编自许鹏飞《良渚文化墓葬及其反映的社会结构与形态》
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结合史前文化遗址的分布特点,就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源性与统一性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对于世界其它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同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多源、一统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
自然在塑造文化,但文化的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同时,不同区域人类文化的彼此交错与融合才是发展的主流。 ——整理自费尔南德兹《世界 一部历史》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距今约250万~1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新石器时代
1.打制方法制造石器;2.渔猎采集;3.群居生活;会使用火
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2.大量使用陶器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等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特点: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部落向国家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燕策一》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③夏部族对除生活以外的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三皇五帝与夏朝的记载,主要见于《尚书》《史记》《竹书纪年》等史书,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但未在遗址中发现当时文字记载,这一时期不能作为信史,等待着重大考古发现来证明。
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
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①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②内外服制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多次迁都后定于殷。
(3)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史记·殷本纪》成为信使,而《史记·殷本纪》在帝王、世次、称号上的一些错误,也因此而得到纠正。——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尚书·牧誓》
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对象包括哪些?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公羊传》(隐公元年)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弟子,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桓公二年)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4.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大盂鼎 大克鼎
(2)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对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决定青铜器功用的铜与锡的配置比例。——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
三皇五帝:炎黄部落联盟、禅让、“万邦”时代
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青铜器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分封制宗法制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西周灭亡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井田制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2.神话传说及民族学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考古学家夏鼐发表的《碳十四测定年代和中国考古学》把中国远古文明分为七个区域。据此可知( )A.神话传说完全符合真实的历史 B.历史研究必须依赖考古发掘C.中国文化的起源具有多元特点 D.中国文化华夷之辨根深蒂固
1.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3.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4. 《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A.分封制开始出现B.阶级矛盾尖锐C.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5.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其占卜的内容涉及天气晴雨,农作收成,打猎、祭祀等。这一信息说明商朝的政治特点是( )A.“家天下”的制度开始确立B.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D.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6.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争夺霸主,分封制瓦解,矛盾重重弑君,春秋争霸背景笔记,特点春秋争霸,特点战国兼并,春秋战国,华夏认同,富国强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稷下学宫,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社会开始确立,社会大转型,铁犁牛耕,私有制确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稷下学宫,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社会开始确立,社会大转型,铁犁牛耕,私有制确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