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物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发展历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哥白尼首次提出了“地心说”
B.开普勒通过多年的天文观测,发现太阳系中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椭圆
C.哈雷通过计算首次发现了海王星
D.卡文迪什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引力常量G。一旦测得G,就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因此卡文迪什被称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2.如图1所示,一个光滑的圆锥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轴线竖直,母线与轴线之间夹角为θ,一条长度为l的轻绳,一端固定在圆锥体的顶点О处,另一端拴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可看作质点)。小球以角速度绕圆锥体的轴线做匀速圆周运动,细线拉力F随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由图2可知( )
A.绳长为l=2m B.母线与轴线之间夹角θ=30°
C.小球质量为0.6kg D.小球的角速度为3rad/s时,小球刚离开锥面
3.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固定竖直转轴且过圆心的转盘,转盘半径为r,边缘绕有一条足够长的细轻绳,细绳末端系住一小木块。已知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当转者以角速度rad/s旋转时,木块被带动一起旋转,达到稳定状态后,二者角速度相同。己知r=1m,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rad/s稳定时,木块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1.5m
B.当rad/s稳定时,木块的线速度与圆盘边缘线速度大小之比为4:1
C.要保持上述的稳定状态,角速度rad/s
D.无论角速度多大,都可以保持上述稳定状态
4.如图所示,三个可视为质点的、相同的木块A、B和C放在转盘上,质量均为m,C放在A的上面,A和B两者用长为L的细绳连接,木块与转盘、木块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k,A放在距离转轴L处,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心的转轴O1O2转动。开始时,绳恰好伸直,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角速度缓慢增大,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绳子拉力随增大 B.物块C会先发生相对滑动
C.当,C受到的摩擦力为 D.当时,A受到转盘的摩擦力为
5.A、B两颗卫星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r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0.8r,万有引力常量为G,卫星A的线速度大于卫星B的线速度,不考虑A、B之间的万有引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A的加速度小于卫星B的加速度 B.地球的质量为
C.卫星A的周期为7T D.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6.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地球大炮》中,人类利用当时的技术手段,建造了一个贯穿地球的大隧道。隧道真线穿过地球球心,长度为地球直径,两端开口,内部抽成真空,物体从一端由静止释放正好能到达另一端并减速为零。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球壳内部任意位置质点的万有引力都为零,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隧道口下落到球心的过程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加速运动
B.物体从隧道口下落到深度为的位置时,其下落加速度为
C.物体从隧道口由静止释放到达球心处的速度为
D.物体在球心处的引力势能最大
7.“风洞实验”指在风洞中安置飞行器或其他物体模型,研究气体流动及其与模型的相互作用,以了解飞行器或其他物体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一种空气动力实验方法。在下图所示的矩形风洞中存在大小恒定的水平风力,现有一小球从M点竖直向上抛出,其运动轨迹大致如下图所示,其中M、N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点为轨迹的最高点,小球在M点动能为9J,在O点动能为16J,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过程中的最小动能为5.76J B.小球落到N点时的动能为41J
C.小球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机械能变化量之比为1:2 D.小球的重力和受到的风力大小之比为4:3
8.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排球垫球比赛中,某老师将球沿竖直方向垫起。已知排球在空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v表示排球速度、x表示排球相对垫起点的位移、Ek表示排球的动能、E机表示排球的机械能、t表示排球自垫起开始计时的运动时间,下列表示排球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各物理量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飞行器绕中心在О点、质量为M的地球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现在近地轨道1上的P点开启动力装置,使其变轨到椭圆轨道3上,然后在椭圆轨道上远地点Q再变轨到圆轨道2上,完成发射任务。已知圆轨道2的半径为3R,地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规定距地心无穷远处为引力势能的零势能点,飞行器在地球周围的引力势能表达式为,其中r为飞行器到О点的距离。飞行器在轨道上的任意位置时,r和飞行器速率的乘积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求出飞行器在轨道1上做圆周运动时的机械能是
B.可求出飞行器在椭圆轨道3上运行时的机械能是
C.可求出飞行器在轨道3上经过Р点的速度大小和经过Q点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D.飞行器要从轨道1转移到轨道3上,在Р点开启动力装置至少需要获取的的动能是
10.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AB与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平滑对接,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传送带以某一速率v逆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圆孤轨道上A点无初速释放,物块滑上传送带后第一次返回到圆弧轨道上的最高点为P,该过程中,物块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为△E,己知P点距B点的高度为R,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若增大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的速率v,其它条件不变,物块返回圆弧轨道后可能从A点滑出
D.若物块从圆弧AP间某位置无初速释放,其它条件不变,物块返回到圆弧轨道上的最高点仍在Р点
11.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α=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的底端固定一垂直斜面的挡板,上端固定一定滑轮О。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挡板上,上端与质量为2m的物块Q连接。一跨过定滑轮О的轻绳一端与物块Q连接,另一端与套在水平固定的光滑直杆上质量为m的物块Р连接。初始时物块Р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静止在直杆的A点,且恰好与直杆没有相互作用,轻绳与水平直杆的夹角也为α,去掉水平外力F,物块Р由静止运动到B点时轻绳与直杆间的夹角β=53°。已知滑轮到水平直杆的垂直距离为d,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弹簧轴线、物块Q与定滑轮之间的轻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滑轮大小及摩擦,sin53°=0.8,cs53°=0.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Р在A点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B.物块P从A点运动到B点时,物块Q的势能减少量等于P、Q两物块增加的总动能
C.物块P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轻绳拉力对物块Р做的功为
D.物块P运动到B点时,物块Q的速度为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12.一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将力传感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细线一端固定在力传感器上,另一端固定一个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该同学测出小球重心到悬点的距离为L,然后拉起小球,使细线仲直与竖直方向成一角度,静止释放小球,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傲圆周运动,当小球摆到最低点时,小球中心恰好经过光电门,该同学在一次实验中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多次拉起小球,每次拉起小球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同,每次都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做出悬线拉力F与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图像的斜率为k,截距为b,则小球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字母表示)
13.一学生小组利用给定的器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步骤如下:
(1)分别测量给定的两物块的质量,质量大的为物块1,其质量记为m1;质量小的为物块2,其质量记为m2;(2)按图(a)所示组装器材:物块1、2由跨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决2下端与打点计时器纸带相连,初始时,托住物块1,两物决保持静止,且纸带竖直绷紧,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相邻两次打点的时间问隔记为△t.
(3)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释放物块1,两物块开始运动,打出的纸带中的一段经整理后如图(b)所示,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将相邻点的间距依次记为s1,s2,s3,s4和s5,测量并记下它们的大小;
(4)利用上述表示各物现量的符号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完成下列填空:从打出B点到打出E点,系统动能增加量为△Ek=________,系统的重力势减少量为△Ep=_________.
(5)该小组的实测数据为m1=0.250kg,m2=0.200kg,s1=16.4mm,s2=27.2mm,s3=39.8mm,s4=49.6mm,s5=59.0mm,取g=9.80m/s2,则从打出B点到打出E点,△Ek=___________J,△Ep=___________J,两者的相对偏差=___________%,如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物理试题,共12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题(无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