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一轮复习物理知识点汇总含解析答案
高中一轮复习物理知识点点07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含解析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一轮复习物理知识点点07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含解析答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实验题
1.(1)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A、B、C……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如图所示.可求出A点到D点的距离是 cm.
(2)由实验数据可得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m/s;B点的瞬时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如图所示是一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Hz,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
(1)求出2、4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填入表格;(保留2位有效数字)
(2)以计数点0为计时起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 )
(3)根据图像定性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
3.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s。
(1)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
(2)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条
C.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D.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4.“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 s闪光一次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位移约是 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约是 cm/s。
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点A对准刻度尺0刻线,从刻度尺上读出B、C、D、E到A点的距离,其中AD两点间距 cm,用读出的数据求打出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6.(1)打点计时器是利用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进行的计时仪器,若电源频率为,则它们每隔 秒打一个点,其中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用电压为 伏;
(2)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①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 ;
A.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不同的实验要求不同
②纸带上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 s;
③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5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下表已给出B、D、E、F点的速度,请将求出C点速度并填入下表 :
(3)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在图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
(4)根据画出的速度时间图象可求得物体的加速度为 ,打下A点时速度为 。
7.(1)打点计时器是利用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进行的 仪器,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它们每隔 秒打一个点。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其中,,,,,。
①实验记录的s1、s2、s3、s4、s5、s6六组数据中记录有误的数据是 。(用数据前的符号表示,该数据不影响后面的计算结果)
②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面两位)
③利用以上数据可求得A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1)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
(2)B点的瞬时速度为 。
9.如图所示的A、B、C三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左端连接小车),电源频率为50 Hz。
(1)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 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是越来越快的,纸带 是开始越来越快,后来又越来越慢的。(均填“A”“B”或“C”)
(2)图中纸带C是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4,5,…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则小车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 m/s,通过“3”计数点的速度 m/s。(后两空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v0
v1
v2
v3
v4
v5
v6
数值/(m·s-1)
0
0.20
0.61
0.70
0.70
数值/()
0.400
0.560
0.640
0.721
参考答案:
1. 4.10 0.14 0.13
【详解】(1)[1]刻度尺为毫米刻度尺,分度值为1mm,故由图可知,A、D之间的距离为4.10cm;
(2)[2]由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可得A、D间的平均速度
[3]B点的瞬时速度可用A、C间的平均速度表示,为
2. 0.40 0.69 物体在0~0.3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0.3~0.4s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在0.4~0.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1)[1][2]由于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图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用对应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2)[3]根据(1)表格中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作出v-t图像如图所示。
(3)[4]根据所作v-t图像并考虑到实验误差可知,物体在0~0.3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0.3~0.4s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在0.4~0.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3. 0.1m/s A
【详解】(1)[1]由于遮光条的宽度很小,因此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当作瞬时速度
m/s=0.1m/s
(2)[2]AB.瞬时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当Δt→0时,可看成物体的瞬时速度,Δx越小,Δt也就越小,故A正确,B错误;
C.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不能减小Δt,故C错误;
D.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可能更小,时间更长,故D错误。
故选A。
4. 3.84 19.2
【详解】[1]刻度尺的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所处的位置是3.50 cm,C所处的位置是7.34 cm,所以A、C间的距离是3.84 cm。
[2]小球从A运动到C有两段间隔,每个间隔时间为0.1 s,所以小球从A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是0.2 s,此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
5. 5.82/5.83/5.84/5.85 0.231/0.232/0.233
【详解】[1]AD两点间距
[2]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打出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6. 交流 0.02 220 A 0.1/0.10 0.479
【详解】(1)[1][3]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为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用电压为220伏。
[2]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2)[4]在具体使用时,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同时也是为了使打点更稳定,操作中要求先接通电源开始打点,然后释放纸带。
故选A。
[5]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3)[7]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下图:
(4)[8]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9]图像的纵截距表示打下A点的速度,故
7. 交流 计时 0.02 s3 3.50 0.48
【详解】(1)[1][2][3]打点计时器是利用交流电源进行计时的仪器,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它们每隔秒打一个点。
(2)①[4]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mm,要估读一位,所以读数都2位小数,所以数据中记录有误的数据是s3。
②[5]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③[6]A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8. 加速运动 0.252m/s
【详解】(1)[1]从O点开始,纸带上的点迹越来越疏,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即物体做加速运动;
(2)[2]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即
9. A B C 0.1 0.135 0.180
【详解】(1)[1][2][3]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相同,若纸带做匀速运动,则打出的点间距是相等的,若纸带做加速运动,则打出的点间距越来越大。若纸带做减速运动时,则打出的点间距越来越小。
(2)[4]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5]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可用0、2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表示,则有
[6]通过“3”计数点的速度可用2、4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表示,则有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知识梳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实验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实验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时学案,共11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章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含解析),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打点计时器,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