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一轮复习物理知识点汇总含解析答案
高中一轮复习物理知识点点10自由落体运动含解析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一轮复习物理知识点点10自由落体运动含解析答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五滴水之间的距离恰好为1m,多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5倍,两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都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B.甲、乙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所以两球同时落地
C.甲球质量大,所以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D.甲球质量大,所以甲落到地面的速度也大
2.金属片和小羽毛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筒内下落的实验说明( )
A.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B.同一地点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无关
C.同一地点,不论有无空气,物体下落快慢均与重力无关
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无空气阻力时物体越轻下落越快
3.房檐每隔相等的时间落下一滴水下落,当第一滴水下落到地面时,第五滴水刚好形成,观察到第四、五滴水之间的距离恰好为1m。则此时第一、二滴之间的距离是( )
A.3mB.7mC.9mD.16m
4.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
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小钢球,因受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小钢球,所受空气阻力对其运动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5.一个人用手拿着两个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将其中一个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v竖直上抛,在同一高度将另一个小球以相同的初速度大小竖直下抛,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如果人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用同样的初速度大小抛两小球,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 )
A.变小B.变大
C.不变D.无法确定
6.唐代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如果三尺为1m,则水落地时的速度约为(设初速度为0)( )
A.100m/sB.100m/s
C.200m/sD.200m/s
7.图示描述的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落体实验的故事.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从塔上自由下落,由静止开始经过第一段h速度的增加量为,经过第三段h速度的增加量为,则与的比值满足( )
A.B.C.D.
8.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台州中学金若宣同学以1.82m的成绩获得全国跳高冠军,经了解,该同学身高1.73m,据此可估算出她离地时竖直向上的速度最接近( )
A.3.8m/sB.4.3m/sC.5.0m/sD.5.5m/s
9.有一串珠子(珠子可视为质点),穿在一根长1.8m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1个珠子,中间还有5个珠子。从最下面的珠子算起,相邻两个珠子之间的距离依次为 5cm、15cm、25cm、35cm、45cm、55cm,如图所示。某人向上提起细线的上端,让细线自由垂下,且第1个珠子紧贴水平桌面,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假设珠子落到桌面上不再反弹,则第2、3、4、5、6、7个珠子( )
A.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之比为
B.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
C.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D.第4个珠子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4m/s
二、多选题
10.小红用频闪照相法研究竖直上抛运动,拍照频率为,某次实验时小球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拋,照相机在此过程中曝光于8次,由于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小球经过相同位置时都被曝光,所以在底片上记录到如图所示的4个位置,两点间距离为两点间距离为两点间距离为,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经过点时的速率为B.点距竖直上抛的最高点的距离为
C.D.
11.如图所示,在足够高的空间内,小球位于空心管的正上方h处,空心管长为L,小球的球心与管的轴线重合,并在竖直线上,小球直径小于管的内径,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者均无初速度同时释放,小球在空中不能穿过管
B.两者同时释放,小球具有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0、管无初速度,则小球一定能穿过管,且穿过管的时间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无关
C.两者同时释放,小球具有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0、管无初速度,则小球一定能穿过管,但穿过管的时间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关
D.两者均无初速度释放,小球提前Δt释放,则小球一定能穿过管,但穿过管的时间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关
12.两位小朋友玩弹珠子游戏,固定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两颗有孔的珠子穿在直杆上,初始时珠子之间的距离为l,一位小朋友将珠子沿杆方向以速度弹出,另一个小朋友同时将珠子无初速度释放,经时间t,在珠子返回过程中两珠子相遇,珠子与杆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则( )
A.B.
C.D.
13.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三、实验题
14.如图甲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得自由落体加速度。
(1)所需器材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 (填字母代号)。
A.直流电源; B.天平及砝码
C. 8V交变电源; D.毫米刻度尺
(2)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A、B、C、D、E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出的点,图中四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要求的一组数据应改为 cm;
(3)在打下点D时重物的速度大小为 m/s,重物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该实验中测得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
四、解答题
15.如图所示,在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比羽毛下落得快,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1)为什么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空气中的落体运动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16.从离地面500m处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1)小球落到地面需要的时间;
(2)开始下落后第1s内的位移大小和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一半时的位移大小。
17.一只小松鼠由于受到惊吓,在水平地面上P点的正上方树杈A处掉下,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与此同时,在P点左侧的狼从B处由静止开始向右跑来,该情况可简化为如图甲所示的模型,狼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A处高h=1.25m且小松鼠和狼均可看做质点,g取10m/s2。
(1)求小松鼠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时间t。
(2)要使狼在小松鼠落地的同时达到P点,求狼的初始位置与P点之间的距离。
(3)如果狼运动规律没有变,开始时与P点之间的距离为10m,小松鼠落地瞬间水平方向上从静止开始以a2=10m/s2的加速度与狼同向逃跑,通过计算说明狼能否追上小松鼠?
18.如图为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杂技节目《龙跃神州:中幡》,在表演中,表演者用手掌、肩膀、额头等部位不断将中幡晃动、抛起、落下,但始终幡不离身,竿不落地,十分精彩。表演者在某次动作中竖直向上将幡抛出,侧手翻后回到原地恰好接住幡,此过程经历的时间t1=1s,幡被抛出和接住时,幡底离地面高度均为h1=2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1)在这次动作中,求幡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2)在另一动作中,持幡者将幡竖直向上抛出,另一名表演者爬上他肩头,两人站起后接住幡,演员完成该套动作需要t2=1.4s的时间,接幡时幡底离地面高度,要成功完成该套动作,求将幡竖直向上抛出时的最小速度。(保留3位有效数字)
19.一个物体从20米高处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m/s2,求:
(1)物体的下落时间;
(2)物体着地时的速度大小;
(3)物体下落高度的一半时的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
1.B
【分析】因为甲乙物体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它们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根据运动学关系式求解.
【详解】甲、乙都做自由落体运动,都只受重力作用,选项A错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大小无关,则两物体的加速度均为g,根据h=gt2 ,甲、乙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所以两球同时落地,选项B正确,C错误;根据v2=2gh可知两物体落地速度相同,选项D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关键是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知道重力加速度与重力大小无关;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2.B
【详解】抽成真空的玻璃筒内没有空气阻力,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快慢相同,说明同一地点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无关。
故选B。
3.B
【详解】水滴成型下落过程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当第一滴水下落到地面时,第五滴水刚好形成,则中间有4个时间间隔,设每个时间间隔为,根据第四、五滴水之间的距离恰好为1m,可得
解得
而第二滴水与滴五滴水之间有3个时间间隔,则有
第一滴水与第五滴水之间有4个时间间隔,则有
因此可得此时第一、二滴之间的距离为
故选B。
4.D
【详解】AB.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故AB错误;
C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小钢球,所受空气的阻力远小于重力,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无论人站在几楼的阳台上,只要同样的速率和方式抛出两个小球,则两球落地的时间差均为
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不变;
故选C。
6.B
【详解】水下落高度h=1000m,g取10m/s2,由
v=2gh
得
vt==m/s=100m/s
故选B。
7.C
【详解】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端相同距离h的时间之比为
由
则
即
故选C。
8.B
【详解】设金同学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0,则她跳起的高度为
由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可解得她离地时竖直向上的速度
故B正确。
故选B。
9.B
【详解】ABC.各珠子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根据
可知落地的时间之比为,则各珠子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根据
可知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之比为,故B正确,AC错误;
D.第4个珠子距离桌面的高度为45cm,则第4个珠子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
故D错误。
故选B。
10.BC
【详解】A.频闪照相的时间间隔
题图中所有位置曝光两次,所以点到竖直上抛的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为
所以从最高点开始至下落到点经历的时间为
过点时的速度为
选项A错误;
B.从最高点下落到点经历的时间为
所以点距竖直上抛的最高点的距离为
选项B正确;
CD.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在连续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若从最高点至点分为7个相同的时间间隔,每个间隔为,满足
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故选BC。
11.ABD
【详解】A.两者同时无初速度释放,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不能穿过管,A正确;
BC.两者同时释放,小球具有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0,以管为参考系,小球相对于管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匀速穿过管,小球在管中运动的时间为
小球能穿过管,穿过管的时间与重力加速度无关,B正确,C错误;
D.小球提前Δt释放,相当于获得了初速度
小球在管中运动的时间为
小球能穿过管,穿过管的时间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关,D正确。
故选ABD。
12.AD
【详解】AB.由于在运动过程中珠子有共同的加速度,珠子a相对珠子b向上以速度匀速运动,初始时珠子之间的距离为,故
解得
故A正确,B错误;
CD.若在珠子a刚要返回时相遇,则珠子a运动位移
则珠子b运动距离为
则
解得
若在珠子a返回到出发点时相遇,则
则
若在珠子a返回过程中两珠子相遇,则
故D正确,C错误。
故选AD。
13.BCD
【详解】C.根据得,小球下落的加速度
故C正确;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等于位置2、4段的平均速度,则
故D正确;
AB.则小球在位置1的速度为
可知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故B正确,A错误。
故选BCD。
14. CD/DC 2.00 1.48 9.63 重物及纸带下落过程中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
【详解】(1)[1]打点计时器一般使用5~11V、50Hz的交流电源,学生用实验室电磁打点计时器通常使用6V、50Hz的交流电源;打出的点迹要使用毫米刻度尺来测量距离;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时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故选CD。
(2)[2]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即使用cm为计数单位时,小数点后应该有两位小时,所以四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要求的一组数据是2.0cm,应改为2.00cm。
(3)[3]在打下点D时重物的速度大小为
[4]重物的加速度大小为
[5]重物及纸带下落过程中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导致其加速度小于自由落体加速度。
15.(1)因为没有空气阻力;(2)空气的阻力作用可以忽略
【详解】略
16.(1)10s;(2)5m,95m;(3)125m
【详解】(1)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
可得
(2)第1s内的位移
前9s内的位移
最后1s内的位移
(3)总时间的一半为
位移
17.(1)0.5s;(2)1m;(3)不能
【详解】(1)小松鼠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
解得
t=0.5s
(2)由题图乙可知狼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则狼的初始位置与点之间的距离
(3)如果狼开始时与点之间的距离,由(2)问知小松鼠落地瞬间,狼未到达点。设小松鼠落地后经过时间,二者速度相同,即
解得
t1=2s
狼跑过的位移
小松鼠的位移
x=x3+x0=30m>25m
所以狼不能追上小松鼠。
18.(1)hmax=3.25m;(2)vmin=7.71m/s
【详解】(1)中幡抛出到最高点.上升的高度
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解得
hmax=3.25m
(2)取竖直向上为速度的正方向,由位移公式得
解得
vmin=7.71m/s
19.(1)2s;(2)20m/s;(3)10m/s
【详解】(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有
h=gt2
得
t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有
v=gt=10×2m/s=20m/s
(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关系有
v′2=2g
得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10大易错知识点,共4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0章专题强化19动态圆问题(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章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问题(含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