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本试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48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答案的代号涂黑。)
下图为 6 月底举行的某山地自行车越野赛赛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
1.图示区域骑行线路
A.多沿山脊分布 B.高差小于 1000 米
C.起止点海拔最高 D.a 至 b 段为上坡赛段
2.骑行线路中补给站和医疗站数量较多的是
A.起点至 a 段 B.a 至 b 段 C.b 至 c 段 D.c 至终点段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 ”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3.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 ”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经济水平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差异
4.“生活方式型移民 ”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加剧人地矛盾 B.带动服务业发展 C.提高住房价格 D.环境质量改善
武汉现有高等院校 84 所,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120 多万名,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 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集结大量青年才俊在此就业与创业。武汉房价收入比(每套 住房总价/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直辖市及东部省会城市。下图及下表为武汉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相关数据与“六普 ”的对比。
5.推测湖北武汉成为“大学生之城 ”的主要原因是武汉
①人口密度大 ②高校数量多 ③基础教育水平高 ④人才需求量大 ⑤学科专业优势强
A.①② B.②③ C.②⑤ D.③④
6.武汉十年来人口构成的变化对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①生活成本提高 ②就业竞争激烈③优势产业集聚
④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⑤城市文化融合度变高⑥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增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⑥D.④⑤⑥
1970 年通车的成昆铁路是客货共线铁路,全长 1091 千米,川南和滇北山区的多个路段采用迂回式的展线方案。下图示意成昆铁路某路段的展线分布,图中①②为铁路立交桥,③为跨河铁路桥。建设中的成昆铁路复线与原线走向基本一致,全长 865 千米,建成后能满足动车组开行。
7.结合地势判断,南行的列车在该路段通行时依次驶过
A. ①桥上—②桥上—③桥—②桥下 B. ①桥下—②桥下—③桥—②桥上
C. ②桥上—③桥—①桥上—②桥下 D. ②桥下—③桥—①桥下—②桥上
8.成昆铁路复线
A.广泛采用展线方案 B.技术难度大幅降低 C.桥梁隧道比例更高 D.承担原线货运功能
2020 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湖南省平江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选择高山有机茶特色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探索开展“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就业技能培训 ”试点示范,并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据悉,平江县的特色产业是茶产业,是岳阳黄茶主产区。
9.该地发展该项目的基础条件是
A.特色农产品 B.廉价的劳动力 C.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科技 D.便利的交通
10.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该地生产模式的优点是
A.提高市场竞争力 B.培育市场 C.提升服务水平 D.提高价格
资阳市立足区位优势,资阳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按照“机场优先、成资引领、渝资突破、周边畅联、市域提升 ”的建设原则,系统谋划构建综合交通网 络,启动三年交通攻坚大会战,加快形成内联外畅、贯通成渝、连接全国、畅达全球的“空铁公 ”综合交 通枢纽。2021 年 4 月 8 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与资阳市人民政府签署《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联手推动资阳建设成渝主轴双门户交通枢纽,打造“交通+ ”产业集群发展先行区、同城化交通管理
创新区以及成渝中部最大客运中转换乘和物流集散中心。
11.建设成渝“空铁公 ”综合交通枢纽的主要影响可能有
①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②缓解交通紧张 ③提高地租水平 ④提高设备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该地的“空铁公 ”综合交通枢纽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与传统交通运输相比,智慧交通运输可以
A.减少占用耕地 B.提高运输效率 C.扩大辐射区域 D.降低噪声污染
13.以下产业中,该地更宜依托“空铁公 ”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是
A.物流运输业 B.批发零售业 C.加工制造业 D.会展服务业
为发展再生能源技术,德国政府宣布在 2022 年前关闭境内所有的核电站。德国在其仅约 36 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建有多达 17 座核电站, 目前大约 1/3电力来自核电。下图示意德国核电站位置。
14.影响德国核电站位置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 B.水源 C.政策 D.市场
15.支撑德国关闭核电站的理由是
A.科技水平较高 B.市场需求萎缩 C.第三产业发达 D.煤炭资源丰富
16.德国弃核后,短期内能源保障的有效措施可能是
A.加大常规能源的供给 B.提高进口能源比重 C.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 D.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共52分,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对应位置。)
17.某校学生到河南省开展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任务一:调查耕地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2021 年河南省部分地区实行大豆——玉米轮作,即 2020 年种植大豆的地块,2021年改种玉米。
(1)简述河南省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轮作的重要意义。(5分)
任务二:了解特色农产品的生长条件
2021 年 10 月 27 日,第四届河南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在郑州开幕,兰考蜜瓜、灵宝苹果等各地明星“国潮”农产品,吸引了来自全国近 500 家参展商参展。
兰考蜜瓜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兰考县地处黄河故道,出产的兰考蜜瓜具有瓜体均匀、品质好、含糖量高、果肉细腻甜脆等特点。
(2)概述兰考县生产高品质蜜瓜的土壤条件。(4分)
任务三:认识城市等级体系
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服装、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物流信息平台连通境内外,目前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3)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说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最强的主要原因。(5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黄河下游河道按照平面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游荡型河段、过渡型河段、顺直微弯河段和河口型河段4种类型。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人民就不断探寻黄河的治理措施,先后摸索出“宽河固堤”、“束水攻沙”等技术。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应时代发展,设计出“分区治理”模式,将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的流域空间依次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湿地等功能区,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技术手段实施滩区再造,建设嫩滩、二滩和高滩,以达成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的水沙调控目标。下图为黄河下游河道相关地理信息示意图。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游荡型河段、顺直微弯河段的形成原因。(8分)
(2)在调水调沙过程中,说明三门峡水利枢纽先行泄洪对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影响。(6分)
(3)分析采用“分区治理”模式对黄河下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4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中国南极科考队调查发现,距今3.4 万年以来,南极斯科舍海的东南部(下图)沉积物的来源主要受海洋锋(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西风带、海冰的迁移及南极冰盖的消长的影响。冰期时,西风带与海洋锋北移,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威德尔海南部南极大陆地区,该时期沉积物中也有较多风尘物质来自南美洲;冰消期气候快速回暖,西风带与海洋锋南移,南美风尘输入迅速减弱,西风漂流南部分支增强,导致南极半岛的冰山及沉积物向东搬运至斯科舍海东南部。南极大洋海洋生物生产力受营养盐、海水性质、运动等环境条件制约,冰消期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产力较强。
(1)说明大气环流和海陆轮廓对威德尔海环流形成的影响。(6分)
(2)请用“===”在图中画出海洋锋位置,并说明海洋锋位置绘制在该区域的理由。(2分)
(3)冰期时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沉积物主要有来自斯科舍海南部南极大陆和南美洲的风尘物质,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说明其理由。(6分)
(4)分析冰消期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产力较强的原因。(6分)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答案
本试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48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答案的代号涂黑。)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共52分,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对应位置。)
17.
(1)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意义: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量(使土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等。(5分)
(2)兰考县地处黄河故道,以沙性土壤为主;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适合兰考蜜瓜生长。(4分)
(3)郑州地理位置优越;是河南省行政中心,中原城市群等级最高的城市,产业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服务功能最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最密集;通信、物流网络发达;联通效率最高;联通强度最强;辐射范围最大,对区域的辐射作用最强。(5分)
18.
(1)游荡型河段:河床底部存在较多的粗沙和砾石,导致水流受到较大的阻力,流速变化大,形成游荡型河段;河流两岸岩性松软,河岸容易被侵蚀,加剧了游荡型河段的形成。
顺直微弯河段:河流两岸岩石坚硬,河岸不易被侵蚀,使河流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流向。
(2)三门峡水利枢纽放水可以冲刷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泥沙;为小浪底水利枢纽排沙出库提供动力;减少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泥沙沉积。
(3)将滩地分区设定不同的防洪标准;在保证防洪的基础上,在这些滩地安置群众;发展生态产业,从而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的目的。
19.
(1)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南极沿岸流;受南极半岛阻挡,向北运动;西风作用形成的向东的西风漂流阻挡其北上,又回到威德尔海;
(2)西风漂流与威德尔海环流交汇处;
(3)来自斯科舍海南部南极大陆:冰期时,气温低,南极大陆冰川广布,从大陆冰架脱离的冰川,其携带的碎屑物随威德海环流带至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受海洋锋影响,流速减慢在该海区沉积。 来自南美洲的风尘物质:冰期时,西风带北移,南美南部的干旱的荒漠地区成为重要的风尘源地,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带至该海域沉积,或带至南极大陆后,由冰阀 (海上漂浮冰山)带至该海区。
(4)冰消期气温较高,水温较高,生物生长速度快;气温高,该海域浮冰覆盖面积较少,海面光照更充足;西风漂流南部分支增强,从南极半岛带到该海区的营养物质较多;1
2
3
4
5
6
7
8
D
C
C
D
C
B
B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A
A
B
D
B
A
B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三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三模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三模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联考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