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优秀学案
展开1.结合古典概型,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能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条件概率.
2.结合古典概型,了解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的关系.
3.结合古典概型,会利用乘法公式计算概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条件概率的概念及计算,概率的乘法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对条件概率中“条件”的正确理解,条件概率与无条件概率的比较.
课前预习 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 条件概率的概念
一般地,设A,B为两个随机事件,且P(A)>0,我们称P(B|A)=eq \f(P(AB),P(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
思考 P(A|B),P(B),P(AB)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答案 P(A|B)=eq \f(P(AB),P(A)),其中P(B)>0.
知识点二 概率乘法公式
对任意两个事件A与B,若P(A)>0,则P(AB)=P(A)P(B|A)为概率的乘法公式.
知识点三 条件概率的性质
设P(A)>0,则
(1)P(Ω|A)=1.
(2)如果B和C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B∪C|A)=P(B|A)+P(C|A).
(3)设eq \x\t(B)和B互为对立事件,则P(eq \x\t(B)|A)=1-P(B|A).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在“A已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的概率可记作P(A|B).( )
对事件A,B,有P(B|A)=P(A|B).( )
若P(B|A)=P(B),则事件A,B相互独立.( )
P(B|A)相当于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B发生的概率.( )
若事件A,B互斥,则P(B|A)=1.( )
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等于A,B同时发生的概率.( )
P(A∩B)= P(AB).( )
若事件A,B互斥,则P(B|A)=1.( )
P(AB)=P(A).( )
【答案】(1)×(2)×(3)√(4)√(5)×(6)√(7)√(8)×(9)×
2.从中不放回地依次取个数,事件为“第一次取到的数是偶数”,事件为“第二次取到的数是偶数”,则( )
A.B.C.D.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缩小样本空间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第一次取走一个偶数,因此还剩下4个奇数,3个偶数,所以.
故选:C.
3.已知、分别为随机事件、的对立事件,,,则下列等式错误的是( )
A.B.
C.若、独立,则D.若、互斥,则
【答案】A
【分析】结合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定义,根据条件概率公式判断.
【详解】由,
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若、独立,则,
,故C正确;
若、互斥,则,
,D正确.
故选:A
4.某人忘记了一个电话号码的最后一个数字,只好去试拨,他第一次失败、第二次成功的概率是( )
A.B.C.D.
【答案】A
【分析】记事件A为第一次失败,事件B为第二次成功,根据题意结合条件概率运算求解.
【详解】记事件A为第一次失败,事件B为第二次成功,
则,
所以.
故选:A.
5.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利用条件概率公式计算作答.
【详解】因为,,所以.
故选:C
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必修“概率”一章的学习中,我们遇到过求同一试验中两个事件A与B同时发生(积事件AB)的概率的问题.当事件A与B相互独立时,有
.
如果事件A与B不独立,如何表示积事件AB的概率呢?下面我们从具体问题入手.
问题1 某个班级有45名学生,其中男生、女生的人数及团员的人数如表7.1-1所示.
单位:人 表7.1-1
在班级里随机选择一人做代表.
(1)选到男生的概率是多少?
(2)如果已知选到的是团员,那么选到的是男生的概率是多少?
随机选择一人做代表,则样本空间包含45个等可能的样本点.用A表示事件“选到团员”,B表示事件“选到男生”,根据表7.1-1中的数据可以得出,,,.
(1)根据古典概型知识可知,选到男生的概率
.
(2)“在选到团员的条件下,选到男生”的概率就是“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记为.此时相当于以A为样本空间来考虑事件B发生的概率,而在新的样本空间中事件B就是积事件AB,包含的样本点数.根据古典概型知识可知,
.
环节二 观察分析,感知概念
问题2 假定生男孩和生女孩是等可能的,现考虑有两个小孩的家庭.随机选择一个家庭,那么
(1)该家庭中两个小孩都是女孩的概率是多大?
(2)如果已经知道这个家庭有女孩,那么两个小孩都是女孩的概率又是多大?
观察两个小孩的性别,用b表示男孩,g表示女孩,则样本空间,且所有样本点是等可能的.用A表示事件“选择的家庭中有女孩”,B表示事件“选择的家庭中两个小孩都是女孩”,则
,.
(1)根据古典概型知识可知,该家庭中两个小孩都是女孩的概率
.
(2)“在选择的家庭有女孩的条件下,两个小孩都是女孩”的概率就是“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记为.此时A成为样本空间,事件B就是积事件AB.根据古典概型知识可知,
.
在上面两个问题中,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都是
.
这个结论对于一般的古典概型仍然成立.事实上,如图7.1-1所示,若已知事件A发生,则A成为样本空间.此时,事件B发生的概率是AB包含的样本点数与A包含的样本点数的比值,即
.
因为
,
所以,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还可以通过来计算.
一般地,设A,B为两个随机事件,且,我们称
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简称条件概率(cnditinal prbability).
环节三 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探究
在问题1和问题2中,都有.一般地,与不一定相等.如果与相等,那么事件A与B应满足什么条件?
直观上看,当事件A与B相互独立时,事件A发生与否不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这等价于成立.
事实上,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即,且,则
;
反之,若,且,则
,
即事件A与B相互独立.
环节四 辨析理解 深化概念
因此,当时,当且仅当事件A与B相互独立时,有.
思考:对于任意两个事件A与B,如果已知与,如何计算呢?
由条件概率的定义,对任意两个事件A与B,若,则
.
我们称上式为概率的乘法公式(multiplicatin frmula).
例 1 在5道试题中有3道代数题和2道几何题,每次从中随机抽出1道题,抽出的题不再放回.求:
(1)第1次抽到代数题且第2次抽到几何题的概率;
(2)在第1次抽到代数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几何题的概率.
分析:如果把“第1次抽到代数题”和“第2次抽到几何题”作为两个事件,那么问题(1)就是积事件的概率,问题(2)就是条件概率.可以先求积事件的概率,再用条件概率公式求条件概率;也可以先求条件概率,再用乘法公式求积事件的概率.
解法1:设“第1次抽到代数题”,“第2次抽到几何题”.
(1)“第1次抽到代数题且第2次抽到几何题”就是事件AB.从5道试题中每次不放回地随机抽取2道,试验的样本空间包含20个等可能的样本点,即
.
因为,所以
.
(2)“在第1次抽到代数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几何题”的概率就是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显然.利用条件概率公式,得
.
解法2:在缩小的样本空间A上求.已知第1次抽到代数题,这时还余下4道试题,其中代数题和几何题各2道.因此,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为
.
又,利用乘法公式可得
.
从例1可知,求条件概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样本空间,先计算和,再利用条件概率公式求;另一种是根据条件概率的直观意义,增加了“A发生”的条件后,样本空间缩小为A,求就是以A为样本空间计算AB的概率.
条件概率只是缩小了样本空间,因此条件概率同样具有概率的性质.设,则
(1);
(2)如果B和C是两个互斥事件,则;
(3)设和B互为对立事件,则.
环节五 概念应用,巩固内化
例2 已知3张奖券中只有1张有奖,甲、乙、丙3名同学依次不放回地各随机抽取1张.他们中奖的概率与抽奖的次序有关吗?
分析:要知道中奖概率是否与抽奖次序有关,只要考察甲、乙、丙3名同学的中奖概率是否相等.因为只有1张有奖,所以“乙中奖”等价于“甲没中奖且乙中奖”,“丙中奖”等价于“甲和乙都没中奖”,利用乘法公式可求出乙、丙中奖的概率.
解:用A,B,C分别表示甲、乙、丙中奖的事件,则,.
;;.
因为,所以中奖的概率与抽奖的次序无关.
事实上,在抽奖问题中,无论是放回随机抽取还是不放回随机抽取,中奖的概率都与抽奖的次序无关.
例3 银行储蓄卡的密码由6位数字组成.某人在银行自助取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1位数字.求:
(1)任意按最后1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记得密码的最后1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分析:最后1位密码“不超过2次就按对”等价于“第1次按对,或者第1次按错但第2次按对”.因此,可以先把复杂事件用简单事件表示,再利用概率的性质求解.
解:(1)设“第次按对密码”,则事件“不超过2次就按对密码”可表示为
.
事件与事件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及乘法公式,得
.
因此,任意按最后1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为.
(2)设“最后1位密码为偶数”,则
.
因此,如果记得密码的最后1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为.
环节六 归纳总结,反思提升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条件概率?条件概率与积事件的概率有什么关系?
(2)“事件A,B同时发生”与“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 下,事件B发生”的区别,这两个事件的概率有什么关系? 哪个概率较大?
(3)求条件概率一般有几种方法?
(4)条件概率有哪些性质?如何运用条件概率的性质 求较复杂事件的概率?
2.本节课学习的概念有哪些?
(1)条件概率:P(B|A)=eq \f(PAB,PA)=eq \f(nAB,nA).
(2)概率乘法公式:P(AB)=P(A)P(B|A)=P(B)·P(A|B).
(3)条件概率的性质.
3.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1)方法归纳:转化化归、对立统一.
(2)常见误区:分不清“在谁的条件下”,求“谁的概率”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本节课 所学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环节七目标检测,作业布置
教科书第48页练习1,2题,习题7.1第1,2,3,6,9,10题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条件概率概念的了解,以及对条件概率与积事件的区别与联系的了解.
备用练习
1.甲、乙两市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一百多年来的气象记录,知道一年中下雨天的比例甲市占20%,乙市占18%,两地同时下雨占12%,记,则和分别等于( )
A.,B.,C.,D.,
【答案】C
【分析】根据条件概率公式直接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
所以,,
故选:C
2.已知4个红球,2个白球,每次随机取1个球,不放回地取两次.在第一次取到红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为( )
A.B.C.D.
【答案】B
【分析】直接分析可得.
【详解】第一次取到红球后还剩3个红球,2个白球,故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为.
故选:B
3.一个袋子中有个红球和个白球,这些小球除颜色外没有其他差异从中不放回地抽取个球,每次只取个设事件“第一次抽到红球”,“第二次抽到红球”,则概率是( )
A.B.C.D.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和,进而由条件概率公式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解:根据题意,事件“第一次抽到红球”,“第二次抽到红球”,
则,,
则.
故选:A.
4.若,,则事件与的关系是( )
A.事件与互斥B.事件与对立
C.事件与相互独立D.事件与互斥又相互独立
【答案】C
【分析】由可判断.
【详解】∵,∴事件与相互独立.
故选:C.
5.甲罐中有3个红球、2个黑球,乙罐中有2个红球、2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以A表示事件“由甲罐取出的球是黑球”,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表示事件“由乙罐取出的球是黑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C.D.
【答案】C
【分析】根据条件概率的概率公式求出条件概率可判断出答案.
【详解】解:因为甲罐中有3个红球、2个黑球,所以,故选项A正确;
因为,所以,故选项B正确;
因为,故选项C错误;
因为,所以,故选项D正确.
故选:C.
团员
非团员
合计
男生
16
9
25
女生
14
6
20
合计
30
15
45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a href="/sx/tb_c400035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学案设计</a>,文件包含第01讲条件概率教师版-高二数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第01讲条件概率学生版-高二数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A版 (2019)第七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A版 (2019)<a href="/sx/tb_c400035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七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导学案</a>,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典例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a href="/sx/tb_c400035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学案</a>,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典例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