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3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内,作图时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一、阅读与鉴赏(共14 小题,4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
    “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 经常是视而不见的。
    这个“附近”,它是一个空间,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你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你托起来。在这里面,有很多很细密的又很复杂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实是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所以我提出,要关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构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时间的暴政”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在主观意识上,要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这个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后来大家觉得“附近”值得讨论,大概是因为它的确有针对性。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因为被时间逻辑统治,从而忽略空间逻辑,因此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感到不耐烦。
    B. 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变得非常重要,人们不考虑空间性的事情,如外卖小哥哪个点到餐馆取餐,如何跟保安怎样交涉等经历。
    C. “附近”的消失,因为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常通过抽象的概念和原则来建立对日常生活的感知,而不是对周边的体悟。
    D. 作者提出要关注“附近”:重构自己的生活,摆脱“时间的暴政”;要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
    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当下年轻人更多关心两极:一是关注自我;二是关心远方,具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担当。
    B. “附近”是以每一个“你”为中心的,如卖菜的、搞保洁的,都是附近真实的人和生活。
    C. 乡土社会中,在熟人社群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对“附近”有具体的认知。
    D. 跳出个人的小天地,进一步认识社会,可以为自己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为被时间逻辑统治,从而忽略空间逻辑”错误。根据材料第一段“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可知,材料只是对时间逻辑、空间逻辑地位的阐述,并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具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担当”错误。根据材料第二段“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可知,当下年轻人更多关心两极,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恰恰是缺乏对“附近”的关注。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3. 选文甲,作者为何在第二段宕开一笔, 先写江南的秋?
    4. 选文段落中,画线句描写景物的手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3. ①写出江南的秋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的特点。通过对比,借南国之秋的温润、慢来突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更好地表达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以及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②把作者对秋的认识、情感烘托得“饱”“透”“十足”,为下文写北国之秋做铺垫。
    4. 甲文:视听结合,“碧绿的天色”和“驯鸽的飞声”,使画面有动有静,绘声绘色,写出秋的美、秋的情趣;动作描写“泡”“做”“细数”,与赏景的心态“静对”结合,流露出作者闲适与愉悦的心理:虚写,这幅破院秋色图,从前文“就是”来看,是作者的想象,把自己安放在这故都清静悲凉的秋色中。
    乙文:叠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等这些叠词的运用,增强音乐美,也展示了作者心情从愉悦转向不安:比喻、拟人,灯光像“渴睡人的眼”,“路灯”虽悄然无言,却引出那淡淡的愁绪;点面结合,一例阴阴的树色与杨柳的丰姿构成建筑美。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时,从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作者先写江南之秋,突出其“秋味”不够,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北国之秋,并与之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和热爱;
    结合下文“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可知,此段对南方秋写得味道不足,下文写北方之秋味道十足,可见作者在第二段宕开一笔, 先写江南的秋,是为下文写北国之秋做铺垫,情感表达更加深沉饱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解答时,反复默读,再结合积累的景物描写的手法、词语的运用以及意象的选择特点分条进行鉴赏。
    甲文:“碧绿的天色”和“驯鸽的飞声”,使画面有动有静,绘声绘色,写出秋的美、秋的情趣,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使其所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泡”“做”“细数”等动作描写,写出秋天北方人的悠闲,与赏景的心态“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流露出作者闲适与愉悦的心理;
    结合“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可知,这幅破院秋色图,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把自己安放在这故都清静悲凉的秋色中,使文章更具有一种含蓄的美。
    乙文:由“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可知,这里的树木数量非常多,非常繁茂,叠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等这些叠词的运用,增强音乐美,也展示了作者心情从愉悦转向不安;
    由“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可知,灯光的特点是朦胧的,没精打采的。比喻、拟人,灯光像“渴睡人的眼”,“路灯”虽悄然无言,却引出那淡淡的愁绪,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给人萧索之感,透过景物特征;
    由“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和“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可知,点面结合,一例阴阴的树色与杨柳的丰姿构成建筑美,不仅突出个体点,还能展示整画面,使视觉效果更为直观和生动。
    5. 费孝通《乡土本色》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下列选项不能反映乡土文化的一项是( )
    ①安土重迁 ②叶落归根 ③拔刀相助 ④日新月异 ⑤羁鸟恋旧林
    ⑥眉目传情 ⑦人怕出名猪怕壮
    A. ③⑥⑦B. ③④⑥C. ①④⑥D. ③④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③拔刀相助:指主持正义,见义勇为。
    ④日新月异:指发展、进步极快,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⑥眉目传情:用眼色传递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间。
    以上不是乡土中国的特质。
    故选B。
    6. 王夫人与黛玉、凤姐、宝钗的亲属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A. 姑母 姨母 舅母B. 舅母 姑母 姨母C. 姨母 舅母 姑母D. 舅母 姨母 姑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积累的综合能力。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积累大量的人物形象,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
    本题:
    王夫人是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人物,她是故事主角贾宝玉和十二钗之一的皇妃贾元春之母,贾政之妻,是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王夫人是黛玉的舅妈,王夫人是凤姐的姑妈,王夫人是宝钗的姨妈。
    故选B。
    7. 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新诗的代表作品,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B. 《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作品刻画了一系列性格复杂的人物,如周朴园、鲁侍萍、繁漪等。
    C. 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代表作《琵琶行》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述说了诗人“谪居卧病”的人生遭际。
    D. 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罢、免、废、除、黜、谪、拜等词也有降、免官职之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综合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罢、免、废、除、黜、谪、拜等词也有降、免官职之意”错误。“除”是授予官职,“拜”是通过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故选D。
    8.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B. 且知方也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相同。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句意: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B.不同。方:古义,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今义,方形的。句意:而且懂得礼义。
    C.不同。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男性配偶的礼貌称呼。句意: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D.不同。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因此。句意: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故选A。
    9.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茫茫的水汽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外交使者来来往往,(两国)共同来解决缺少的资粮。
    D. 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明亮的眼,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共其乏困”的意思是,(郑国)供给(秦国)外交使者缺少的资粮。
    故选C。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 中:符合
    B. ?以为轮 ?: 以火烘木
    C. 声非加疾也 疾:增强
    D. 而绝江河 绝:横渡
    11. 下列句子“而”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吾尝跂而望矣D. 顺风而呼
    1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二段开头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强调后天的影响能够改变事物的本性。
    B.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仪道德和系统知识,要靠后天学习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 文中“学不可以已”“善假于物”等观点通过阐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引申而来,使道理浅显化,也适应当时民众的知识水平。
    D. 作者整篇设喻,从事物“青、冰、轮”到人“登高见,顺风呼”,反复设喻,旁征博引,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答案】10. C 11. A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C.疾:劲疾。句意:声音没有变得劲疾(洪亮)。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表递进关系。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B.表修饰关系。句意:我曾经整天思索。
    C.表修饰关系。句意:我曾经踮起脚远望。
    D.表修饰关系。句意:顺着风呼叫。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改变事物本性”错误,应是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改变、有所提高,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甚至超越自我。
    故选A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3. 下列对《短歌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 诗歌沿袭了《诗经》的比兴传统,以“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B. 采用了“青青子衿”“呦呦鹿鸣”等典故,或引用,或化用,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急切心情。
    C. “杜康”是借代之法,写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实际上忧不在酒解,写忧在于“借酒吐真言”。
    D. “忧”是诗眼,作者直抒胸臆,以热烈之情渴望贤才到来,实写眼前之景,寄托自己虚心求贤、礼贤下士之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D.“实写眼前之景,寄托自己虚心求贤、礼贤下士之意”错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为虚写,作者想象贤才到来、宾主俱欢之景。
    故选D。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2题,如全选,则取前2题)
    (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造一种轻松平等的氛围,使三个弟子能够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强劲有力,意气风发之貌。
    (3) “六朝”原是一个政治地域概念,在中唐时开始作为诗的意象概念出现,之后诗人常借助此意象来表情达意。借“六朝”意象表达个人际遇或王朝运数变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 毋吾以也 ③. 书生意气 ④. 挥斥方遒 ⑤. 六朝旧事随流水 ⑥. 但寒烟衰草凝绿(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毋、遒、衰。
    二、表达与交流(共6小题,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关乎职业品质和专业精神,不久前,一位企业家说:“我是真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高精尖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 ① 。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 ② ,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③ ,这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我们如今的社会赞叹工匠,推崇工匠精神,其实是社会对浮(燥/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是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摘编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5.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造诣(yì) 墓志铭(míng) 浮躁
    B. 造诣(yì) 墓志铭(mín) 浮躁
    C. 造诣(zhǐ) 墓志铭(míng) 浮燥
    D. 造诣(zhǐ) 墓志铭(mín) 浮燥
    16. 下列成语,填入原文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不谋而合 小道末技 游刃有余
    B. 不谋而合 雕虫小技 炉火纯青
    C. 不期而遇 小道末技 游刃有余
    D. 不期而遇 雕虫小技 炉火纯青
    17. 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
    B. 一位企业家说:“我是真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
    C. 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
    D. ……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
    【答案】15. A 16. B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造诣(yì) :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
    墓志铭(míng):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它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
    躁:性情急,不冷静;燥:干热,故选躁。浮躁:指急躁、不沉稳,表现为轻浮急躁的性格特征。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第一空的语境强调企业对高精尖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的内涵一致,故填“不谋而合”,排除CD。
    雕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小道末技:小道、非正统的技艺。第二空强调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不是小技能,而故填“雕虫小技 ”,可排除AC。
    游刃有余: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炉火纯青:形容技艺精湛。第三空强调工匠精神是将一门技术掌握精湛的状态,故填“炉火纯青”,可排除AC。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示引用。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引用。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求卓越” “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 。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设计、工艺、创新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18.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
    ②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③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①②D. ②③①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工匠精神不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设计、创新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
    B. 工匠精神不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设计、工艺、创新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
    C. 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设计、创新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
    D. 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设计、工艺、创新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
    【答案】18. A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前文提到“追求卓越”“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提到“工匠精神”,第①句“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也提到“工匠精神”,与前文结合,故第①句在句首;
    第②句紧承第一句的“匠心”,先阐释“匠心独运”的内涵,故第②句紧承第①句;
    第③句“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进一步强调“匠心”做法;同时由下文“在设计、工艺、创新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可知,第③句中的“这就是创新”与下文结合极为紧密,故第③句紧承第②句。
    ①②③正确。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作为关联词的正确使用,应为“不是⋯⋯而是⋯⋯”,可排除AB;
    “设计、工艺、创新”语序不当, 应为工艺、 设计、 创新,由基础工艺到创新设计,可排除BD。
    故选C。
    20.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为体裁的“赋”有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名篇极少,仅有如《赤壁赋》《阿房宫赋》等千古。有批评家说,那些一味追求辞藻华丽、修辞之美的文章往往空洞,而文章的精华在于言之有物,诸如《祭十二郎文》《与妻书》等平白如话亦可感人肺腑。
    你是否认可“批评家”的说法?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形为载体,言之有物
    有人说,一味追求修辞之美的文章往往空洞,有大量作品应时而作,颇具文采却湮没于时间之中,韩愈提倡言之有物,摒弃六朝浮靡文风,正号为“文起八代之衰”,对后世文风影响巨大。然细细究之,前者的不足之处并不在于形式的赘余,而在于有空形式而无真情,我认为,优秀的作品,应以形式为载体,内容为本,需要雕琢形式,将深刻感人的内容写到更好。
    注重内容、言之有物是自古以来文人行文的永恒追求,文章乃“不朽之盛事”,此中的真情唤人心志,摇荡情感。又云“诗言志,词缘情”,讲的就是诗词的本质在于抒发情志,唯情能动人,能感人。文章或针砭时弊,或呐喊抒情,其中肺腑之言经历时间的洗涤而熠熠生辉。更有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行文自然、朴实,如《乡土中国》语言口语化,却是人们争相阅读的经典之作,反映出了中国乡土政治的基本样貌,提出“差序格局”等重要概念,胡适也曾说“新文学需要言之有物,不做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注入新思想新内容”。
    但是,追求辞藻华丽,修辞之美的文章都随着时间淹没吗?我看也不然。这可能是误解了形式之美的真正内涵。
    形式美不是追求辞藻的华丽,修辞的堆砌,而是在于对文风的把控,对字词的雕琢。《阿房宫赋》《赤壁赋》骈散结合、注重韵律,却能在一韵一顿的转换中表达情感的波动,读来情感自然,更有《赤壁赋》主客问答的巧妙形式:可见,形式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一把利器,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同时,不使用一些修辞、只是铺叙内容,亦会使文章乍一看有些呆板、读起来索然无味。而恰当好处的点睛使得其意蕴悠长,如《第二十条》的底层人物郝秀萍为一位哑巴,而女儿同样延续了不能言语的现实困境,这是一群底层“失语者”的象征。
    总之,文章的精华在于言之有物,要有思想内涵。当然在形式上,我们可加以修饰,也可平白如话。只要文章能够真正触动人心,感人肺腑,产生艺术效果。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锤炼自己的文字技巧,以创作出更多具有深度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提到文学史上能够千古流传的“赋”的名篇极少,仅有如《赤壁赋》《阿房宫赋》等。接着提出文学“批评家”的观点:追求辞藻华丽、修辞之美的文章往往空洞,而文章的精华在于言之有物,即使平白如话亦可感人肺腑。
    由此看出文学创作,真正的精华并不在于华丽的辞藻或繁复的句式,而在于能否言之有物,以及是否能够用平白如话的语言触动人心,感人肺腑。而“言之有物”,意味着文章的内容要有深度,要求作者具备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以具体、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可见无论是“辞藻华丽”还是“平白如话”,文章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才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引发情感共鸣,成为佳作。在写作中,将言之有物与平白如话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让文章既有深度又有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得到情感的满足。这样的文章,不仅能够让读者获得阅读的乐趣,还能够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滋养和升华。
    写作时,根据任务要求,针对你是否认可“批评家”的说法,首先由材料提出观点,文章贵在言之有物。语言华丽或者平白只是外在形式,具有意义和内涵才是关键。然后论述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可从以下几个反面阐述,一是有源头活水。要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二是要有深刻的见解,可涉及世界中的自然美、情趣美和理想美等,成为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三是体现社会正能量。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写作文章,形为载体,贵在言之有物。
    立意:
    1.言之无物,行而不远。
    2.注重思想内涵,兼顾外在形式。
    3.言之有物才是写作的真正意趣。
    相关试卷

    语文-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这是一份语文-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共13页。

    语文-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这是一份语文-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共13页。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