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题
展开A.彩纸折成纸鹤B.白雪缓慢消融C.葡萄酿成美酒D.霓虹灯光闪烁
【答案】C
【解析】
A、彩纸折成纸鹤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白雪缓慢消融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葡萄酿成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霓虹灯又称氖灯,氖灯管发光是因为管内充有氖气,在氖气两端加上高压的情况下,产生辉光放电所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水蒸发B.食品腐烂C.汽油燃烧D.金属锈蚀
【答案】A
【解析】
A、水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食品腐烂有微生物、酸性物质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汽油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金属锈蚀有金属氧化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造纸B.蚕丝织布C.使用火药D.粮食酿酒
【答案】B
【解析】
A、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C、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粮食酿酒是淀粉转化为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葡萄酿成酒
B.红纸剪成窗花
C.食物腐败
D.爆竹爆炸
【答案】B
【解析】
A.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错误;
B.红纸剪成窗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正确;
C.食物腐败生成有害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错误;
D.爆竹爆炸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
故选B。
5.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火力发电厂用煤燃烧发电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答案】D
【解析】
A、燃起篝火,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煤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动植物的呼吸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热水器烧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预防新冠病毒的日常措施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少聚集B.多通风C.带口罩D.勤消毒
【答案】D
【解析】
A、少聚聚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多通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带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
7.下列变化过程,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的是( )
A.白磷自燃
B.呼吸作用
C.氧化钙吸水
D.烧碱吸水
【答案】D
【解析】
A、白磷自燃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呼吸作用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氧化钙吸水,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烧碱吸水,发生潮解现象,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的是D。
8.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人体呼吸C.食物腐烂D.冰雪融化
【答案】D
【解析】
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人体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败变质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作清洁燃料
B.碳用于冶炼金属
C.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D
【解析】
A、氢气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了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
10.下列物质的用途或现象中,主要反映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纯氧常用于医疗急救B.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浓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形成白雾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答案】C
【解析】
A、氧气供给人呼吸,用于医疗急救,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化学变化,体现了化学性质,故A错误;
B、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
C、浓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形成白雾是说明具有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它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通电发光
B.水结成冰
C.蜡烛燃烧
D.酒精挥发
【答案】C
【解析】
A、灯泡通电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雪糕融化
B.食物腐烂
C.自行车胎爆裂
D.浓盐酸瓶口出现“白烟”
【答案】B
【解析】
A、雪糕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食物腐烂,有酸性物质、微生物等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自行车胎爆裂,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瓶口出现“白烟”,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破布捣烂(造纸) B.活字排版(印刷) C.烟花燃放(火药) D.航海导向(指南针)
【答案】C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A、破布捣烂(造纸),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活字排版(印刷),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烟花燃放(火药) ,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航海导向(指南针)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4.我国古代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炼铁B.水车灌溉C.活字印刷D.雕刻石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矿石炼铁过程中,Fe2O3变成Fe,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雕刻石像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
1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杯弓蛇影
C.冰消雪融
D.铁杵磨针
【答案】A
【解析】
A、死灰复燃说的是物质的燃烧,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杯弓蛇影只是照得影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冰消雪融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杵磨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16.面对疫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最美“逆行者”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下列关于赞扬抗疫一线工作者的诗词中含有光合作用这种化学变化的是
A.冰肌玉骨斗冠疫B.惊涛骇浪征战激C.医者仁心济苍生D.杨柳青青报春晖
【答案】D
【解析】
A、冰肌玉骨斗冠疫没有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B、惊涛骇浪征战激没有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C、医者仁心济苍生没有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D、含有光合作用这种化学变化的是:杨柳青青报春晖,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符合题意。故选D。
17.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 )
A.铜用于作导线B.稀有气体做霓虹灯
C.氮气用于做食品包装袋内的填充气D.利用酒精降温
【答案】C
【解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稀有气体做霓虹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充入通电后,显示不同颜色的光,不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味的性质,其中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属于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用酒精降温利用的是酒精挥发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铜可用作电线B.铁可用作脱氧剂
C.酒精可用作燃料D.高粱可用于酿酒
【答案】A
【解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详解】
A.铜可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铁作脱氧剂是利用了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C.酒精可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D.高粱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19.下列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错误的是( )
A.物理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化学性质:稀盐酸能除锈
C.物理变化:木已成舟
D.化学变化:酒精易燃烧
【答案】D
【解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A正确。
B、稀盐酸和铁锈主要成分生成氯化铁和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表现的是化学性质,B正确。
C、木材刻成舟,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
D、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错。
故选:D。
20.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蔡伦造纸B.烧制陶瓷C.百炼成钢D.甲骨刻字
【答案】D
【解析】
A、蔡伦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百炼成钢过程中,生铁中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21.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揉泥B.拉坯C.刻胚D.烧制
【答案】D
【解析】
A、揉泥的过程,只是泥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拉坯,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刻胚,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制的过程,存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每到夜晚,曹县城内的街道两旁霓红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多彩亮光
B.青铜受热融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C.将大理石切割成各种石材,用于装饰美化环境
D.用小麦、高粱等粮食经过发酵生产白酒
【答案】D
【解析】
A、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多彩亮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青铜受热融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将大理石切割成各种石材,只是将其分隔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用小麦、高粱等粮食经过发酵生产白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23.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炭黑制墨 B.粮食酿酒 C.胆矾炼铜 D.燃放烟火
【答案】A
【解析】
A、炭黑制墨,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粮食酿酒,产生了新物质酒精,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胆矾炼铜,产生新物质铜,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燃放烟火,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24.2020年春,“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坚决打蠃“新冠肺炎”阻击战。下列行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排查统计B.分发口罩C.消毒杀菌D.测量体温
【答案】C
【解析】
A、排查统计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分发口罩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消毒杀菌的过程中,消毒液将细菌中的某些物质变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
D、测量体温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故选C。
25.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用高梁酿造高梁酒B.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答案】B
【解析】
A、高粱酿酒是使高粱中的糖类变为酒精,有新物质的生成,为化学变化。用高梁酿造高梁酒体现了高粱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冷藏食品主要是利用干冰升华需要大量吸热,获得低温,在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体现了干冰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虽然组成元素未变,但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体现了石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与金属矿物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金属单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体现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对人的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回答下题:
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_____(答两点);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答两点);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时,消毒人员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要求答两点)_____;在储存、运输过氧乙酸时,你认为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
【答案】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任填其二) 腐蚀性,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任填其二) 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眼镜等合理答案(任填其二) 放阴暗处、密封等合理的答案即可(任填其一)
【解析】
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色、态、味、溶解性等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
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等属于物理性质;过氧乙酸具有腐蚀性,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属于化学性质;过氧乙酸对人的眼睛皮肤等带有刺激性,所以在使用时要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眼镜等,注意保护眼睛、皮肤等;过氧乙酸易分解、易爆炸所以在运储存、运输的过程中要在低温下储存,运输时防止猛烈的碰撞。
27.高铁酸钾(K2FeO4)是具有紫色光泽的粉末,它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灭藻为一体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变质。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
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2)高铁酸钾的用途是_________。
(3)为防止高铁酸钾变质,保存时应注意__________。
【答案】具有紫色光泽的粉末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变质多功能水处理剂在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或防热、防潮)
【解析】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通过化学反应来表现,因此高铁酸钾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具有紫色光泽的粉末;高铁酸钾的热稳定性是通过化学反应变现的,因此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变质属于化学性质。(2)根据题干可知,高铁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灭藻为一体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因此高铁酸钾的用途可用作多功能水处理剂。(3)根据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变质,因此保存时要在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或防热、防潮)。
28.肖红同学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①观察木炭颜色、状态:为黑色固体;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发现煤块的质量大;③点燃木炭,木炭燃烧;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木炭浮于水面上。
(1)上述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
(2)由此推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用文字叙述,下同),化学性质有:_____。
【答案】④ ③ 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和水的小,硬度小,不溶于水 能燃烧
【解析】
(1)把木炭砸碎只是木炭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点燃木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
(2)观察木炭颜色、状态:为黑色固体;这些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发现煤块的质量大,说明木炭比煤的密度小,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能把木炭砸碎,说明木炭的硬度小,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把木炭放入水中,木炭浮于水面上,说明木炭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密度、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木炭的物理性质有: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和水的小,硬度小,不溶于水;点燃木炭,木炭燃烧,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9.真观察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条,用坩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如图①,现象为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________,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物理”、“化学”,下同)变化。
(2)如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答案】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 化学 一定 物理 不一定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析】
(1)镁带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如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其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0.①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②把一块状的硫研碎,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③硫融化成淡黄色液体,继续加热,④硫在空气中燃烧,⑤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说明⑥硫具有可燃性。根据以上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用序号填空)
(1)硫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
(2)硫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
(3)硫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
(4)硫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
【答案】②③ ④⑤ ① ⑥
【解析】
①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②把一块状的硫研碎,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将硫块粉碎属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③硫融化成淡黄色液体,继续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硫在空气中燃烧,硫燃烧时生成了其他气体,属化学变化;
⑤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生成新物质,属化学变化;
⑥硫具有可燃性,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属化学性质。
【点睛】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1.天津滨海新区“8·12”爆炸现场由消防专家确认,40种危化品中就有700吨剧毒氰化钠,采取科学安全措施处置氰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查询资料,正确了解氰化钠,有关资料如下:①氰化钠白色结晶体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②熔点为563.7℃,沸点为1496℃;③能溶于水、氨、乙醇和甲醇中;④剧毒,皮肤伤口接触、吸入、吞食微量可中毒死亡;⑤遇水放出剧毒易燃氰化氢气体;⑥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用于有机合成医药与农药、电镀、冶金及贵重金属提炼等。则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上述内容可归纳出氰化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其用途有______(填序号);
(2)如果氰化钠泄露可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高效、无公害处理。氰化钠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氨气,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3)氰化钠在储存、运输时应采用密封干燥保存方法,试通过阅读上述资料,分析其原因为(至少有一点)__________。
(4)若人体不得已暴露在氰化物超标的空气中,应该如何防护?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③ ④⑤ ⑥ 氰化钠+过氧化氢→碳酸氢钠+氨气 遇水释放出有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避免裸露皮肤直接接触,无防护服和防毒面具时,用湿毛巾捂紧面部器官,躲避至空气流通清新之处等
【解析】
(1)①氰化钠白色结晶体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属于物理性质;②熔点为563.7℃,沸点为1496℃属于物理性质;③能溶于水、氨、乙醇和甲醇中属于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④毒性体现的是化学性质;⑤遇水放出剧毒易燃氰化氢气体,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性质;⑥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用于有机合成医药与农药、电镀、冶金及贵重金属提炼等属于用途。故属于物理性质的有①②③;属于化学性质的有④⑤;属于用途的有⑥。
(2)氰化钠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氨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氰化钠+过氧化氢→碳酸氢钠+氨气。
(3)氰化钠遇水释放出有剧毒的氰化氢气体,故要密封干燥保存。
(4)若人体不得已暴露在氰化物超标的空气中,应该避免裸露皮肤直接接触,无防护服和防毒面具时,用湿毛巾捂紧面部器官,躲避至空气流通清新之处等。
32.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填序号),化学性质有_____(填序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填文字)。
【答案】①②③④ ⑤ 汽化 燃烧
【解析】
①酒精的颜色、气味和状态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酒精的挥发性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酒精的溶解性,溶解性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④酒精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描述的是酒精的溶解能力,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⑤酒精易燃烧,是酒精的可燃性,可燃性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由上述分析可知,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的是①②③④,故填①②③④;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⑤,故填⑤;
点燃酒精灯时,酒精汽化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即酒精的汽化属于物理变化,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汽化;
酒精燃烧后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与水,所以酒精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填燃烧。
【点睛】
在描述物质的语句中,带有“能”、“可”、“会”、“易”等词语的语句,描述的是物质的性质,带有“生成了”、“形成了”等词语的语句,描述的是物质的变化。
33.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______。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______。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______。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______。
【答案】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解析】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化学变化;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34.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酒精燃烧 B.蜡烛熔化 C.火柴燃烧
【答案】蜡烛熔化,掉落(或火柴燃烧); AC。
【解析】
(1)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2)酒精、火柴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蜡烛熔化,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AC。
35.甲同学为了研究酒精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就探究情况填空。
(1)观察酒精灯内酒精的颜色和状态:_________。
(2)闻一闻它的气味:_________。
(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_________。
(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发现酒精燃烧,然后把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再把烧杯倒过来立即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5)归纳: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
【答案】无色液体有特殊的香味无现象产生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的香味,能溶于水能燃烧
【解析】
(1)酒精是无色的液体;
(2)酒精有特殊的香味;
(3)酒精易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5)酒精是无色的液体,有特殊的香味,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酒精燃烧说明能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3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品第1课时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3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品第1课时同步练习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课后测评,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