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喷泉旁常能看到彩虹,这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B.观察太阳光下铅笔的影子,铅笔离地越高,影子边缘越模糊,这属于光的衍射现象
C.使用偏光眼镜能够更清楚地透过前车窗观察车内的物品,是偏光眼镜能过滤前车窗的反射光
D.将佩戴的两副眼镜镜片紧贴在一起,能看到贴合位置周围有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属于光的干涉现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不能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摔碎的玻璃往往有棱有角,说明玻璃是一种晶体
C.水银滴落到地板砖上会像小球一样滚动说明水银不浸润地板砖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通过等压变化和等容变化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相同
3.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24He+X→612C+01n,已知1H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26u,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012u,6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000u,1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73u,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7u,1u相当于931MeV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核反应方程中的X是氧的原子核 B.该核反应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约为5.68 MeV
C.X的比结合能约为6.26 MeV D.该核反应不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4.如图甲,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恒为U1,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两定值电阻阻值均为R,变压器输入功率为P1 现从副线圈中间引出一根导线,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电路,此时变压器输入功率为P2,则P1:P2为
A.1:1 B.1:4 C.4:1 D.1:25.如图,在某介质中建立坐标系,位于x=−6m的波源P产生的简谐横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开始振动,t=3s:时刻形成图中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源P的起振方向向上
B.0~8s时间内,平衡位置位于x=−1m的质点所走过的路程为12cm
C.若一观察者从x=2m处沿x轴负方向匀速运动,观察者接受到的此波频率小于波源频率
D.若在x=2m处另有一波源Q产生波长为3m的简谐横波沿着x轴负方向传播,则在两列波相遇区域会产生干涉现象
6.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吊一个质量为m的小钢球,把小钢球从平衡位置向下拉下一段距离A=mgk,由静止释放,小钢球就沿竖直方向振动起来。以小钢球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x轴,从小钢球某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小钢球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钢球处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
B.t1时刻小钢球受到的弹力大小等于2mg
C.t1、t3两个时刻小钢球的加速度相同
D.若增大初始时从平衡位置下拉的距离,小钢球振动的周期增大
7.如图是某人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动作时,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a点对应开始下蹲时刻,b点对应下蹲至最低位置的时刻,图中阴影面积分别为S1、S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二物理A卷第2页(共6页)A.人跳起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8m
B.从人开始下蹲至离地,压力传感器对人的平均支持力大小为525N
C.bc过程,人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D. S1=S2
8.如图,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未画出),线状粒子源OM与屏ON垂直,ON=2OM=2L,粒子源能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磁场垂直且与OM夹角θ=45°的粒子,已知v=2qBL2m,不计粒子重力,则屏ON上有粒子打到的区域长度为
A.L B(2−1)L C. 2−22L D.2−12L
二、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9.如图为LC振荡电路示意图,不计任何电阻与能量损失,周期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周期内磁场能有两次最大值
B.图示时刻,电流正在减小
C.减小两极板距离,T将减小
D.再经T2时间,电容器将处于放电状态
10.间距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CD、FG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DG(垂直于CD)之间接一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直流电源,长度也为L、电阻也为R、质量未知的金属棒垂直放置于导轨上且接触良好,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空间存在垂直于DG边、斜向上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与水平面夹角θ=6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导轨CD、FG及电源均固定,导轨电阻不计,金属棒始终静止,金属棒与导轨间接触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棒所受安培力大小为BEL2R B.金属棒所受安培力大小为3BEL4R
C.金属棒维持静止状态时,其质量的最小值为BELRg
D.金属棒维持静止状态时,其质量的最小值为BEL4Rg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8分。
11.(8分)
某同学在研究“使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时,为避免摆球摆动过程中做圆锥摆运动,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双线摆:A、B两悬点距离为50cm,O为两绳结点,A、O距离为40cm,B、O距离为30cm,紧靠O点下方悬挂一金属小球,小球半径为5mm。甲、乙两图分别是侧视、正视示意图。
图甲 图乙 图丙
(1)该双线摆的摆长l= m。
(2)将摆简化为一个单摆如图丙所示,将小球向右拉至一定角度后静止释放,从小球第1次经过光电门至小球第2n+1次经过光电门总计用时为t,则单摆周期T= (用题中字母表示)。
(3)若该同学计算摆长时误将O点当作单摆最低点,忘了加上小球半径,该同学测量了一组数据后计算得到重力加速度g,则测量值 真实值(选填“>”或“<”)。
(4)某同学采用一根细线悬挂小球做此实验时,若小球做圆锥摆运动,测出周期T和摆长l,用g=4π2T2·l来计算重力加速度,则测量值 真实值(选填“>”或“<”)。12.(8分)
一实验小组做“双缝干涉实验测光的波长”,如图所示。
(1)实验小组忘记了安装滤光片,则滤光片应该置于 ;假如安装的是红色滤光片,此滤光片的作用是 。(均选填选项字母)
a.透镜与单缝之间 b.单缝与双缝之间
c.过滤掉红色光 d.过滤掉除红色光外的其他色光
(2)在某次测量中,转动手轮,调节分划板位置,测得第1条亮条纹中心所对应的手轮读数为1.690mm,第7条亮条纹中心所对应的手轮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mm。若双缝到屏距离L=0.75m,双缝间距d=0.5mm,则对应的光的波长λ=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3.(10分)
如图1,长l=25cm的圆柱形玻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将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倒置于水银槽液面下方h=30cm处,管内液面恰好与管口齐平。若用外力将玻璃管向上缓慢提起,由于被封气体压强大于所处位置液体压强,气体会以气泡的形式不断外泄,当玻璃管上升h时保持玻璃管不动,管内液面仍与管口齐平。设大气压强p=75cmHg,水银槽内温度始终不变。
(1)求初始和最终状态下玻璃管内气体质量之比;
(2)如图2,若用外力将玻璃管再次缓慢按压到原位置并保持不动,求此时玻璃管内气体压强。
图1 图2
14.(14分)
如图,M、N是两根固定在水平面内间距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足够长且电阻可忽略不计;导轨间有一垂直于水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阻值均为R、质量均为m的两金属棒a、b垂直于导轨放置,金属棒a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金属棒b光滑。 t=0时刻金属棒a以初速度v。进入磁场,此后运动过程中a、b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并且a、b不相碰,经时间t,金属棒a的速度为初速度的一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金属棒a的初始加速度a1;
(2)t时刻金属棒b的速度v。15.(18分)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车,小车左侧固定有半径为R的圆形管道,右侧固定有半径为2R的14圆形管道,中间用水平管道平滑连接O1、O2分别为其圆心。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以某一水平初速度进入管道,小球恰好不会从右侧圆弧管道飞出,小球大小略小于管道内径,且管道内径远小于R,管道厚度及质量可忽略,不计所有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进入管道的初速度大小;
(2)小球返回管道从左侧离开小车时,小球与小车的速度大小;
(3)若小球进入管道的初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求小球运动过程中与小车表面的最大距离h以及小球在空中运动阶段小车运动的位移。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共6页。
2024届安徽省县中联盟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联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县中联盟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联考物理试题,共6页。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