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
- 专题18 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9 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21 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22 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23 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20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0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共7页。
第一部分:课内基础
小石潭记①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②,闻水声,如鸣珮环③,心乐之④。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⑤。全石以为底⑥,近岸,卷石底以出⑦,为坻⑧,为屿,为嵁⑨,为岩。青树翠蔓⑩,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⑪。
【注】①选自《柳东河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②[篁(huáng)竹]竹林。③[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④[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⑤[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⑥[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⑦[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⑧[坻(chí)]水中高地。⑨[嵁(kān)]不平的岩石。⑩[翠蔓]翠绿的藤蔓。⑪[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小岩石。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佁然④不动;俶尔远逝⑤,往来翕忽⑥。似与游者相乐。
【注】①[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②[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澈,穿透。④[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⑤[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⑥[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参考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①。其岸势犬牙差互②,不可知其源。
【注】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参考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①,悄怆幽邃②。以其境过清③,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①[凄神寒骨]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②[悄(qiǎ)怆幽邃(suì)]凄凉幽深。悄怆,凄凉。邃,深。③[清]凄清。
参考译文: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过分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①,龚古②,余弟宗玄③。隶而从④者,崔氏二小生⑤,曰恕己,曰奉壹。
【注】①[吴武陵]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永州。②[龚古]作者的朋友。③[宗玄]作者的堂弟。④[隶而从]跟随着同去。⑤[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参考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与《右溪记》(18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2)以其境过清清:
(3)南流数十步:(4)不可名状名: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2)佳木异竹,垂阴相映。(2分)
3.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分)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17分)
甲
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
乙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
【注】①树杪(miǎ):树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山下望如星河倒注:(2)头不得顾:
(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4分)
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答案:
小石潭记
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
1.(4分)(1)大约,大概(2)凄清,冷清清(3)向南(4)说出
2.(4分)(1)(2分)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2分)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2分)(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4.(2分)因为“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5.(4分)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
6.(2分)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右溪记》中元结由小溪引起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记叙了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参考译文:
乙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17分)
1.(4分)像;回头;参差不齐;离开
2.(3分)B
3.(2分)父叔辈/张灯/龙山
4.(4分)
(1)从城隍庙到蓬莱岗,到处都挂灯。
(2)(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5.(4分)
甲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乙表达了对放灯的喜爱和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
参考译文:
万历辛丑年(1601),父叔辈在龙山放灯。沿山道路上、山谷里、树枝上,没有地方不挂灯;从城隍庙到蓬菜岗,到处都挂灯。从山下往上看,漫山灯火就像天上的星河向人间倒灌,水势汹涌,山间到处有灯,灯下到处有席,席间到处有人,每个人都在唱歌打鼓欢庆。所有看灯的男男女女,一进入庙里面, 头也回不得,脚也转不得,只能跟随人潮前行,也不知道要走去什么地方,只能随大流。父辈们坐在大松树下的台阶上,也是席地而坐,也在大声歌唱,每天晚上都是在丝竹管弦的声音中,不知不觉迎来天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6 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共8页。
这是一份专题35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共8页。
这是一份专题34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