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8讲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65914/0-17206633075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8讲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65914/0-17206633075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8讲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65914/0-17206633076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8讲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65914/0-172066330772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8讲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65914/0-172066330777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8讲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65914/0-172066330785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8讲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65914/0-172066330789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8讲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65914/0-172066330794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8讲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成都中考考点研究 第8讲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考情及趋势分析,V3-V2,V2-V1,吸饱水,从大到小,不能理,②③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实验2 测特殊固体物质的体积
实验1 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3 特殊方法测物质的密度
命题点1 测量固体的密度(8年3考)
考情及趋势分析命题点2 测量液体的密度(2023.A卷25)
1.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 实验操作顺序引起的误差分析
(1)漂浮的固体、体积较大的固体
(2)大颗粒状且易溶于水的固体
(3)具有吸水性的固体物质
实验命题点设计方案,收集证据1.实验原理( )2.天平的使用和读数3.量筒的使用和读数4.表格设计与补充得出结论,作出解释5.密度计算或书写密度表达式
交流合作,评估反思6.误差分析(1)实验仪器引起的误差(2)实验步骤顺序引起的误差(3)实验操作引起的误差7.实验方案的评估8.分析错误的测量结果9.测量特殊物质的密度(吸水、密度小于水、固体小颗粒、粉末)10.实验结论的应用(鉴别材质、是否空心)11.特殊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例1 [测量固体的密度]爱好书法的爷爷经常在写毛笔字前用镇纸将宣纸压住,小明对镇纸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将镇纸拿到实验室对其密度进行了测量,选用天平、量筒、细线 烧杯和水等,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1)实验前,将天平放在______台上,之后取下两侧的垫圈,天平指针左右摆动情况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小明应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调节,直至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小明按图乙的方法来测量镇纸的质量,他的实验操作有两点错误,请帮他找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测量,小明用镊子按照__________(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镇纸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实验过程中调节了平衡螺母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4)天平平衡后,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镇纸的质量m=____g.(5)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用细线系着镇纸缓慢放入量筒中,直至浸没,量筒读数如图丁所示,则镇纸的体积V=___cm3,镇纸的密度为____g/cm3.
交流合作,评估反思(6)[误差分析]若考虑到镇纸有一定的吸水性,测得的密度值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请你帮实验小组同学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1)(2022青海改编)小红同学在实验时,先进行图丁操作测量镇纸的体积,然后从量筒中取出镇纸直接用天平测其质量,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6.2)(2022锦州改编)实验结束后,小华同学发现天平上的砝码有一个生锈了,其他操作均正确,这会导致测量的质量偏____.
(7)小明的同桌小丽用天平测得镇纸的质量为m,由于量筒损坏了,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测量镇纸的密度:①将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镇纸轻轻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镇纸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标记水面位置;②将镇纸从水中取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③向烧杯内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请你判断使用该方案能否准确测量出镇纸的密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生活器材]回家后小明用电子秤、玻璃杯测量家里鸡蛋的密度,具体步骤如图戊所示.电子秤显示的数据分别为m0、m1、m2、m3,若小明忘记记录数据m2,能否求出鸡蛋的密度?若能,请写出鸡蛋的密度表达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解题关键点由图可知m3-m2为鸡蛋排开水的质量,忘记记录m2也能通过其他数据求出m2的值,m2=m1-m0,进而计算鸡蛋排开水的质量为m3+m0-m1,根据 求得鸡蛋排开水的体积;鸡蛋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已知鸡蛋的质量,便可求出鸡蛋的密度.
元硬币的体积V硬币=_______.
典型试题拓展进一步追问: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多大?小明进行了探究,他能用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一元硬币若干、量筒.实验过程如下:①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水;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则一枚一
将n枚一元硬币浸没在水中,记下硬币和水的总体积V
例2 [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小组需要配置密度为1.15 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小明用天平和量筒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底座已调节水平,小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左,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A. 游码不在标尺的零刻度线上B. 平衡螺母偏右C. 平衡螺母偏左
(2) 天平调平后,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天平横梁平衡后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116 g.②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如图乙所示.④计算盐水的密度ρ.
(3)请根据上述测量将表中横线处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4)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密度为____g/cm3.为配制合格的盐水,小明需要继续向盐水中______(选填“加盐”或“加水”).
交流合作,评估反思(5)[误差分析](2022临沂改编)实验过程中,组内人员发现在步骤②中量筒的侧壁上有少量的小气泡,则他们测得的盐水密度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5.1)(2022重庆B卷改编)实验中在向量筒倒入盐水时,如果不慎将盐水溅出,则测出的盐水密度会偏____(选填“大”或“小”).
(6)[方案评估]另外两个小组同学设计了两个测量方案,分别对两个方案进行评价:小华的方案: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将适量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为m2;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这样测出的盐水密度值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为减小上述误差,应将步骤调整为________.
小成的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对小成的实验方案你所持的观点是___.A. 能测出盐水的密度且步骤合理B. 测出盐水的密度偏小,不可取C. 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7)[鉴别方案](2022山西改编)小明想知道提供给不同小组的盐水密度是否相同,于是他用同一个瓶子先后装满两组的盐水,分别测出它们的_____,可以判断它们的密度是否相同.
表达式ρ=____________.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实验命题点进一步追问:同组的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牛奶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并擦干,再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2.则牛奶的密度
1. (2021成都A卷13题2分)关于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一个枇杷密度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应该先测枇杷的体积,再测枇杷的质量B. 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时,枇杷应放在右盘C. 所用量筒的分度值越大,测得体积越精确D. 枇杷浸没水中,表面附有气泡,测得密度偏小
2. 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 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B. 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并计算体积C. 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D. 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3. 在“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中:(1)小李同学首先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g.(2)为了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小李同学先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乙所示,他的操作合理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合理.水太多,石块浸没后,总体积可能会超过量筒的量程
(3)四个小组测量出的石块密度如下表所示:其中错误的是第____组的测量结果.(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A. 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测出的质量偏大B. 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测出的质量偏小C. 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小D. 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大
4. (2023成都A卷25题8分)在“测量酱油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最大称量为200 g,分度值为0.2 g;使用的量筒量程为100 mL,分度值为1 mL.(1)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判断:酱油、菜籽油、水,三者中密度最大的是_____.(2)小优同学的测量步骤是:在烧杯中装入适量酱油,用天平测量出它们的总质量为m1;将烧杯中的部分酱油倒入量筒,测量出体积为V;测量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为m2;计算出酱油的密度.依据上述测量,酱油的密度为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3)本实验的误差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4)本实验操作难度较大,你认为最难操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体积测量(质量测量、量筒读数等)
典型试题拓展进一步追问:在(2)中,若小优将全部酱油倒入量筒,其他步骤不变,则所测酱油的密度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内蒙古中考物理二轮专题研究 第七讲 第2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设计与进行实验,水平台,零刻度线,05×103,②③①④,损坏量筒砸坏量筒,烧杯和砝码位置放反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辽宁中考物理二轮重点专题研究 第8讲 功 功率(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清单,图说物理,重难点突破,答1不做功,功功率,力的方向,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功的计算,变形公式,W=F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贵州中考物理二轮重点专题研究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103,87×103,将矿石从,m1-m2,平衡螺母,01×103,2×103,设计与进行实验,零刻度线,6×1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