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课件+教案 穿井得一人本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课件 穿井得一人本.pptx
    • 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课件 穿井得一人本第1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课件 穿井得一人本第2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课件 穿井得一人本第3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课件 穿井得一人本第4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课件 穿井得一人本第5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课件 穿井得一人本第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课件 穿井得一人本第7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课件 穿井得一人本第8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教案第1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教案第2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寓言四则 》教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精品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4寓言四则》课件穿井得一人本pptx、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4寓言四则》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你能否列举出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都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生活道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则中国寓言。
    1.了解与《吕氏春秋》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国人、道、闻”等文言词语。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故事内容(重点)。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个性化解读文章,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难点)。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吕不韦(?—前235),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滑县)人。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个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向宋国的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译文】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的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听传闻,还不如不听。
    2.再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宋国姓丁的人家将因打井而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国人以讹传讹,国君询问真相。
    收束全文,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由此可见宋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宋君是一个重视事情真相,对谣传不轻信的人。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在结构上,收束全文,表达对故事的看法;在内容上,运用议论的方式,点明文章主旨,简洁明了,画龙点睛。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5.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及其家穿井( )国人道之( )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闻之于宋君( )得一人之使( )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请分别从丁氏、传之者和宋君的角度,说说故事给你的启迪。
    从丁氏的角度来说,在交际中,语言表达很重要,我们应尽量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免造成歧义,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从传之者的角度来说,对于传闻,不要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而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实地调查,避免以讹传讹。 从宋君的角度来说,对于问题要有求证精神,对谣言不轻信、不轻传。
    《穿井得一人》通过写一个姓丁的人家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乱传,一定要详察事实真相的道理。
    挖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
    丁家打井 挖出一个人
    1.叙事简洁,寓意深刻。 文章不足百字,却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从丁家无井浇田,到挖井得人引发流言,到最终破除流言,叙事简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最后一句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寓意,告诫人们不要轻信流言。
    2.语言直白,于平淡中蕴含波澜。 这个故事篇幅虽然短小,且主要以记叙为主,但对人物的语言刻画却十分传神,寥寥几笔就把众人对一句话的误传写得有声有色,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传之者那一脸惊奇的神色。“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越传越离奇,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一句话中人生众相可见一斑。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评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三人成虎,预习检测温故知新,以问突思以答促悟,故事的起因是,谣言诞生不胫而走,真相大白谣言终结,依文解言明断案情,信息发出者,信息传播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前预习课件ppt,文件包含223穿井得一人ppt、223穿井得一人doc、223穿井得一人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获奖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助词的,待等到,这里是“使知道”,命令派,使唤这里指“劳力”,像这样,住在国都的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