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下列对溶液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根据日常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B. 铁锅生锈
C. 木炭燃烧D. 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 酒精挥发,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铁锅生锈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 木炭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 光合作用,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A。
2. “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济南”,是每个泉城市民应具有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节约用水,废水达标排放
B. 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C.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资源
D. 焚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节约用水,废水达标排放,利于保护水资源,正确;
B、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正确;
C、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资源,可提高资源利用率,正确;
D、焚烧塑料,会生成有毒物质和烟尘,污染环境,错误。
故选D。
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药品时,要左物右码,药品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和游码刻度质量之和
B. 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溶液时,视线要与液面的量筒壁边缘处保持水平
C. 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 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药品时,要左物右码,药品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和游码刻度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量筒量取液体时,要将量筒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做氢气燃烧实验时,为防止发生爆炸,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发生危险,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饮用矿泉水可分为碳酸水、硅酸水和锶水等几大类。此外还有含锌、锂、溴、碘及硒等的矿泉水,这里的“锌、锂、溴、碘、硒”指的是
A. 质子B. 分子C. 元素D. 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锌、锂、溴、碘、硒等的矿泉水,这里“锌、锂、溴、碘、硒”指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5. 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粒子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共8个电子
B. 该粒子不显电性
C. 该粒子核电荷数为8
D. 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6=8,共8个电子,此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该粒子核内有8个质子,核外有8个电子,质子数=电子数,所以该粒子不显电性,此选项正确;
C.质子数=核电荷数,因质子数是8,所以该粒子核电荷数为8,此选项正确;
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D。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 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C. 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 水的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选项错误;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水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所以变化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此选项正确;
C.水的蒸发是水变为水蒸气,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错误;
D.水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此选项错误;
故选B。
7.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铝(AlC1)B. 硫酸(HSO4)C. 碳酸钠()D. 氧化镁(OMg)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式的书写:1.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元素,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2.标出元素的化合价;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确定原子的个数。
【详解】A.氯化铝化学式的书写:铝元素在前,氯元素在后,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铝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3,所以氯化铝的化学式为,此选项错误;
B.硫酸化学式的书写:氢元素在前,硫酸根在后,氢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粒子个数比为2:1,所以硫酸的化学式为,此选项错误;
C.碳酸钠化学式的书写:钠元素在前,碳酸根在后,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粒子个数比为2:1,所以碳酸钠的化学式为,此选项正确;
D.氧化镁化学式的书写:镁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1,所以氧化镁的化学式为,此选项错误;
故选C。
8.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于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水通直流电后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这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了新的分子
B.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混合后分子数目减少
C. 水和过氧化氢具有不同化学性质,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 我们能闻到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通直流电后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互相扩散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符合题意;
C、水和过氧化氢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自来水、矿泉水B. 空气、氮气C. 水、氢气D. 氧化镁、镁
【答案】B
【解析】
【详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者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正确。
C.水、氢气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此选项错误。
D.氧化镁、镁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0. 下列对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B. 10%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9
C. 溶液中一定含有水D.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故A错;
B、10%的氯化钠溶液,假设溶液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100g×10%=10g,溶剂质量为100g-10g=90g,所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g:90g=1:9。
C、溶剂可以不是水,例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C错;
D、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D错。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 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化学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反应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 生成物中C物质与D物质的质量比为1∶1
D.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根据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方程式是:
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乙烯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生成物中C物质与D物质的质量比即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是:(44×2):(18×2)=22:9,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有单质氧气参加反应,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从0价变为-2价,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2.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不合理的是
A.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B. 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大,则此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水通电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生成物质含有碳元素,所以反应物中也含有碳元素,此选项正确;
B.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大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但化学反应都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此选项错误;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此说法正确,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组成的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但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D.水通电的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但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例如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石蜡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错误;
故选BCD。
13. 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ZB.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Y、Q
C. 上述反应中生成Q的质量为10gD. 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20g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 反应后比反应前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物,X反应前是4g,反应后是0g,反应后质量减小属于反应物,Z反应前是20g,反应后是8g,反应后质量减小属于反应物,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Z,此选项正确;
B.反应后比反应前质量增加的物质为生成物,Y反应前是0g,反应后是6g,反应后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Q反应前是3g,反应后是13g,反应后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所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Y、Q,此选项正确;
C. Q反应前是3g,反应后是13g,反应后比反应前质量增加了10g,所以反应中生成Q的质量为10g,此选项正确;
D. Z反应前是20g,反应后是8g,反应后比反应前质量减小了12g,所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12g,此选项错误;
故选ABC。
14.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工业生产二氧化碳:
B.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 碳酸暴露在空气中:
D. 海水提取金属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ACD。
15. 将12g碳在盛有64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述实验过程中有76gCO2生成
B. 反应后密闭容器内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C.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32g
D. 反应后密闭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为76g
【答案】BCD
【解析】
【分析】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根据:,可知,每12g的碳可以与32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的二氧化碳。
【详解】A、由分析可知,每12g的碳可以与32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的二氧化碳,所以将12g碳在盛有64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氧气过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每12g的碳可以与32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的二氧化碳,所以将12g碳在盛有64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氧气有剩余,则反应后密闭容器内含有过量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每12g的碳可以与32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的二氧化碳,所以将12g碳在盛有64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32g,故C正确;
D、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64g-32=32g,则反应后密闭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为44g+32g=76g,故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60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6. 回答问题
(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请按要求用数字和符号填写下列空白。
①2个氢原子_______。②金属铁_______。③3个水分子_______。④氯化钠_______。⑤氧化铜__________。
(2)歼20是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第五代战斗机。其隐身材料是目前最新的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芳纶是一种可作此材料的新型高科技特种纤维,可由间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胺缩聚而成。其中,间苯二胺的化学式是C6H8N2,试回答:
①间苯二胺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碳原子。
②间苯二胺分子中,H、N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间苯二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④间苯二胺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写元素符号)。
【答案】(1) ①. 2H ②. Fe ③. 3H2O ④. NaCl ⑤. CuO
(2) ①. 三##3
②. 6 ③. 4:1 ④. 9:1 ⑤. H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个氢原子的符号为2H;
②金属铁的符号为Fe;
③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3个水分子的符号为3H2O;
④氯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其符号为NaCl;
⑤氧化铜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其符号为CuO。
【小问2详解】
①间苯二胺的化学式是C6H8N2,其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且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
②每个间苯二胺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则间苯二胺分子中,H、N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8:2=4:1;
③间苯二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6):(1×8)=9:1;
④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间苯二胺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6):(1×8):(14×2)=18:2:7,则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17.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
(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_______。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
(4)铜空气中加热:_______。
(5)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
(6)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_______。
【答案】(1)
(2)
(3)
(4)
(5)
(6)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实验探究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同学欲用它们完成探究实验。
该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现欲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浓硫酸可以除去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1)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B→_______
(2)反应装置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后,完全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无法判断”之一),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
(4)上述收集氧气的方法中,检验集气瓶中已经收集满氧气的具体方法为:_______。
(5)浓硫酸(化学式H2SO4)具有吸水性,常用来做干燥剂,H2SO4中硫、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
【答案】(1) ①. A ②. E
(2)
(3) ①. 不变 ②. 催化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5)+ 6、-2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则发生装置选A,浓硫酸可除去水蒸气,则可用于干燥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则若想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E。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二氧化锰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则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
【小问4详解】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氧气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小问5详解】
硫酸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1)×2+x+(-2)×4=0,解得x=+6,故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19. 实验推理
某无色液体A,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气体B和气体C,其中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气体C能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A和一种常见的红色金属D,纯净气体C能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同时生成液体A,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现象,试写出物质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D____。
(2)点燃气体C前一定要检验它的_______(选填“纯度”或“溶解度”),验纯方法如图所示,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气体_______(选填“纯”或“不纯”),此时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点燃气体。
(3)写出过程③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③. ④.
(2) ①. 纯度 ②. 不纯 ③. 不能
(3)
【解析】
【小问1详解】
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B为氧气,化学式为,某无色液体A,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气体C,所以A为水,化学式为,C为氢气,化学式为,氢气能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一种常见的红色金属D,所以D为铜,化学式为。
【小问2详解】
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点燃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验纯时如果听到轻微的噗噗声,说明氢气纯净;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此时不能直接点燃气体,以免发生爆炸。
【小问3详解】
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综合应用
下面是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_______g,需要水_______mL。
(2)上图按正确的实验操作排列顺序为_______。(选填序号)
①ABCDE ②DECBA ③CBEDA ④CBDEA
(3)某同学在实验过程E中,向烧杯中倒入水时不慎洒出少量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4)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氢氧化钠(NaOH)、氯气(C12)和氢气(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其主要的化学反应为:。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某化工厂生产71t氯气(Cl2),需要NaCl____t,同时生成氢气____t?
【答案】(1) ①. 5 ②. 95
(2)④ (3)偏大
(4) ①. 117 ②. 2
【解析】
【小问1详解】
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所以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00g=5g;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所以需要水的质量=100g-5g=95g,根据得所需水的体积为95 mL。
【小问2详解】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所以实验操作排列顺序为1.称量氯化钠的质量,量取水的体积;2.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3.将水倒入烧杯中;4.溶解;所以选④。
【小问3详解】
有少量水洒出,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大。
【小问4详解】
解:设需要NaCl的质量为,同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解得
解得
答:需要NaCl的质量为,同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0
20
3
反应后质量/g
0
6
8
1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98gB, 溶液与生活息息相关,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下)开学考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