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2节熔化和凝固(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71321/0-172078455934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2节熔化和凝固(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71321/0-17207845593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2节熔化和凝固(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71321/0-17207845594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原卷版+解析)
初中物理第2节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2节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共21页。
1.判断下列哪一个过程是属于物态变化过程
A.将铁块加热至100℃B.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C.把大冰块锤成小冰块D.冰雪熔化
2.判断下列哪一个过程是属于物态变化过程
A.将铁块加热至1 000 ℃
B.气球充气时逐渐胀大
C.把大块冰锤成小块冰块
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灯泡的细
知识点2 熔化和凝固
3.雨: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云后,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随着气流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______,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______;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吸热_____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4.小明用蜡烛和模具浇铸小鱼蜡像,在浇铸蜡像的过程中,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固,后熔化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升华,后凝华
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 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
B.该物质在 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16 分钟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6.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仪器是 ___________;实验装置安装的顺序应该为 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 ___________℃,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冰的熔化实验中,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温度与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在3min时处于 ___________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为晶体的_____图像,EF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____,放热_____ ;在F点物质开始____,到G点凝固____;FG段表示凝固_____,物质处于_____态,温度保持_____;GH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____,放热降温。
(2)如图乙所示,为_____凝固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____,温度不断_____。
知识点3 熔点和凝固点
8.小宇同学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_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熔点为_______℃。
9.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液体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知道,这种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_______。
10.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特征可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_______;加热到第10min时,该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态”)。
11.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该物体是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的___________(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16min时该物体处于___________状态。该物质有可能是___________(填“萘”或“松香”)。
知识点4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2.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放几桶水,这是因为水结成冰时_____,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________。
13.用0℃的冰冷却饮料比用0℃的水效果要好,是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要______。
14.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吸热的是( )
A. 冬天,河面结冰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15.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 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 _______℃。
16.熔化图像
(1)如图甲所示,为______熔化图像。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______,吸热______;在B点时,物质_____熔化,到C点熔化______;BC段表示熔化______,物质处于______态,温度保持______;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______,吸热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______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温度不断______。
17.大部分疫苗需要在低温下储存运输,医务人员在运送疫苗的医疗箱内放入很多冰块,这是利用冰块______的原理达到降温的目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
18.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凝固图像,从A到D整个过程是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在AB段物质处于 ___________态,BC段物质处于 ___________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晶体的 ___________。
[能力提升练]
19.探究熔化现象实验常见的考向:
(1)使用适量的物质(海波、石蜡)的原因:避免___________过长;
(2)器材安装顺序:__________ ;
(3)实验中,陶土网的作用:使烧杯__________;
(4)采用水浴法的好处:使物质 __________;
(5)记录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____________的过程;
(6)海波熔化和石蜡熔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海波熔化分为固态、固液共存态和液态三个物质状态;海波有________的转折点,熔化时温度______;石蜡没有明显 _________,温度一直在___________。
20.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___段,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___热,温度不变;
(2)海波在凝固过程持续了___________min,在第14min海波处于___________态;
(3)由图像可以看出BC段和EF段的纵坐标是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1.小丽选择蜂蜡、海波来探究“不同的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______(选填“AB”“BC”或“CD”)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高频考题实战练]
22.(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 )
A.湖水结冰
B.叶尖上形成露珠
C.冰雪消融
D. 草叶上形成白霜
23.(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下列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积雪消融B.湿手烘干C.瓦上结霜D.湖面起雾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1 物态变化
1.判断下列哪一个过程是属于物态变化过程
A.将铁块加热至100℃B.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C.把大冰块锤成小冰块D.冰雪熔化
【答案】D
【解析】A. 将铁块加热至100℃.温度上升,但状态没变化.故A错误;B. 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属于气球的形状发生变化,状态没变.故B错误;C. 把大冰块锤成小冰块.冰的形状改变了,但状态没变.故C错误;D. 冰雪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D正确.故选D.
2.判断下列哪一个过程是属于物态变化过程
A.将铁块加热至1 000 ℃
B.气球充气时逐渐胀大
C.把大块冰锤成小块冰块
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灯泡的细
【答案】D
【解析】解答:A. 温度是1000℃时还没有达到铁块的熔点,故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 气球体积变大不属于物态变化,不符合题意;C. 大冰块变成小冰块只是体积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D. 钨丝变小是钨丝升华的结果,物质发生的是升华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只有从一种物质状态转化成为另一种物质状态时,才属于物态变化.
知识点2 熔化和凝固
3.雨: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云后,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随着气流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______,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______;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吸热_____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答案】 越大 下落 熔化
【解析】
[1][2][3]雨的形成是由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随着气流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下落,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珠,下落到地面形成的。
4.小明用蜡烛和模具浇铸小鱼蜡像,在浇铸蜡像的过程中,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固,后熔化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升华,后凝华
【答案】C
【解析】
用蜡烛浇铸小鱼蜡像的过程中,是先将蜡烛熔化为液态的蜡烛后,使其具备流动性,然后将其倒入模具后使其凝固成固态的蜡烛,从而形成蜡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 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
B.该物质在 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16 分钟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答案】B
【解析】
A.从图像可以看出,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此时该物质没有熔化,且其熔点是不变的,故A错误;
B.BC段表示该物质正在熔化,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第8min时刚开始熔化,到第 16min熔化结束,共用了8min,而不是16min,故C错误;
D.石蜡是非晶体,该曲线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所以该曲线不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D错误。
故选B。
6.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仪器是 ___________;实验装置安装的顺序应该为 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 ___________℃,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冰的熔化实验中,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温度与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在3min时处于 ___________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秒表 自下而上 39 非晶体 固液共存 不变
【解析】
(1)[1]本实验需要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特点,因此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的仪器,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秒表。
[2]因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确定酒精灯(点燃)的位置,然后再确定石棉网、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因此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器材。
(2)[3]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位置在第39格,所以读数为39℃。
[4]由表格可知:蜡的温度一直升高,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非晶体温度一直升高,所以蜡是非晶体。
(3)[5][6]如图丙所示,冰在第2min到第5min时温度一直不变,说明这段时间冰处于熔化过程,因此第3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7.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为晶体的_____图像,EF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____,放热_____ ;在F点物质开始____,到G点凝固____;FG段表示凝固_____,物质处于_____态,温度保持_____;GH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____,放热降温。
(2)如图乙所示,为_____凝固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____,温度不断_____。
【答案】 凝固 液态 降温 凝固 结束 过程 固液共存 不变 固态 非晶体 放热 降低
【解析】
(1)[1]图甲FG段,物质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凝固点,是晶体的凝固图像。
[2][3]EF段物质放热降温,温度还没降到凝固点,处于液态。
[4][5][6][7][8]在F点物质温度降到凝固点,开始凝固,到G点全部凝固完成,凝固结束,FG段物质放出热量,温度不变,为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
[9]到G点凝固结束,所以GH段是固态。
(2)[10][11][12]图乙中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没有固定的凝固点,为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知识点3 熔点和凝固点
8.小宇同学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_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熔点为_______℃。
【答案】 BC 0
【解析】
【详解】
[1][2]由图可知,AB段表示固态的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过程;BC段表示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冰的熔点是0℃。
9.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液体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知道,这种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非晶体 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
【解析】
[1][2]由图像知,这种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的凝固点,所以属于非晶体。
10.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特征可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_______;加热到第10min时,该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晶体 0℃ 固液共存态
【解析】
[1]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5分钟开始到15分钟这一阶段,物质虽然吸热,但其温度不再升高,由此可知,此物质为晶体,因为它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2]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熔点为0℃。
[3]由图像可知,加热到第10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此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11.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该物体是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的___________(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16min时该物体处于___________状态。该物质有可能是___________(填“萘”或“松香”)。
【答案】 晶体 凝固 80℃ 固液共存 萘
【解析】
[1][2][3][5]由图知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到第20分钟放出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是物质的凝固过程,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凝固点为80℃,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该物质的熔点为80℃。萘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因此可能是萘。
[4]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完全凝固结束,第16min处于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
知识点4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2.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放几桶水,这是因为水结成冰时_____,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________。
【答案】 放热 太低
【解析】
[1][2]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时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因为水在凝固时放热,所以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放几桶水。
13.用0℃的冰冷却饮料比用0℃的水效果要好,是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要______。
【答案】吸热
【解析】
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虽然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但0℃的冰熔化成0℃的水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用0℃的冰冷却饮料比用0℃的水效果要好。
14.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吸热的是( )
A. 冬天,河面结冰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答案】D
【解析】
A.冬天,河面结冰是液体水变成固态水,属于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属于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 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 _______℃。
【答案】 凝固 37.1
【解析】
[1]由题可知,正十一烷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则在夜间温度降低时会放出热量凝固为固体。
[2]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图中体温计的液柱在数字“37”右侧第1格处,所以其示数为37.1℃。
16.熔化图像
(1)如图甲所示,为______熔化图像。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______,吸热______;在B点时,物质_____熔化,到C点熔化______;BC段表示熔化______,物质处于______态,温度保持______;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______,吸热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______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温度不断______。
【答案】 晶体 固态 升温 开始 结束 过程 固液共存 不变 液态 升温 非晶体 吸热 上升
【解析】
【详解】
(1)[1]由图像可知,甲图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可知甲图为晶体的熔化图像。
[2][3]由图像可知,AB段还没有开始熔化,此时是固态,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4][5][6][7][8]由图像可知,在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到C点熔化结束,BC段表示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9][10]由图像可知,CD段已经熔化结束,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2)[11][12][13]如图乙所示,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17.大部分疫苗需要在低温下储存运输,医务人员在运送疫苗的医疗箱内放入很多冰块,这是利用冰块______的原理达到降温的目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
【答案】熔化吸热
【解析】
冰块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因此在运送疫苗的医疗箱内放入冰块,是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疫苗降温。
18.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凝固图像,从A到D整个过程是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在AB段物质处于 ___________态,BC段物质处于 ___________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晶体的 ___________。
【答案】 放热 液 固液共存 凝固点
【解析】
[1][2]晶体的凝固图像,从A到D整个过程是放热的,AB段还没有凝固,故是液态。
[3][4]BC段的温度不变,故此时处于凝固过程,即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且此时所对应的温度48℃,为该物质的凝固点。
[能力提升练]
19.探究熔化现象实验常见的考向:
(1)使用适量的物质(海波、石蜡)的原因:避免___________过长;
(2)器材安装顺序:__________ ;
(3)实验中,陶土网的作用:使烧杯__________;
(4)采用水浴法的好处:使物质 __________;
(5)记录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____________的过程;
(6)海波熔化和石蜡熔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海波熔化分为固态、固液共存态和液态三个物质状态;海波有________的转折点,熔化时温度______;石蜡没有明显 _________,温度一直在___________。
【答案】加热时间 自下而上 均匀受热 均匀受热 温度不变 明显 保持不变 转折点 发生变化
【解析】
【详解】
(1)[1]选择适量的物质进行实验,是防止物质的量太多或太少,影响实验中加热的时间,不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2)[2]组装器材时,为了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先放酒精灯并点燃,再调节陶土网的位置,然后放上烧杯,所以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3)[3]实验中运用陶土网,是为了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防止酒精灯外焰直接加热烧杯底部,使烧杯底炸裂。
(4)[4]采用水浴法的好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使温度计能准确测量物质的温度,便于研究物质的温度变化。
(5)[5]记录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否则会错过晶体熔化过程中,不能记录到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
(6)[6][7]海波熔化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能发现海波的温度有明显的转折点。
[8][9]石蜡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持续上升,所以观察不到石蜡的温度有明显的转折点。
20.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___段,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___热,温度不变;
(2)海波在凝固过程持续了___________min,在第14min海波处于___________态;
(3)由图像可以看出BC段和EF段的纵坐标是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BC 吸 3 固液共存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1][2]由图像可知,海波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海波的熔化过程对于BC段。
(2)[3]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海波的凝固过程对应EF段,由图可知,持续时间为
t=15min-12min=3min
[4]在第14min海波没有完全凝固,此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3)[5]因为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所以在图像上反映出的BC段和EF段的纵坐标是相同的。
21.小丽选择蜂蜡、海波来探究“不同的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______(选填“AB”“BC”或“CD”)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 均匀受热 B 42 BC 吸收 不变 固液共存 升高
【解析】
(1)[1]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碎,所以在做实验时把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应该使试管受热均匀。
(2)[2][3]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A是俯视、C是仰视都会使读数不正确,只有B正确,温度计所对应的示数是42℃。
(3)[4][5][6][7]海波是晶体,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晶体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第12min熔化完成,故在第10min时海波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8]由图丁蜂蜡的熔化图像知,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高频考题实战练]
22.(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 )
A.湖水结冰
B.叶尖上形成露珠
C.冰雪消融
D. 草叶上形成白霜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湖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下列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积雪消融B.湿手烘干C.瓦上结霜D.湖面起雾
【答案】A
【解析】
A.积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是熔化,故A符合题意;
B.湿手烘干是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瓦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湖面起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达标测试,共19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质量同步训练题,共22页。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达标测试,共18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