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4节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4节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4节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4节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综合训练题,共19页。
    1.星级酒店自助餐的海鲜周围经常铺一层碎“干冰”,这是因为干冰 _____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要 _____(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2.物质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_________,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干冰的升华。
    3.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4.小明把干冰用汤匙盛起,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生如图所示现象。块状的干冰逐渐变小是 _____现象;汤匙上的白霜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 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向下飘动的白雾与露珠的形成是否原理相同?_____。
    5. 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是( )
    A. 晶莹的露珠
    B. 林立的冰川
    C. 变小的干冰
    D. 洁白的雾凇
    6.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袋降温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干冰变小
    ④冰花的形成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知识点2 凝华
    7.2021年12月底,大连地区突然降温,沿海海域再次出现“海浩”奇观,如图所示。“海浩”是指当海面上方的气温突然降到﹣10℃以下时,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海水________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________为冰晶,从而形成“海浩”奇观。(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8.贵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云、雨、霜和雾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A.云B.雨
    C.霜D.雾
    9. 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白雾弥漫 D、冬天,霜满枝头
    10.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并仔细观察会在易拉罐下部和底部发现白霜,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白霜的形成是吸热过程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含有盐的水凝固过程中温度会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2.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13.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能力提升练]
    14.如图所示的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烘干湿手B.哈出白气
    C.霜打枝头D.湖面结冰
    1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16.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 烧杯中冰变少
    ③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18.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现象,当打开冰箱门时,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9.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高频考题实战练]
    20.(2022·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在北方的冬天,湿度较大的清晨会看到雾淞,形成雾淞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液化C.凝固D.凝华
    21.(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现象是( )
    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22.(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水在不同节气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立春之日风解冻,冰熔化成水要放热
    B.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气液化成露水要放热
    C.霜降节气寒霜降,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
    D.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结成冰要吸热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1 升华
    1.星级酒店自助餐的海鲜周围经常铺一层碎“干冰”,这是因为干冰 _____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要 _____(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答案】 升华 吸
    【解析】
    [1][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由固态的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周围环境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能保持新鲜。
    2.物质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_________,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干冰的升华。
    【答案】热量
    【解析】
    根据物质的物态变化特点,物质升华时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量,物体由固态变成气态。
    3.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C
    【解析】
    【详解】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故A错误;
    B.地面上的水消失是发生了汽化,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二者形成原理不同,故B错误;
    C.樟脑变小过程是由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的过程是吸热的过程,故C正确;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下雪不冷化雪冷,故D错误。
    故选C。
    4.小明把干冰用汤匙盛起,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生如图所示现象。块状的干冰逐渐变小是 _____现象;汤匙上的白霜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 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向下飘动的白雾与露珠的形成是否原理相同?_____。
    【答案】 升华 放出 是
    【解析】
    [1]块状的干冰逐渐变小是固态的干冰直接升华为气态。
    [2]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汤匙凝华为小冰晶,凝华时放热。
    [3]白雾与露珠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所以形成原理相同。
    5. 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是( )
    A. 晶莹的露珠
    B. 林立的冰川
    C. 变小的干冰
    D. 洁白的雾凇
    【答案】C
    【解析】
    【详解】A.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冰川是水凝固形成,凝固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变小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符合题意;
    D.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袋降温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干冰变小
    ④冰花的形成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冰袋降温,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③。
    故选C。
    知识点2 凝华
    7.2021年12月底,大连地区突然降温,沿海海域再次出现“海浩”奇观,如图所示。“海浩”是指当海面上方的气温突然降到﹣10℃以下时,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海水________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________为冰晶,从而形成“海浩”奇观。(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汽化 凝华
    【解析】
    [1]当海面空气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海水变为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
    [2]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变为冰晶,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
    8.贵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云、雨、霜和雾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A.云B.雨
    C.霜D.雾
    【答案】C
    【解析】
    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固体,是凝华现象。雨、雾、云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高空形成的就是云,附着在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的就是雾,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就是露。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 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白雾弥漫 D、冬天,霜满枝头
    【答案】D
    【解析】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雾和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应选D。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10.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并仔细观察会在易拉罐下部和底部发现白霜,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白霜的形成是吸热过程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含有盐的水凝固过程中温度会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
    【解析】
    ABD.易拉罐底部出现了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凝华过程放热,故A正确,BD错误;
    C.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含有盐的水的凝固点降低;但是,含有盐的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故选A。
    11.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答案】D
    【解析】 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玻璃窗上的“雾”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所以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C错;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所以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D正确;应选D。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12.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答案】D
    【解析】
    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答案】D
    【解析】冬季,室内温度较高,而玻璃窗的温度较低,室内玻璃窗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若室外气温更低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还会凝华形成小冰晶,都会附着在玻璃的内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能力提升练]
    14.如图所示的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烘干湿手B.哈出白气
    C.霜打枝头D.湖面结冰
    【答案】C
    【解析】
    A.烘干湿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故是汽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哈出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水蒸气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故是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湖面结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
    A.露的形成是液化,故A错误;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从气体变为固体,故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6.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 烧杯中冰变少
    ③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金属盘中水滴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不符合题意;烧杯中的冰变少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③不符合题意;碘锤中的碘颗粒变少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D。
    17.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8.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现象,当打开冰箱门时,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扩散;凝华;放出
    【解析】 所谓的窜味,是这种食物中有另一种食物的味道,这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组成这种食物的部分分子会运动到了另一种食物中而造成食物“窜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考点:扩散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9.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答案】(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解析】
    分析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2)根据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来设计实验.可以将试管浸入沸水槽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
    解答 答:
    (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点评】 本题考查了碘的升华实验,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过程的掌握情况,更进一步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频考题实战练]
    20.(2022·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在北方的冬天,湿度较大的清晨会看到雾淞,形成雾淞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液化C.凝固D.凝华
    【答案】D
    【解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直接变为固态的冰晶而形成的景观,这是凝华现象。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1.(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现象是( )
    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答案】C
    【解析】
    樟脑片是固态的,变小最后不见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故选C。
    22.(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水在不同节气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立春之日风解冻,冰熔化成水要放热
    B.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气液化成露水要放热
    C.霜降节气寒霜降,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
    D.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结成冰要吸热
    【答案】B
    【解析】
    A.冰变成水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故A错误;
    B.水蒸气变成露水是液化,液化需要要放热,故B正确;
    C.水蒸气变成霜是凝华,凝华需要放热,故C错误;
    D.水结成冰是凝固,凝固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相关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达标测试,共19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质量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质量同步训练题,共22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