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71350/0-17207847558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71350/0-17207847558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71350/0-17207847559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课时练习
展开1.下列现象与光的折射无关的是( )
A.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
B.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色光
C.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
D.站在岸边看到水面下的石头
2.生产生活中常用到:①老花镜 ②穿衣镜 ③近视镜 ④显微镜 ⑤汽车观后镜 ⑥潜望镜等光学器具。其中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有( )
A.①②⑥B.②⑤⑥C.①③④D.②③④
3.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现代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线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B.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
C.现代遥感卫星可以利用紫外线拍摄照片发现地面火情
D.夜晚,利用显微镜可以看到空中月亮表面上细小的物体
4.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C.要使投影仪成更大的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D.无人机航拍时,它离地面的距离一定大于镜头透镜的二倍焦距
5.1590年,荷兰的眼镜制造商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器,1610年前后,科学家伽利略和开普勒在研究显微镜,得出了显微镜的光路图,图甲是光学显微镜,图乙是物体AB过显微镜放大后,观察到的像A2B2,请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乙图成像原理:___________。
知识点2 望远镜
6.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以下应用解释正确的是( )
A.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真伪的
B.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该星体通过物镜形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利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其中声呐设备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两个放大镜可以组成一个简易的望远镜,看到远处的景色
B.远处湖面波光摇曳,一只小鱼在水中“云朵”里穿行,能看到水中的鱼和云,光的传播路径都是从水中射向空气
C.一只捕食的水鸟,从高空疾冲而下,冲向湖面,它在水中的像逐渐变大
D.鱼儿受惊逃窜,可能是因为它看见了水鸟在水中的像正逼近自己
8.“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相当幻灯机的镜头,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实像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虚像
D.靠近眼睛的为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9.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
C.用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小于2倍焦距
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知识点3 探索宇宙
10.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宇宙的探索在不断深入。以下所述的航天器或星体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 )
A.执行导航任务的北斗系列卫星
B.月球上行走的“玉兔”月球车
C.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站
D.正在运行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11.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古希腊大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1400多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______说,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的宇宙。此后,物理学家______创立的万有引力理论,则使人们能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大体运动。
[能力提升练]
12.下列光学仪器或日常用品中,能够成与物体大小相等的虚像的是( )
A.潜望镜B.老花镜C.显微镜D.望远镜
13.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14.对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需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需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最终成像与物体相比是倒的,因此我们看的是实像
D.丁图:望远镜可以增大观察的“视角”,所以看得更清楚
15.对如图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 )
A.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6.如图所示原理图与光学仪器相符的是( )
A.放大镜B.投影仪
C.显微镜D.望远镜
17.对于下列光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光学显微镜的物镜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像
B.望远镜物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从圆形玻璃鱼缸侧面看金鱼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D.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18.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B.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物镜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19.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20.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②穿衣镜;③潜望镜;④老花镜;⑤汽车观后镜;⑥近视镜。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21.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
D.显微镜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长
22.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
(1)“飞机过水门”是指两台或多台消防车停在飞机滑行道两旁,用高压水枪向45°方向喷射细水柱,形成“水门”,飞机滑行通过水门时,相对喷水的消防车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寓意“接风洗尘”;有时迎接飞机的是蓝色、黄色和红色的水门,这三种颜色与色光的三原色______(选填“相同”、“不同”);
(2)某次仪式中,迎接的人群能看到飞机,是因为飞机表面发生了光的______现象;摄影师拍摄了如图的照片,水门上方出现的彩虹,是因为太阳光经过水珠发生了光的______(前两空均填光学现象),该现象最早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发现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填“凸”或“凹”)透镜,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与______(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物镜成像的原理相同;
(3)过水门不仅有壮观的仪式感,而且对飞机也有保养作用,可以清洗飞机外壳,过水门后,机壳上的水发生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变干,该过程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3.如图所示中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用到了我们所学的很多光学知识。
(1)甲图是显微镜,它的反光镜有一面是凹面镜,它对光起到______作用,可在光线较_____时使用,如果使用的目镜放大倍数40,物镜放大倍数20,则观察的的物体被放大了______倍;
(2)乙图是望远镜,它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的_________镜头(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成_______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它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的_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成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远古时候,人类只能够仰望夜空,用肉眼来观测。望远镜的出现让我们能看得更远。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浩瀚的天空,发现了哥白尼假设的天文事实“日心说”。之后,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牛顿又进一步证明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的秘密。
现在,人们不但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和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对宇宙中遥远的天体进行观察,还通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把仪器和人送到宇宙空间或其他星球上探索更多的宇宙秘密。已经知道:太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恒星,我们的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与众多恒星一起,围绕银河系中心运动着。在银河系外还有很多像银河系一样的庞大的河外星系,这些河外星系也都在运动着。射电望远镜已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宇宙空间情况,但仍没有找到宇宙的边缘。
阅读上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由银河系和太阳系组成的
C.宇宙中所有物体和物质都是运动的 D.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的行星
(2)人类的宇宙探索过程,从肉眼→ ______ →人造卫星→航天探测器→载人航天器……
(3)如图是一种反射式望远镜的示意图,仔细观察示意图后完成填空。
在望远镜中安装的三个光学元件中,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______ ,遵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 ______ ;
②三种光学元件在望远镜中所起的作用是:
凹面镜:收集来自远处的光并反射到平面镜上;
平面镜: ______ ;
凸透镜: ______ 。
[高频考题实战练]
25.(2022·贵州遵义·八年级期末)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有不少前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物理学家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 )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B.牛顿是量子力学奠基人
C.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D.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26.(2022·全国·八年级阶段练习)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B.远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C.显微镜的物镜用的是凹透镜,目镜用的是凸透镜
D.望远镜的物镜用的是凸透镜,目镜用的是凹透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1 显微镜
1.下列现象与光的折射无关的是( )
A.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
B.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色光
C.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
D.站在岸边看到水面下的石头
【答案】A
【解析】A.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故A符合题意;
B.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色光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玻璃中折射程度不同而导致色光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站在岸边看到水面下的石头是石头反射的太阳光经过水面时,发生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就看到了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生产生活中常用到:①老花镜 ②穿衣镜 ③近视镜 ④显微镜 ⑤汽车观后镜 ⑥潜望镜等光学器具。其中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有( )
A.①②⑥B.②⑤⑥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透镜,显微镜利用的是凸透镜,它们都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穿衣镜、汽车观后镜、潜望镜是利用面镜工作的,它们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工作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现代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线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B.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
C.现代遥感卫星可以利用紫外线拍摄照片发现地面火情
D.夜晚,利用显微镜可以看到空中月亮表面上细小的物体
【答案】A
【解析】A.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无线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故A正确;
B.验钞机通过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不是红外线,故B错误;
C.现代遥感卫星可以利用红外线拍摄照片发现地面火情,不是利用紫外线,故C错误;
D.放大镜和显微镜是用来观察比较小的物体的,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月亮离我们的位置是非常远的,要用望远镜来观察,故D错误。
故选A。
4.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C.要使投影仪成更大的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D.无人机航拍时,它离地面的距离一定大于镜头透镜的二倍焦距
【答案】B
【解析】A.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要使投影仪成更大的像,由“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无人机航拍时,距离地面较远,离地面的距离远大于镜头透镜的二倍焦距,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1590年,荷兰的眼镜制造商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器,1610年前后,科学家伽利略和开普勒在研究显微镜,得出了显微镜的光路图,图甲是光学显微镜,图乙是物体AB过显微镜放大后,观察到的像A2B2,请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乙图成像原理: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
【解析】有图可知,AB与物镜的距离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1B1与目镜的距离小于目镜的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成像原理与放大镜一致。
知识点2 望远镜
6.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以下应用解释正确的是( )
A.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真伪的
B.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该星体通过物镜形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利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其中声呐设备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
【答案】D
【解析】A.根据不可见光的性质,验钞机利用的是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故A错误;
B.望远镜观察天体时,物距远大于物镜的二倍焦距,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不让在规定的允许施工时间外工作,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错误;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返回(即回声原理)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两个放大镜可以组成一个简易的望远镜,看到远处的景色
B.远处湖面波光摇曳,一只小鱼在水中“云朵”里穿行,能看到水中的鱼和云,光的传播路径都是从水中射向空气
C.一只捕食的水鸟,从高空疾冲而下,冲向湖面,它在水中的像逐渐变大
D.鱼儿受惊逃窜,可能是因为它看见了水鸟在水中的像正逼近自己
【答案】A
【解析】A.放大镜的实质是凸透镜,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实质也是凸透镜,故用两个放大镜可以组成一个简易的望远镜,A正确;
B.远处湖面波光摇曳,一只小鱼在水中“云朵”里穿行,能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是水中的鱼射入空气中,而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是空气中的光线斜射入界面后发生了反射,故B错误;
C.一只捕食的水鸟,从高空疾冲而下,冲向湖面,它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大的像,鸟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故C错误;
D.鱼儿受惊逃窜,可能是因为它看见了水鸟反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像,故是在空中的像正逼近自己,故D错误。
故选A。
8.“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相当幻灯机的镜头,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实像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虚像
D.靠近眼睛的为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答案】D
【解析】ABC.幻灯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距的二倍焦距,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故ABC错误;
D.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经过物镜形成的像再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9.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
C.用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小于2倍焦距
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答案】B
【解析】A.远视眼是晶状体变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应当用凸透镜加以矫正,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A错误;
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其口径越大,通过的光线越多,成像越清晰,故B正确;
C.照相机照相时,成缩小的实像,故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C错误;
D.放大镜是凸透镜,当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在其二倍焦距之外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知识点3 探索宇宙
10.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宇宙的探索在不断深入。以下所述的航天器或星体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 )
A.执行导航任务的北斗系列卫星
B.月球上行走的“玉兔”月球车
C.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站
D.正在运行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答案】D
【解析】北斗系列卫星和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站绕地球运转;月球上行走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上进行科研活动。这些设备或航天器的活动范围在地月系以内;正在运行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超出了地月系。所以上述设备或航天器的活动范围最远的是正在运行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古希腊大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1400多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______说,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的宇宙。此后,物理学家______创立的万有引力理论,则使人们能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大体运动。
【答案】 日心 牛顿
【解析】[1]近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日心说”。
[2]物理学家牛顿创立的万有引力理论,则使人们能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大体运动。
[能力提升练]
12.下列光学仪器或日常用品中,能够成与物体大小相等的虚像的是( )
A.潜望镜B.老花镜C.显微镜D.望远镜
【答案】A
【解析】A.潜望镜是平面镜,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故A符合题意;
B.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倒立放大、倒立等大的实像,也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与物体大小相等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答案】A
【解析】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其核心部件就是凸透镜,故A正确;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故是凸透镜,故B错误;
C.显微镜看到的像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所成的虚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14.对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需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需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最终成像与物体相比是倒的,因此我们看的是实像
D.丁图:望远镜可以增大观察的“视角”,所以看得更清楚
【答案】D
【解析】A.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
B.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望远镜可以增大观察的“视角”,故D正确。
故选D。
15.对如图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 )
A.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答案】C
【解析】A.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会聚能力太强,远处物体经晶状体会聚后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会聚能力太弱,近处物体经晶状体会聚后像成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观察的对象在凸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如图所示原理图与光学仪器相符的是( )
A.放大镜B.投影仪
C.显微镜D.望远镜
【答案】A
【解析】A.图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反映了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故A符合题意;
B.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图中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反映了电影机的成像原理,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而潜望镜的上下端都是平面镜,是利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对于下列光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光学显微镜的物镜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像
B.望远镜物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从圆形玻璃鱼缸侧面看金鱼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D.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答案】D
【解析】A.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了凸透镜成像,故A错误;
B.使用望远镜时,物体到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2倍焦距,所以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从球形鱼缸侧面看金鱼时感觉变大了,这是因为在鱼和鱼缸侧壁之间形成了水凸透镜,鱼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应处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故D正确。
故选D。
18.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B.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物镜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A.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半径过长,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变强,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需要利用凹透镜来矫正,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目镜起放大镜的作用,其成像的性质与放大镜一样,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的物镜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望远镜的目镜会将这个像进行放大,达到看清楚远处物体的目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答案】D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显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这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目镜起到将物镜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再次放大的作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②穿衣镜;③潜望镜;④老花镜;⑤汽车观后镜;⑥近视镜。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答案】C
【解析】②穿衣镜是平面镜,③潜望镜是用平面镜制成的、⑤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它们都是面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工作的。
①显微镜、④老花镜是由凸透镜制成的,⑥近视镜是凹透镜制成的,它们都是透镜,都利用了光的折射。
故选C。
21.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
D.显微镜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长
【答案】A
【解析】AD.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故A正确,D错误;
BC.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C错误。
故选A。
22.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
(1)“飞机过水门”是指两台或多台消防车停在飞机滑行道两旁,用高压水枪向45°方向喷射细水柱,形成“水门”,飞机滑行通过水门时,相对喷水的消防车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寓意“接风洗尘”;有时迎接飞机的是蓝色、黄色和红色的水门,这三种颜色与色光的三原色______(选填“相同”、“不同”);
(2)某次仪式中,迎接的人群能看到飞机,是因为飞机表面发生了光的______现象;摄影师拍摄了如图的照片,水门上方出现的彩虹,是因为太阳光经过水珠发生了光的______(前两空均填光学现象),该现象最早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发现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填“凸”或“凹”)透镜,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与______(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物镜成像的原理相同;
(3)过水门不仅有壮观的仪式感,而且对飞机也有保养作用,可以清洗飞机外壳,过水门后,机壳上的水发生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变干,该过程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答案】 运动 不同 反射 色散 牛顿 凸 望远镜 汽化 吸收
【解析】(1)[1]飞机滑行通过水门时,相对喷水的消防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飞机是运动的。
[2]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蓝色、黄色和红色三种颜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
(2)[3]由于飞机表面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光进入迎接的人群眼睛中,迎接的人群能看到飞机。
[4]水门上方有许多小水珠,太阳光经过水珠组成的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发生光的色散现象,所以水门上方出现的彩虹。
[5]最先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6][7]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的原理为: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
(3)[8][9]过水门后,机壳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收热量。
23.如图所示中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用到了我们所学的很多光学知识。
(1)甲图是显微镜,它的反光镜有一面是凹面镜,它对光起到______作用,可在光线较_____时使用,如果使用的目镜放大倍数40,物镜放大倍数20,则观察的的物体被放大了______倍;
(2)乙图是望远镜,它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的_________镜头(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成_______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它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的_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成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 会聚; 暗(弱); 800; 照相机; 缩小; 放大镜; 虚。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解析】(1)[1]显微镜的反光镜有一面是凹面镜,它对光起会聚作用;
[2]凹面镜将光会聚在一起能让射到显微镜上的光线增强,即使在较暗的环境中也能正常工作;
[3]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倍数,所以使用该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的倍数是40×20=800;
(2)[4][5]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所以相当于照相机,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6][7]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所成的是虚像。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远古时候,人类只能够仰望夜空,用肉眼来观测。望远镜的出现让我们能看得更远。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浩瀚的天空,发现了哥白尼假设的天文事实“日心说”。之后,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牛顿又进一步证明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的秘密。
现在,人们不但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和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对宇宙中遥远的天体进行观察,还通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把仪器和人送到宇宙空间或其他星球上探索更多的宇宙秘密。已经知道:太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恒星,我们的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与众多恒星一起,围绕银河系中心运动着。在银河系外还有很多像银河系一样的庞大的河外星系,这些河外星系也都在运动着。射电望远镜已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宇宙空间情况,但仍没有找到宇宙的边缘。
阅读上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由银河系和太阳系组成的
C.宇宙中所有物体和物质都是运动的 D.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的行星
(2)人类的宇宙探索过程,从肉眼→ ______ →人造卫星→航天探测器→载人航天器……
(3)如图是一种反射式望远镜的示意图,仔细观察示意图后完成填空。
在望远镜中安装的三个光学元件中,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______ ,遵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 ______ ;
②三种光学元件在望远镜中所起的作用是:
凹面镜:收集来自远处的光并反射到平面镜上;
平面镜: ______ ;
凸透镜: ______ 。
【答案】 C 望远镜 凹面镜、平面镜 凸透镜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起成像作用
【解析】(1)[1]科学已经证明,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由很多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组成的,地球是太阳的行星而月球不是,宇宙中所有物体和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质;故选C。
(2)[2]人类的宇宙探索过程,望远镜的出现让我们能看得更远,从肉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探测器→载人航天器……
(3)[3][4]在望远镜中安装的三个光学元件中,凹面镜、平面镜是面镜,对光起反射作用,遵守光的反射规律,凸透镜对光发生折射,遵守光的折射定律。
[5][6]三种光学元件在望远镜中所起的作用是:凹面镜收集来自远处的光并反射到平面镜上;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起成像作用。
[高频考题实战练]
25.(2022·贵州遵义·八年级期末)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有不少前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物理学家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 )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B.牛顿是量子力学奠基人
C.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D.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答案】B
【解析】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纠正了地心说,故A不符合题意;
B.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量子力学是在20世纪初由一大批物理学家共同创立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由研究对象可分为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故C不符合题意;
D.伽利略是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的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2022·全国·八年级阶段练习)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B.远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C.显微镜的物镜用的是凹透镜,目镜用的是凸透镜
D.望远镜的物镜用的是凸透镜,目镜用的是凹透镜
【答案】A
【解析】A.经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故A正确;
B.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刚成的实像再次放大,故C错误;
D.望远镜分折射式和反射式二类,它们的物镜都是凸透镜,折射式望远镜的目镜为凸透镜,反射式望远镜的目镜为凹透镜,故D错误。
故选A。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6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密度达标测试</a>,共19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质量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6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质量同步训练题</a>,共22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1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透镜达标测试</a>,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