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苏科版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时训练
展开1.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B.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8s
D.一个1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2
2.一本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上册)的质量约为( )
A.2克B.200克C.2千克D.20千克
3.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B.C.D.
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7.2mm=7.2mm×10-3=72×10-3m
B.15m=15×106=1.5×107μm
C.2.5km=2.5km×105cm=2.5×103cm
D.3.0×106cm=3.0×106×10-2m=3.0×104m
5.如图所示,四个计时器能成功地记录下100m短跑时间的是( )
A.只有甲和乙B.只有丙和丁
C.只有乙和丙D.只有乙和丁
6.小明家里放有五把刻度尺:①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②最小分度值不是毫米的刻度尺;③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刻度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刻度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这些刻度尺中,可以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⑤
7.如图是测量成人一拃的长度,下列正确的是( )
A.视线乙的结果是19cm
B.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与乙之间差异不叫误差
C.视线甲的结果比视线乙大,是测量误差
D.甲乙两种读数相差无几,都是正确的
8.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9.小明把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用刻度尺测得绕有17匝细铜丝的铅笔的长度L=18.4mm。如图所示。则正确的表示细铜丝直径的是( )
A.1.1mmB.1.08mmC.1.079mmD.1.0787mm
10.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金属刻度尺,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测量结果为L,用同样规格在室内放置的金属刻度尺,测量同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测量结果为L′,那么
A.L=L′ B.L>L′
C.L<L′ D.无法比较二者的大小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学生的身高为1.6______;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______;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______;
(4)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6______。
12.误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误差不能_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_____。
13.我们用刻度尺测量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时,通常会采用 _____法来进行测量;一本200页的书,厚度为8mm,每张纸厚度是 _____μm。
14.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刻度尺正确,就该尺读数,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1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
16.小宇在暑假进行体育锻炼后发现身高变高了,如图所示,测量身高的尺子的分度值为 _____,这四个月他长高了 _____。
17.透明薄壁水槽内固定一平面镜,一细光束沿竖直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水平方向打在水槽壁上形成光斑P,在水槽外用刻度尺测得光斑到水槽底的距离为d,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向水槽中加水至平面镜完全没入水中(图中未画出),在水槽壁上形成光斑P',同样测得P'到水槽底的距离为d';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_______;d=______cm;d'_____(>/=/<)d。
18.如图所示,日晷是古代人用来测量______(选填:“时间”或“长度”)的仪器,它是利用太阳光沿_______传播使晷针留下影子,通过影子的长短、指向来测定的。利用影子还可以辨别方向,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顶端影子在地面上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点A,则OA就指示_______(选填“南北”或“东西”)方向。
三、作图题
19.给一把刻度尺和2个三角板,测量一个大硬币直径,要求画图和写出大概步骤.
20.如图中一支12.50cm的铅笔没有画完,请同学们在图中补充完整.
( )
21.如图所示的停表读数为3min10s,请在图中画出停表指针的位置。
四、实验题
22.(1)如图甲所示,同时用两把尺子测量一个小物体的长度。由图可知,A尺的分度值为 ___________cm,B尺的读数为 ___________cm。比较结果,可以判断用 ___________尺(选填“A”或“B”)测量更精确;
(2)如图乙所示,机械停表中小表盘对应的时间单位是 ___________(选填“s”或“min”或“h”),此时的示数是 ___________s。
23.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______________。
(2)实验正确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
24.想要测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的长度,小明采用如下步骤:
A.用L乘以地图比例尺即为北京到上海两地的铁路线长
B.取下棉线,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记号间的长度L
C.找一张铁路交通地图,找到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
D.把软绵线与所选的铁路线重合,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处用红笔在棉线上做记号
(1)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__;
(2)能否用有弹性的橡皮筋代替软绵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3)测量长度时先观察刻度尺的1______、2______、3______,刻度尺要与拉直的棉线_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的下一位。
25.小文和小敏练习“刻度尺测长度”实验:
(1)四幅图中,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 ___________,正确选项中铅笔的长为 ___________;
(2)小敏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去测量一块衣柜玻璃,你认为下列四个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A.8.7cm B.8.75cm C.8.753cm D.87.5cm
(3)小文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得练习本的长度为:17.1cm、17.1cm、17.2cm、17.3cm,则练习本的真实长度较接近下列哪一个值?___________
A.17.1cm B.17.175cm C.17.2cm D.17.3cm
(4)使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运动的成绩时,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_______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26.下列是测量某些物体直径的实验:
(1)如图所示,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①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mm。②这枚硬币的直径是_____cm;
(2)测量粗细均匀的铜丝直径,实验步骤为
A.计算出铜丝的直径;
B.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成线圈,共n圈;
C.测出线圈的总长度s;
D.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铜丝的长度L;
①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 ;
②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 ;
③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为d=__(用步骤中的字母表示)。
27.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练习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厚度,记为L;
②查看物理课本的页码,记为n;
③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两处错误:
(1)错误步骤为__________(填步骤序号);应改为___________;
(2)错误步骤为__________(填步骤序号);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的两空中应分别填写A:_________;B:_________。他做了三次实验,并分别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6mm、0.088mm和0.087mm,则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________mm。
28.某同学模仿伽利略“探究摆球质量,摆动幅度、摆线长度对摆动周期的影响”实验,现有如下实验器材:较长的细线一根,已知质量的铁球两个,铁架台、量角器、夹子各一个。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下表是该同学记录的结果:
(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与2,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相同时,摆动周期与 ___________无关;
(3)他对比1与4数据后,把家中摆动更慢的摆钟摆臂上的螺母往 ___________拧(选填“上”或“下”),钟就准了;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用到的实验探究方法叫做 ___________。
实验序号
A
B
一张纸的厚度L0/mm
平均值L/mm
1
2
3
实验次数
摆球质量(克)
摆动幅度(度)
摆线长度(厘米)
摆动次数
所用时间(秒)
周期(秒)
1
30
40
100
10
20
2
2
20
40
100
20
40
2
3
30
20
100
15
30
2
4
30
40
144
10
24
2.4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B.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8s
D.一个1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2
【答案】B
【解析】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不符合题意;
B.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故B符合题意;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14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1元硬币的直径为2.5cm,面积约为500mm2,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一本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上册)的质量约为( )
A.2克B.200克C.2千克D.20千克
【答案】B
【解析】两个一般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约是
200g=0.2kg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A.选项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故A错误;
BC.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BC选项中未从零刻度线的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BC错误;
D.D选项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7.2mm=7.2mm×10-3=72×10-3m
B.15m=15×106=1.5×107μm
C.2.5km=2.5km×105cm=2.5×103cm
D.3.0×106cm=3.0×106×10-2m=3.0×104m
【答案】D
【解析】A.正确换算过程为
7.2mm=7.2×10-3m
故A错误;
B.正确换算过程为
15m=15×106μm=1.5×107μm
故B错误;
C.正确换算过程为
2.5km=2.5×105cm=2.5×105cm
故C错误;
D.正确换算过程为
3.0×106cm=3.0×106×10-2m=3.0×104m
故D正确。
故选D。
5.如图所示,四个计时器能成功地记录下100m短跑时间的是( )
A.只有甲和乙B.只有丙和丁
C.只有乙和丙D.只有乙和丁
【答案】B
【解析】短跑所用时间少,对仪器的选择原则是量程够用就可以,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同时要求仪器方便操作,所以甲图的石英钟和乙图的电子手表不方便计时;用丙图机械停表和丁图电子停表比较合适,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6.小明家里放有五把刻度尺:①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②最小分度值不是毫米的刻度尺;③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刻度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刻度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这些刻度尺中,可以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①如果刻度尺的零刻线磨损时,可以从其它整数刻度开始,也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②测量物体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刻度尺,不是都选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尺子;③如果刻度尺的刻线模糊不清,会造成读数错误;④若刻度尺的长度比物体短,可以进行分段测量,也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⑤如果刻度不均匀,则测出物体的长度不准确.故选C.
【点睛】一般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是否够用、分度值的大小都不影响刻度尺的使用;
如果刻度尺的刻度线模糊不清,读数就不准确.
7.如图是测量成人一拃的长度,下列正确的是( )
A.视线乙的结果是19cm
B.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与乙之间差异不叫误差
C.视线甲的结果比视线乙大,是测量误差
D.甲乙两种读数相差无几,都是正确的
【答案】B
【解析】A.刻度尺分度值为1cm,读数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视线乙的结果是19.0cm,故A错误;
BC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与乙之间差异不叫误差而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可避免,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8.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B
【解析】A.1元硬币的厚度在1cm左右,用刻度尺测量不准确,分度值有点大,故A不符合题意;
B.采用累计测量法,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出的平均值比较准确,故B符合题意;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会准确,求平均值也不会准确,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得出的不是一枚硬币的厚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小明把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用刻度尺测得绕有17匝细铜丝的铅笔的长度L=18.4mm。如图所示。则正确的表示细铜丝直径的是( )
A.1.1mmB.1.08mmC.1.079mmD.1.0787mm
【答案】A
【分析】已知线圈宽度和圈数,两者之比是细铜丝的直径。
【解析】细铜丝的直径为
故选A。
10.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金属刻度尺,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测量结果为L,用同样规格在室内放置的金属刻度尺,测量同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测量结果为L′,那么
A.L=L′ B.L>L′
C.L<L′ D.无法比较二者的大小
【答案】B
【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解析】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即L>L′.故选B.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学生的身高为1.6______;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______;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______;
(4)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6______。
【答案】 m dm mm s
【解析】(1)[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即1.7m左右,学生的身高应该为1.6m。
(2)[2]中指指尖到大拇指指尖大约是2d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比此数值略小一些,为1.75dm。
(3)[3]一般纸张的厚度在100μm即0.1mm。
(4)[4]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所以一般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6s。
12.误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误差不能_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_____。
【答案】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消除 减小
【解析】[1][2][3]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测量的仪器和测量的人有关,只能尽量的减小,不可能消除。
13.我们用刻度尺测量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时,通常会采用 _____法来进行测量;一本200页的书,厚度为8mm,每张纸厚度是 _____μm。
【答案】 累积 80
【解析】[1]为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等常用累积法。
[2]根据题意可知纸的张数为
总厚度为8mm,则每张纸厚度为
14.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刻度尺正确,就该尺读数,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答案】 A A 2.20
【解析】[1]刻度尺A每1cm分成了10等份,所以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每1cm分成了5等份,所以分度值是0.2cm,所以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A更精确。
[2]刻度尺A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没有歪斜,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所以刻度尺A的使用方法是正确的,而刻度尺B没有将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所以刻度尺B的使用方法不正确。
[3]物体左端对应刻度尺A上刻度为0,物体右端对应刻度尺A上刻度为2.20cm,则用刻度尺A测出的物体长度为2.20cm。
1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
【答案】 14.82cm 14.72cm
【解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只有最一位数字是估计值,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准确值是不变的。根据五次测量结果,14.82cm的准确值与其他四次不同,因此是错误的。
[2]为减小误差,取物体长度的平均值(剔除14.82cm)作为测量结果
16.小宇在暑假进行体育锻炼后发现身高变高了,如图所示,测量身高的尺子的分度值为 _____,这四个月他长高了 _____。
【答案】 1cm 5.0cm
【解析】[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0cm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c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2]小宇体育锻炼前的身高为167.0cm,小宇体育锻炼后的身高为172.0cm,小宇这四个月他长高了
h=172.0cm-167.0cm=5.0cm
17.如图所示,日晷是古代人用来测量______(选填:“时间”或“长度”)的仪器,它是利用太阳光沿_______传播使晷针留下影子,通过影子的长短、指向来测定的。利用影子还可以辨别方向,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顶端影子在地面上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点A,则OA就指示_______(选填“南北”或“东西”)方向。
【答案】 时间 直线 南北
【解析】[1][2]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时间不同,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因为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日晷的晷针影子长度是不同的,通过晷针影子的长度即可判断时间。
[3]当太阳在正中午时,即在南方时,高度最大,此时,晷针的影子最短。此时,影子所在直线即指示南北方向。
18.透明薄壁水槽内固定一平面镜,一细光束沿竖直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水平方向打在水槽壁上形成光斑P,在水槽外用刻度尺测得光斑到水槽底的距离为d,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向水槽中加水至平面镜完全没入水中(图中未画出),在水槽壁上形成光斑P',同样测得P'到水槽底的距离为d';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_______;d=______cm;d'_____(>/=/<)d。
【答案】 45 11.0 =
【解析】[1]根据入射光沿竖直方向,反射光沿水平方向可得,结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知入射角为45°,则反射光与平面镜的夹角也为45°,由几何知识可知,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光斑P处数值为11.0cm,下端数值为0,则
d=11.0cm-0=11.0cm
[3]加水后,入射光线依然垂直射入,此时光线进入水中不会发生折射,在水中时同一种介质,光线在平面镜处的反射与之前无异,故d=d'。
三、作图题
19.给一把刻度尺和2个三角板,测量一个大硬币直径,要求画图和写出大概步骤.
【答案】
【分析】这种方法称为“辅助工具法”,用于测量哪些难于贴近的长度,如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等,测量时,都需要借助于三角板等其他工具.
【解析】方法(卡尺法):如图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20毫米.
20.如图中一支12.50cm的铅笔没有画完,请同学们在图中补充完整.
( )
【答案】
【解析】铅笔长12.5cm,铅笔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所以右端应该与12.50cm对齐,所以作图如下:
21.如图所示的停表读数为3min10s,请在图中画出停表指针的位置。
【答案】
【解析】3min10s,根据秒表的读数特点可判断,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靠近3;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指在10s,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2.(1)如图甲所示,同时用两把尺子测量一个小物体的长度。由图可知,A尺的分度值为 ___________cm,B尺的读数为 ___________cm。比较结果,可以判断用 ___________尺(选填“A”或“B”)测量更精确;
(2)如图乙所示,机械停表中小表盘对应的时间单位是 ___________(选填“s”或“min”或“h”),此时的示数是 ___________s。
【答案】 0.5 4.00 B min 187.5
【解析】(1)[1]由图甲知,A尺每1cm间有两小格,分度值为0.5cm。
[2]B尺每1cm间有10小格,分度值为0.1cm,读数为4.00cm。
[3]测量图示中的物体时,用分度值小的尺测量,读数误差更小,所以用B尺测量更精确。
(2)[4]停表的小表盘对应的是分钟,单位为min,大表盘对应的是秒钟,单位是s。
[5]由图乙知,小表盘的指针未超过3与4的中间刻度,偏向3的一侧,读数为3min,大表盘的指针指向7.5s,所以示数为
t=3min+7.5s=3×60s+7.5s=187.5s
23.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______________。
(2)实验正确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
【答案】 A C 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EBF
【解析】(1)[1][2][3]正确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的方法是: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再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C,还缺少的步骤F是: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4]由(1)分析可知,实验正确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DEBF。
24.想要测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的长度,小明采用如下步骤:
A.用L乘以地图比例尺即为北京到上海两地的铁路线长
B.取下棉线,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记号间的长度L
C.找一张铁路交通地图,找到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
D.把软绵线与所选的铁路线重合,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处用红笔在棉线上做记号
(1)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__;
(2)能否用有弹性的橡皮筋代替软绵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3)测量长度时先观察刻度尺的1______、2______、3______,刻度尺要与拉直的棉线_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的下一位。
【答案】 CDBA 不能 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线 平行 分度值
【解析】(1)[1]测量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长度,要利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出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长度,再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的实际长度。具体方法是: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用弹性很小的棉线与铁路线重合,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做标记,然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标记之间的长度,再乘以比例尺就可以计算出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所以排序应为CDBA。
(2)[2]由于有弹性的橡皮筋长度极易发生变化,导致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测不准,所以不能用橡皮筋代替棉线。
(3)[3][4][5]在使用刻度尺时,应先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位置,这样才能准确测量和读数。
[6]测量棉线长度时,棉线要紧贴刻度线,并且刻度尺要与拉直的棉线平行。
[7]在读数时,为减小误差,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5.小文和小敏练习“刻度尺测长度”实验:
(1)四幅图中,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 ___________,正确选项中铅笔的长为 ___________;
(2)小敏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去测量一块衣柜玻璃,你认为下列四个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A.8.7cm B.8.75cm C.8.753cm D.87.5cm
(3)小文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得练习本的长度为:17.1cm、17.1cm、17.2cm、17.3cm,则练习本的真实长度较接近下列哪一个值?___________
A.17.1cm B.17.175cm C.17.2cm D.17.3cm
(4)使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运动的成绩时,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_______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答案】 C 4.50cm B C B
【解析】(1)[1]A.物体的起始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故A错误;
B.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B错误;
C.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刻度线开始,故C正确;
D.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C,刻度尺分度值为1mm,则图中铅笔的长度为4.50cm。
(2)[3]A.8.7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故A错误;
B.8.75cm测量结果准确到mm,故B正确;
C.8.753cm测量结果准确到0.1mm,故C错误;
D.87.5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故D错误。
故选B。
(3)[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而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数据记录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练习本的真实长度较接近
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5]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6.下列是测量某些物体直径的实验:
(1)如图所示,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①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mm。②这枚硬币的直径是_____cm;
(2)测量粗细均匀的铜丝直径,实验步骤为
A.计算出铜丝的直径;
B.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成线圈,共n圈;
C.测出线圈的总长度s;
D.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铜丝的长度L;
①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 ;
②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 ;
③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为d=__(用步骤中的字母表示)。
【答案】 1 2.50 D BCA
【解析】(1)[1][2]从图中可以看到1cm被平均分为10小格,故最小分度值为0.1cm,即1mm。硬币左端位置是3.00cm,右端是5.50cm,故硬币的直径为
(2)[3][4][5]要测量出铜丝的直径,不需要测出铜丝的总长度,只需要测出其线圈的总长度即可,故D步骤没有必要。正确的步骤是先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并数好圈数,然后测出线圈的总长度,最后用线圈总长度除以圈数,故正确步骤应该是BCA。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为
27.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练习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厚度,记为L;
②查看物理课本的页码,记为n;
③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两处错误:
(1)错误步骤为__________(填步骤序号);应改为___________;
(2)错误步骤为__________(填步骤序号);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的两空中应分别填写A:_________;B:_________。他做了三次实验,并分别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6mm、0.088mm和0.087mm,则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________mm。
【答案】 ① 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内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记为L ③ 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纸的张数 纸张的总厚度 0.087
【解析】(1)[1][2]由题意可知,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所以不应该含有物理课本的封面厚度,所以步骤①错误,应改为: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内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记为L。
(2)[3][4]一张纸分两面,两个页码,n个页码,表示张纸,即纸张的厚度为
所以步骤③错误,应改为: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3)[5][6][7]表格是用来记录数据,所以应该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所以在A中应填写:纸的张数;B中应填写:纸张的总厚度,根据三次数据计算出的数值,可求出一张纸厚度的平均值为
28.某同学模仿伽利略“探究摆球质量,摆动幅度、摆线长度对摆动周期的影响”实验,现有如下实验器材:较长的细线一根,已知质量的铁球两个,铁架台、量角器、夹子各一个。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下表是该同学记录的结果:
(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与2,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相同时,摆动周期与 ___________无关;
(3)他对比1与4数据后,把家中摆动更慢的摆钟摆臂上的螺母往 ___________拧(选填“上”或“下”),钟就准了;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用到的实验探究方法叫做 ___________。
【答案】 刻度尺 停表 摆动幅度 摆线长度 摆球质量 上 控制变量法
【解析】(1)[1][2]实验中要测量摆线长度、摆动幅度、摆动时间,分别用到刻度尺、量角器、停表。
(2)[3][4][5]实验次数1与2的摆动幅度和摆线长度相同,摆球质量不同,但摆动周期相同,故可以得出结论:当摆动幅度和摆线长度相同时,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
(3)[6]通过对比1与4数据可知,当摆球质量和摆动幅度相同时,摆线长度短的周期短;家中摆动更慢的摆钟周期长,减小周期后钟才是准的,故应把摆钟摆臂上的螺母往上拧,使摆线长度变短,周期变短。
(4)[7]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上常用的研究方法,当影响一个物理量的因素有多个时,需要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序号
A
B
一张纸的厚度L0/mm
平均值L/mm
1
2
3
实验次数
摆球质量(克)
摆动幅度(度)
摆线长度(厘米)
摆动次数
所用时间(秒)
周期(秒)
1
30
40
100
10
20
2
2
20
40
100
20
40
2
3
30
20
100
15
30
2
4
30
40
144
10
24
2.4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685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a>,文件包含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物理<a href="/wl/tb_c1685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达标检测题</a>,文件包含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训练八大题型原卷版docx、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训练八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1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课堂检测</a>,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