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第1页
    2024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第2页
    2024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2024•河南)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 。
    2.(2分)(2024•河南)如图,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中酒精 热量。
    3.(2分)(2024•河南)人体中有很多结构可简化为杠杆。如图,手提起物体时,桡骨在肱二头肌的收缩牵引下绕肘关节转动,这是一种 杠杆,此过程中肱二头肌收缩的距离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手移动的距离。
    4.(3分)(2024•河南)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水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水电站通过提高水位增加水的重力势能,水流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使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是利用 原理发电的。
    5.(3分)(2024•河南)图甲为灯泡L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象。将该灯泡接入图乙电路,电阻R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0.2A,则电源电压为 V,干路电流为 A,此时灯泡L的电功率为 W。
    6.(2分)(2024•河南)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头脑中常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学习物理后,要能运用事实证据进行质疑和修正。请参照示例,另外列举一个常见的错误观点,并通过实例进行反驳,写出正确观点。
    【示例】错误观点:两个物体不接触,就没有力的作用。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磁铁靠近铁球,能将铁球吸引过来,因此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有力的作用。
    错误观点: 。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 。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2024•河南)我国北方某地最低气温曾达到﹣52.3℃,当地多使用酒精温度计,这是利用了酒精的( )
    A.热值高B.比热容大C.沸点低D.凝固点低
    8.(2分)(2024•河南)乘客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急刹车时,由于什么的惯性而受到伤害( )
    A.汽车B.安全带C.乘客D.座椅
    9.(2分)(2024•河南)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来下列操作可模拟近视眼的是( )
    A.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B.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C.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D.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10.(2分)(2024•河南)宋朝的怀丙利用浮船打捞铁牛,展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如图为打捞过程示意图,先将陷在河底的铁牛和装满泥沙的船用绳索系在一起,再把船上的泥沙铲走,铁牛就被拉起,然后把船划到岸边,解开绳索卸下铁牛,就可将铁牛拖上岸。船在图中甲、乙、丙三个位置船所受浮力为F甲、F乙、F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
    11.(2分)(2024•河南)如图,甲、乙两人用不同的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平台,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的有用功多
    B.乙做的总功多
    C.甲做总功的功率大
    D.乙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小
    12.(2分)(2024•河南)如图,把木板放在海绵上,木板上放一水杯,静止时木板保持水平。若水杯重为G1,木板重为G2,水杯底面积为S1,木板底面积为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就是水杯受到的重力
    B.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水杯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水杯对木板的压强为
    D.木板对海绵的压强为
    (多选)13.(2分)(2024•河南)中国空间站持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
    B.航天员太空授课是利用超声波与地面传递信息
    C.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更近
    D.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多选)14.(2分)(2024•河南)如图是小明为某仓库设计的温度报警电路。R1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R2为可调电阻。温度正常时指示灯L发光,当温度升高到报警温度时,指示灯熄灭,蜂鸣器报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1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温度升高过程中,电磁铁磁性增强
    C.若要调低报警温度,可将R2的阻值调大
    D.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降低,报警温度将升高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2分)(2024•河南)如图,观光水池中,一束红光沿AO方向从水射入空气,折射光线为OA′。若另一束红光沿BO方向从水射入空气,请大致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对应的折射角r。
    16.(2分)(2024•河南)如图,手按压水平桌面并向左滑动,可感受到桌面对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请以A点为作用点,画出桌面对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9分,共19分)
    17.(4分)(2024•河南)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立在镜面上,ON垂直于镜面。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多个角度射到O点,在纸板上记录每次的光路。记录时,为了区分每次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 。
    (2)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次的入射角和 ,并记录下来。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以ON为轴,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小明想: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还存在吗?请设计一种验证方法: 。
    18.(6分)(2024•河南)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如下猜想:
    ①可能与深度有关;
    ②可能与方向有关;
    ③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1)请写出能支持猜想①的一个生活现象: 。
    (2)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 。
    (3)比较图中 两次实验可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 。
    (4)为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他们将探头放入另一杯浓盐水中,使探头在盐水中的朝向及 与图乙相同,观察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5)为使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更明显,可将U形管中的液体换成密度 (填“更大”或“更小”)的液体。
    19.(9分)(2024•河南)小华用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4.5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
    (1)她先用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①图1是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的实物电路,请在虚线框中画出该电路图。
    ②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否则,闭合开关时 (填“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的偏转可能超出所用量程。
    ③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记录了如表数据。第5次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3所示,请将示数填入表中。
    ④请在图4中描出表中各组数据对应的点,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I﹣U图象。
    ⑤分析表中数据或图像的特点,可得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
    (2)接下来,她用原电路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先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示数;然后断开开关,将10Ω电阻依次换成5Ω、15Ω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仍为2V,记录电流表示数。当换成20Ω电阻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能为2V,为了完成实验,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填字母代号)。
    A.换用电压为6V的电源
    B.把电压表改接为0~15V量程
    C.在开关与滑动变阻器之间串联一个10Ω的电阻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8分)(2024•河南)诗句“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赞美了勤劳、无私的蜜蜂。对蜜蜂感兴趣的小华进行了以下专题研究。
    (1)神奇功能
    蜜蜂能根据气味找到蜜源,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 。蜜蜂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带正电,而花粉带负电。花粉能吸到蜜蜂身上,是由于异种电荷 。
    (2)飞行时间
    蜜蜂有时要到很远的地方采蜜。若一只蜜蜂从蜂巢出发,飞行5km到达某采蜜点,采蜜后再原路返回蜂巢,一天如此采蜜15次,飞行速度为24km/h。则该蜜蜂一天飞行时间为多少?
    (3)蜂蜜密度
    蜂蜜的品质与密度有关。为测量蜂蜜的密度,先测出一个空瓶的质量m1;再将瓶子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2;然后倒出瓶中的水,擦干后装满蜂蜜,测出总质量m3。请根据所测的物理量和水的密度ρ水,推导出蜂蜜密度的表达式。
    21.(9分)(2024•河南)小华家新买了一台电暖器,部分参数如下表,通过调节旋钮,可实现高温挡、低温挡的切换。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了研究。
    (1)如图,电暖器的插头是三脚插头,插头中较长的脚与电暖器的金属外壳相连。插入插座后,就将电暖器的金属外壳与家庭电路的 线相连,可防止漏电时对人造成伤害。电暖器工作时房间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增大空气内能的。
    (2)小华家墙上的插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A,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插座能否满足该电暖器正常使用。
    (3)若该电暖器一天正常工作6h,其中高温挡2h,低温挡4h,则它一天耗电多少千瓦时?
    (4)小华与妈妈一起做饭时,准备同时使用电饭锅和电磁炉。小华说:“应先把电暖器关掉,否则容易使家庭电路的干路导线过热引发火灾。”请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024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2024•河南)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 用鼓槌敲击鼓面发声 。
    【答案】振动;用鼓槌敲击鼓面发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道理。比如:用鼓槌敲击鼓面发声。
    故答案为:振动;用鼓槌敲击鼓面发声。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会列举实例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2分)(2024•河南)如图,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此过程中酒精 吸收 热量。
    【答案】汽化;吸收。
    【分析】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汽化吸热。
    【解答】解: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时,酒精液体会汽化成酒精气体,汽化吸热体积变大,故发现塑料袋鼓起。
    故答案是:汽化;吸收。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会结合实例分析判断,是中考的热点考题。
    3.(2分)(2024•河南)人体中有很多结构可简化为杠杆。如图,手提起物体时,桡骨在肱二头肌的收缩牵引下绕肘关节转动,这是一种 费力 杠杆,此过程中肱二头肌收缩的距离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手移动的距离。
    【答案】费力;小于。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解:手提起物体时,桡骨在肱二头肌的收缩牵引下绕肘关节转动,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这是一种 费力杠杆,此过程中肱二头肌收缩的距离 小于手移动的距离。
    故答案为:费力;小于。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4.(3分)(2024•河南)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水能是 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水电站通过提高水位增加水的重力势能,水流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 动 能,使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是利用 电磁感应 原理发电的。
    【答案】可再生;动;电磁感应。
    【分析】(1)能源从是否可再生角度划分:
    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例: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
    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
    (2)水从高处落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工作的。
    【解答】解: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通过提高水位增加水的重力势能,水流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电的。
    故答案为:可再生;动;电磁感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能源的分类;知道机械能的转化和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5.(3分)(2024•河南)图甲为灯泡L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象。将该灯泡接入图乙电路,电阻R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0.2A,则电源电压为 2 V,干路电流为 0.45 A,此时灯泡L的电功率为 0.5 W。
    【答案】2;0.45;0.5。
    【分析】(1)由欧姆定律求得电阻R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
    (2)由图甲得出通过灯泡的电流IL,由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得干路电流;
    (3)由P=UI计算灯泡的电功率。
    【解答】解:(1)已知电阻R的阻值R=10Ω,电流表测通过电阻R的电流,则IR=0.2A,由欧姆定律求得电阻R两端的电压UR=IRR=0.2A×10Ω=2V,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电源电压U=UR=2V;
    (2)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得UL=U=2V,由图甲可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L=0.25A,由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干路电流为I=IL+IR=0.25A+0.2A=0.45A;
    (3)由P=UI可得此时灯泡的电功率PL=ULIL=2V×0.25A=0.5W。
    故答案为:2;0.45;0.5。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规律以及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是一道基础题。
    6.(2分)(2024•河南)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头脑中常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学习物理后,要能运用事实证据进行质疑和修正。请参照示例,另外列举一个常见的错误观点,并通过实例进行反驳,写出正确观点。
    【示例】错误观点:两个物体不接触,就没有力的作用。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磁铁靠近铁球,能将铁球吸引过来,因此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有力的作用。
    错误观点: 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 竖直放在墙边的物体刚好与墙面接触,没有力的作用,所以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
    【答案】错误观点: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竖直放在墙边的物体刚好与墙面接触,没有力的作用,所以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分析】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解答】解:错误观点: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竖直放在墙边的物体刚好与墙面接触,没有力的作用,所以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错误观点: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竖直放在墙边的物体刚好与墙面接触,没有力的作用,所以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等力学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难度。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2024•河南)我国北方某地最低气温曾达到﹣52.3℃,当地多使用酒精温度计,这是利用了酒精的( )
    A.热值高B.比热容大C.沸点低D.凝固点低
    【答案】D
    【分析】要测量低温的时候,所选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比低温低。
    【解答】解:使用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要求酒精和水银都是液体,我国黑龙江漠河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达﹣50℃,水银都会凝固,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不会凝固,所以该地区测量气温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选用规则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8.(2分)(2024•河南)乘客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急刹车时,由于什么的惯性而受到伤害( )
    A.汽车B.安全带C.乘客D.座椅
    【答案】C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汽车突然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身体向前倾倒而造成伤害,所以乘客乘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惯性现象的分析,属于基础题。
    9.(2分)(2024•河南)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来下列操作可模拟近视眼的是( )
    A.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B.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C.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D.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答案】B
    【分析】近视眼的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径变长,会聚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解答】解: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所以应该向透镜内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近视眼的成因,属于基础题。
    10.(2分)(2024•河南)宋朝的怀丙利用浮船打捞铁牛,展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如图为打捞过程示意图,先将陷在河底的铁牛和装满泥沙的船用绳索系在一起,再把船上的泥沙铲走,铁牛就被拉起,然后把船划到岸边,解开绳索卸下铁牛,就可将铁牛拖上岸。船在图中甲、乙、丙三个位置船所受浮力为F甲、F乙、F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
    【答案】B
    【分析】甲、乙、丙三个位置船所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变小,根据F浮=ρ水V排g可知所受浮力的大小。
    【解答】解:甲、乙、丙三个位置船所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变小,根据F浮=ρ水V排g可知所受浮力逐渐变小,故F甲>F乙>F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11.(2分)(2024•河南)如图,甲、乙两人用不同的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平台,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的有用功多
    B.乙做的总功多
    C.甲做总功的功率大
    D.乙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小
    【答案】C
    【分析】(1)利用W=Gh比较拉力做的有用功的大小关系;
    (2)两物体的质量相等、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轮时,拉力F=G;使用动滑轮,拉力F=(G+G动),据此确定拉力大小关系,利用W=Fs比较拉力做的功的大小关系;
    由P=可知两次提升物体所做有用功的功率的大小关系;
    (3)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轮时,额外功为0J,机械效率为100%;使用动滑轮时,要提升动滑轮做额外功,机械效率小于100%。
    【解答】解:
    A、提升物体的重力相等,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升高了相同的距离,由W有用=Gh可知两次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相等,故A错误;
    BC、图甲使用的是动滑轮,拉力端移动距离s甲=2h,不计绳重和摩擦;
    使用甲动滑轮时,拉力F甲=(G+G动);所以拉力做功W甲=F甲s甲=(G+G动)×2h=(G+G动)h>Gh;
    使用乙定滑轮时,拉力F乙=G,拉力做功W乙=F乙s乙=Gh,所以乙装置中拉力F做的总功少,由P=知乙装置中拉力F做的总功率小,甲做总功的功率大,故B错误,C正确;
    D、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轮时,额外功为0J,机械效率为100%;使用动滑轮时,要提升动滑轮做额外功,机械效率小于100%;所以两种装置的机械效率η乙>η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时拉力端移动速度大小、拉力做功的大小、机械效率大小和功率大小的比较,利用好关系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拉力F=(G+G动)。
    12.(2分)(2024•河南)如图,把木板放在海绵上,木板上放一水杯,静止时木板保持水平。若水杯重为G1,木板重为G2,水杯底面积为S1,木板底面积为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就是水杯受到的重力
    B.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水杯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水杯对木板的压强为
    D.木板对海绵的压强为
    【答案】C
    【分析】(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
    (2)根据p=求出甲对海绵的压强、乙对甲的压强。
    【解答】解:AC、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大小等于水杯受到的重力,但是压力不是重力,
    水杯对木板的压强p=,故A错误,C正确;
    B、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水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D、木板对海绵的压强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压强的计算,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多选)13.(2分)(2024•河南)中国空间站持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
    B.航天员太空授课是利用超声波与地面传递信息
    C.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更近
    D.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AC
    【分析】(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2)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空间站在近地轨道运行,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更近;
    (4)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A、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未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正确;
    B、航天员太空授课是利用电磁波与地面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根据对航天知识的了解可知,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更近,故C正确;
    D、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电磁波的应用、航天器与天体的距离、太阳能应用等的掌握,有一定综合性。
    (多选)14.(2分)(2024•河南)如图是小明为某仓库设计的温度报警电路。R1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R2为可调电阻。温度正常时指示灯L发光,当温度升高到报警温度时,指示灯熄灭,蜂鸣器报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1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温度升高过程中,电磁铁磁性增强
    C.若要调低报警温度,可将R2的阻值调大
    D.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降低,报警温度将升高
    【答案】BD
    【分析】温度正常时指示灯L发光,当温度升高到报警温度时,指示灯熄灭,蜂鸣器报警,说明电磁铁磁性增强;
    电磁铁磁性增强是因为电流变大;
    电流变大可能是电压一定时总电阻变小,或者电阻不变时电压变大。
    【解答】解:A、R1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为当R1阻值减小时,R总变小,I=变大,蜂鸣器响,故A错误;
    B、温度升高过程中,R1变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吸附衔铁,蜂鸣器响,故B正确;
    C、若要调低电阻温度,R1阻值将变大,R总不变,则R2将变小,故C错误;
    D、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降低,保证电流不变,则R总变小,报警温度升高,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安培定则、电流的磁效应、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难度不大。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2分)(2024•河南)如图,观光水池中,一束红光沿AO方向从水射入空气,折射光线为OA′。若另一束红光沿BO方向从水射入空气,请大致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对应的折射角r。
    【答案】
    【分析】在光的折射规律中,入射角变大折射角也变大,入射角变小折射角也变小,先分析入射光线AO和BO,入射角的大小,就能判断出对应的折射角的大小,从而根据OA′画出BO的折射光线OB′。
    【解答】解:入射光线AO和BO,BO入射角小,所以BO的折射光线OB′的折射角也较小,OB′应画在OA′和法线之间,如图所示:
    【点评】在做光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小”。角度越小,光线越靠近法线。
    16.(2分)(2024•河南)如图,手按压水平桌面并向左滑动,可感受到桌面对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请以A点为作用点,画出桌面对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答案】
    【分析】明确手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然后按照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解答】解:滑动过程中手受到垂直于水平桌面向上的支持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沿水平桌面向右,作用点都在手上的A点,如图所示: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9分,共19分)
    17.(4分)(2024•河南)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立在镜面上,ON垂直于镜面。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多个角度射到O点,在纸板上记录每次的光路。记录时,为了区分每次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 可以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
    (2)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次的入射角和 反射角 ,并记录下来。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以ON为轴,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小明想: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还存在吗?请设计一种验证方法: 将纸板F沿中间剪开,把纸板F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发现在纸板F的上部看不到反射光线,下部能看到反射光线 。
    【答案】(1)可以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2)反射角;(3)同一平面内;将纸板F沿中间剪开,把纸板F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发现在纸板F的上部看不到反射光线,下部能看到反射光线。
    【分析】(1)为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2)要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需分别测量出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分析得出结论;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解:(1)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方法是:可以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2)取下纸板后,应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由题意得,当显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都能同时看见;当把显示反射光线的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将纸板F沿中间剪开,把纸板F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发现在纸板F的上部看不到反射光线,下部能看到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1)可以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2)反射角;(3)同一平面内;将纸板F沿中间剪开,把纸板F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发现在纸板F的上部看不到反射光线,下部能看到反射光线。
    【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探究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
    18.(6分)(2024•河南)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如下猜想:
    ①可能与深度有关;
    ②可能与方向有关;
    ③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1)请写出能支持猜想①的一个生活现象: 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或深海潜水需穿抗压潜水服等合理即可) 。
    (2)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 相平 。
    (3)比较图中 甲、乙 两次实验可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 相等 。
    (4)为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他们将探头放入另一杯浓盐水中,使探头在盐水中的朝向及 深度 与图乙相同,观察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5)为使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更明显,可将U形管中的液体换成密度 更小 (填“更大”或“更小”)的液体。
    【答案】(1)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或深海潜水需穿抗压潜水服等合理即可);(2)相平;(3)甲、乙;相等;(4)深度;(5)更小。
    【分析】(1)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2)使用压强计前,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3)利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4)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5)根据转换法,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解答】解:(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变大,因此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或深海潜水需穿抗压潜水服等实例合理即可);
    (2)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3)甲乙两图中同种液体,深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同,且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故可以得到: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比较乙图、丙图,液体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探头朝向不同,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同,由此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4)研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保持浓盐水中的探头与乙图中探头的深度相同;
    (5)根据转换法,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U形管中,液体的密度越小,则高度差越大,观察效果更明显,因此应选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故答案为:(1)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或深海潜水需穿抗压潜水服等合理即可);(2)相平;(3)甲、乙;相等;(4)深度;(5)更小。
    【点评】本体是一道探究实验题,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分析实验现象。
    19.(9分)(2024•河南)小华用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4.5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
    (1)她先用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①图1是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的实物电路,请在虚线框中画出该电路图。
    ②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否则,闭合开关时 电压表 (填“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的偏转可能超出所用量程。
    ③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记录了如表数据。第5次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3所示,请将示数填入表中。
    ④请在图4中描出表中各组数据对应的点,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I﹣U图象。
    ⑤分析表中数据或图像的特点,可得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电压与电流的比为一定值 。
    (2)接下来,她用原电路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先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示数;然后断开开关,将10Ω电阻依次换成5Ω、15Ω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仍为2V,记录电流表示数。当换成20Ω电阻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能为2V,为了完成实验,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C (填字母代号)。
    A.换用电压为6V的电源
    B.把电压表改接为0~15V量程
    C.在开关与滑动变阻器之间串联一个10Ω的电阻
    【答案】(1)①见解答图;②电压表;③a、2.8;b、0.28;④见解答图;⑤电压与电流的比为一定值;(2)C。
    【分析】(1)①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②根据电源电压结合电压表量程分析回答;
    ③根据两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
    ④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图;
    ⑤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2)逐项分析设计的方案。
    【解答】解:(1)①由图1可知,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据此画出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②电源电压恒为4.5V,由图1可知,电压表选用小量程,若闭合开关前,没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即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时电压表指针的偏转可能超出所用量程;
    ③第5次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3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1V,其示数为2.8V;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28A;
    ④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图,如下图所示:

    ⑤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为==……==10Ω,为一定值,故可得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A、换用电压为4.5V的电源,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2V不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5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R定:R变=UV:U变=2V:2.5V=4:5,即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定值电阻的1.25倍,当换成20Ω电阻后,则解得R变=25Ω>20Ω,因此该方法不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
    B、把电压表改接为0~15V量程,并不能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因此该方法不可行,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开关与滑动变阻器之间串联一个10Ω的电阻,当换成20Ω电阻后,由A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5Ω<20Ω,电压表示数为2V,故C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①见解答图;②电压表;③a、2.8;b、0.28;④见解答图;⑤电压与电流的比为一定值;(2)C。
    【点评】本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考查了画电路图、注意事项、电表的读数、描点画图、数据分析、控制变量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等知识。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8分)(2024•河南)诗句“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赞美了勤劳、无私的蜜蜂。对蜜蜂感兴趣的小华进行了以下专题研究。
    (1)神奇功能
    蜜蜂能根据气味找到蜜源,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 做无规则运动 。蜜蜂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带正电,而花粉带负电。花粉能吸到蜜蜂身上,是由于异种电荷 相互吸引 。
    (2)飞行时间
    蜜蜂有时要到很远的地方采蜜。若一只蜜蜂从蜂巢出发,飞行5km到达某采蜜点,采蜜后再原路返回蜂巢,一天如此采蜜15次,飞行速度为24km/h。则该蜜蜂一天飞行时间为多少?
    (3)蜂蜜密度
    蜂蜜的品质与密度有关。为测量蜂蜜的密度,先测出一个空瓶的质量m1;再将瓶子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2;然后倒出瓶中的水,擦干后装满蜂蜜,测出总质量m3。请根据所测的物理量和水的密度ρ水,推导出蜂蜜密度的表达式。
    【答案】(1)做无规则运动;相互吸引;(2)则该蜜蜂一天飞行时间为6.25h;(3)
    【分析】(1)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可知: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根据t=求解,其中要注意每次采蜜的路程是要算来回的;
    (3)根据两次都是装满瓶子,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求出蜂蜜的密度。
    【解答】解:
    (1)蜜蜂能根据气味找到蜜源,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蜜蜂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带正电,而花粉带负电。花粉能吸到蜜蜂身上,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蜜蜂一天中采蜜飞行的总距离为S总=n×2s=15×2×5km=150km,根据速度公式可得t==6.25h;
    (3)水的质量m水=m2﹣m1,蜂蜜的质量为m蜂蜜=m3﹣m1,
    根据两次都是装满瓶子,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

    即,
    ④蜂蜜的密度表达式:ρ蜂蜜=。
    故答案为:(1)做无规则运动;相互吸引;(2)则该蜜蜂一天飞行时间为6.25h;(3)。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热晕的、密度公式和速度公式的应用,考查较综合,难度一般。
    21.(9分)(2024•河南)小华家新买了一台电暖器,部分参数如下表,通过调节旋钮,可实现高温挡、低温挡的切换。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了研究。
    (1)如图,电暖器的插头是三脚插头,插头中较长的脚与电暖器的金属外壳相连。插入插座后,就将电暖器的金属外壳与家庭电路的 地 线相连,可防止漏电时对人造成伤害。电暖器工作时房间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增大空气内能的。
    (2)小华家墙上的插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A,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插座能否满足该电暖器正常使用。
    (3)若该电暖器一天正常工作6h,其中高温挡2h,低温挡4h,则它一天耗电多少千瓦时?
    (4)小华与妈妈一起做饭时,准备同时使用电饭锅和电磁炉。小华说:“应先把电暖器关掉,否则容易使家庭电路的干路导线过热引发火灾。”请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答案】(1)地;热传递;(2)此插座能够满足该电暖器正常使用;(3)该电暖器正常工作6h,一天消耗的电能为7.2kW•h;(4)同时使用电饭锅和电磁炉,总功率较大,根据可知:干路中的电流较大,根据焦耳定律Q=I2Rt,干路中的导线发热较大,导线过热可能引发火灾。
    【分析】(1)带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应该接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2)根据P=UI进行计算,并和电暖器的最大功率比较。
    (3)根据W=Pt进行计算。
    (4)家庭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不能过大,同时使用几个大功率用电器,干路中的导线可能过大,引起火灾。
    【解答】解:(1)使用电暖器时,电暖器的金属外壳与家庭电路的地线相连,可防止漏电时对人造成伤害。电暖器工作时房间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空气内能的。
    (2)该插座允许的最大负载为:
    P=UI=220V×10A=2200W;大于高温挡的最大功率,该插座可以正常使用。
    (3)高温挡正常工作2h,消耗的电能为:W1=P1t1=2kW×2h=4kW•h;
    低温挡工作4h,消耗的电能为:W2=P2t2=0.8kW×4h=3.2kW•h;
    一天工作6h消耗的电能为:W=W1+W2=4kW•h+3.2kW•h=7.2kW•h。
    (4)同时使用电饭锅和电磁炉,总功率较大,根据可知:干路中的电流较大,根据焦耳定律Q=I2Rt,干路中的导线发热较大,导线过热可能引发火灾。
    答:(1)地;热传递;(2)此插座能够满足该电暖器正常使用;(3)该电暖器正常工作6h,一天消耗的电能为7.2kW•h;(4)同时使用电饭锅和电磁炉,总功率较大,根据可知:干路中的电流较大,根据焦耳定律Q=I2Rt,干路中的导线发热较大,导线过热可能引发火灾。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电功率和电功的计算;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会根据焦耳定律分析导体发热的现象。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6/26 13:07:19;用户:物理;邮箱:jnsssz65@xyh.cm;学号:37149825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1.6
    2.0
    2.2
    2.4
    a.
    电流I/A
    0.16
    0.20
    0.22
    0.24
    b.
    额定电压
    220V
    高温挡功率
    2000W
    低温挡功率
    800W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1.6
    2.0
    2.2
    2.4
    a. 2.8
    电流I/A
    0.16
    0.20
    0.22
    0.24
    b. 0.28
    额定电压
    220V
    高温挡功率
    2000W
    低温挡功率
    800W

    相关试卷

    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答案,共9页。

    2019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19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