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芜湖一中教育集团延安学校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芜湖一中教育集团延安学校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七)(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所示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 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 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 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2.小明计划用天平(含砝码)、烧杯、量筒、水和密度表完成下列实践课题:①鉴别金牌是否是纯金制作;②粗略测量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3.将冰块放在浓盐水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若冰完全熔化,杯中液面高度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的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且液面在同一高度。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A. 一样大B. 甲最大C. 乙最大D. 无法判断
5.在实验时,小明将一个正常的铁质外壳测力计的挂钩挂在铁架台上,静止时有如图所示的示数。接着,他把这个测力计像图乙那样,上下各挂一个50g的钩码,并挂到甲测力计下,则甲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
A. 1.0N和1.5N B. 1.0N和1.0N
C. 2.0N和1.0N D. 2.0N和1.5N
6.如图所示,某健身俱乐部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运动者的运动数据,其
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人从离蹦床一定高度处下落,保持电源电压不变,
R1、R2为定值电阻,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在人从与蹦
床接触至下落到最低点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的动能和蹦床的弹性势能,机械能总和不变
B. 人下落至最低点时蹦床的弹性势能Ep最小
C. 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小
D. 电流表A示数逐渐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逐渐减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7.“炖汤”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______(能/不能)沸腾。
8.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6次测量,结果如下:12.45cm、12.4cm、12.42cm、12.434cm、12.44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______cm。
9.小锐在大烧杯内放有密度为ρ的液体,让小烧杯漂浮,如图甲所示,此时大烧杯内液体深度为ℎ1;他将鹅卵石放在小烧杯中,装有鹅卵石的小烧杯仍漂浮,如图乙所示,此时大烧杯内液体深度为ℎ2;他再将鹅卵石从小烧杯取出放入大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此时大烧杯内液体的深度为ℎ3。则鹅卵石的密度表达式为ρ= ______。
10.我国现代农业已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如图,农用机械——无人机已能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行精准作业,它们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11.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
12.如图所示,将所受重力为100N的甲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端,杠杆的B端悬挂乙物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乙物体所受重力为20N,AO:OB=1:3,甲物体的底面积为0.2m2。求: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Pa。
13.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14.天然气热水器将40kg的水从15℃加热到65℃,此过程中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84%被水吸收,需要消耗天然气______kg。[c水=4.2×103J/(kg⋅℃),q天然气=4×107J/kg]
15.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2=2R1。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U0,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电压表的示数变为零。已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或R2上。现提供一个完好的电阻R3(R3=R2)来替换图示电路中的一个电阻,从而判断故障,请写出电阻R3替换的对象、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及对应的故障。______。
16.小明通过弹簧测力计用大小不同的水平拉力拉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5次弹簧测力计的数据记录如下表。5次实验中,有______次木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7.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先用已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所受的重力G,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组装好实验器材,记下钩码及绳自由端的初位置。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所受重力为G的钩码升高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绳头自由端所受到的拉力F;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ℎ和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并将F、ℎ和s记录在数据记录表格中。
(1)在钩码升高的过程中,应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保持此装置不变,更换钩码使被提升重物所受重力增加为2G,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
(3)用公式η=W有用W总=Gℎ(G+G轮)ℎ计算机械效率的条件是______,得到的结果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用η=W有用W总=GℎFs计算出的结果。
18.小贝利用如图24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会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碰撞后木块都会在水平轨道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实验装置中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AV排,
所以,若冰完全熔化,杯中液面上升。
故选:A。
(1)冰漂浮在浓盐水中,求出冰块排开浓盐水的体积。
(2)求出当冰熔化之后水的体积。
(3)比较上面的两个体积,如果冰化成水的体积大于冰块排开浓盐水的体积,液面上升;如果冰化成水的体积等于冰块排开浓盐水的体积,液面不变;如果冰化成水的体积小于冰块排开浓盐水的体积,液面下降。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是物体属性、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冰化水质量不变和漂浮条件找出关系式V排p乙;
故选:B。
5.D
【解析】解:测力计甲的示数为为物体A、B和测力计乙的重量之和,50g的物体重约0.5N,测力计乙的重为1N,所以测力计甲的示数为2.0N,测力计乙的示数为测力计乙的重量与物体B的重量之和,即1.5N;
故选:D。
由图可知,测力计乙的重量为1N,当如右图所示使用时,测力计甲的示数为物体A、B和测力计乙的重量之和,测力计乙的示数为测力计乙的重量与物体B的重量之和。
本题是一道有关测力计使用与读数的题目,当测力计倒挂时测力计的示数为测力计的自重。
6.C
【解析】解:
A、在人从与蹦床接触至下落到最低点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动能先变大后变小,人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的动能和蹦床的弹性势能,由于运动过程中需要克服空气的阻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机械能总和会变小,故A错误;
B、人下落至最低点时蹦床的弹性形变程度最低,则弹性势能Ep最大,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R1、R两端的电压;在人从与蹦床接触至下落到最低点过程中,蹦床受到的压力增大,其阻值减小,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根据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1示数变大,R1、R的电阻的和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其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V2示数变小变小;根据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逐渐变大,故D错误,C正确。
故选:C。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计空气阻力时,机械能不守恒;
(2)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3)(4)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R1、R两端的电压;根据压力的变化判定压敏电阻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P=UI判定总功率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机械能的变化、电路的动态分析,明确压敏电阻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7.不能
【解析】解:
沸腾需要的条件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还要继续吸热,本题中将炖盅浸在大煲的水中,而且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大煲内水由于火的持续加热,温度达到沸点而沸腾,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传递,炖盅中的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这样炖盅内外温度相等,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也就不会继续给炖盅中水加热,里面的水只能是达到沸点温度而不能沸腾起来。
故答案为:不能。
液体要沸腾需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我们看汤能不能达到这两个条件,从而判断汤会不会沸腾。
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沸腾条件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要牢记并理解液体沸腾条件。
【解析】解:根据题干中的测量结果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12.4cm这组数据没有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应该去除;12.434cm这组数据估计值估读了两位数,应该去除;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45cm+12.42cm+12.44cm3≈12.44cm。
故答案为:12.44。
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保留的位数与原测量值相同。
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一道基础题。
9.ℎ2−ℎ1ℎ3−ℎ1⋅ρ水
【解析】解:设大烧杯的底面积为S,由甲、乙两图可知,乙中小烧杯多排开水的体积,即为鹅卵石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ℎ2−ℎ1)S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与漂浮原理可得:
G石=m石g=ρ水gV排=ρ水g(ℎ2−ℎ1)S,
可得:
m石=ρ水(ℎ2−ℎ1)S,
图丙中,将鹅卵石从小烧杯取出放入大烧杯中,此时大烧杯内液体的深度为ℎ3,ℎ3与ℎ1之差与大烧杯的底面积的乘积就是鹅卵石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鹅卵石的体积,即
V石=(ℎ3−ℎ1)S,
故鹅卵石的密度为
ρ=m石V石=ρ水(ℎ2−ℎ1)S(ℎ3−ℎ1)S=ℎ2−ℎ1ℎ3−ℎ1⋅ρ水。
故答案为:ℎ2−ℎ1ℎ3−ℎ1⋅ρ水。
根据公式ρ=mV,要计算鹅卵石的密度,需要得知鹅卵石的质量和体积,题目中根据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的特点,得出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由G=F浮=ρ液gV排可知鹅卵石的重力及质量,根据鹅卵石完全浸没时水的深度及未放鹅卵石时水的深度关系可知鹅卵石的体积,代入数据可知密度。
本题是利用浮力知识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利用了浮沉条件,根据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相等的关系可知物体的重力,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10.电磁波
【解析】解:无人机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行精准作业,它们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导航都是通过电磁波与地面建立联系的;
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传播,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
11.15cm~20cm
【解析】解:因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且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所以40cm>2f,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马鞍山七中教育集团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部分学校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