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4年世界读书日主题为“阅读推动未来”。请同学们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24分)
1.下面是大家对诗词朗诵会的热烈讨论,请填写正确的诗句或序号。
小语:诗文可绘景。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能感受到“气蒸云梦泽,①__________”的烟波浩渺;读《桃花源记》,能感受到“②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的安闲快乐、无忧无虑;感受到“芳草鲜美,③___________”的春意盎然;读《蒹葭》,则感受到“蒹葭苍苍,④__________”的秋意萧瑟。
小文:诗文也可寄情。同样是歌咏爱情的诗篇,“⑤___________,君子好逑”开朗乐观,表明热切的追求;“⑥___________,悠悠我心”缠绵悱恻,表达了相思之苦。
小语:诗文还能寓理。小迁即将转校,她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同学,我们可以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安慰她。“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即便她在别的学校,我们依旧是朋友!
小文:挺合意境的。诗歌里还有节气呢!你能选出下列诗句中的节气吗?
⑨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 )
⑩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宋·翁卷)( )
⑪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
A.惊蛰 B.谷雨 C.夏至 D.白露
【答案】①波撼岳阳城 ②黄发垂髫 ③落英缤纷 ④白露为霜 ⑤窈窕淑女 ⑥青青子衿 ⑦海内存知己 ⑧天涯若比邻 ⑨D ⑩B ⑪C
【解析】①-⑧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撼、髫、缤纷、窈窕、淑、子衿。
⑨根据“九月初三”和“露似珍珠”可知,相关节气是白露。故选D。
⑩根据“子规声里”可知,相关节气是谷雨。故选B。
⑪根据“半夜鸣蝉”可知,相关节气是夏至。故选C。
下面是小文写的主持词,请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①四月,带着满身诗意,翩然前来。春雨如丝,溪水潺潺,草长yīng飞;四月,是挣脱jī绊、笑迎明天的季节,放下rǒng杂,追逐梦想。②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时。阅读能给人以知识,阅读还能给人以智慧。因为有知识,我们才能有 , ;因为有智慧,我们才能有 , 。③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激发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现决定举行一次经典诗文朗诵。
2.(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草长yīng( )飞 ②jī( )绊 ③rǒng( )杂
(2)小语审核时对“翩”和“氛”的读音不确定,查字典后做出了正确选择( )
A.piān fèn B.piān fēn C.biān fèn D.biān fēn
3.小语发现第③句画线处有语病,请你给出修改建议。
4.填入第②句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独立思考的能力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对抗不确定性的定力 ④每临大事有静气
A.①④③②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D.①②③④
5.小文向老师请教主持稿中的问题,耽误了值日,他应对最得体的一项是( )
A.谢谢你替我做值日,回来晚了我很抱歉,但我知道你不是计较的人,肯定会原谅我的。
B.还是你够哥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兄弟我不胜感激,以后你的活儿就是我的活儿。
C.没按时回来做值日,真的很抱歉,谢谢你替我完成工作,下次值日我一定多干点。
D.真是抱歉,我回来晚了。这都怪老师太能讲,我也没办法,只好让你受累了,谢谢啊。
【答案】2.(1)①莺 ②羁 ③冗 (2)B
3.句末“经典诗文朗诵”后加“活动”或“比赛”等。
4.D 5.C
【解析】
【2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字形。
草长莺飞(yīng):花草生长,群莺飞舞。形容暮春时节的迷人景色。
羁绊(jī):束缚;被缠住不能脱身。
冗杂(rǒng):形容(事情)繁杂,缺乏统一协调。
(2)本题考查字音。
翩然(piān):形容动作轻松迅速的样子。
氛围(fēn):周围的气氛和情调。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成分残缺,原句“学校现决定举行一次经典诗文朗诵”中,“举行”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因此,需要在句末“经典诗文朗诵”后加上一个名词,以补全句子的结构。可以加上“活动”、“比赛”等词语,使句子更加完整和准确。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排序。
知识对应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带来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则是在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而智慧对应的是“对抗不确定性的定力”,这更侧重于智慧在应对复杂情况时的作用;“每临大事有静气”则表现了智慧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和决断。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得体。
A.“但我知道你不是计较的人,肯定会原谅我的”这句话带有一种对方“理应”原谅自己的语气,会让对方感觉不够真诚;
B.采用了过于随意的“哥们”称呼和“兄弟”自称,这种表述更适合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不适合正式的道谢和道歉场合;
D.将责任归咎于“老师太能讲”,这会给对方留下推卸责任的印象;
故选C。
二(66分)
(一)(25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计划做一期“柳宗元诗文主题阅读”专刊,小语想将下列诗文编辑到专刊中,邀你一同参与编辑。
【甲】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①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③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乙】
元和十年,例移⑤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⑥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⑦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⑧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⑨钱,过期则没⑩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⑪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⑫之。
(选自《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①南州:指永州。②北牖: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⑤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⑥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⑦偕: ⑧易: ⑨质:抵押。⑩没:没收。⑪营护:料理,护送。⑫义:
6.请回答思维导图中的问题,帮助小语完成《夏昼偶作》的解读图示。
7.编辑时需要为《夏昼偶作》设计一幅插图,请你根据提示,完成设计方案。
(1)插图名称:________
(2)简介画面:________
(3)插图色彩(为你的插图选择主色调,并阐述理由。):_________
8.请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补充《柳宗元传》的注释。
9.编辑时链接了课内文章,请为下列句子提供现代汉语翻译。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编辑时需在附录中选择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与上面诗文进行组合,你会建议选择哪一首(篇)?请结合诗文具体说明理由。
附录:《核舟记》《关雎》《式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6.(1)闲适辛苦
(2)诗人的贬谪生活是闲适但又是寂寥的,独睡醒来,山童敲茶臼的声音使得这极端孤寂的情景中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气息。或(将山童的辛苦与“我”的闲适进行对比,表现诗人虽为被贬之身,处境孤立,但仍然关心黎民百姓。)
(3)关心劳动人民。
7.(1)夏日山居图 (2)插图的中间是一扇已开的窗户,窗户外边是鲜翠的绿竹,画面的主体是斜倚在案几边的诗人,他正面朝窗外,静静地听着。 (3)我认为主色调是绿色。诗人开窗之后,是一片竹林,满眼皆是葱笼的绿色,而且诗的末句“山童隔竹敲茶臼”,以有声衬无声,使原本单调寂静的环境多了份灵动之感,这种有声的宁静,给人一种静美和谐的、又满含生机的感觉,所以我认为主色调是绿色。或(我认为主色调是暗色,因为作者一身才华,被贬永州,满腔报复无法施展,内心是沉重的,且午睡醒来,只自己一人,周边一篇寂静,平添几分寂寥惆怅,所以说是暗色调。)(能够按照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8.(1)一起 (2)变换、改换 (3)认为……有义气
9.(1)潭中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0.示例:选《式微》,这三部作品都表达了主人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悲悯之心。《夏昼偶作》中,诗人虽然是被贬之身,但仍然关心炎热的中午时分还在劳作,坚持敲茶臼的山童。《柳宗元传》里,柳宗元到任柳州,就革除了不合理的人质典当制度,并且自己花钱将被钱主没收的男女赎回,表现了柳宗元的正义,对底层百姓的关心与悲悯之心。《式微》描绘了一群夜以继日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劳动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与悲悯。
【解析】
【6题详解】
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主旨。
根据甲诗“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可知,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据此可知,“我”生活闲适,山童生活辛苦;诗人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诗人在这首诗中写入山童,将山童的辛苦与“我”的闲适进行对比,官与黎民,仅咫尺之隔,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盛夏的中午,烈焰腾空,山童不避溽暑正在忙着制作新茶,表现诗人虽为被贬之身,处境孤立,但仍然关心黎民百姓。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和意境画面描绘。
根据甲诗“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可知,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推开北窗,头枕着书案酣睡长精神;再根据甲诗“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可知,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据此可知,插画可题为夏日山居图(夏日村居图),插画的内容可为一扇正对着竹林的窗户边,有一方长长的书案,书案边坐着一个午睡刚醒诗人,正微微抬头,凝神细听。插画的主色调可为绿色,因为诗人身处永州,永州地处南方,南方的盛夏是绿树成荫,且诗中还出现了一片竹林,可用深深浅浅的绿来表现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从而来表现诗人闲逸的生活,幽静的心境。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如何与母偕行”句意: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结合成语推断法,白头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偕:一起。“如何与母偕行”中的“偕”是一起的意思;
“禹锡终易连州”句意: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结合语境推断法可知,上句“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是说“我”(柳宗元)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最终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故“易”是变换、改换之意;
“时人义之”句意: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有义气。结合语境推断可知,“义”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认为……有义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可,大约。皆:都,全部。空游:在空中游动。无所依:没有依托。
(2)重点字词:其,溪流。岸势:岸边的地形、地势。犬牙:像狗的牙齿。不可知:无法知道。源:源头。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
根据《夏昼偶作》内容可知,诗人虽然是被贬之身,但仍然关心炎热的中午时分还在劳作,坚持敲茶臼的山童,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悲悯之心;结合《柳宗元传》“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可知,柳宗元到任柳州,就革除了不合理的人质典当制度,并且自己花钱将被钱主没收的男女赎回,表现了柳宗元的正义,对底层百姓的关心与悲悯之心;
《核舟记》中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也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关雎》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式微》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同时也表现征夫的痛苦和反对徭役,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与悲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送别友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综上分析可知,可选《式微》与上面诗文进行组合,因为这三部作品都表达了主人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悲悯之心。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
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推开北窗,凭案酣睡长精神。中午醒来,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乙)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惯例被调任为柳州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调任为播州刺史。调令下达后,柳宗元对他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年迈的母亲,现在他要到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做刺史,西南是荒凉偏远的地方,来回都有万里路程,他怎么能与老母一起去上任呢?如果母子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就成了永别。我与刘禹锡是挚友,怎么忍心看他这样?”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自己的柳州刺史职位授给刘禹锡,自己前往播州上任。裴度也上奏了这件事,刘禹锡最终被调任到连州做刺史。
柳州当地的风俗,是用男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不还钱,抵押的人就被钱主没收为奴婢。柳宗元改革了当地的乡规。对于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柳宗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料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很有义气。
(二)(13分)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请你参与“低碳生活”主题阅读活动。
材料一: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低碳生活看起来是小事,少用纸巾、塑料袋、一次性纸杯,循环用水, 多步行少开车,等等,做起来也不是太难,但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低碳不能因为自己“小”而不为,不能因为自己“富”而不为, 更不能因为别人“不为”而自己不为。
(节选自姚雪痕《低碳生活》)
材料二:①北京冬奥会严格实施低碳管理,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建设低碳场馆,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 100%使用绿电。
②同时,北京冬奥会构建低碳交通体系。
③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使用以上车辆实现减排约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
④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将林业碳汇捐赠给北京冬奥会,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冬奥会低碳交通体系为北京冬奥会赞助了碳中和产品。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冬奥会全面实现碳中和。
材料三:①秉承科技赋能,打造“智能亚运” “绿色亚运”的新思路,赛场内外广泛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用科技赋能赛事筹备,不仅保障了赛事顺利举办,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助力践行绿色办赛的宗旨。
②绿电,是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2021年9月,全国首场绿电交易开启,浙江成交电量超3亿度。两年来,浙江省绿电成交电量迅速攀升。 。亚运会场馆内氛围感十足的灯光所用的电能,原来是穿过旷野戈壁、跨越崇山峻岭,从大西北源源不断输送而来的绿电。而这背后则是特高压电网的科技保障。除了降低碳排放,碳抵消捐赠是实现亚运会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截至2023年8月, 已有45家单位参与,合计捐赠106.8万吨;市民也纷纷通过绿色出行、循环利用等方式参与碳抵消,亚运会期间,超1亿人次通过手机支付宝参加“人人1千克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在杭州,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材料二、材料三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材料四:推动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将绿色发展理念、机制、实践的变革贯穿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入手,搭建全过程、全要素、全场景的绿色低碳质量发展框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加速企业、产业、区域绿色减排数据的互通共享,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在产业节能降碳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应充分推行低碳消费行为,促进全民践行绿色低碳行动,形成绿色低碳新文明风尚。
(节选自2024年04月03日《光明日报》)
11.小语认为材料二运用图表(图1)的方式介绍北京冬奥会构建低碳交通体系的效果很好。请你帮他具体解说其中的好处。
12.小语发现材料三在打印时,有一处看不清楚,请你根据图2“我国重大赛事场馆使用绿电比例统计图”帮他在文段横线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13.小语从材料中获得了很多关于低碳生活的启示。请你结合四则材料,帮他补全小贴士。
14.小语准备拟写一副号召身边的朋友践行“低碳生活”的对联发到朋友圈,但有几个词没有斟酌好,请你帮他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上联:愿化 ,为原生态郁郁葱葱,我来添绿;
下联:恐遗千载憾,若臭氧层空空洞洞,谁去 。
A.春一枝 拯救B.千点春 拯救
C.春一片 补天D.一枝春 补天
【答案】11.图表呈现了北京冬奥会使用的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包括氢燃料车、纯电动车、天然气车、混合动力车及传统能源车,其中绝大部分为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突出其交通体系绿色低碳的特点。用列图表的方式对北京冬奥会的低碳交通体系加以说明,使说明一目了然、简明直观。
12.2008——2023年重大赛事场馆使用绿电比例显著提高(或2023年杭州亚运会场馆实现100%使用绿电)。(意思对即可)
13.示例:(1)少用纸巾、塑料袋、一次性纸杯;(2)循环用水,多步行少开车;(3)大力构建低碳交通体系;(4)发展“绿电”。
14.D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化。
研读材料二的图1可知,北京冬奥会使用的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包括氢燃料车、纯电动车、天然气车、混合动力车),其中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的占比超过八成,这说明绝大部分车辆为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用列图表的方式对北京冬奥会的低碳交通体系加以说明,使说明一目了然、简明直观便于人们迅速了解冬奥会的低碳交通体系。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结合材料二的“我国重大赛事场馆使用绿电比例统计图”可知,三届运动会使用绿电比例,2008——2023年场馆使用绿电比例显著提高;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3年杭州亚运会场馆,实现了100%使用绿电;据此补写句子“2008——2023年重大赛事场馆使用绿电比例显著提高(或2023年杭州亚运会场馆实现100%使用绿电)”。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的提炼和概括。
结合材料一“低碳生活看起来是小事,少用纸巾、塑料袋、一次性纸杯,循环用水,多步行少开车”可知,个人层面(1)应少用纸巾、塑料袋、一次性纸杯;(2)循环用水,多步行少开车;
结合材料二第③段“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使用以上车辆实现减排约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碳汇蓄积量”可知,(3)处填写:国家层面应大力构建低碳交通体系;
结合材料三第②段“绿电,是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可知,(4)处填写:国家层面应发展“绿电”。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
对联的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同,结构相应;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第一个空:结合下联“千载憾”可知:此空要填写偏正式短语。其中选项中的“春一枝”“春一片”为主谓短语,“千点春”“一枝春”为偏正短语,由于下联有个“千”字,已出现的字眼尽量避免在上下联中同一个位置出现。因此,第一个空选“一枝春”更合适;
第二个空,结合上联“添绿”可知:此空要填写动宾结构的词,“拯救”是动词,并且“救”为去声,不符合对联中的平收。“补天”为动宾结构的词。前文是说“臭氧层空空洞洞”,补天是用“女娱补天”的典故,表达补上空洞,化用典故,更具文学性。因此,第二个空应选“补天”;
故选D。
(三)(16分)
阅读庞善强《窗花里的年味儿》,完成下面小题。
①旧时家乡,一年有两个红红火火的全民艺术节。没人通知这两个艺术节具体在哪一天,但各家都要自发参与,分别在端午节前和腊月二十八之前顺利完成一项剪纸艺术。端午节要剪公鸡、剪骏马,去五毒;春节则是要剪墙画、剪窗花,纳五福。
②一过腊月二十,供销社最热销的便是麻纸和大红纸,柜台上厚厚的一摞又一摞,糊窗户的麻纸一毛钱五张,大红纸五分钱一张。麻纸家里大人早备下了,买红纸多半是小孩子的营生,一边跑一边擦着冻得吸吸溜溜的鼻涕,到供销社后探手将五分硬币“啪”地一下叩在柜台的玻璃板上,一张口鼻子上先鼓起个鼻涕泡,甜甜地说声:“买张大红纸。”售货员将那纸卷好,小孩子便握在手里屁颠屁颠往回跑。家里大一点的姑娘们则满街撒欢儿串门,去张家借个窗花样,再跑李家借个窗花样。那时候,村里人做鞋要靠鞋样,做衣服要有衣服的样,当然剪窗花就得有窗花样。等纸样拿回家,一张大红纸已经平展展地铺在了炕上,阳光暖融融地照着,屋子里顿时浮动着喜庆的红光,每一个人的脸都因这层密不透风的红映衬得分外好看。往往这时候,家中的大人也会相继登场。A父亲从屋角拿过煤油灯放在炕上,“刺啦”一根火柴点着灯,然后拿起旱烟锅“吧嗒、吧嗒”抽起来,眼睛却是笑眯眯地落在孩子们的身上。母亲则翻出了针头线脑,眯起眼往针孔里穿线。灶口的火正是通红,母亲放下针线去看炕头盆里的面已经饧(xíng)好,便放在案板上去揉。姑娘们一个个都上了炕,将窗花样贴在大红纸上比来比去,然后再将那红纸一块一块拆开。拆开的纸背对着窗花样沓在一起,用母亲备好的针线穿起来。父亲的眼始终不离孩子们,他将煤油灯往前推了推,一杆旱烟锅早放进烟袋里。缝好的窗花样与红纸拿到灯头上去熏一下,再熏一下,那纸的背面便全部乌黑,然后将缝上去的窗花样慢慢拆下,这样一个窗花的图案才算拓好。
③剪窗花是个心灵手巧的活计,年岁小的孩子动弹不得,只能眼巴巴地瞅着姐姐们手上一把闪亮亮的剪刀游来游去,一会儿炕上便多了些细细碎碎的红纸片。此时,母亲的面也和好了,捏弄成了一个个圆溜溜的小馍馍。母亲从柜子里左翻右翻,家里没有了胭脂粉不要紧,便将炕上的红纸屑抓一把放进小半碗水里,那水顿时红得像这过年的日子,浓酽酽的让人有些醉意。B母亲用筷头蘸了碗里的水一点一点在馍馍上点上几个红点子,点着,点着年味儿便黏稠明亮起来。此时,拉风箱的声音会发出戏曲里的慢板,灶口的火苗往外一舔一舔的,每舔一下便映亮了母亲欣慰的脸。等一锅热气腾腾的馍馍出了锅,姑娘们几个好看的窗花也便剪好了,有“喜鹊登梅”“凤踏牡丹”“二龙戏珠”“孔雀开屏”“坐莲娃娃”“天女散花”,等等。姑娘们未及伸个懒腰,便先舔湿了嘴唇,将剪下的红纸片对折轻轻放在唇间,小巧的嘴唇一张一合,再一张一合,霎时姑娘们的唇红得靓丽鲜润,姑娘们的脸更是红得好看娇羞。
④过年剪窗花,是家乡响当当的一门艺术,更可以说成是老家乡人向往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这就好比家乡人吃的炸油糕炸糕花,你不能说那花样繁多精美极致的炸油糕和炸糕花不是一门艺术,那的确是如同剪窗花一样需要用心去做的一门艺术。但是,老家乡人几乎人人都会这门艺术,所谓的艺术便成了家乡人平素骨子里最珍爱的一部分。
⑤“二十八,贴窗花。”这是老家乡人的规矩,等窗花一贴,一个干干净净崭新的年就此进入了高潮,年的味道越发扑簌簌而来,也便随着爆竹一声声响,那年味儿愈响愈浓。
⑥据说,“剪纸”最早可追溯到周代。之后,“剪纸”盛行于先秦时的楚国,那时所谓的“剪纸”是在绢、金属箔等很薄的物质上进行创作。东晋桓玄夺位后改简为纸,纸张开始普遍使用,真正的剪纸艺术从宫廷走向民间。北魏定都平城后,剪纸艺术流行于京畿之地遍地开花。后唐李商隐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的名句,便是对荆俗晋风剪纸艺术的盛赞。
(选自《小品文选刊》2022年3期,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家乡的“全民艺术节”说起,介绍了端午节前和春节前剪纸的不同寓意。
B.第②、③段剪窗花和母亲蒸馍是同时进行的,意在表明每个人都在为迎接新年出力。
C.第⑤段运用说明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表达作者及家乡人对进入新年的喜悦和期待。
D.文章善用叠词,增强了语言韵律感,也让写人状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魅力。
小文同学邀请你参与本篇文章的探究活动,请你协助完成相应任务。
16.任务一:研讨巧妙构思,感受气氛之浓。
文章运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展现窗花里蕴藏的浓浓年味,请你再次细读文章,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17.任务二: 品析作家语言,领略民俗之淳。
请你品读文中A、B画线句,任选其一,从用词或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我选____句,____________
18.任务三:体味民俗意蕴,探究内涵之丰。
你和小文在共读文章最后一段时,产生了分歧。于是,邀请小语同学一起探讨,并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小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家乡传统习俗的喜爱与赞美,文章的最后一段介绍了剪纸的历史悠久,可以把它删除。
我: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不可以把最后一段删除:(1)________
小语:这篇文章不仅有对家乡传统习俗的喜爱与赞美,还有 (2)_______
19.任务四:补写年景习俗,思悟民俗之美。
每当春节将近,每一位中国人都会遵从家乡习俗。这些习俗也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成为了年的元素、家乡的符号。你的家乡有哪些过年的习俗,具备怎样的民俗之美呢?请简要介绍。
【答案】15.C
16.①买红纸;②点灯(抽旱烟、笑看孩子等);③抿红唇。④美好(温馨等)
17.①A句 ②用词角度——“刺啦”“吧嗒、吧嗒”等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模拟出父亲划火柴和抽旱烟的声音,极具画面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父亲愉悦的心情。描写角度——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父亲点灯、边抽旱烟边看孩子的情态,展现了父亲的喜悦心情及对孩子的喜爱。(B句:用词角度——“一点一点”“点着,点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将母亲在馍馍上点红点的情态以慢镜头的形式展现,可看出母亲对新年到来的重视程度。描写角度——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母亲在馍馍上点红点的情态,展现了母亲对进入新年的喜悦及期待。)
18.(1)第⑥段介绍了剪纸的由来,说明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且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表明了传统剪纸传承至今依然充满生命力,升华了文章的主旨。(2)蕴含着作者及家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对家乡旧时红红火火、充满人情味的温馨生活的怀念;对剪纸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等等。
19.示例:在我的家乡,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写出家乡过年习俗,并简要阐述蕴含的年俗美即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
C.有误,根据第⑤段“等窗花一贴,一个干干净净崭新的年就此进入了高潮,年的味道越发扑簌簌而来,也便随着爆竹一声声响,那年味儿愈响愈浓”可知,这里主要运用了记叙和议论,而没有运用说明和抒情;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
根据第②段“买红纸多半是小孩子的营生,一边跑一边擦着冻得吸吸溜溜的鼻涕,到供销社后探手将五分硬币‘啪’地一下叩在柜台的玻璃板上,一张口鼻子上先鼓起个鼻涕泡,甜甜地说声:‘买张大红纸’”可知,小孩子买红纸是“窗花里的年味儿”的体现之一。
根据第②段“父亲从屋角拿过煤油灯放在炕上,‘刺啦’一根火柴点着灯,然后拿起旱烟锅‘吧嗒、吧嗒’抽起来,眼睛却是笑眯眯地落在孩子们的身上”可知,父亲点灯(抽旱烟、笑看孩子等)也是“窗花里的年味儿”的体现之一。
根据第③段“姑娘们未及伸个懒腰,便先舔湿了嘴唇,将剪下的红纸片对折轻轻放在唇间,小巧的嘴唇一张一合,再一张一合,霎时姑娘们的唇红得靓丽鲜润,姑娘们的脸更是红得好看娇羞”可知,姑娘们用剪窗花的红纸抿红唇也是年味儿的一种体现。
根据第③段“姑娘们几个好看的窗花也便剪好了,有‘喜鹊登梅’‘凤踏牡丹’‘二龙戏珠’‘孔雀开屏’‘坐莲娃娃’‘天女散花’,等等。姑娘们未及伸个懒腰,便先舔湿了嘴唇,将剪下的红纸片对折轻轻放在唇间,小巧的嘴唇一张一合,再一张一合,霎时姑娘们的唇红得靓丽鲜润,姑娘们的脸更是红得好看娇羞”,可以概括为:美好(温馨等)。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A句:用词角度——“刺啦”是父亲划火柴的声音,“吧嗒、吧嗒”是父亲抽旱烟的声音,这两个词语都是拟声词,好处是生动形象,让人可以想象出父亲划火柴和抽旱烟的声音和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父亲愉悦的心情。描写角度——通过“拿过、点着、抽、落”这几个动词来看,这里是动作描写。“眼睛却是笑眯眯”是神态描写,通过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父亲点灯、边抽旱烟边看孩子的情态,展现了父亲的喜悦心情及对孩子的喜爱。
B句:用词角度——“一点一点”“点着,点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将母亲在馍馍上点红点的情态以慢镜头的形式展现,可以看出母亲工作时的认真细致,也可以看出她对新年到来的重视程度。描写角度——通过“蘸、点 ”这两个动词可知,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母亲在馍馍上点红点的情态,展现了母亲对进入新年的喜悦及期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和情感主旨分析。
第一问:根据第⑥段“据说,‘剪纸’最早可追溯到周代。之后,‘剪纸’盛行于先秦时的楚国,那时所谓的‘剪纸’是绢、金属箔等很薄的物质上进行创作。东晋桓玄夺位后改简为纸,纸张开始普遍使用,真正的剪纸艺术从宫廷走向民间。北魏定都平城后,剪纸艺术流行于京畿之地遍地开花”“后唐李商隐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的名句,便是对荆俗晋风剪纸艺术的盛赞”等句可知,这一段按时间顺序说明了“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表明了传统剪纸传承至今依然充满生命力,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第二问:根据第④段“过年剪窗花,是家乡响当当的一门艺术,更可以说成是老家乡人向往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老家乡人几乎人人都会这门艺术,所谓的艺术便成了家乡人平素骨子里最珍爱的一部分”可知,这一段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剪窗花艺术的喜爱之情更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根据第②段“家里大一点的姑娘们则满街撒欢儿串门,去张家借个窗花样,再跑李家借个窗花样”“姑娘们一个个都上了炕,将窗花样贴在大红纸上比来比去,然后再将那红纸一块一块拆开”,第⑤段“二十八,贴窗花”这是老家乡人的规矩,等窗花一贴,一个干干净净崭新的年就此进入了高潮,年的味道越发扑簌簌而来,也便随着爆竹一声声响,那年味儿愈响愈浓”可知,作者对家乡旧时红红火火、充满人情味的温馨生活的怀念;根据第⑥段“剪纸’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艺术的盛赞”可知,这一段写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剪窗花艺术的自豪之情;对新年传统文化的留恋和赞美之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家乡的过年习俗,然后简要阐述这些习俗所蕴含的民俗之美。可以从习俗的历史渊源、象征意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团聚氛围等方面进行描述。同时,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家乡过年习俗的独特魅力和民俗之美。在描述时,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让我印象深刻的家乡民俗是春节的舞龙舞狮,每到春节,村里都会组织舞龙舞狮表演,寓意着驱除邪恶、迎接好运。这种民俗让我感受到家乡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勇敢精神。
(四)名著阅读。(12分)
20.下面是小语阅读《经典常谈》的笔记,请帮他指出有误的两项( )( )
A.本书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其名与字都是成年之后自己改过来的,名字里包含了对人格和个性的勉励。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B.阅读《经典常谈》,要提倡古人“尊古”“崇古”的旧习,精读整本书,从而达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
C.《经典常谈》可以采用选择性阅读的阅读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
D.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E.《经典常谈》由十三篇长短不一的文章构成,从经、史、子、集四个方面介绍作者认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的古典书籍。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作家作品和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
B.阅读《经典常谈》并不是提倡古人“尊古“崇古”的旧习,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通俗流畅,见解上鞭辟入里,可以使读者对古文更亲近、更有熟悉感,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阅读的入门佳作,是一部为中学生写的具有导读性质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 所以“精读整本书, 从而达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说法错误;
D.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故选B和D。
21.完成下面小题。
(1)小语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诗集“诗在山水间”的封面(见下图),对“水”字的选择有些犹豫。请依据“字体一致”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A.B.
C.D.
(2)小语想了解更多关于字体的知识,你会建议他阅读《经典常谈》的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3)读书沙龙上你要向同学推荐《经典常谈》一书,请选择恰当喻体,结合名著内容,写一段生动具体的推荐语。(不低于50字)
A.一张地图 B.一艘船
《经典常谈》像________(填序号),_______
【答案】(1)A (2)我推荐《<说文解字>第一》,这本书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3)①A ②这本书给想了解经典的读者做了向导,对于《说文解字》《周易》等经典著作和诸子百家。辞赋、历代诗文的概貌或源流有大体的了解,是我们进行经典阅读的指南。(选择B,这本书可以载着读者航到经典的海里,在了解《说文解字》《周易》等经典著作,了解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时,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
【解析】
(1)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封面中的字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字形扁方,左右分展,为隶书;
A.该字讲究蚕头燕尾,强化提按,有粗细变化为隶书;
B.该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规矩端正,为楷书;
C.该字书写较快,潇洒飘洒,笔画之间会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为行书;
D.该字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简易流美,为草书;
故选A。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拓展。
《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对汉字的字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考究了字源。这本书不仅按部首编排,还对每个字的字形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非常适合对字体知识感兴趣的人阅读。《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它不仅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还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阅读这本书,可以深入了解汉字的构造和历史。《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提供了大量的字形样本。此外,它还保存了大量的古字和古义,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汉字演变过程具有重要价值。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特别是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如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等人的注解备受推崇。这些研究为理解《说文解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深入的解读。因此,如果小语想了解更多关于字体的知识,我会强烈推荐他阅读《经典常谈》中关于《说文解字》的部分。这不仅可以帮助他深入了解汉字的构造和历史,还能接触到大量珍贵的古文字和古代文献知识。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推荐语。根据题干,选择恰当喻体,结合名著内容,写一段生动具体的推荐语,结合作品特点,着重介绍作品的突出之处,达到推荐的效果即可。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在国民党机关编写教材的朱自清在著名学者杨振声的鼓励下于1942年创作这本书,旨在教会中学生读经典,这无疑是中学生的福音。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这本书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
示例一:《经典常谈》像一张地图,为想要了解国学经典知识的读者指引方向,对于《尚书》《春秋》等经典著作和诸子百家,辞赋、历代诗文的源流和发展有了清晰的认知,它是一本读者手中的启蒙读物。
示例二:《经典常谈》像一艘船,带着读者航行到经典的海洋里,了解《尚书》《春秋》等经典著作和诸子百家,辞赋、历代诗文的源流和发展,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古代典籍有了清晰的认知。
三(60分)
按要求作文。(60分, 含书写5分)
22.学校组织读书日主题征文活动,请以“阅读,让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与投稿。
要求:①补全文题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略文言字词
方法
注释
如何与母偕行
成语推断法:白头偕老
(1)______
禹锡终易连州
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判断或推断
(2)______
时人义之
语法推断法:根据词语所在的语法位置推断它的活用现象
(3)______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pdf、八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