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学案 第十六章 近代物理 第二讲 原子核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学案 第十六章 近代物理 第二讲 原子核第1页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学案 第十六章 近代物理 第二讲 原子核第2页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学案 第十六章 近代物理 第二讲 原子核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学案 第十六章 近代物理 第二讲 原子核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学案 第十六章 近代物理 第二讲 原子核,共19页。


    1.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是由[1] 质子 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2] 质子数 .原子核的符号为ZAX,其中Z为原子核的电荷数,反映了原子核的带电荷量即q=Ze;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即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反映了原子核的质量大小,m=Au(u为原子质量单位),中子数N=A-Z.
    2.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元素[3] 自发 地发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4] 贝克勒尔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5] 原子核 具有复杂的结构.
    3.三种射线的比较
    4.原子核的衰变
    α衰变:ZAX→Z-2A-4Y+24He 本质:211H+201n→24He
    β衰变:ZAX→Z+1 AY+-1 0e 本质:01n→11H+-1 0e
    原子核衰变规律: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变,有的发生β衰变,同时放出[8] γ射线 .
    5.半衰期
    6.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1)放射性同位素:有[9] 天然 放射性同位素和[10] 人工 放射性同位素两类,同种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2)应用:消除静电、工业探伤、作为示踪原子等.
    (3)防护:防止放射性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居家装修中经常用到的花岗岩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含铀、钍等),会释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如果过量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α射线是发生α衰变时产生的,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 )
    (2)β射线是发生β衰变时产生的,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质量数减少了1.( ✕ )
    (3)γ射线是发生γ衰变时产生的,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1.( ✕ )
    (4)在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 )
    (5)β衰变中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外电子.( ✕ )
    (6)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电荷数不变.( ✕ )
    (7)如果现在有100个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那么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还剩50个.( ✕ )

    命题点1 原子核的衰变
    1.[2021全国甲]如图,一个原子核X经图中所示的一系列α、β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Y,在此过程中放射出电子的总个数为( A )
    A.6B.8
    C.10D.14
    解析 根据图像可得其原子核分别为92238X、82206Y,则经历α衰变8次,β衰变6次,放出6个电子,A正确.
    方法点拨
    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
    命题点2 半衰期的理解与应用
    2.[2022全国甲]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0和2t0,在t=0时刻这两种元素的原子核总数为N,在t=2t0时刻,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N3,则在t=4t0时刻,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 C )
    A.N12B.N9
    C.N8D.N6
    解析
    命题拓展
    命题情境不变,设问拓展
    [2024武汉部分校调研]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启动了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核污染水中含有60余种放射性物质,这将对全球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将完全衰变殆尽
    B.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数目一定减为原来的一半
    C.同种放射性元素在不同化学状态下其半衰期不变
    D.将核污染水升温加压后,可以缩短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解析 半衰期指的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其描述的是一种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少量的原子核不适用,由于B选项中没有明确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是否是大量的,所以其经过一个半衰期后,数目不一定减为原来的一半,B错误;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其经过两个半衰期后数目应减为原来的14【点拨:大量的原子核经过n个半衰期后数目应减为原来的12n】,不会完全衰变殆尽,A错误;由于半衰期只与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有关,与其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故同种放射性元素在不同化学状态下其半衰期不变,将核污染水升温加压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也不变,C正确,D错误.
    考点2 核反应方程与核能的计算

    1.核反应的四种类型
    2.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熟记常见基本粒子的符号,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基础.如质子( 11H)、中子( 01n)、α粒子( 24He)、β粒子(-10e)、正电子( 10e)、氘核( 12H)、氚核( 13H)等.
    (2)掌握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质量数守恒,[11] 电荷数 守恒.
    (3)由于核反应不可逆,所以书写核反应方程式时只能用“→”表示反应方向.
    3.核力和核能
    (1)核力:核力是[12] 短程力 ,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每个核子只跟它邻近的核子间有核力作用.
    (2)结合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13] 释放 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14] 吸收 的能量,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原子核大小有关,原子核越大,结合能[15] 越大 .
    (3)比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与[16] 核子数 之比.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17] 牢固 ,原子核越[18] 稳定 .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原子核是[19] 铁原子核 .
    (4)核反应中如果放出能量,生成物的原子核的总的结合能会[20] 大于 反应物的原子核的总的结合能,结合能的增量等于放出的能量.
    (5)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ΔE=Δmc2.核反应中如果放出能量,则反应前后质量有亏损,放出的能量与质量亏损成正比.
    在火星上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作用有限,因此科学家用放射性材料PuO2作为发电能源为火星车供电.PuO2中的Pu元素是 94238Pu.
    (1)写出 94238Pu发生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 94238Pu的半衰期是87.7年,大约要经过多少年才会有87.5%的原子核发生衰变?
    答案 (1) 94238Pu→92234U+ 24He (2)263.1年
    解析 (1)由于 94238Pu发生的是α衰变,故其衰变方程为
    94238Pu→ 92234U+24He.
    (2)由题意可知经过时间t后,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是原来的12.5%,根据半衰期的定义,有m=m0(12)n=0.125m0,解得n=3,即要经过三个半衰期,故其时间为t=3×87.7年=263.1年.
    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质子循环,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411H→24He+210e+2γ.已知 11H和 24He的质量分别为mp=1.0078u和mα=4.0026u,1u=931.5MeV/c2,c为光速.在4个 11H转变成1个 24He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26.6MeV
    解析 因电子质量远小于质子质量,计算中可忽略不计,核反应质量亏损Δm=4mp-mα=4×1.007 8 u-4.002 6 u=0.028 6 u,释放的能量ΔE=Δmc2=0.028 6×931.5 MeV=26.6 MeV.
    4.核能的计算方法

    命题点1 核反应方程的类型判断
    3.[2023重庆]原子核 92235U可以经过多次α和β衰变成为稳定的原子核 82207Pb,在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β衰变是( A )
    A.87223Fr→88223Ra+ -10eB.83213Bi→84213P+ -10e
    C.88225Ra→89225Ac+ -10eD.84218P→85218At+-10e
    解析 一次α衰变→新核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β衰变→新核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多1
    则新核质量数相比 92235U减少是因为发生α衰变,故新核质量数相比92235U的减少数应为4的整数倍
    命题点2 质量亏损及核能计算
    4.[2021海南]1932年,考克饶夫和瓦尔顿用质子加速器进行人工核蜕变实验,验证了质能关系的正确性.在实验中,锂原子核俘获一个质子后成为不稳定的铍原子核,随后又蜕变为两个原子核,核反应方程为 37Li+ 11H→ZABe→2X.已知 11H、37Li、X的质量分别为m1=1.00728u、m2=7.01601u、m3=4.00151u,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在该核反应中( B )
    A.质量亏损Δm=4.02178u
    B.释放的核能ΔE=(m1+m2-2m3)c2
    C.铍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5
    D.X表示的是氚原子核
    解析 核反应过程的质量亏损Δm=m1+m2-2m3=0.020 27 u,A错误;核反应过程释放的核能为ΔE=Δmc2=(m1+m2-2m3)c2,B正确;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铍原子核的质量数为8,核电荷数为4,中子数为4,故铍原子核蜕变为质量数为4,核电荷数为2的两个粒子,故X为α粒子,C、D项错误.
    5.[2023浙江6月]“玉兔二号”装有核电池,不惧漫长寒冷的月夜.核电池将 94238Pu衰变释放的核能一部分转换成电能.94238Pu的衰变方程为 94238PuU+ 24He,则( C )
    A.衰变方程中的X等于233
    B.24He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
    C.94238Pu比 92XU的比结合能小
    D.月夜的寒冷导致 94238Pu的半衰期变大
    解析 由于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则X应为234,A错;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弱,B错;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则 92234U的比结合能比 94238Pu的比结合能大,C对;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物理状态以及化学状态均无关,所以月夜寒冷的天气中 94238Pu的半衰期不会发生变化,D错.
    考点3 核反应与动量守恒的综合问题

    已知某种核电池的电能由 94238Pu衰变释放的能量提供,该衰变方程形式上可表示为 94238Pu→ ZAX+24He.某次由静止 94238Pu衰变释放的能量为E,射出的α粒子的动能是Eα,假定94238Pu衰变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新核和α粒子的动能.则A= 234 ,Z= 92 ,E= 119117Eα .

    6.某静止的原子核发生核反应且放出能量Q,其核反应方程为ABX→CDY+ EFZ,假设释放的能量全都转化为新核Y和Z的动能,测得其中Z的速度大小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Y和Z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X的结合能
    B.Y原子核的动能是Z原子核的动能的DF倍
    C.Y原子核和Z原子核的质量之和比X原子核的质量大Qc2(c为光速)
    D.Y原子核的速度大小为FCv
    解析 因该核反应放出能量,则Y和Z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X的结合能,A正确;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Dm0vY=Fm0v,则Y原子核的速度大小为vY=FDv,Y原子核的动能与Z原子核的动能之比EkYEkZ=12Dm0vY212Fm0v2=FD,B、D错误;核反应放出能量,有质量亏损,则Y原子核和Z原子核的质量之和比X原子核的质量小Δm=Qc2(c为光速),C错误.
    7.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 24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以
    m、q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
    (1)放射性原子核用 ZAX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表示,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求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环形电流大小.
    (3)设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新核的质量为M,真空中的光速为c,求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
    答案 (1) ZAXY+24He (2)2πmqB q2B2πm (3)(M+m)(qBR)22mMc2
    解析 (1) ZAXY+24He.
    (2)设α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由qvB=mv2R,T=2πRv,得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T=2πmqB
    环形电流大小I=qT=q2B2πm.
    (3)由qvB=mv2R,得v=qBRm
    设衰变后新核Y的速度大小为v',系统动量守恒,有
    Mv'-mv=0,解得v'=mvM=qBRM
    由Δmc2=12Mv'2+12mv2
    得Δm=(M+m)(qBR)22mMc2.

    热点12 核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核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如秦山核电站、医学治疗、利用半衰期测定年份较近的湖泊沉积物的形成年份等.这些素材是未来高考命题的热点素材之一.
    1.[2023湖南]2023年4月13日,中国“人造太阳”反应堆中科院环流器装置(EAST)创下新纪录,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为可控核聚变的最终实现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更多
    B.氘氚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12H+13H→ 24He+ -10e
    C.核聚变的核反应燃料主要是铀235
    D.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没有质量亏损
    解析 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要比重核裂变质量亏损更多,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轻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更多,A对,D错;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氘氚核聚变的产物之一为中子,而不是电子,B错;铀235为核裂变的主要燃料,C错.
    2.[2023浙江1月]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作用会产生中子,中子与大气中的氮14会产生以下核反应: 714N+ 01n→ 614C+11H,产生的 614C能自发进行β衰变,其半衰期为5730年,利用碳14的衰变规律可推断古木的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614C发生β衰变的产物是 715N
    B.β衰变辐射出的电子来自于碳原子的核外电子
    C.近年来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引起 614C的半衰期发生微小变化
    D.若测得一古木样品的 614C含量为活体植物的14,则该古木距今约为11460年
    解析 由题意可知 614C能自发进行β衰变,则其核反应方程为 614C→-10e+714N,所以产物为 714N,A错误;β衰变辐射出的电子是核内的中子转变成质子的同时向外释放的,B错误; 614C的半衰期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与环境的压强、温度等无关,因此温室效应不会引起 614C的半衰期发生变化,C错误;若测得一古木样品的 614C含量为活体植物的14,由m=m0·(12)n可知n=2,则经过了两个半衰期,即11460年,D正确.
    3.[硼中子俘获治疗/2021北京]硼(B)中子俘获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治疗时先给病人注射一种含硼的药物,随后用中子照射,硼俘获中子后,产生高杀伤力的α粒子和锂(Li)离子.这个核反应的方程是( A )
    A. 510B+ 01n→37Li+ 24HeB.511B+ 24He→714N+ 01n
    C.714N+ 24He→817O+11HD.714N+ 01n→614C+ 11H
    解析 由 01n表示中子、 24He表示α粒子,以及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A正确.
    4.[秦山核电站/2022浙江1月/多选]202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迎来了安全发电30周年,核电站累计发电约6.9×1011kW·h,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六亿多吨.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核电站还将利用冷却水给周围居民供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秦山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B.秦山核电站发电使原子核亏损的质量约为27.6kg
    C.核电站反应堆中需要用镉棒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D.反应堆中存在 92235U+ 01n→56144Ba+ 3689Kr+301n的核反应
    解析 秦山核电站利用的是重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故A错误;如果不考虑核能与电能的转化效率,则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可以推算出,原子核亏损的质量约为m=Ec2=6.9×1011×3.6×1069×1016kg=27.6kg,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所以质量亏损应该超过27.6kg,故B错误;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强,因此在核电站反应堆中需要用镉棒调节中子的数目,从而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故C正确;反应堆利用铀235的裂变,生成多个核和中子,且产物有随机的两分裂、三分裂,即存在 92235U+01n→ 56144Ba+ 3689Kr+301n的核反应,故D正确.
    5.[2024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考]现代核电站主要是通过可控链式裂变反应来实现核能的和平利用的, 92235U是核裂变的主要燃料之一.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3个中子,核反应方程是 92235U+X→56144Ba+ 3689Kr+301n.关于该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X是质子,质子是卢瑟福通过实验最先发现的
    B.92235U与 56144Ba、 3689Kr相比, 92235U核子数最多,结合能最大,最稳定
    C.92235U有放射性,经过一个半衰期,1000个 92235U只剩下500个未衰变
    D.该核反应中,X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铀核不能“捉”住它,不能发生核裂变
    解析 X为 01n,是中子,中子是查德威克发现的,A错误;与 56144Ba、 3689Kr相比, 92235U的核子数最多,结合能最大,而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在原子核的衰变反应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所以92235U最不稳定,B错误;半衰期描述的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量原子核,C错误.
    1.[核反应方程/2023北京]下列核反应方程中括号内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A )
    A. 92235U+ 01n→56144Ba+ 3689Kr+( )
    B.92238U→90234Th+( )
    C.714N+ 24He→817O+( )
    D.614C→714N+( )
    解析 A为重核裂变的典型核反应方程, 92235U+ 01n→ 56144Ba+ 3689Kr+(301n),A对;B为典型的α衰变, 92238U→ 90234Th+( 24He),B错;C为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N核发现质子的方程, 714N+ 24He→ 817O+( 11H),C错;D为β衰变, 614C→714N+( -10e),D错.
    2.[核聚变+核反应方程/2023天津]关于太阳上进行的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核聚变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B.核聚变中电荷不守恒
    C.太阳质量不变
    D.太阳上进行的核反应为 92235U+01n→56144Ba+ 3689Kr+301n
    解析 因为高温时原子核的热运动剧烈,使得一部分原子核具有足够的动能,可以克服库仑斥力,碰撞时十分接近,发生核聚变,故核聚变也叫热核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A正确;由于核反应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以及电荷数守恒,因此核聚变中电荷数是守恒的,即电荷也是守恒的,B错误;轻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核聚变存在质量亏损,所以太阳进行核聚变时,其质量减小,C错误;太阳上进行的是核聚变,而 92235U+01n→56144Ba+ 3689Kr+301n是重核的裂变反应,故D错误.
    3.[半衰期/2021广东]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铝26.铝26的半衰期为72万年,其衰变方程为 1326Al→1226Mg+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Y是氦核
    B.Y是质子
    C.再经过72万年,现有的铝26衰变一半
    D.再经过144万年,现有的铝26全部衰变
    解析 由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 1326Al→ 1226Mg+Y中的Y是 10e,即正电子,A、B均错误;由铝26的半衰期为72万年可知,再经过72万年,现有的铝26原子核有一半发生衰变,然后再经过72万年(即经过144万年),现有的铝26原子核还有四分之一未发生衰变,而不是全部发生衰变,C正确,D错误.
    4.[核反应方程/2022湖北]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国科学家王淦昌先生首先提出证明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如果静止原子核 47Be俘获核外K层电子e,可生成一个新原子核X,并放出中微子νe,即 47Be+-10e→X+ 00νe.根据核反应后原子核X的动能和动量,可以间接测量中微子的能量和动量,进而确定中微子的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原子核X是 37Li
    B.核反应前后的总质子数不变
    C.核反应前后总质量数不同
    D.中微子νe的电荷量与电子的相同
    解析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原子核X是 37Li,A正确;反应前总质子数为4,反应后总质子数为3,核反应前后的总质子数变化,B错误;核反应前后总质量数均为7,所以C错误;中微子νe的电荷量为零,与电子的不同,D错误.
    5.[原子核衰变与动量守恒定律/浙江高考/多选]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原子核X发生α衰变后变成新原子核Y.已知核X的质量数为A,电荷数为Z,核X、核Y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X、mY和mα,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R.则( AC )
    A.衰变方程可表示为 ZAX→ Z-2A-4Y+ 24He
    B.核Y的结合能为(mX-mY-mα)c2
    C.核Y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2RZ-2
    D.核Y的动能为EkY=mY(mX-mY-mα)c2mY+mα
    解析 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均守恒, 故该衰变方程为 ZAX→ Z-2A-4Y+24He,故A正确;结合能是把核子分开而需要的能量,而(mX-mY-mα)c2是衰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故B错误;衰变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即有0=mYvY-mαvα,又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mvqB,故核Y与α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rYrα=qαqY=2Z-2,故rY=2RZ-2,C正确;衰变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若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则EkY+Ekα=(mX-mY-mα)c2,而EkYEkα=vYvα=mαmY,联合上述二式可得,EkY=mα(mX-mY-mα)c2mY+mα,若释放的核能不完全转化为动能,则无法计算,故D错误.

    1.[2024福建宁德一中模拟]核能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我国目前正式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利用的核反应是( A )
    A.重核裂变,核燃料为铀
    B.重核聚变,核燃烧为铀
    C.轻核裂变,核燃烧为氘
    D.轻核聚变,核燃料为氘
    解析 我国目前运营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裂变获得能量的,核燃料为铀,故A正确,B、C、D错误.
    2.[2023广东]理论认为,大质量恒星塌缩成黑洞的过程,受核反应 612C+Y→ 816O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Y是β粒子,β射线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
    B.Y是β粒子,β射线电离能力比γ射线强
    C.Y是α粒子,α射线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
    D.Y是α粒子,α射线电离能力比γ射线强
    解析
    →Y为 24He,即α粒子,A、B错
    α射线与γ射线的比较如表所示
    →D对,C错
    3.下列核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是( D )
    A. 12H+ 13H→24He+ 01n是α衰变
    B. 90234Th→ 91234Pa+ -1 0e是核裂变
    C. 714N+ 24He→ 817O+ 11H是核聚变
    D. 92235U+ 01n→ 56144Ba+ 3689Kr+301n是核裂变
    解析 21H+ 31H→ 42He+ 10n为轻核的聚变,故A错误; 90234Th→ 91234Pa+ 0-1e为β衰变,故B错误; 714N+42He→ 817O+11H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C错误; 92235U+10n→ 56144Ba+3689Kr+310n为重核的裂变,故D正确.
    4.在下列两个核反应方程中
    X+ 714N→Y+ 817O
    Y+ 37Li2X
    X和Y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核,以Z和A分别表示X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则( D )
    A.Z=1,A=1B.Z=1,A=2
    C.Z=2,A=3D.Z=2,A=4
    解析
    ZAX+714NY+817OA+14=A1+17Z+7=Z1+8
    Z1A1Y+37Li→2ZAXA1+7=2AZ1+3=2Z→A=4Z=2→D对
    光速解法 通过第二个核反应方程可知,2A>7,所以A>3.5,排除A、B、C项,快速选出D项.
    5.[2024湖北“宜荆荆恩”起点考试]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能产生碳14原子.碳14具有放射性,衰变方式为β衰变,半衰期为5730年.关于一个碳14原子的衰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碳14衰变时放出的β射线是电磁波
    B.只有在温度很高时这个碳14原子才会衰变
    C.碳14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半衰期会发生改变
    D.经过5730年,这个碳14原子不一定会衰变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衰变方程为 614C→714N+-10e,β射线为电子,A错误;β衰变对温度没有要求,B错误;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仅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C错误;半衰期是统计学规律,适用于大量原子核的衰变,对少数原子核不成立,D正确.
    6.[联系航天背景/2024福建泉州质检]“玉兔二号”是我国研制的月面巡视探测器,在月球上已经工作了4年多.若其上装核电池,将大大延长工作时间.核电池将 94238Pu衰变释放的核能的一部分转化成电能, 94238Pu的衰变方程为 94238Pu→ 92234U+X,已知94238Pu的质量为m1, 92234U的质量为m2,X的质量为m3,光速为c,则( D )
    A.衰变方程中的X为 23He
    B.衰变方程中的X为中子
    C.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为(m1+m2+m3)c2
    D.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为(m1-m2-m3)c2
    解析
    X为 24He,A、B错
    ΔE=Δmc2⇒ΔE=(m1-m2-m3)c2,C错,D对
    7.[2023全国乙]2022年10月,全球众多天文设施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其中我国的“慧眼”卫星、“极目”空间望远镜等装置在该事件观测中作出重要贡献.由观测结果推断,该伽马射线暴在1分钟内释放的能量量级为1048J.假设释放的能量来自于物质质量的减少,则每秒钟平均减少的质量量级为(光速为3×108m/s)( C )
    A.1019kgB.1024kg
    C.1029kgD.1034kg
    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结合题意知,每秒钟平均减少的质量为Δm=1048(3×108)2×60 kg=10485.4×1018 kg≈1.85×1029 kg,则每秒钟平均减少的质量量级为1029 kg,C正确.
    8.[多选]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BC )
    A. 24He核的结合能约为14MeV
    B. 24He核比 36Li核更稳定
    C.两个 12H核结合成 24He核时释放能量
    D.23592U核的平均结合能比 3689Kr核的大
    解析 由题图可知, 24He核的比结合能为7MeV,因此它的结合能为7MeV×4=28MeV,A错误;比结合能越大,表明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结合题图可知B正确;两个比结合能小的 12H核结合成比结合能大的 24He时,会释放能量,C正确;由题图可知, 92235U核的比结合能(即平均结合能)比 3689Kr核的小,D错误.
    9.放射性元素90232Th经过多次α衰变和β衰变,最终变成稳定的82208Pb,则关于此衰变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α衰变的次数为4次
    B.β衰变的次数为6次
    C.衰变过程中产生的α粒子比β粒子在空气中传播得近
    D.某次衰变中,会同时放出一个α粒子和β粒子
    解析 设此衰变过程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则衰变方程为 90232Th→ 82208Pb+m 24He+n -1 0e.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232=208+4m、90=82+2m+n·(-1),解得m=6、n=4,可知该衰变过程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AB错误.α粒子的实质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β粒子的实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二者相比较,β粒子的速度更大,贯穿本领更强,所以衰变产生的α粒子比β粒子在空气中传播得近,C正确.一次衰变只能释放一个α粒子或一个β粒子,D错误.
    10.[多选]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中微子(νe)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微子穿过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的巨桶时,可以将氯核转变成氩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νe+ 1737Cl→1837Ar+ -10e.已知 1737Cl核的质量为36.95658u, 1837Ar核的质量为36.95691u, -10e的质量为0.00055u,1u相当于931.5MeV.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CD )
    A.中微子就是中子
    B.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
    C.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
    D.参与上述反应的中微子的最小能量约为0.82MeV
    解析 由核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的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为零、电荷数为零,而中子 01n的质量数为1,A错误,B、C正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当此反应恰不释放能量时,对应参与反应的中微子能量最小,根据E=mc2得,参与反应的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E=(36.95691u+0.00055u-36.95658u)×931.5MeV≈0.82MeV,D正确.
    11.[2024浙江名校联考]在测定年代较近的湖泊沉积物形成的年份时,常利用沉积物中半衰期较短的 82210Pb,其衰变方程为 82210Pb→83210Bi+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衰变方程中的X是电子
    B.为了精确测量时间,应该考虑温度变化对衰变的影响
    C.82210Pb的结合能大于 83210Bi的结合能
    D.1000个 82210Pb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还剩500个未衰变
    解析 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衰变方程中的X的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则X是电子,A正确;由于原子核的半衰期与温度等外界条件无关,即温度变化对衰变无影响,所以B错误;由于核反应过程释放能量,生成物更加稳定,则 82210Pb的比结合能小于 83210Bi的比结合能,又两者的核子数相等,所以 82210Pb的结合能小于83210Bi的结合能【点拨:比结合能=结合能核子数】,C错误;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衰变不适用,D错误.
    12.[2024江西九校联考]太阳的氢聚变反应至今为止已经历了几十亿年,某同学为了估算出太阳的燃烧寿命,根据相关资料得知太阳的质量为2×1030kg,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1.5×1011m,地球接收到太阳的光强为1.4×103W/m2,试估算出太阳还能燃烧多少年( B )
    A.1010年B.1013年
    C.1016年D.1018年
    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可知,太阳完全燃烧可以释放的能量为E=1.8×1047 J,太阳释放太阳光的功率为P=1.4×103×4π×(1.5×1011)2 W≈4×1026 W,则太阳燃烧的时间t=EP=1.8×1047 J4×1026 W=4.5×1020 s=4.5×1020365×24×3 600年≈1.4×1013年,B正确.
    13.[核反应与能量、动量综合/2023山东青岛统考]“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首次使用了 94238Pu同位素核电池,该电池将放射性同位素 94238Pu衰变时释放的能量通过温差热电转换器转化为电能,在恶劣的月球环境中支持月球车低速移动及与地球间不间断通讯.已知 94238Pu的半衰期为88年,衰变方程为 94238Pu→92234U+X, 94238Pu、 92234U、X的结合能分别为E1、E2、E3,一次衰变释放能量为Δ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94238Pu衰变放出的射线是高速氦核流,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B.一次 94238Pu衰变释放的能量ΔE=E2+E3-E1
    C.经过88年,同位素核电池内的 94238Pu剩余25%
    D.若一静止 94238Pu核衰变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 92234U和X的动能,则 92234U的动能为2ΔE117
    解析 由衰变前后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238-234=4,电荷数为94-92=2,则X为氦核,即α粒子,穿透能力弱,能被一张薄纸阻挡,故A错误;一次 94238Pu衰变释放的能量ΔE=E2+E3-E1,故B正确;94238Pu的半衰期为88年,经过88年,同位素核电池内的 94238Pu剩余50%,故C错误;衰变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0=pU+pα,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ΔE=EkU+Ekα,又Ek=p22m,解得 92234U的动能为EkU=4234+4ΔE=2ΔE119,故D错误.
    14.[核反应与动量、物质波综合/2023江苏徐州统考]我国科学家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开展的实验中发现,静止的镁核( 1222Mg)放出两个质子后变成氖核(Ne),并放出γ射线,核反应方程为 1222Mg→ZANe+211H+γ,氖核的速度大小为v1,质子的速度大小为v2,设质子和γ光子的运动方向相同.已知氖核、质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普朗克常量为h,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求:
    (1)氖核的质量数A、电荷数Z和物质波波长λ;
    (2)γ光子的动量大小p.
    答案 (1)A=20,Z=10,λ=hm1v1 (2)p=m1v1-2m2v2
    解析 (1)根据质量数守恒可知,氖核的质量数A=22-2×1=20
    根据电荷数守恒可知,氖核的电荷数Z=12-2×1=10
    氖核的物质波波长λ=hpNe
    其中氖核的动量pNe=m1v1
    解得氖核的物质波波长λ=hm1v1
    (2)设氖核运动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核反应中动量守恒,有m1v1+2m2(-v2)-p=0
    解得p=m1v1-2m2v2.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1.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核力的性质,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能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2.了解放射性和原子核衰变.知道半衰期及其统计意义.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与防护.
    3.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了解核裂变反应和核聚变反应.关注核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历程.
    原子核的衰变及半衰期
    2023:广东T1,海南T1,
    浙江1月T9;
    2022:浙江6月T14;
    2021:山东T1,广东T1,河北T1,湖南T1,全国甲T17,
    全国乙T17,重庆T2,上海T13
    1.物理观念: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特点,能说明原子核的衰变、裂变、聚变和放射现象;掌握核衰变、核反应等规律;更好地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及能量观念.
    2.科学思维:运用守恒思想分析原子物理问题;通过推理、类比思维认识核力和结合能.
    3.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核反应方程与核能的计算
    2023:北京T3,湖南T1,天津T3,上海T16,浙江6月T5,
    全国乙T16,全国甲T15;2022:湖北T1,辽宁T2,上海T14,浙江1月T14;2021:湖北T1,北京T1,海南T5,浙江6月T14;2020:全国ⅢT19
    核反应与动量守恒的综合问题
    2019:浙江4月T15
    命题分析预测
    高考主要考查天然放射现象、核反应和核能等.主要为选择题形式,可能单独考查,也可能结合磁场等综合考查,涉及动量问题时有可能会以计算题形式出现.试题往往灵活多变,且常与最新时事相结合,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组成
    高速氦核流
    高速电子流
    光子流
    (高频电磁波)
    带电荷量
    2e
    -e
    0
    质量
    4mp
    mp1836
    静止质量为零
    符号
    [6] 24He
    -1 0e
    γ
    速度
    可达0.1c
    可达0.99c
    c
    垂直进入电场或磁场的偏转情况
    偏转
    偏转
    [7] 不偏转
    穿透能力
    最弱
    较强
    最强
    对空气的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最弱
    公式
    N余=N原(12)tT,m余=m原(12)tT,t表示衰变时间,T表示半衰期.
    影响因素
    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外部条件和化学状态无关,不同元素的半衰期不同.
    适用条件
    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只对大量原子核有意义,对少数原子核没有意义.
    类型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举例
    衰变
    α衰变
    自发
    92238U→90234Th+24He
    β衰变
    自发
    90234Th→91234Pa+-1 0e
    人工转变
    人工控制
    714N+24He→817O+11H(卢瑟福发现质子)
    49Be+24He→612C+01n(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1327Al+24He→1530P+01n
    1530P→1430Si+10e(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
    重核裂变
    反应时可以通过核反应堆控制
    92235U+01n→56144Ba+
    3689Kr+301n
    92235U+01n→3890Sr+
    54136Xe+1001n
    应用:核电站、原子弹
    轻核聚变
    目前实验中通过激光或者超强磁场进行控制
    12H+13H→
    2 4He+01n
    应用:人造太阳、氢弹
    ΔE=Δmc2
    Δm单位是kg,c单位是m/s,ΔE单位是J
    ΔE=Δm×931.5MeV
    Δm单位是u,ΔE单位是MeV
    根据核子比结合能计算
    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子比结合能×核子数
    提醒
    比结合能是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也叫平均结合能.结合能大,比结合能不一定大,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新核
    质量数相比 92235U的减少数
    选项正误
    87223Fr
    12(是4的整数倍)
    A对
    83213Bi
    22(不是4的整数倍)
    B错
    88225Ra
    10(不是4的整数倍)
    C错
    84218P
    17(不是4的整数倍)
    D错
    α衰变
    ZAX→ Z-2A-4Y+ 24He
    两圆外切,α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大.
    β衰变
    ZAX→ Z+1AY+ -10e
    两圆内切,β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大.
    射线种类
    穿透能力
    电离能力
    α射线
    弱(能被纸张挡住)

    γ射线
    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几乎为零

    相关学案

    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六章近代物理第2讲原子核考点1: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六章近代物理第2讲原子核考点1,共6页。

    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六章近代物理第2讲原子核考点2核反应方程与核能的计算: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六章近代物理第2讲原子核考点2核反应方程与核能的计算,共5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近代物理初步第2节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近代物理初步第2节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原子结构,天然放射现象和原子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