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教学课件ppt
展开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是中华儿女的心愿与期盼。一年中的大部分日子,国旗升起的时刻就是天安门广场的日出时刻。下表为2018年天安门广场不同日期的升旗时刻。
为什么一年中不同日子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刻不相同?升旗时刻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自西向东。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和地轴偏转方向都是不同的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终点一个焦点上
近日点附近(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远日点附近(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1月初至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7月初至次年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如下图,A点日地距离较近,1月初应为冬至日稍后,B点日地距离较远,7月初应为夏至日稍后,再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C为春分日稍后,D为秋分日稍后。
①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②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因为太阳光线与该点的地球表面垂直)。③观察该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B点)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在南半球(D点)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地轴倾向法(连线法)
①过地心(图中圆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该线为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且其所在平面通过地心)。②观察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状况,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阴影代表黑夜),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反之为北半球冬至日。
(3)垂线法(晨昏线法)
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大小:目前为23°26′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与 其垂 直并 经过 地心 的平 面
一轴:地轴(自转轴,垂直于赤道平面)
两面: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个基本不变: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变,总是自东向西 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视为定值
黄赤交角的影响之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定义: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变化,地表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的影响之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3月21日前后)
23°26′N(北回归线)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23°26′S(南回归线)
黄赤交角的影响之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
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即1回归年
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0°;日出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到最大;正午至日落,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概念: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当地正午)
正午(地方时12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所在的经线上
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太阳高度均为正午太阳高度。H:正午太阳高度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即Ha=Hb=Hc。H=90˚- 纬度差纬度差:当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距离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着纬度和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①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③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2)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最大,夏至日最小。(3)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当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4)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当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5)赤道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和夏至日最小。
极地地区极昼期,太阳始终不落
极地地区极夜期,太阳终日不见
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按以下活动步骤探究学校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与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活动步骤1. 查找学校所在地的经度,计算当地正午时刻的北京时间。2. 确定一个参照物,如学校的旗杆,作为观测对象,测量其高度为________米。
活动步骤 3.在此后的3个月内,大约每隔30天左右,选择一个晴天,测量旗杆在正午时刻的影长,并推算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将测算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4. 根据观测结果,归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能力提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公转)的特点,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规律。
下列左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右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示意图,图中甲点是晨昏线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在一年中,甲点是移动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中( )A.处于①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B.由③到④位置,公转速度逐渐变快C.处于②位置时,公转速度达到最快D.由②到③位置,北京昼夜时长差值增大
解析:左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处于①位置时,离近日点较近,公转速度较快,A错误;由③到④位置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先慢后快,B错误;②位置是春分公转速度逐渐变慢,C错误:由②到③位置,北京由昼夜平分到昼长最长,昼夜时长差值增大。D正确。故选D。
2.地球在公转轨道从②位置移至④位置时,甲点( )A.先向南移再向北移B.先向北移再向南移C.一直都在向南移动D.一直都在向北移动
解析:甲点为晨昏线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结合所学知识,在一年中,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的最低纬度是66°34.地球从②位置移至④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北回归线再移至赤道,甲点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方向相反,即先向南移再向北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右图示意时刻( )A.乙地正值日落B.乙、丙两地地方时相同C.甲地正值正午D.甲地比乙地地方时早
解析:据图可知,甲点为切点,且切点所处纬线圈内出现极昼,则甲点地方时为0时,C错误;乙、丙两地经度相同,地方时也相同,B正确;乙地位于晨线上,此时正值日出,A错误;甲地位于乙地的西边,甲地地方时比乙地晚,D错误。故选B。
下表为宜丰(28°N,115°E)某两日的日出日落相关数据。完成小题。
4.与图中所示信息最接近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解析:读表可知,该日日出时间为05:23,日落时间为19:20,昼长时间为13小时57分;明日日出时间为05:22,日落时间为19:21,昼长13小时59分。这两天昼长夜短且昼长在增加,说明直射点北移。昼长接近14小时,故图中所示信息最接近的节气为夏至日,B正确,春秋分昼夜等长,冬至昼短夜长,A、C、D错误。故选B。
5.图示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
解析:读表可知,该日日出时间为05:23,日落时间为19:20,昼长时间为13小时57分;明日日出时间为05:22,日落时间为19:21,昼长13小时59分。这两天昼长夜短且昼长在增加,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31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教学ppt课件</a>,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核心素养,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昼夜现象的成因,晨昏线圈,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判断方法,昼夜交替,易错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一<a href="/dl/tb_c3707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前预习ppt课件</a>,文件包含高中地理鲁教版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x、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docx、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试讲课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试讲课备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综合思维,课程标准解读,目录CONTENTE,鲁教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与四季的形成,太阳高度的概念,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