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一 伐檀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把握《伐檀》的主要内容,背诵全诗。
2.通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的感情。
3.体会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学习古人的劳动精神。
教学重点:
1. 诵读,整体感知诗歌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1. 体会《诗经》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关雎》的朗读视频,引入《诗经》。
2.回顾介绍《诗经》知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诗经主要描写的内容有:
(1)反映奴隶们对剥削压迫的不平
(2)反映当时的爱情婚姻生活
(3)反映当时的战争徭役等
3.想象画面,引入新课
2500年前的一天,柔和阳光普照大地,清澈的黄河静静地流淌,河边衣衫褴褛的奴隶忙碌一片,有的在砍树,虽然手都起血泡了;有的在运树,那树都把背压驼了;有的在收割庄稼,虽然满身爬满了飞虫;有的在打猎,虽然全身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他们在奴隶主的吆喝声中干着活,眼神充满了愤怒和仇恨,似乎有话要说,他们要说些什么呢?
二、背景介绍
《伐檀》出自“魏风”。“魏风”即魏国的诗。春秋时期的魏国,其地在今山西芮城东北一带。当时魏国是一个小国,土地贫瘠,加之君王昏庸,劳役很重,征税又多,奴隶们负担过重,难以为生。《淮南子·人间训》引魏文侯语:“民春以力耕,夏以强耘,秋以收敛,冬间无事,又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
三、初读感知,强调字音。
1.解决生字词
猗(yī) 廛(chán) 貆(huán) 漘(chún) 囷(qūn)
鹑(chún) 飧(sūn) 稼穑(jià sè) 狩(shòu)猎 县(xuán)特
2. 指导朗读
(1)诗歌朗读的节奏根据什么确定?
①按照语法结构来确定
如:坎坎||伐檀兮(状+中)
②按照语法结构来确定
如:彼||君子兮
(把“彼”声音延长,有利于突出讽刺、嘲弄的意味)
四、疏通文意
(一)学习第一章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1.坎坎:伐木声。2.寘:同“置”,放。3.干:岸。4.前一“之”,代“檀”,后一“之”,结构助词,的。5.河:黄河6.涟: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
译文:叮叮咚咚把檀树砍啊,把砍倒的檀树放到河边啊,河水清清,风儿将水面吹起了波纹。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1.稼:耕种2.穑:收割3.胡:为什么4.禾:谷物5.三百廛:通“缠”,束。三百束。6.狩:打猎7.瞻:看到8.县:同“悬”。9.貆:幼小的貉。
译文:既不耕种也不收割,为什么要收取三百户的谷物?冬天不打猎,为什么看到你的庭院中挂着幼貉啊?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1.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以敬称作反语,含讽刺意。2.素餐:白吃,指不牢而食。
译文: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反语,斥责奴隶主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劳动群众,强烈的讽刺他们不劳而获的嘴脸。
分析第一章
记叙 劳动 伐檀、置
描写 景物 清涟
胡瞻、县貆
胡取、廛
愤怒责问
君子、素餐
反语讽刺
抒情 揭露讽刺
(二)学习第二章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1.辐:车轮中间的辐条,这里指辐的木材,与下文“伐轮”的“轮”用法相同。2.直:直的波纹。这里形容水波不兴
译文:叮叮咚咚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哟。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1.亿:十万为亿。2.特:三岁的兽。
译文:既不耕种也不收割,为何要独取三百捆禾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漘:水边。②沦:细小的波纹。这里形容水波细小。
译文:叮叮咚咚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①囷(qūn):圆形的谷仓。
鹑(chún):鸟名,就是鹌鹑。
飧(sūn):晚餐,泛指饭食。
译文: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五.体会诗文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
形式上:整齐和谐,结构匀称,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音韵美。
内容上:一唱三叹,反复渲染,增强了抒情效果,表达砍伐者劳动时的酣畅淋漓。
伐檀 伐辐 伐轮 反映了伐木者劳动的繁重与艰辛。
涟 直 沦 写出了黄河水波的变化,反映了伐木者内心的愤怒。
三百廛 三百亿 三百囷 有力地突出了贪婪的奴隶主统治者无偿占有劳动成果的数量之大,掠夺之疯狂。
县貆 县特 县鹑 形象地突出了统治者占有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品种之多,搜刮无所不至
餐 食 飧 辛辣地讽刺了统治者不劳而获的剥削嘴脸
辛辣地讽刺了统治者不劳而获的剥削嘴脸
艺术特色:反语讽刺 不素餐兮(剥削者本质)
赋 起兴 重章叠唱
六、分析主题思想
《代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辛辣地讽刺了奴隶主统治阶级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丑恶本质,表达了劳动人民内心的怨恨。被剥削阶级意识的觉醒,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质问!
七、总结全文
劳动生活 伐檀 伐辐 伐轮 (繁重、艰辛)
伐檀
借景起兴 河水 清涟 (反衬)
不劳
而获
不稼不穑 取三百廛、亿、囷胡?
胡?
不狩不猎 县貆、特、鹑
县貆、特、鹑
县貆、特、鹑
不狩不猎
县貆、特、鹑
愤怒责问
八.背诵指导
九、作业布置
1.背诵《伐檀》
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四 促织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09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四 促织教学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无衣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无衣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文白对译,合作探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一 伐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伐檀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知识梳理,课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