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堂检测
展开1.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角度看,下列选项与庄子所犯逻辑错误一致的是( )
①火车进站了,有个小伙子抢先上了车,一看,座无虚席。他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了,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嬉皮笑脸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
②经过修建工人的抢修,南山路下水道的淤塞现象终于彻底解决了。现在,这条路除了有一小段还在加紧施工外,其余地段的排水系统已经畅通无阻
③有人说,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作品的社会效果问题。所谓作品的社会效果,就是对社会实践有利,还是有害。在这个问题上,用票房价值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是不对的;当然,不用票房价值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也是不对的
④有个小朋友在看一幅画,画面是一个人在聚精会神地射击。这个小朋友问他的爷爷:“爷爷,为什么打枪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爷爷回答:“如果两只眼都闭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如果一个非洲人全身是黑的,而就他的牙齿是白的,那么他既不是黑的又不是非黑的。这表明这一思维结论( )
A.违背思维确定性要求B.犯了“两不可”错误
C.违背矛盾律的要求D.意在解决现实的矛盾
3.要想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思维必须合乎逻辑。下列表达中符合逻辑规则的是( )
A.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
B.我不赞成所有人都有崇高的理想,也不赞成所有人都没有崇高的理想
C.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还要提一点小小的不同意见
D.我无法一天读完老舍的作品,《茶馆》是老舍的作品,因此我无法一天读完《茶馆》
4.午饭时,小明和小方两人讨论下午体育课的活动内容。小明一会儿说应该打乒乓球,一会儿又说不应该打乒乓球。针对小明的说法,小方说:“你的两种建议,我都不同意。”对小明、小方的表达评价正确的是( )
①小明违反了矛盾律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②小明违反了同一律要求,思维存在不确定性
③小方违反了排中律要求,存在“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④小方违反辩证法要求,没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如果一个非洲人全身是黑的,他的牙齿是白的,那么他既不是黑的又不是非黑的。”这表明这一思维( )
①违背思维确定性要求 ②结论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③违背矛盾律的要求 ④意在解决现实的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甲和乙两人商量本周日去凤凰谷爬山的对话如下。
甲说:这周日去凤凰谷爬山,你去吗?
乙答:我去,也不去。
甲说: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乙说: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情境中乙的回答( )
①违背了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②违背了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③同时肯定了“去”与“不去”,犯了“两不可”错误
④同时肯定了“去”与“不去”,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数字阅读、听书等新型阅读方式的兴起,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自由。新型阅读方式提高了阅读效率,也往往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手机上半个小时看完漫画《红楼梦》,如何传达出那些藏在桃花流水间的百转千回?在通勤路上听完一本《人类简史》,要是当作背景音乐而不入心,那么所谓的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恐怕只能沦为自欺欺人的笑话。依据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上述材料可以推出( )
A.自由、便捷属于新型阅读方式B.碎片化阅读往往缺乏深入思考
C.阅读纸质书籍优越于数字阅读D.新型阅读方式需要慎重地对待
8.某小区一居民因和女朋友发生口角,于是扔东西发泄情绪,将塑料盘、陶瓷碗等扔出窗外,砸在一辆私家车引擎盖上,致其出现两处凹陷,所幸没有人员受伤。网友对这种高空抛物行为议论纷纷。甲说:该居民行为恶劣,应该从重处罚。乙说:生气在所难免,不应该从重处罚。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对甲、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①甲、乙观点是不相容的,可以支持其中一个观点,但不能都支持
②甲、乙观点是互相矛盾的,如果一个为真,另一个一定为假,反之亦然
③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真,则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④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假,则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相传,有一个牛主失了一头牛,他找到偷牛贼,扭送官府。上得堂来,官府一听,下令打偷牛贼这个被告五十大板,打完后,又下令打牛主这个原告五十大板。然后,把原告和被告都轰出堂去,这桩案子就算了结了。从思维角度看,官府的做法违反了( )
A.思维的确定性要求B.思维的同一性要求
C.思维的明确性要求D.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0.有人认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有追求不好,没有追求也不好。对这一观点是否合乎逻辑,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
A.承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符合同一律
B.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错误,违反排中律
C.在对立的论断之间持有“两不可”的态度
D.思维同时否定了两个论断,遵循了矛盾律
11.对下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知道的“你”和不知道的“你”不是同概念
B.既说“知道”又说“不知道”,违反了同一律
C.思维中的自相矛盾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D.用“你是最美逆行者”替换“你是谁”,偷换了概念
12.人们在使用概念、进行判断时没有遵守矛盾律,就会犯逻辑错误。以下违背矛盾律的是( )
①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②警察对小偷说:“不许动!举起手来!”
③真理是绝对的,真理也是相对的。
④今天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以下说法违反逻辑思维的同一律要求的是( )
①顾客问:“你这里有好茶叶吗?”营业员答:“我这里都是好茶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叶”
②甲国60%以上的男人抽烟,30%以上的女人抽烟,所以甲国是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
③乙说:“这件事我丝毫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④丙说:“我反对禁烟,烟草毕竟是经济产业。可是,吸烟有害健康,我也反对不禁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下列说法中,不违反矛盾律的是( )
①小红刚刚来我们班不到两个学期
②那个青年将近20多岁
③有人认为《红楼梦》是文学精品,有人认为《红楼梦》不是文学精品
④填报志愿时,有人说:“有个人志愿不应该,没有个人志愿也不应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古人说“七月(农历)流火,九月授衣”,七月(公历)天气果真很热。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角度看,材料中的观点( )
①违背了矛盾的同一律要求
②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③表明公历七月与农历七月的思维是矛盾的
④表明公历七月与农历七月的概念是不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合乎逻辑的思维必须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的思维,违反上述要求就会犯逻辑错误。以下说法违反了同一个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是( )
①在讨论是否应该禁烟时,甲说:“我不赞成禁烟,烟草可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可是……毕竟吸烟危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也不赞成不禁烟的意见。”
②甲对乙说:“我从来没有撒过谎,只是说过一些善意的谎言。”
③课堂上老师问甲同学:“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甲回答说:“我根本不认识孙中山。”
④甲说:“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但还有一点小小的不同意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韩非子》中有个寓言故事称卜妻为裤:郑县有一位姓卜的男子。一天,他的裤子破了一个洞,他买了新布回家,让妻子为他做一条新的裤子。妻子问他如何做,他说“照原样”做。于是妻子把裤子按照原来的样式做好后,在裤子原来破洞的地方剪了一个洞。韩非子借卜妻这个可笑的形象,讽刺了当时不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先王”的复古主义历史观。他认为不应事事遵循古代的做法,拘泥于固定的东西,而应依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这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与时俱进。
结合材料,请你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角度,分析导致卜妻为裤逻辑错误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F公司主营药品销售业务。为宣传某款治疗严重皮肤疾病的新药,F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表商业推广文章,使用了一张对知名原创歌手甲某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可见标志性的发型特征。文章开头引用甲某成名曲部分内容,并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迎来一名神秘“蓝朋友”以亲身经历说明本药品的疗效。文章评论区与网友有大量类似互动:
甲某得知后将F公司诉至法院。F公司辩称,文章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神秘“蓝朋友”就是甲某的表述,且涉案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未给原告造成事实上的损失,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定F公司构成侵权。
F公司的言行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哪些基本要求。请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告赵某与被告刘某系邻居,十多年前,原告以被告的院墙作为后墙修建房屋数间出租。2022年3月,被告在自家院落修建三层楼房时,拆除部分院墙,在拆除过程中致原告两间房屋中的土炕坍塌。而且被告建房过程中,在原告房屋上搭建脚手架,致使原告房屋屋顶受损。施工后,被告对原告房屋屋顶机瓦进行了更换、修复,但将更换掉的破损瓦片及部分建筑垃圾遗留在屋顶。之后,原告与被告协商赔偿事宜未果,并因此发生口角。
在诉前调解时,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原告坚决要求被告退还侵占的土地并赔偿房屋损失,而被告否认其侵占原告土地且已对受损屋顶进行修复不应再承担赔责任。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承办法官立即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耐心细致地进行实地勘查,对双方的土地进行了丈量,发现被告并未侵占原告土地。
主审法官认为“既不支持原告的所有诉讼请求”,“也不反对原告的所有诉讼请求”,请问他的话是否违背逻辑思维明确性的要求?请说明理由。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电视台组织了一场专题辩论。
律师:“孝”应当成为选拔或任命官员的标准。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怎么可能为社会和公众尽职呢?
教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孝”是私德,对于合格的官员来说,重要的是公德。在选拔官员时,不能偏重私德而忽视公德。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运用所学逻辑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评析。
网友爱甲甲:居然真是我们甲甲!作者回复:我可没说就是你的他哦(呲牙)
网友qqq:这种小公司不可能请得到甲甲,骗人的!
作者回复:怎么不可能,小看咱们公司啦(得意)
参考答案:
1.B
【详解】惠子问“汝安知鱼乐”(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问的是知道“鱼乐”的原因,庄子回答“我知之濠上也”(我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回答的是知道“鱼乐”的地点,答非所问,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
①:小伙子故意把“硬座”偷换为“硬坐”,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①正确。
②:断定“南山路下水道的淤塞现象终于彻底解决了”,又断定南山路有“一小段还在加紧施工”,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②排除。
③:“用票房价值”与“不用票房价值”“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是两个矛盾关系判断,同时否定,犯了两不可错误,违反了排中律,③排除。
④:爷爷的回答属于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B
【详解】A: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材料既不是黑的又不是非黑的没有违背思维确定性要求,A不符合题意。
B: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题干中既不是黑的又不是非黑的,同时否认了黑与非黑,犯了“两不可”错误,B符合题意。
C: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材料是断定“A”和“非A”都不成立,C不符合题意。
D:材料论断违背了排中律,没有涉及意在解决现实的矛盾,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B
【详解】A: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本项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A不选。
B:“所有人都有崇高的理想”和“所有的人都没有崇高的理想”之间不是“A”和“非A”的关系,所以可以同时否定,该表述符合逻辑规则,B正确。
C:“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还要提一点小小的不同意见”,该项表述前后矛盾,C不选。
D: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老舍的作品”在大前提中指的是总体,在小前提中指的是个体,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该三段论犯了“四概念”的错误,D不选。
故本题选B。
4.B
【详解】①②:小明一会儿说应该打乒乓球,一会儿又说不应该打乒乓球,同时肯定了“应该打乒乓球”和“不应该打乒乓球”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小明的说法就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而不是违反了同一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①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
③:针对小明的说法,小方说:“你的两种建议,我都不同意”,其否定了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的要求,相互矛盾的两个判断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因此小方违反了排中律,③说法正确。
④:小方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而不是没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5.A
【详解】①: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全身指的是外在皮肤,牙齿是身体里的部位,违背了思维确定性要求,①符合题意。
②: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题干中既不是黑的又不是非黑的,同时否认了黑与非黑,犯了“两不可”错误,②符合题意。
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材料是断定“A”和“非A”都不成立,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违背了同一律和排中律,不是意在解决现实的矛盾,④排除。
故本题选A。
6.C
【详解】①④:乙回答的意思是“去”并且“不去”,互相矛盾,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②: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认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本题中乙的回答是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②不符合题意。
③:同时肯定了“去”与“不去”,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D
【详解】A:“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自由”若真,“自由、便捷属于新型阅读方式”若真,则该观点在“更加便捷、自由”与“自由、便捷”中骑墙,A排除。
B:材料不能得出碎片化阅读是否缺乏深入思考的结论,B排除。
C:阅读纸质书籍与数字阅读各有优点,不能断定“阅读纸质书籍优越于数字阅读”,C排除。
D:新型阅读方式提高了阅读效率,也往往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这说明新型阅读方式需要慎重地对待,符合矛盾律要求,D正确。
故本题选D。
8.A
【详解】①:甲认为,应该从重处罚;乙认为,不应该从重处罚,这两种观点是不相容的,是一种矛盾关系,可以支持一个观点,否定另一个,不能同时都支持,①入选。
②:甲认为,应该从重处罚;乙认为,不应该从重处罚,这两种观点是不相容的,是一种矛盾关系。在矛盾关系中,如果一个为真,则另一个一定为假,反之亦然,②入选。
③: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真,则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③不选。
④: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假,则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④不选。
故本题选A。
9.C
【详解】A: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强调的是思维的同一律,材料没有体现思维的同一律,A不符合题意。
B: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有确定性要求、明确性要求和一致性要求,没有同一性要求,B错误。
C:思维的明确性要求是思维的排中律,排中律要求人们不能同时否认“A”,有否认非“A”,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C正确。
D: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强调的是思维的矛盾律,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C
【详解】A:遵循同一律,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有追求不好,没有追求也不好”无法确定有无追求到底好不好,这并不符合同一律,A排除。
B:若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而非排中律,B错误。
C:“有追求不好,没有追求也不好”是在对立的论断之间持有“两不可”的态度,C符合题意。
D: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有追求不好,没有追求也不好”并不意味着思维同时否定两个论断,也无法断定哪一个为真,并未遵循矛盾律,D错误。
故本题选C。
11.A
【详解】A:不知道的“你”指的是具体某个人是谁,即叫什么名字,知道的“你”指的是医工作者这个群体,是最美逆行者,故A说法正确。
B:既说“知道”又说“不知道”,违反了矛盾律,故B说法错误。
C:漫画中小男孩的话前后所说论题不同,最美逆行者的判断也并不是错误判断,故C不符合题意。
D:用“你是最美逆行者”替换“你是谁”,偷换了论题,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2.D
【详解】矛盾律是指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反对或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承认它们都是真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①:“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体现了人们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并没有违背矛盾律,①不符合题意。
②:“不许动!”和“举起手来”是两个相反的判断,只能有一个是成立的,警察对小偷说:“不许动!举起手来!”犯了逻辑错误,违背了矛盾律,②符合题意。
③:“真理是绝对的”说明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但真理有适用的范围,体现的是真理的条件性,所以“真理也是相对的”,该观点没有违背矛盾律,③不符合题意。
④:“过节不收礼”和“收礼只收脑白金”是两个相反的判断,其中知识有一个是假的,“今天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犯了逻辑错误,违背了矛盾律,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A
【详解】①: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把不变质等同于好茶叶,违反了同一律,①入选。
②:同一律是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该选项中,前面论述的是抽烟的比例,后面论述的是抽烟的人数,违反了同一律,②入选。
③:矛盾律是指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反对或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承认它们都是真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乙说:“这件事我丝毫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供大家参考”违反的是矛盾律,不符合题意,③排除。
④:排中律是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排中律,通常被表述为A是B或不是B。该选项违反的是排中律,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4.B
【详解】①:“刚刚来”和“不到两个学期”自相矛盾,应该表述为“小红刚刚来我们班”或者“小红来我们班不到两个学期”,①错误。
②:“将近”与“20多岁”自相矛盾,只能表述为“那个青年将近20岁”或者“那个青年20多岁,②错误。
③:不同的人对《红楼梦》是不是文学精品有不同的判断,选项说法没有违反不矛盾律,③正确。
④:根据排中律的要求,要避免犯“两不可”的错误,“有个人志愿不应该”和“没有个人志愿也不应该”违反了排中律,选项说法违反了排中律而不是不矛盾律,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5.B
【详解】①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所以“七月流火”的意思是暑气逐退,天气转凉。七月(公历)天气果真很热。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角度看,材料中的观点表明公历七月与农历七月中的“七月”的概念是不同的,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背了矛盾的同一律要求,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中的观点违背了矛盾的同一律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而不是“自相矛盾”的错误,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的观点表明公历七月与农历七月中的“七月”的概念是不同的,公历七月与农历七月的思维并不矛盾,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6.C
【详解】②④: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②中“我从来没有撒过谎,只是说过一些善意的谎言”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④中甲说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但还有一点小小的不同意见,其说法也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矛盾律,②④都违反了矛盾律基本要求,②④符合题意。
①: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①中甲一会儿不赞成禁烟,一会儿不赞成不禁烟,同时否定两个互相矛盾的论断,违反了排中律,①不符合题意。
③:③中两个“认识”含义不同,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7.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同一律认为,人们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在同一命题中,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同一律反对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材料中的卜妻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卜妻以为的原样与其夫所说的原样是不同的,其夫所说的原样指的是裤子原来的样式、尺寸,是没有破洞的。
18.①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F公司在推广文章中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被诉至法院后又辩称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违背了思维一致性要求。
②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F公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既不承认神秘嘉宾是甲某,又不承认不是甲某,违背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19.不违反逻辑思维明确性的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即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既不支持原告的所有诉讼请求”和“也不反对原告的所有诉讼请求”不是矛盾关系的判断,是反对关系的判断。
20.①同意律师的观点。此观点符合同一律的要求,在思维的同一过程中,同一概念的内涵保持同一。②不同意教授的观点。他把律师提出的要“关注”官员的“私德”(让“孝”成为选拔和任命官员的标准),偷换成了“偏重私德”,又由此推出“忽视公德”的结论,犯了混淆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5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达标测试</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5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练习题</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5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步测试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