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知识点1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1.(新独家原创)下列实验装置(天平省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 恒定律的是 ( )
解析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的部分氧化镁扩散 到空气中,A项装置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蒸馏水和酒 精混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氢氧化钠 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前后物质的 总质量不变,C项装置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过氧化氢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D 项装置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2022山东烟台牟平期中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 设计四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
(1)实验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小气球的作用除了密闭装置还有 。(2)实验B中,反应前天平平衡,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石灰石 粉末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此时天平 指针向 偏转,其原因是 。
平衡装置内外气压,防止橡皮塞弹出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3)实验C中,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 0 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 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原因是 。(4)实验D中,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陶土网上留下的固体质量 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轻,其原因可能是 ;若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应将该实验置于 装置中进行。
左边一端铜丝变黑,玻璃棒a端下降,b端上升
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解析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稀盐酸与 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从装置中逸出,因此充分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 偏转。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
3.(2023山东淄博中考)现有8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 反应,生成22 g C和18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4∶11 B.1∶2C.1∶4 D.11∶9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 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之和,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2 g+ 18 g-8 g=32 g,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8 g∶32 g=1∶ 4。
4.(教材变式)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试 推断蜡烛的组成中 ( )A.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只含碳、氧两种元素D.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解析 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含有碳、氢、 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也一定共含有 这三种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 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模型法】(2024山东济宁任城期末)中国空间站“天宫” 资源再利用涉及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解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题图反应是氢气(H2)和二氧 化碳(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水(H2O)。化 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该反应的生成物是甲烷 和水,都属于化合物;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多变 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6.(2024山东青岛崂山期中)(双选)某密闭容器内有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X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是60∶12B.该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Y X+Z+WC.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
解析 反应中X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是(60 g-32 g)∶(12 g-6 g)=14∶3;待测值=60+17+11+12-6-51-32=11,反应后X、W质 量增加,是生成物,Y质量减小,是反应物,Z在反应前后质量不 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的杂质,该反应可表 示为Y X+W;Y分解生成X与W,因此Y一定是化合物。
7.(2023陕西渭南期末)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 氧气4.8 g,生成6.6 g CO2和2.7 g H2O。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4.5 gB.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则该化合物的质量为6.6 g +2.7 g-4.8 g=4.5 g;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生成物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6 g× +2.7 g× =7.2 g,反应物氧气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8 g,所以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 种元素;该化合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6 g× )∶(2.7 g× )=6∶1;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6 g× =1.8 g,则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0%。
解题指导 推断物质组成常用的解题方法 (1)定性判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同,初步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2)定量判断: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质量均不变,进一步 判断物质组成。
8.(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山东潍坊中考改编)某化学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分子数目、质量随时间变化情 况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Z一定属于化合物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14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解析 由题图1可知,0~t1s时间段,X和Y分子数目减少,说 明X、Y是反应物,Z分子数目增加,说明Z是生成物,该反应符 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Z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 一定是化合物;由题图2可知,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72 g-44 g =28 g,生成Z的质量为34 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X的质量为34 g-28 g=6 g,则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6 g∶28 g=3∶14;由题图1可知,3n个X分子与n个Y分子反应生 成2n个Z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
9.【模型法】(2023辽宁葫芦岛绥中期中)如图是某化学反应 前后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粒子个数比为 。(2)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 子”或“原子”)。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4)从微观示意图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写一点)。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合理即可)
解析 (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1个氢分子与1个氯分 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氯化氢分子,因此参加反应的反 应物的粒子个数比为1∶1。(3)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 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4)由微观示意图可以得出,在化学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化 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10.(2023安徽合肥庐阳期中)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质量守 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木柴燃烧后,灰烬质量比木柴的质量小B.无色氧气加压变成淡蓝色液氧,质量保持不变C.铜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黑色固体的质量比铜的质量大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来高锰酸钾的质 量小
解析 无色氧气加压变成淡蓝色液氧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 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11.(202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15,★☆☆)下列关于化学反 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原子数目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元素种类不变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 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
12.(2024山东青岛城阳期末,5,★☆☆)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4NH3+5O2 4X+6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N2O5 B.NO C.N2 D.NO2
解析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氮、氢、氧的原子 个数分别为4、12、10,反应后已知的生成物中氮、氢、氧 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 目不变,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13.(2024山东济南槐荫期中,10,★☆☆)小明欲以碳酸钙与稀 盐酸的反应为研究对象,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图中的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混合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B.反应后,天平左盘中减少的质量等于逸散到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的质量C.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 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逸出装置,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4.【模型法】(2023四川德阳中考,4,★★☆)自然界中通过 氧气的产生与消耗的平衡实现氧元素的循环,CO2与H2O通过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是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重要途 径。科学研究发现,CO2与H2O在人工控制下,通过一定条件, 可转化为CH4和O2,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
A.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B.反应中涉及的4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D.CO2与H2O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不同的产物
解析 甲烷(CH4)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 3∶1。
15.(2024山东聊城东昌府期中,1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化学变化,可以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但不能改变物 质的总质量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 系,其实质是分子的重新组合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人们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意义在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解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 成新的分子。
16.(图示信息题)(2024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月考,20,★★☆)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2∶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
解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4 g-2 g= 12 g,反应生成丁的质量为36 g-5 g=31 g,则参加反应的甲和 乙的质量之比为12 g∶(31 g-12 g)=12∶19;丙的质量在化学 反应前后不变,则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 加反应的杂质;题述反应可表示为甲+乙 丁,属于化合反应,丁一定是化合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4+26+3+5-2-3- 36=7。
17.(图示信息题)(2023山东聊城东昌府一模,12,★★☆)密闭 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 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 )
A.丁一定是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8∶1D.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 由题图可知,反应后甲、丙物质的质量都增加,故甲和 丙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减少,丁物质是反应物,乙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的杂质,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丁一定是化合物;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19%-17%)∶(41%-25%)=2%∶16%=1∶8。
18.(2021山东滨州中考,9,★★☆)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 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3D.X的值为4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8+32+4=16+X+24,X=4; 反应后甲、丁物质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乙物质的质量减 少,为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符合 “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 的质量之比为(16 g-8 g)∶(32 g-4 g)=2∶7。
19.(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老师组织同学们对质量守恒 定律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稀盐酸和碳酸钠 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1)第1组同学设计了甲图的实验方案,用电子秤称量,读取加入盐酸前后的质量,并比较读数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原因是 。(2)第2组同学设计了乙图的实验方案,以解决第1组遇到的问 题。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 忽略 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 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第3组同学善于创新,设计了丙图的实验方案,既达成本实 验目的,还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①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 活塞回到原位,说明装置气密性 (填“好”或“不 好”)。②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 打开弹簧夹。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 措施是 (任答1点);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 。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知探究,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m1m2,有蓝色沉淀生成,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实验注意事项,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习题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学反应,质量总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授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现象及结论,m1m2,有蓝色沉淀生成,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质量守恒,化学反应过程,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