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三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课件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三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课件第1页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三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课件第2页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三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课件第3页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三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课件第4页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三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课件第5页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三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课件第6页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三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课件第7页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三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课件第8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3 物质的比热容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3 物质的比热容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8页。
    1.(2022江苏南通一中月考)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1 kg的水温度从50 ℃降低30 ℃,所放出的热量是 (     )×105 J     B.8.4×104 JC.2.4×105 J     D.2.1×105 J
    解析 水放出的热量Q放=cmΔt=4.2×103 J/(kg·℃)×1 kg×30 ℃=1.26×105 J。
    注意 “降低”与“降低到”的区别。
    2.(2022江苏常州清潭中学期中)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的水吸收了3.78×105 J的热量后,在标准大气压下,其温度升高了 (     )A.110 ℃     B.90 ℃C.80 ℃     D.条件不够,无法计算
    解析    由Q吸=cmΔt得Δt= = =90 ℃,则理论上水的末温t=t0+Δt=20 ℃+90 ℃=110 ℃,因标准大气压 下水的沸点为100 ℃,则水实际升高的温度Δt'=100 ℃-20 ℃= 80 ℃。
    3.(2023江苏常州钟楼期中)在“母亲节”这天,小唐同学为妈妈炖了一碗排骨汤,然后用盆子装了5 kg的水,将装汤的碗放在水中冷却。小唐同学用水进行冷却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大。过了一会儿,水温由20 ℃升高到40 ℃,水吸收的热量为       J。
    解析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升 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多,冷却效果好,所以将装汤的碗放在 水中进行冷却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t0)=4.2×103 J/(kg·℃)×5 kg×(40 ℃-20 ℃)=4.2×105 J。
    4.(新考法·分析论证)(2023甘肃兰州中考,7,  )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亮用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分别为100 g和400 g的A、B两液体进行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液体在0~8 min内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1B.A、B两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1∶2C.B液体的吸热能力比A液体的强D.A液体比B液体更适合作发动机的冷却液
    解析 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在相同时间内,加热装置放出 的热量是相同的,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A错误; 由图像可知,在0~8 min内,A液体温度升高了ΔtA=40 ℃-20 ℃ =20 ℃,B液体温度升高了ΔtB=30 ℃-20 ℃=10 ℃,根据c= 可得,A、B两液体的比热容之比 = = =2∶1,故B错误;由B知,B液体的比热容比A液体的比热容小,所以
    B液体的吸热能力比A液体的弱,故C错误;由于A液体的比热 容比B液体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A液体吸收的热量比B液体吸收的热量多,故A液体比B液体更适合 作发动机的冷却液,故D正确。
    5.(跨学科·地理)(2023江苏苏州中考,10,  )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解析 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大,白天太阳照射时,水面 温度上升得慢,陆地温度上升得快,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 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晚上,气温下降,水面温度下降 得慢,温度高一些,热空气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面,形成陆 风。由图可知,此时地面附近的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 风,故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6.(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20,  )小明家的热水器装有50 kg水,将水由20 ℃加热到60 ℃,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小明用去一部分水,热水器中水的比热容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        。
    解析 这些水从20 ℃加热到60 ℃需要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 J/(kg·℃)×50 kg×(60 ℃-20 ℃)=8.4×106 J;比热容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所以用去一部分水,水的比 热容不变;由Q=cmΔt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 热量,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量小,由此可知沿海地区比内 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7.(2024江苏南京金陵汇文学校月考,20,  )在测量温度时,有时需要考虑温度计吸热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例如,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但温度较高时,温度计吸收热量就会使被测物体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      (酒精/煤油)温度计,理由是                  。[设温度计玻璃泡容积一定,ρ酒精=ρ煤油=0.8×103 kg/m3,c酒精=2.4×103 J/(kg·℃),c煤油=2.1×103 J/(kg·℃)]
    解析 当被测物体温度较高时,该物体就会和温度计发生热 传递,使自身的温度降低;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 实值,应选择煤油温度计,因为煤油的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条 件下,升高的温度多。
    8.(新考向·开放性设问)(2023湖南益阳中考,22,  )某小组同学为了比较水和沙石的比热容大小,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 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石,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甲     乙
    (1)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错误 之处是              。(2)更正错误后,加热相同的时间,沙石升高的温度比水多,说 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      (选填“大”或“小”)。(3)比较全班不同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各小组之间的实验数 据有较大的不同,可能原因是             (请写出一条)。
    各小组的水和沙石的质量不同(或者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或者水和沙石的初温不同)
    水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杯底
    解析    (1)由图知,错误之处是水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杯 底。(2)更正错误后,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水和沙石吸收的热 量相同,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石相比,沙石升高的温度比水的 多,根据c= 可知:沙石的吸热能力弱,即沙石的比热容比水的小。(3)比较全班不同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各小组之间的 实验数据有较大的不同,可能原因是各组的水和沙石的质量 不同或者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或者水和沙石的初温不同。
    9.(新考法·分析论证)(2022江苏常州中考,27,  )小组同学比较沙子和水的比热容,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内分别装入初温、      相同的沙子和水。(2)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沙子和水,加热过程中需用 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3)5 min时,温度计显示沙子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4)加热相同的时间,发现沙子的温度升得更高,有同学认为 此过程中沙子吸收热量比水吸收热量多,该观点       (正确/错误)。(5)分析数据可得沙子的比热容       (小于/等于/大于)水的 比热容。
    解析    (1)根据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应控制不同物 质的质量相同,故在两易拉罐中分别装入初温和质量相等的 沙子和水;(2)为了使沙子和水受热均匀,实验中应用玻璃棒 不断搅拌;(3)温度计每一个小格代表1 ℃,示数是52 ℃;(4)实 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沙子吸收的 热量相同;(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 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得慢,则水 的吸热能力强,即水的比热容大,故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 热容。
    10.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方案: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 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 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A、B的温度。  甲     乙     丙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安装。(2)实验时,选取      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 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液体 内能的。(3)此实验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温度的多 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 则液体      (选填“A”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运输能量的介质。
    解析    (1)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组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 而上的顺序依次安装;(2)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 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时,选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 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 递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3)根据转换法,此实验通过加热 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4)温度计分度值为1 ℃;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33 ℃;

    相关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全册3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全册3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本课内容,重点与难点,课后作业,设计实验,信息快递,温度变化大的升温快,时间短的的升温快,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3 物质的比热容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3 物质的比热容作业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2热量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