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分类题型训练: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选择题(9)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分类题型训练: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选择题(9)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共12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选择训练(9)1.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金属与硫酸反应得到的是( ) A. FeSO4 B. Al2(SO4)3 C. Fe2(SO4)3D. ZnSO42.小科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3.能用金属与同一种酸反应制取的化合物是( )A.CuCl2、AlCl3 B.ZnCl2、MgCl2C.Fe2(SO4)3、FeSO4 D.NaCl、K2SO44.通过实验可以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5.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6.由Ag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8g,将其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0.4gH2 , 则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 A. Cu B. Zn C. Mg D. Fe7.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海底、从事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反应式是: ① 2FeTiO3+6C+7Cl2 2FeCl3+2TiCl4+6CO;②2Mg+TiCl4 2MgCl2+Ti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FeTiO3属于氧化物 B.钛合金是一种金属单质C.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D.TiCl4中钛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96:718.某同学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B.铁与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B. 反应后不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C. 根据图像分析,金属镁产生氢气最多D. 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10.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 一定不含AgNO3 , 可能含有Al(NO3)2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11.向一定量的硝酸亚铁、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过滤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后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是( )A.Mg2+、Fe2+ B.Mg2+、Cu2+ C.Fe2+,Cu2+ D.只有Mg2+12.小明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实验流程,依据该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 A.①稀盐酸 ②硝酸银 B.①稀硫酸 ②硫酸锌C.①稀盐酸 ②硫酸亚铁 D.①稀硫酸 ②硝酸镁13.为了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小龙设计了如图实验。实验可知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14.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和铁 B.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 C.从图中可看出三种金属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等 D.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15.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B.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C.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D.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16.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mg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滤渣的质量仍为mg,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无色 B.滤渣中的物质最多含有三种,最少含有两种 C.取反应后的滤液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有固体附着 D.向少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滤渣,溶液可能变为浅绿色1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18.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的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液中一定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有Mg(NO3)2 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该过程至少发生两个化学反应19.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20.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 B.碳酸钙、甲烷、乙醇均属于有机物 C.氧化铜、生石灰、二氧化硫均属于氧化物 D.合金、塑料、合成纤维均属于合成材料 21.近年来,垃圾分类正在我市各地有序推进。下列是小科从家里整理出来的几件垃圾,其中主要材料不是有机物的是( ) A. 玻璃瓶 B. 塑料袋 C. 报纸 D. 旧衣服 22.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故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导电性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23.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 日常生活中纯金属使用比合金更广泛C.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涤纶、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D. 塑料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24.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日常生活中纯金属使用比合金更广泛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涤纶、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D.塑料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25.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它的镜片内含有溴化银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单质溴和银,镜片颜色变深;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镜片颜色变浅。有关该眼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B. 铜螺丝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铜锈C. 溴化银分解后,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 溴和银化合成溴化银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26.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在8克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 该有机物可能是C2H2C.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 燃烧过程中消耗了有机物1.6克27.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O B.H2O2→H2 C.CaCO3→CO2 D.S→SO22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u→Cu(NO3)2 B.Cu(OH)2→CuO C.BaCl2→BaSO4 D.CaCO3→Ca(OH)229.与金属的置换反应规律相似,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l2+2NaBr=2NaCl+Br2;Br2+2KI=2KBr+I2;I2+Na2S=2Nal+S↓。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B A.Cl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C.Br2+Na2S=2NaBr+S↓ D.Cl2+K2S=2KCl+S↓30.如图是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 其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 ) A.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复分解、化合、置换、分解D.分解、置换、化合、复分解31.下列各组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 KCl NaCl NH4Cl NH3H2O B. CuSO4 NaCl KOH ZnCl2C. Na2SO4 HCl NaCl AgNO3 D. FeCl3 NaNO3 K2SO4 NaCl32.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33.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所示方向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34.“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MgO在上述转化中质量不变 C.上述反应中的产物只有CH4 D.参加该反应的CO2与H2分子个数之比是1:235.下列制备物质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CO CuO¯△ CO2→NaOH溶液Na2CO3溶液 B.Cu →AgNO3溶液 Cu(NO3)2溶液→NaOH溶液 Cu(OH)2 C.Fe →点燃O2 Fe2O3→稀硫酸Fe2(SO4)3溶液 D.CaO →H2O Ca(OH)2溶液 →Na2CO3溶液 NaOH溶液36.某固体混合物由K2CO3、K2SO4、CaCl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 , 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aCl2 , KClB. 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 , K2SO4 , KClC. 只通过步骤①②就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D. 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37.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吸收 NOx(如NO、NO2等)的物质是BaO B.CO2过多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 C.上述工作图中共有3种氧化物 D.该技术实现了NOx(如NO)气体通过NSR技术转化为N2,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38.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红色B.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没有可燃性C.该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D.为防止发生爆炸,实验前应先加热玻璃管,再通入CO气体39.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防止发生爆炸B. 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主要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C. 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D. 乙中有尾气处理装置,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40.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它不可能是( )①有机物 ②盐 ③碱 ④酸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1.现有四种物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将它们分成两组:一组为一氧化碳、氢气、甲烷;另一组是二氧化碳,其分组依据是( )A.是否为气体 B.是否为单质 C.是否为有机物 D.是否具有可燃性42.某校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该实验室新购进部分生石灰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 )A.③和① B.④和① C.①和② D.③和④43.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仅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不宜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 ) A. Fe—Cu合金B. Cu—Al合金C. Al—Na合金D. Cu—Na合金44.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B.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C.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D.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45.铕(Eu)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冷水反应,应保存在氩气中。铕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u+2H2O═Eu(OH)2↓+H2↑,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46.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例如:破铁锅、坏车架、废弃易拉罐、旧电线和铝材下脚料等可归为一类回收,它们属于( )A.金属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47.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 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 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C. 是银白色的固体 D. 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4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CH4 B.CH3COOH C.C2H5OH D.CaCO34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①C→Cu ②Cu→CuCl2 ③CaO→CaCl2 ④Fe→Fe(OH)2 ⑤Ba(OH)2→NaOH,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50.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 )A.①单质、③氧化物 B.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C.①化合物、③氧化物 D.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 参考答案1.C 2.D 3.B 4.D 5.B 6.C 7.C 8.D 9.A 10.B11.A 12.A 13.B 14.B 15.A 16.C 17.C 18.D 19.B 20.C21.A 22.A 23.D 24.D 25.C 26.B 27.B 28.D 29.B 30.B31.B 32.A 33.A 34.B 35.D 36.D 37.C 38.A 39.B 40.C41.D 42.D 43.D 44.B 45.C 46.A 47.B 48.D 49.C 50.B选项物质甲乙丙丁ACO2CaCO3H2OO2BNaOHNaClCO2Na2CO3CH2O2H2OO2MgODCaOCa(OH)2H2OCaCl2药品柜编号①②③④…药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酸硫酸二氧化锰氧化铜氯化钠硫酸钠…金属NaKAlCuFe熔点/℃97.563.666010831535沸点/℃883774246725672750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选择训练(9)1.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金属与硫酸反应得到的是( ) A. FeSO4 B. Al2(SO4)3 C. Fe2(SO4)3D. ZnSO42.小科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3.能用金属与同一种酸反应制取的化合物是( )A.CuCl2、AlCl3 B.ZnCl2、MgCl2C.Fe2(SO4)3、FeSO4 D.NaCl、K2SO44.通过实验可以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5.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6.由Ag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8g,将其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0.4gH2 , 则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 A. Cu B. Zn C. Mg D. Fe7.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海底、从事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反应式是: ① 2FeTiO3+6C+7Cl2 2FeCl3+2TiCl4+6CO;②2Mg+TiCl4 2MgCl2+Ti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FeTiO3属于氧化物 B.钛合金是一种金属单质C.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D.TiCl4中钛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96:718.某同学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B.铁与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B. 反应后不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C. 根据图像分析,金属镁产生氢气最多D. 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10.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 一定不含AgNO3 , 可能含有Al(NO3)2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11.向一定量的硝酸亚铁、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过滤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后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是( )A.Mg2+、Fe2+ B.Mg2+、Cu2+ C.Fe2+,Cu2+ D.只有Mg2+12.小明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实验流程,依据该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 A.①稀盐酸 ②硝酸银 B.①稀硫酸 ②硫酸锌C.①稀盐酸 ②硫酸亚铁 D.①稀硫酸 ②硝酸镁13.为了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小龙设计了如图实验。实验可知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14.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和铁 B.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 C.从图中可看出三种金属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等 D.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15.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B.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C.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D.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16.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mg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滤渣的质量仍为mg,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无色 B.滤渣中的物质最多含有三种,最少含有两种 C.取反应后的滤液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有固体附着 D.向少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滤渣,溶液可能变为浅绿色1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18.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的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液中一定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有Mg(NO3)2 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该过程至少发生两个化学反应19.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20.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 B.碳酸钙、甲烷、乙醇均属于有机物 C.氧化铜、生石灰、二氧化硫均属于氧化物 D.合金、塑料、合成纤维均属于合成材料 21.近年来,垃圾分类正在我市各地有序推进。下列是小科从家里整理出来的几件垃圾,其中主要材料不是有机物的是( ) A. 玻璃瓶 B. 塑料袋 C. 报纸 D. 旧衣服 22.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故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导电性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23.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 日常生活中纯金属使用比合金更广泛C.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涤纶、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D. 塑料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24.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日常生活中纯金属使用比合金更广泛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涤纶、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D.塑料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25.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它的镜片内含有溴化银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单质溴和银,镜片颜色变深;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镜片颜色变浅。有关该眼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B. 铜螺丝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铜锈C. 溴化银分解后,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 溴和银化合成溴化银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26.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在8克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 该有机物可能是C2H2C.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 燃烧过程中消耗了有机物1.6克27.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O B.H2O2→H2 C.CaCO3→CO2 D.S→SO22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u→Cu(NO3)2 B.Cu(OH)2→CuO C.BaCl2→BaSO4 D.CaCO3→Ca(OH)229.与金属的置换反应规律相似,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l2+2NaBr=2NaCl+Br2;Br2+2KI=2KBr+I2;I2+Na2S=2Nal+S↓。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B A.Cl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C.Br2+Na2S=2NaBr+S↓ D.Cl2+K2S=2KCl+S↓30.如图是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 其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 ) A.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复分解、化合、置换、分解D.分解、置换、化合、复分解31.下列各组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 KCl NaCl NH4Cl NH3H2O B. CuSO4 NaCl KOH ZnCl2C. Na2SO4 HCl NaCl AgNO3 D. FeCl3 NaNO3 K2SO4 NaCl32.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33.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所示方向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34.“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MgO在上述转化中质量不变 C.上述反应中的产物只有CH4 D.参加该反应的CO2与H2分子个数之比是1:235.下列制备物质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CO CuO¯△ CO2→NaOH溶液Na2CO3溶液 B.Cu →AgNO3溶液 Cu(NO3)2溶液→NaOH溶液 Cu(OH)2 C.Fe →点燃O2 Fe2O3→稀硫酸Fe2(SO4)3溶液 D.CaO →H2O Ca(OH)2溶液 →Na2CO3溶液 NaOH溶液36.某固体混合物由K2CO3、K2SO4、CaCl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 , 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aCl2 , KClB. 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 , K2SO4 , KClC. 只通过步骤①②就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D. 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37.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吸收 NOx(如NO、NO2等)的物质是BaO B.CO2过多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 C.上述工作图中共有3种氧化物 D.该技术实现了NOx(如NO)气体通过NSR技术转化为N2,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38.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红色B.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没有可燃性C.该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D.为防止发生爆炸,实验前应先加热玻璃管,再通入CO气体39.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防止发生爆炸B. 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主要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C. 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D. 乙中有尾气处理装置,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40.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它不可能是( )①有机物 ②盐 ③碱 ④酸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1.现有四种物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将它们分成两组:一组为一氧化碳、氢气、甲烷;另一组是二氧化碳,其分组依据是( )A.是否为气体 B.是否为单质 C.是否为有机物 D.是否具有可燃性42.某校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该实验室新购进部分生石灰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 )A.③和① B.④和① C.①和② D.③和④43.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仅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不宜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 ) A. Fe—Cu合金B. Cu—Al合金C. Al—Na合金D. Cu—Na合金44.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B.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C.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D.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45.铕(Eu)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冷水反应,应保存在氩气中。铕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u+2H2O═Eu(OH)2↓+H2↑,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46.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例如:破铁锅、坏车架、废弃易拉罐、旧电线和铝材下脚料等可归为一类回收,它们属于( )A.金属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47.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 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 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C. 是银白色的固体 D. 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4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CH4 B.CH3COOH C.C2H5OH D.CaCO34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①C→Cu ②Cu→CuCl2 ③CaO→CaCl2 ④Fe→Fe(OH)2 ⑤Ba(OH)2→NaOH,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50.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 )A.①单质、③氧化物 B.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C.①化合物、③氧化物 D.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 参考答案1.C 2.D 3.B 4.D 5.B 6.C 7.C 8.D 9.A 10.B11.A 12.A 13.B 14.B 15.A 16.C 17.C 18.D 19.B 20.C21.A 22.A 23.D 24.D 25.C 26.B 27.B 28.D 29.B 30.B31.B 32.A 33.A 34.B 35.D 36.D 37.C 38.A 39.B 40.C41.D 42.D 43.D 44.B 45.C 46.A 47.B 48.D 49.C 50.B选项物质甲乙丙丁ACO2CaCO3H2OO2BNaOHNaClCO2Na2CO3CH2O2H2OO2MgODCaOCa(OH)2H2OCaCl2药品柜编号①②③④…药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酸硫酸二氧化锰氧化铜氯化钠硫酸钠…金属NaKAlCuFe熔点/℃97.563.666010831535沸点/℃88377424672567275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