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锦瑟获奖教案设计
展开授课题目
锦瑟
课 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复习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2.掌握朗诵技巧,获得朗诵体验;
3.了解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4.结合这首诗的多向旨意,学习开放性诗歌鉴赏的方法 ;
5.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结合诗的多个典故,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及诗歌主旨。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李商隐被称为最具争议的抒情诗人,下面我们一来看看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饱受争议呢?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 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 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 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四、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听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2.朗读指导
感情基调:哀婉伤感
思忆——语速缓慢
悲伤——情感低沉
迷惘——声音迷茫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感情,获得朗诵体验,指名学生朗读。
五、内容精析
(一)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1、“无端”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此有发问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无从发问之事,于无从发问处发问,正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积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2、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
3、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近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
4、作者为何由瑟入笔起兴? (幻灯片无,另讲)
或者是因为见到锦瑟而引起追忆;或者是因为听人弹瑟而触发感受;或者是因为亲自操瑟而引出心事。这里的不明确是“朦胧”特点的体现,也正是“朦胧”的好处:可以为欣赏者提供更广阔的欣赏品味的空间。
(二)颈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体现世事的变化难测,难于把握。 表明美好梦想的幻灭,迷惑怅惘。曾经的追求终成幻影,曾经的美梦终于成空。……
2、典故“杜鹃伤春”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听瑟的感觉:听到锦瑟音哀曲怨,就如听到杜鹃鸟送春归去的凄婉之音。 伤逝与无奈:自己年华已逝,事事成空,今生今世恐怕再无转机;死掉之后,也只会如望帝一样留下无限悲凄。 不甘之情:望帝之心通过杜鹃之啼传达出来;鼓瑟之人一片心思通过音乐传达出来;我的一片心思则会通过诗作传达出来。不能将其轻弃。 惋惜之意:可叹望帝一片赤诚却是如此结局;可叹望帝一份“春心”只能以哀啼相告;可惜我们的心思总是只能以另一种方式传达。……
3、这两句诗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绪?
梦幻 美好 迷离 怅惘 // 怨愤 哀怨 凄凉 悲苦 不甘
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三)颔联--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1、典故“鲛人泣珠”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鲛人泣泪为珠;鼓瑟者因痛苦心事奏乐:美丽总是与痛苦相连; 月亮、珍珠、泪珠都是圆而亮的,前二者相映,原本美丽异常,加上泪珠,却构成了一种凄楚之美。 “沧海”极易令人想起“沧海桑田”的成语,有隐指今昔变化巨大之意;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痛苦,在今天回忆起来,都成为一种美丽。……
2、典故“良玉生烟”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或指美好时光,或指美好梦想,或指美好情缘,或指美好前途: 异常美好却无从把握,难于得到,甚或连踪迹都难于寻觅; 就如玉深埋地下却又露有痕迹一样,此情深埋心中却又时有显露; 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 可以望见却难以企及。……
3、上下联各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空旷 寂寥 孤独 冷清 凄美 //美丽 朦胧 似真似幻 若即若离
(四)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此情”呼应上文何处?
“此情”与“思华年”相呼应。
2、“惘然”怎样解释?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3、这句诗可作怎样的理解?
(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 , 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 , 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外之意是 , 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说明“此情”存在时间已经很长(扣“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彼时见烟即已知玉存在,由此生情)。
说明对“此情”的无奈:当时面对“此情”就无办法,今天面对“此情” 必定更加怅惘 , 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六、究竟《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1、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
2、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3、政冶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4、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伤世诗。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6、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认为:(并不要求学生认同)
这首诗应该是感时伤世诗。《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七、总结
王蒙先生就曾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
刚刚我们就是完成了一次与作家的合作,一种诗歌的二次创作,一种创作性的背叛——指的是对作者创作时的实际意图的无意或有意的曲解。这种重新挖掘出作者自己未曾意识到的作品的潜在意义,或者增加一种预料不到,甚至可以代替原意的新意义。因此,我们让诗歌的内容更加的丰盈。所以,《锦瑟》虽然晦涩难懂,但是我们依然触摸到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诗人的脉搏。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拨弄弦瑟,抚思华年,是追寻逝去的青春,是追问淡远的少年志向,是追思政治的失意和惆怅,是倾诉没落的时代,是诉说家事的衰颓。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21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知人论世,解题,诵读感知,整体感知,文本研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作者题解,朗读全文,把握内容,问题探讨,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项脊轩志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2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项脊轩志优质教学设计</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课文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