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试卷7
展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倩影 qiàn 霎时 shà 参差 cēn 脉脉 mò
B.袅娜 niǎ 独处 chù 幽僻 pì 煤屑 xiè
C.颤动 chàn 纤腰 xiān 弥望 mí 踱步 duó
D.酣眠 hān 乍看 zhà 敛裾 jū 宛然 wǎn
【答案】B
【解析】B项,“独处”的“处”读音为 chǔ。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B.老师要求大家做完作业后要多检查几遍,一般总能发现一些难以察觉的小问题。
C.黑恶势力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被铲除,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无不拍手称快。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答案】A
【解析】A.事倍功半:比喻费力大而收效小。句中是说方法科学得当,收效应该大,应用“事半功倍”;B.难以察觉:要发现某些现象很困难。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C.拍手称快:形容因事情有称心如意的结局而高兴愉快的样子。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D.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不知疲倦。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俩失联了近20年,没想到竟在黄埔区第二轮全员核酸大筛查的检查点不期而至了。
B.班主任虽然是个年轻老师,但做事极细心,全班五十个学生的各种信息他都了如指掌。
C.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精神,虚心向老师请教。
D.为了挽救濒临倒闭的工厂,新来的厂长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销售,直可谓处心积虑。
【答案】B
【解析】A.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这里形容失联了近20年的他们在检查点相遇,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正确;B.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形容老师对全班学生信息的了解,使用正确;C.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在此形容向老师请教,使用对象错误,使用不正确;D.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含贬义)。褒贬误用,使用不正确。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光伏电站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在各地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B.实验研究和大量社会实例都表明,情商对个人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影响大于智商。
C.为公众讲好杰出科学家的故事,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D.切实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解决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答案】D
【解析】成分残缺。应改成“解决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问题”。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B.杭州的历史文化只有杭州的自然风景配得上,杭州的自然风景也只有杭州的历史文化配得上。
C.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完全取决于他有理想抱负,受到良好教育和自身的刻苦努力。
D.我们要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答案】B
【解释】A项假设关系,应用“只要……就……”,条件关系,应用“只有……才能……”。C项“能否”表示两个问题,后续只是回答一个方面。D项顺序颠倒,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下列对全词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苏轼善于以时世为词,拓宽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报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谪,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宿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首词借咏史,抒写了诗人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片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的英雄;下片则抒发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情怀。
【答案】D
【解析】“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情怀”错误,这句是祭奠古人,也宽慰自己。故选D。
二、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全词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苏轼善于以时世为词,拓宽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报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谪,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宿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首词借咏史,抒写了诗人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片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的英雄;下片则抒发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情怀。
【答案】D
【解析】“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情怀”错误,这句是祭奠古人,也宽慰自己。故选D。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可算是苏轼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作者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的块垒。
B.这首词开篇九描绘出了一种广阔、雄浑的景象,不仅有自然景物,而且有千古的英雄人物在读者面前一一浮现。
C.词中豪壮的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和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上。比如:肖像描写,而且以美女衬英雄。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壮志未酬的一种无奈,一种自慰,可以说是豪放中略见苍凉。
【答案】C
【解析】词中没有塑造诸葛亮的形象。故选C。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秦兵旦暮渡易水
C.发尽上指冠
D.越国以鄙远
【答案】D
【解释】例句“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A项“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修饰封(装),表动作行为的工具。B项“旦暮”,名词作状语,在旦夕间。C项“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方。D项“鄙”,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作边邑。所以选D项。
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荆轲和而歌
A.又前而为歌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答案】B
【解释】例句中“荆轲和而歌’的“而”,表修饰。A项“而表承接。B项“而”,表修饰。C项“而”,表并列。D项“而”,表转折。所以选B项。
3.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答案】D
【解释】例句“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为定语后置句。A项“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B项“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C项“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D项“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句。所以选D项。
四、作文(40分)
以“《一次难忘的经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
目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个小时,他才来,阅读,应用文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五):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五),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诗词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十):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十),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