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读书学习类文言文阅读(含练习题及答案)
展开《〈论语〉十二章》 《虽有嘉肴》 《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二.【阅读方法】
第一步:通晓大意。
通读两篇文言文,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明确文中的“人、事、物、理”。课外阅读一般与课内阅读在主题和人物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第二步:切片观察。
根据题目要求,将文中有关的片段分别切割出来,形成一个个小切片,对切片进行观察。
第三步:求同存异。
对比分析这些切片,比较它们在主题、人物、题材、手法、意义等方面的异同,进而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模式+例文
山东中考以“课标+课外”的对比形式考查。共4-5小题,一般是10分左右。主要考点有:实词解释、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选(择题形式考查)、句子翻译、划分朗读节奏、语段文意理解、课内外对比探究。另外,所选课标语段多为节选形式,长度在200~300字之间;课外语段长度在100~200字之间。
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①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②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
【注】①刘瓛(huán):南朝齐人。②芒屩(juē):草鞋。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所欲有甚于生者
B. 不敢出一言以复 而复问妻妾
C. 恒芒屩布衣 人恒过
D. 事母孝谨 事无大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瓛甚奇之,亲为之冠。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1)甲文中宋濂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求书之难和 之难。
(2)乙文画线句运用了 写法,使范缜的形象更丰满。
(3)请分析甲乙两文中的宋濂和范缜品质的异同。
1. C都是“经常,常常”的意思。A.向;比B.回复,反驳;再,又D.侍奉;事情
实词推断:在积累的基础上,把握实词规律,汉字从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推断。
推断技巧:1.字形分析法,2.语境推断法;3.联想推断法;4.结构推断法;5.语法推断法;6.通假推断法;
2.(1)抄写(抄录)完毕,跑着把书(它)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2)刘瓛认为他很奇特(认为他很不同寻常或对他感到非常奇特),亲自为他举行加冠礼。
3. 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
4.(1)求师 (2)对比(3)共同点:勤奋(刻苦) 不同点:宋濂诚信,尊师(恭敬、谦卑);范缜孝顺,内心强大(精神强大、不攀比、独得其乐、苦中作乐、意志坚定)。
四【专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黄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于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
(节选自《宋史·黄干传》,有删改)
1.下面选项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上书谏寡人者 奋笔疾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 防患未然
C.执策而临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各执己见
D.未尝稍降辞色 征于色,发于声 色如死灰
2.把【甲】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文中“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是表现转折关系的句子,试分析其在文章主旨的表达上的作用。(3分)
4.请你用【乙】文中的一句话评价宋濂,并阐述理由。(4分)
答案一、(11分)
1.D(2分)
A.“书籍”“文书,文件”“书写”
B.“担心,忧虑”“祸患”“祸患”
C.“拿着”“持、握”“坚持”
D.脸色
2.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分,关键词:“趋”“叩问”,各1分。)
3.宋濂说自己虽然愚笨,但最终仍能有所收获,突出了学习时后天勤奋努力的重要性,深化了只要勤奋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主旨。 (3分,意思对即可)
4.志坚思苦。【甲】文中宋濂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手抄借来的书而学习;不惜走上百里路,只为求学于乡之先达,我们都可以看出他的意志坚定、致思刻苦。(4分,描述词语2分,原因2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1.解释加点词语①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②见往事耳:了解③及鲁肃过浔阳:等到
④即更刮目相待:重新⑤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⑥唯傅修期耳:罢了
2.翻译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杂来推托。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事务繁杂,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
3.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人,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长进。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1)虽有至道 (2)学学半
(3)以补不足也 (4)但能说之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虽有名马,濡辱于奴隶人之手
C.古之学者为己 何陋之有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2分)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
答案】
1.(1)最好的道理 (2)同“敩”,教导
(3)弥补 (4)只
2. B
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因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观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
4.(1)重要性(重要)、 目的(作用)
(2)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行,以利于事。
(四)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③定?”因为肃画④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
【注释】 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豫:同“预”,预先,事先。④画:谋划,筹划。⑤拊:抚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见往事耳 见: (2)及鲁肃过寻阳 及:
(3)肃意尚轻蒙 轻: (4)遂往诣蒙 诣:
2.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像定?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肃于是越席就之。
4.阅读【甲】【乙】两文,用出自甲文的成语填空。
肃意尚轻蒙,只因蒙初不习文,学识浅薄,人称“ ”;后过寻阳,与蒙论议,得五策,不由对蒙“ ”。
5.【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1)了解,知晓 (2)到,等到 (3)轻视,看不起 (4)拜访
评分说明:每个0.5分,意对即可。
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
评分说明:每处1分,超过2处不给分。
3、(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鲁肃于是越过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
评分说明:每句1分,第(1)句给分点为“辞”。第(2)句给分点为“就”。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4、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或刮目相看(答“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待”,也可给1分。)
评分说明:答对一空给1分。
5、两处均以鲁肃的行为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12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②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④然而长,眼如汪洋,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改动)
【注释】①进:进展,这里指学习新的曲子。②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几:同“颀”,颀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
(3)可以益矣 ( )(4)丘未得其志也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缀公卿之后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未得其数也 其真不知马也
D.有所穆然深思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4.【甲】文中宋濂已经“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他为什么还说自己“未有所成”?宋濂苦学和孔子学琴的事迹,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2分)
1.(4分)(1)热水 (2)同“披”,披着,穿着 (3)增加 (4)志趣,意旨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2.(2分)D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3.(4分)
(1)因为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作出这样的乐曲呢!
评分标准:(1)翻译出因果复句且句意正确,得1分;关键词“足”翻译正确,得1分。共2分。(2)句意正确,得1分;关键词“为此”翻译正确,得1分。共2分。
4.(2分)因为宋濂志在求学,不在为官,他认为自己的学问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所以说“未有所成”,显示了他谦逊的态度。
启示:要勤奋好学,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评分标准:第一问答出宋濂求学的谦逊态度,得1分;第二问围绕“勤奋好学”和“精益求精”,任答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①善而救其失者也。 (节选自《礼记 学记》)
【注释】①长(zhǎng):生长,引申为发扬。
1.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弗食,不知其旨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B.虽有至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人之学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然后能救其失也 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2.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B.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C.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D.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②乙文中“教也者”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A
2.①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②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
3.B
4.①教学相长。
②教师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缺点的人。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不知其旨也( )
(2)然后能自强也( )
(3)学不可以已( )
(4)故木受绳则直(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4分)
【答案】
1.(4分,每小题1分)⑴甘美⑵勉励⑶停止⑷所以,因此 2.(2分)C
3.(4分,每小题2分)
⑴《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⑵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4.(2分)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4分)要求:(1)提出观点、看法(1分)(2)阐明理由(1分)(3)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2分)
(八)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每小题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2)然后能自反也 反:
(3)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
(4)舍问,其奚决焉 舍: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2分)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答案】
1.(1)旨:甘美,美味,甘味(2)反:反省(3)好:喜欢,喜爱(4)舍:放弃,舍弃
2.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关键点:至、善,“虽”译成“即使”不扣分)(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关键点:好,判断句〕
4【甲】教学相长也。(1分)【乙】君子之学必好问。(1分)
5.(1)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1分)(2)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1分)
【乙】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
(九)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5题。(共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2)负笈不远险阻 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4.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5.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2分)
【答案】
1.(1)旨:甘美 (2)负:背
2.(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评分说明:(4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是故”“困”漏译或错译扣1分。
3.B 4.D
5.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人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评分说明:(2分)围绕两文,言之有理即可。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_________
(3)诚能如是 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令心意不驰走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
2.B
3.(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13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滑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鸯,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济《曾国藩家书》)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
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
D.“缀公卿之后”“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中“缀”和“谬称”皆为谦辞。
2.下面句中加点 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B.援疑质理 质:询问
C.媵人持汤沃澈 汤:菜汤
D.右备容臭 臭:香气
3.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谷也。
5. 【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劝学" ,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 (2 分)
6.在读书求学方面,【甲】【乙】两文带给你哪些启示? (3 分)
1. A
2. C
3.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4.我多次挖井却没有水可以喝,是没有(做到)专一的过错 (啊)。或“我挖井多次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一的过错。”
5. 【甲】文现身说法或“以事实为例”或“运用对比手法”等。
【乙】文讲道理或“引用谚语”或“运用比喻阐述道理”或“举例说理”等。
6.酷爱学习,勤奋刻苦,虚心求教(谦恭求教),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有明确的目标,有远大的志向,不慕虚荣,意志坚定,专心致志等。篇目
事件或内容
道理
语言特点
送东阳马生序
回忆借书而读和外出求学的“嗜学”以及艰苦的求学经历,再转到现实中写“今天”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引出“劝学”的主旨,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有所成就。
为学要勤奋好学、不怕艰苦、抵制诱惑、专心致学。
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如自我评价谦卑,自称“愚”;追忆往昔读书艰难及读书之乐,情感真挚。
《论语》
十二章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
学习、思考、志向、仁爱、宽恕、惜时。
语录体
孙权
劝学
通过孙权劝学吕蒙读书,大有长进的故事
开卷有益
—
虽有
佳肴
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知困”的两种情境
“教学相长”
—
北冥
有鱼
鲲变为大鹏,硕大无比,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志向高远,善借风势,从北海飞往南海形成壮丽景象。
世间万物都要有所依凭,没有绝对自由的境界。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人物轶事类文言文阅读 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人物轶事类文言文阅读 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专题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含练习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含练习题及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能力,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 (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 (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