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1页。
1.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过点 A 作 AE ⊥ BC 于点 E . 若菱形 ABCD 的面积为24, AE =4,则 AB 的长为( B )
2. (2022·河南)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 BD 相交 于点 O ,点 E 为 CD 的中点.若 OE =3,则菱形 ABCD 的周长为 ( C )
5.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 BD 相交于点 O ,点 E 在线段 BO 上,连接 AE . 若 CD =2 BE ,∠ DAE =∠ DEA , EO =1,则线段 AE 的长为 .
7.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D ∥ BC ,对角线 BD 的垂直 平分线与边 AD , BC 分别相交于点 M , N ,且 BD =24, MN = 10,求四边形 BNDM 的周长.
8.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B = AD , BD 平分∠ ABC , AC ⊥ BD ,垂足为 O .
(1)求证: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 AOD ≌△ COB (ASA).∴ AD = BC . 又∵ AD ∥ BC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 AC ⊥ BD ,∴▱ ABCD 是菱形.
9. 如图, AC 是菱形 ABCD 的对角线,点 P 是 AC 上的一个动 点,过点 P 分别作 AB 和 BC 的垂线,垂足分别是 F , E . 若菱形 的周长是12,面积是6,则 PE + PF 的值是 .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 B , C , D 的坐标分别为(- 3,0),( x , y ),(0,4),(-6, z ).若以点 A , B , C ,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 z 的值为 .
11.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 AB = AC , AD 平分∠ BAC 交 BC 于点 D . 在线段 AD 上任取一点 P (点 A 除外),过点 P 作 EF ∥ AB ,分别交 AC , BC 于点 E , F ,作 PQ ∥ AC ,交 AB 于点 Q ,连接 QE .
(1)判断四边形 AQP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解:四边形 AQPE 为菱形.理由如下:∵ EF ∥ AB , PQ ∥ AC ,∴四边形 AQPE 为平行四边形,∠ BAD =∠ EPA . ∵ AD 平分∠ BAC ,∴∠ CAD =∠ BAD . ∴∠ CAD =∠ EPA . ∴ EA = EP . ∴▱ AQPE 为菱形.
(2)当点 P 在何处时,四边形 AQPE 的面积为四边形 EQBF 面 积的一半?
∵四边形 AQPE 为菱形,
∴ AD ⊥ EQ .
∵ AB = AC , AD 平分∠ BAC ,
∴ AD ⊥ BC . ∴ EQ ∥ BC .
又∵ EF ∥ AB ,
∴四边形 EQBF 为平行四边形.
如图,过点 E 作 EN ⊥ AB 于点 N .
∴ S菱形 AQPE = EP · EN
12. 如图,已知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8,另一条对角线的长 为6,点 M , N 分别是边 BC , CD 的中点,点 P 是对角线 BD 上 一点.求 PM + PN 的最小值.
解:如答图,作点 M 关于 BD 的对称点 Q ,连接 NQ ,交 BD 于 点 P ,连接 NP .
易知 PQ = PM ,∴ PM + PN = PQ + PN .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 PM + PN 的值最小.连接 AC ,则点 P 是 AC 的中点.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 AC ⊥ BD ,∠ QBP =∠ MBP . ∴点 Q 在 AB 上.
由折叠的性质,得 MQ ⊥ BD ,∴ AC ∥ MQ .
∵点 M 为 BC 的中点,∴点 Q 为 AB 的中点.
∵点 N 为 CD 的中点,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 BQ ∥ CN , BQ = CN .
∴四边形 QBCN 是平行四边形.
∴ PQ ∥ AD .
又∵点 Q 是 AB 的中点,
∴ PQ 是△ ABD 的中位线,
即点 P 是 BD 的中点.
同理可得, PM 是△ ABC 的中位线,
∴点 P 是 AC 的中点.
∴点 P 是菱形 ABCD 对角线的交点.
在Rt△ BPC 中,由勾股定理,得
∴ PM + PN = PQ + PN = QN =5.
故 PM + PN 的最小值为5.
13. (选做)已知 AC 是菱形 ABCD 的对角线,点 E 在 BC 上,连 接 AE ,且 AE = AC .
(1)如图1,若∠ D =30°, BE =4,求 AC 的长;
(1)解:∵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D =30°,
如图1,过点 E 作 EF ⊥ AB 于点 F ,则∠ BEF =90°-∠ B =90°-30°=60°.
∵ AE = AC ,
∴∠ AEC =∠ ACE =75°.
∴∠ AEF =180°-∠ AEC -∠ BEF =180°-75°-60°=45°.
∴△ 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2,过点 C 作 CH ⊥ AB 于点 H ,点 F 为 CD 上一点,连 接 AF ,∠ DAF =∠ BAE , DF = AH ,求证: AB =3 AH .
(2)证明:如图2,在线段 AB 上取一点 G ,使 BG = BE ,连接 CG .
∴∠ B =∠ D , AB = AD = BC .
∴△ BAE ≌△ DAF (ASA).
∴ BE = DF , AE = AF . ∴ BG = DF .
∴△ CBG ≌△ ABE (SAS).∴ CG = AE .
又∵ AE = AC ,∴ CG = AC .
∵ CH ⊥ AB ,∴ AH = HG .
∵ AH = DF , BG = DF ,
∴ AH = HG = BG .
∴ AB =3 AH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菱形的性质,典例讲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图片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课前导入,菱形的面积,典例讲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课前导入,一组邻边相等,菱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平行,四条边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且ABA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