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测试题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测试题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6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为A.B.C.D.2.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语等包含的反应过程为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低的是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日照香炉生紫烟;⑥火树银花。A.①②④⑥ B.③⑤ C.⑤⑥ D.③3.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储存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000~20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已知键能是指断开1mol化学键变为气态原子时所需要的能量,或形成1mol化学键时所释放的能量。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C.反应是吸热反应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4.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碳的燃烧热为B.转化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在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由碳转化为一氧化碳的热化学方程式为5.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完成,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铝热反应的能量变化与B→C趋势相似C.三种物质中B最稳定 D.A→B的反应一定需要加热6.和反应,其能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C. D.相同条件下比更稳定7.为了探究、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某化学活动小组获得如下实验数据(假设实验中试剂均充分反应,生成的完全分解为逸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A. B. C. D.8.“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完成飞行任务的同时还推出了“天宫课堂”。下列有关“天宫课堂”的说法错误的是A.“泡腾片实验”(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反应)产生的“欢乐小气泡”为CO2B.“冰雪实验”所用的乙酸钠可由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生成C.“水油分离实验”不经离心操作可直接用分液漏斗将水油分离D.“冰雪实验”中乙酸钠过饱和溶液结晶形成“热冰”现象,属于放热过程9.单质硼可以溶于热的浓硝酸生成硼酸(H3BO3),硼酸是有重要用途的一元弱酸,能溶于水,可用作防腐剂;硼烷(B2H6,常温下为气态)是一种潜在的高能燃料,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B2O3固体和液态水,燃烧热为2165 kJ·mol-1,Al2O3熔点很高,是两性氧化物,可溶于强酸、强碱,下列化学反应表示错误的是A.硼与热的浓硝酸反应:B+3HNO3 H3BO3+3NO2↑B.硼酸与NaOH溶液反应:H++OH- = H2OC.Al2O3和NaOH溶液反应:Al2O3+2OH-+3H2O= 2D.硼烷的燃烧热:B2H6(g)+3O2(g) =B2O3(s)+3H2O(l) ΔH=-2165 kJ·mol-110.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热量19.3 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已知 , ,则D.已知 ,则 1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则反应的焓变为A.−488.3kJ/mol B.−244.15kJ/mol C.488.3kJ/mol D.244.15kJ/mol1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则将1.5mol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46.2kJB.反应物的热效应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C.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285.8kJ,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已知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则H2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的中和热13.有以下三个反应H2(g)+O2(g)=H2O(g) ΔH1H2(g)+O2(g)=H2O(l) ΔH22H2(g)+O2(g)=2H2O(l) Δ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ΔH1、ΔH2、ΔH3均小于0 B.2ΔH2=ΔH3C.ΔH1>ΔH2 D.2ΔH1<ΔH314.反应分两步进行:①;②。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的反应一定要加热 B.物质中X最稳定C.A和B的总能量大于C的总能量 D.①②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二、非选择题15.书写给定条件下的热化学方程式。(1)与适量反应,生成和,放出的热量 。(2)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热量 。(3)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和,吸收热量 。(4)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和(标准状况)并放出的热量 。16.为了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 (填“高”或“低”)。(3)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 释放出来。(4)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5)写出一个符合题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①,②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相同状况下,能量状态较低的是 ;17.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2)生成18 g水时放出的热量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1)苏打水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请写出小苏打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2)“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浓盐酸)不能混用,混合会产生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3)Na2O2常用作呼吸面罩供氧剂,请写出Na2O2的电子式 。(4)硅是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材料,请写出硅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5)4g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9.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6)已知:①②H2(g)+1/2O2(g)=H2O(g) ∆H2=-285.8kJ·mol-1③CO(g)+1/2O2(g)=CO2(g) ∆H3=-283.0kJ·mol-1写出煤气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键F-FN-F键能/941.7154.8283.0序号试剂1试剂2混合前温度混合后温度Ⅰ盐酸含的溶液Ⅱ盐酸含的溶液参考答案:1.D【详解】A.由图可知,mol氮气与mol氢气生成液氨反应的热量为(b+c—a)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A错误;B.由图可知,mol氮气与mol氢气生成氨气反应的热量为(b—a)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或,故B错误;C.由图可知,mol氮气与mol氢气生成液氨反应的热量为(b+c—a)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D.由图可知,mol氮气与mol氢气生成氨气反应的热量为(b—a)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D。2.D【分析】反应过程为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低,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①燃烧为放热反应,故①错误;②蜡烛燃烧为放热反应,故②错误;③高温煅烧大理石为吸热反应,故③正确;④火药燃烧为放热反应,故④错误;⑤不涉及化学变化,故⑤错误;⑥包含物质燃烧,为放热反应,故⑥错误。【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②④⑥都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⑤不涉及化学变化,故B错误;C.⑤不涉及化学变化,⑥包含物质燃烧,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D.③高温煅烧大理石为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3.B【详解】A.N2(g)→2N(g)为化学键的断裂过程,应吸收能量,A错误;B.N(g)+3F(g)→NF3(g)为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B正确;C.反应N2(g)+3F2(g)=2NF3(g)△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941.7+3×154.8-283.0×6)kJ•mol-1=-291.9kJ•mol-1,△H<0,是放热反应,C错误;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则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D错误;故答案为:B。4.C【详解】A.时,的燃烧热为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所以碳的燃烧热为,故A正确;B.转化Ⅱ为和反应生成放出热量,则和反应生成放出热量,则转化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C.据图知,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热量,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说明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故C错误;D.据图知,与反应转化为时放出热量为,所以由碳转化为一氧化碳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答案选C。5.B【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A→B时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的高,该步反应是吸热反应,B→C时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的能量低,该步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B.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图示B→C的反应也是放热反应,故两个反应能量变化趋势相似,B正确;C.能量含有的能力越低,物质就越稳定。根据图示可知C物质的能量最低,因此三种物质中C物质最稳定,C错误;D.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都与反应条件无关,吸热反应并非一定需要加热,例如氯化铵晶体和Ba(OH)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A→B步的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6.A【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①2Na+(g)+2Cl-(g)=2NaCl(g) △H8;②2Na+(g)+2Cl-(g)=2NaCl(g) △H6;③2NaCl(g)=2NaCl(s) △H7,根据盖斯定律,将②+③,整理可得:2Na+(g)+2Cl-(g)=2NaCl(g);所以△H8=△H6+△H7,A正确;B.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固态变为气态为吸热反应,焓变大于0,,B错误;C.断裂化学键需吸收能量,所以△H4>0,C错误;D.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时会释放能量,说明固体时能量低,更稳定,故相同条件下NaCl(g)不如NaCl(s)更稳定,D错误;选A。7.D【详解】A.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得,结合表数据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则,A正确;B.①中只存在化学键的形成,成键释放能量,焓变小于0,B正确;C.⑤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直接生成水,属于中和反应;②为氢离子和弱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生成碳酸;等量氢离子在中和反应中放热更多,则,C正确; D.由表可知,⑥反应后温度降低,则;⑦反应后温度升高,则;由盖斯定律可知,⑦-2×⑥得④,D错误;故选D。8.C【详解】A.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反应可生成CO2,选项A正确;B.乙酸钠(CH3COONa)可由小苏打(NaHCO3)和白醋(主要溶质为CH3COOH)反应生成,选项B正确;C.太空进行的“水油分离实验”处于微重力环境下,不可直接用分液漏斗将水油分离,选项C错误;D.乙酸钠过饱和溶液结晶形成“热冰”现象,属于放热过程,选项D正确;答案选C。9.B【详解】A.硼溶于热的浓硝酸生成硼酸(H3BO3),则硼与热的浓硝酸反应方程式为:B+3HNO3 H3BO3+3NO2↑,A正确;B.硼酸为弱酸,用化学式表示,则硼酸与NaOH溶液反应: H3BO3+OH-=NaB ( OH ) 4,B错误;C.Al2O3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2O3+2OH-+3H2O= 2,C正确;D.硼烷( B2H6,常温下为气态)是一种潜在的高能燃料,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B2O3固体和液态水,燃烧热为2165 kJ·mol-1,则硼烷的燃烧热为B2H6(g)+3O2(g) =B2O3(s)+3H2O(l) ΔH=-2165 kJ·mol-1,D正确;故选B。10.D【详解】A.因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具有的能量比石墨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错误;B.因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则1mol N2和3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参加反应的N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此时放出热量19.3 kJ,则热化学方程式 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