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堂检测,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Na2OB.Na2O2C.SO2D.NO2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B.用干冰降雨
C.漂白的草帽久置于空气中变黄D.加热胆矾成无水硫酸铜
3.贮存下列物质的容器应贴如图标识的是
A.镁条B.氧化铜C.烧碱D.氯化钠
4.铝合金、氧化铝、硫酸铝三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氧化物、盐B.单质、混合物、盐
C.盐、氧化物、纯净物D.混合物、盐、化合物
5.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是否能透过滤纸D.是否为均一、稳定、透明的外观
6.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粒子直径的大小
B.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
C.Fe(OH)3胶体是红褐色的
D.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得Fe(OH)3胶体
7.下列分散系中,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是
A.稀硫酸B.硝酸钾溶液C.酒精溶液D.Fe(OH)3胶体
8.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AB.BC.CD.D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所示的转化可以实现的是
A.CO2NaHCO3B.SO2Na2SO4
C.FeS2SO3D.MgCl2溶液Mg(OH)2
10.有甲、乙、丙、丁和Fe(OH)3五种胶体溶液,按甲和丙、乙和丁、丙和丁、乙和Fe(OH)3胶体两两混合,均出现胶体凝聚,则胶体微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溶液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D.甲和丁
11.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的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有关本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沙中浪底来”的物质指的是金的氧化物
B.由沙子(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到计算机芯片(硅)发生了还原反应
C.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cm
D.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
12.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酚酞试液B.镁条C.氯化钾溶液D.氯化铜溶液
13.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云、雾 ② 胶体 ③ 溶液 ④酒精溶液 ⑤泥浆水
A.①②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
1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FeCl2Fe(OH)2B.SSO3H2SO4
C.N2NO2HNO3D.CaCO3CaOCaSiO3
15.K2FeO4可用作净水剂。K2FeO4在水中不稳定,会生成3,胶体;碱性条件下KClO氧化性大于K2FeO4。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转化,在指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B.
C.D.
16.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17.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3O4FeFeCl2
B.H2O2H2H2O
C.Ca(OH)2CaCO3CO2
D.CuSO4CuCuO
18.“柔丹”“伏丹”都是在空气中加热 Hg 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A.氯化物B.合金C.硫化物D.氧化物
19.下列说法与聚沉有关的共有几个:
①制豆腐 ②微波手术刀利用的是胶体聚沉的性质 ③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④不同类型的墨水不能混用 ⑤血型不同的人不能随便输血 ⑥三氯化铁止血
A.3B.4C.5D.6
20.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AB.BC.CD.D
21.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③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 ④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⑤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22.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3B.CH4C.NaHCO3D.HClO3
23.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它能用作高效催化剂。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粉,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温制备纳米级Fe的过程中通入的N2可作保护气
B.获得的纳米级Fe粉,属于胶体
C.FeCl2·nH2O固体加热脱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纳米级Fe粉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
2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AB.BC.CD.D
25.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够按照(“→”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有
A.1项B.2项C.3项D.4项
二、填空题
26.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盐酸、硝酸和硫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 ,请写出纯碱的电离方程式: 。
(2)用聚光手电筒照射Fe(OH)3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 ,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3)已知氢氧化钠能与砒霜发生如下反应(砒霜用X表示):X+6NaOH=2Na3AsO3+3H2O。根据以上反应推断砒霜的化学式为 ,砒霜属于 (填“碱性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
27.阅读下文,依据文章回答问题。
磁流体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医学领域,一种相容性铁磁流体可被用于癌症检测;利用铁磁流体还可以摘除肿瘤。
磁流体的分类方法较多。按照磁性粒子种类,磁流体可分为:铁氧体类磁流体,其磁性粒子是Fe3O4、MeFe2O4(Me=C,Mn,Ni)等。按照应用领域,磁流体可分为:密封用磁流体、医疗用磁流体、润滑用磁流体、印刷打印用磁流体、能量转换用磁流体等。按照性能指标,磁流体可分为:高粘度磁流体和低粘度磁流体、高挥发损失磁流体和低挥发损失磁流体、高饱和磁化度磁流体和低饱和磁化度磁流体、重磁流体和轻磁流体。
磁流体有不同的制备方法(如下表所示):
其中,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某种磁流体的步骤如下:将物质的量比为1:2的FeSO4和FeCl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过程中不断搅拌),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的磁流体。
(1)磁流体可以分为密封用磁流体、医疗用磁流体、润滑用磁流体、印刷打印用磁流体等,这是按照 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2)能制得属于胶体的磁流体的方法有 、 。
(3)化学共沉淀法制磁流体的反应为Fe2++ 2Fe3++ 8OH−= + H2O(补充完整离子方程式),将得到的混合物用滤纸过滤,滤液呈黑色。磁流体在 (填序号)。
a.滤纸上b.滤液中
28.现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m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 。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Fe(OH)3胶体进行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粒带 (填“正”或“负”)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
(4)丁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据你推测X、Z烧杯中分散质 (填“相同”或“不同”),Y中产生的气体为 。(填名称)得到的红褐色透明液体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酸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A
HCl
纯碱
NaCl
NO
CuO
B
HNO3
碱石灰
NaClO
CO
CaO
C
HClO
烧碱
NaHCO3
Mn2O7
Na2O
D
NaHSO4
火碱
CuSO4
SO2
Na2O2
选项
a
b
c
A
Fe
FeCl3
FeCl2
B
Al(OH)3
NaAlO2
Al2O3
C
HNO3
NO
NO2
D
CO2
C
CO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B
C
D
物质
编号
a
b
c
1
Na
Na2O2
NaCl
2
NaOH
NaHCO3
Na2CO3
3
Al2O3
NaAlO2
Al(OH)3
4
AlCl3
Al(OH)3
NaAlO2
5
FeO
Fe(NO3)2
Fe(OH)2
6
MgCl2
Mg(OH)2
MgO
7
CuO
CuSO4
Cu(OH)2
8
Si
SiO2
H2SiO3
9
C
CO
CO2
制备方法
化学共沉淀法
碾磨法
蒸着(zhuó)法
制得磁流体颗粒直径
大约40纳米左右
大于300纳米
2-10纳米
参考答案:
1.A
【分析】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或与酸反应只生产盐和水的化合物。
【详解】A. ,符合题意,故A正确;
B.,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 ,SO2为酸性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也不是酸性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答案选A。
2.B
【详解】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反之是化学变化,由此可知选项A、C、D都是化学变化。B中仅仅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选B。
3.C
【详解】该标识为腐蚀品标识,镁条、氧化铜、氯化钠不具有腐蚀性,烧碱是NaOH是具有腐蚀性的强碱,应贴该标识,故答案为C。
4.A
【详解】A项、铝合金是金属铝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成分高温熔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氧化铝属于氧化物,硫酸铝属于盐,故A正确;
B项、铝合金是金属铝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成分高温熔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氧化铝属于氧化物,不是混合物,故B错误;
C项、铝合金是金属铝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成分高温熔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盐,故C错误;
D项、氧化铝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故选B。
6.D
【详解】A.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粒子直径的大小,故A正确;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故B正确;
C.Fe(OH)3胶体是红褐色的,故C正确;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得Fe(OH)3胶体,故D错误;
故答案:D。
7.D
【详解】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100nm的是溶液,大于1−100nm的是浊液;Fe(OH)3胶体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稀硫酸,硝酸钾溶液,酒精溶液是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故选D。
8.C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N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HClO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NaHCO3属于盐,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正确;
D.NaHSO4属于酸式盐,不属于酸,Na2O2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还需通入氨气,A错误;
B.,B错误;
C.,C错误;
D.,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和乙混合聚沉,说明乙胶体粒子吸附负电荷;甲和乙、乙和丁混合发生聚沉说明甲和丁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丙和丁混合聚沉丙胶体粒子吸附电荷;所以乙和丙胶体粒子吸附负电荷。
答案选B。
11.B
【详解】A.“沙中浪底来”的物质指的是金的单质,A错误;
B.由沙子(主要成份为SiO2)到计算机芯片,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B正确;
C.雾属于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100nm,即10-9~10-7m,C错误;
D.金的密度较大,且金不溶于水,因此淘金原理与萃取原理不同,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C选项为易错选项,注意数量级的换算:1nm = 1×10-9m。
12.C
【详解】A.酚酞试液分别滴加到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出现无明显现象和溶液立即变为红色,故能鉴别,A不合题意;
B.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气泡,Mg+2HCl=MgCl2+H2↑,而镁条鱼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能鉴别,B不合题意;
C.氯化钾溶液分别滴加到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故不能鉴别,C符合题意;
D.氯化铜溶液与盐酸不反应,与NaOH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Cu(OH)2,CuCl2+2NaOH= Cu(OH)2↓+2NaCl,故能鉴别,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B
【详解】①云、雾属于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②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③溶液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酒精溶液为溶液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⑤泥浆水属于浊液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③④⑤,故选B。
14.D
【详解】A.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而不是生成氯化亚铁,应利用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转化错误,选项A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生成三氧化硫,不能一步转化生成三氧化硫,选项B错误;
C.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作用下反应生成NO而不生成NO2,不能一步转化生成NO2,选项C错误;
D.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酸钙,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5.C
【详解】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会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A错误;
B.氯化铁溶液在加热条件下水解平衡正向移动,蒸干会得到氢氧化铁,灼烧得到的是氧化铁,B错误;
C.铁与氯气加热可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在水溶液中加入铜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均能实现相互转化,C正确;
D.高铁酸钾在水中不稳定,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被还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价态规律,铁的化合价降低,氧的化合价升高,可知得不到氢气,得到的为氧气,D错误;
故选C。
16.C
【详解】A.对物质进行再分类的方法为树状分类法,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A项正确;
B.对同一物质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交叉分类法,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B项正确;
C.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C项错误;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项正确。
答案选C。
17.B
【详解】A.Fe3O4与CO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和CO2;Fe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可以与HCl发生置换反应产生FeCl2和H2,可以一步实现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不符合题意;
B.H2O2在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产生H2O、O2,不能一步反应产生H2,因此不能实现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B符合题意;
C.Ca(OH)2与CO2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产生CaCO3沉淀;由于HCl的酸性比H2CO3强,所以CaCO3可以与HCl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CaCl2、H2O、CO2,可见能够一步实现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将Fe放入CuSO4溶液中,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FeSO4和Cu,Cu与O2在加热时发生氧化反应产生CuO,能够一步实现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8.D
【详解】“柔丹”“伏丹”都是在空气中加热 Hg 制得的,空气中有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这里的“丹”是指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
答案选D。
19.D
【分析】聚沉是指胶体形成沉淀的过程,以此解题。
【详解】①制豆腐,是指向豆浆中加入盐卤从而聚沉的过程,①正确;
②微波手术刀利用的是胶体聚沉的性质,血液是胶体,微波使血液聚沉属于胶体的聚沉,②正确;
③河水是胶体,河水胶体遇到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了聚沉,日积月累,形成了三角洲,③正确;
④墨水为胶体,不同品牌的墨水含有的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不同,混用可能发生聚沉,故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与胶体聚沉有关,④正确;
⑤血液是胶体,血型不同的人随便输血可能导致其中的胶粒所带的电荷互相中和,从而导致胶体聚沉,⑤正确;
⑥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会中和电荷,使胶体产生聚沉,所以用三氯化铁溶液涂抹止血,⑥正确;
故选D。
20.B
【详解】A.2Fe+3Cl22FeCl3,2FeCl3+ Fe= 3FeCl2,A中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A不符合题意;
B.不能一步直接生成,B符合题意;
C.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NO+O22NO2,3NO2+H2O 2HNO3+NO,C中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C不符合题意;
D.2Mg+CO22MgO+C,2C+ O22 CO,2 CO+ O22CO2,D中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1.B
【详解】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混合物,故①正确;
②硫酸钡是盐,水溶液中难溶,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②正确;
③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故③错误;
④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干馏是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④正确;
⑤置换反应不一定是离子反应,如:CuO+H2Cu+H2O,故⑤错误;
故正确的是①②④,答案为B。
【点睛】常见化学变化:干馏、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等;
常见物理变化或过程:蒸馏、分馏、溶化、汽化、液化、酸化等。
22.D
【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据此判断。
【详解】A、氨气在溶液中不能电离不是酸,选项A错误;
B、甲烷在溶液中不能电离,含有氢元素,属于烃类,选项B错误;
C、碳酸氢钠含有氢元素,属于盐类,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为氢离子和钠离子,属于酸式盐,选项C错误;
D、氯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酸的含义和物质的分类知识,可以根据概念来回答,难度不大。
23.B
【详解】A.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A正确;
B.纳米级Fe粉成分单一,属于单质,不属于胶体,故B错误;
C.FeCl2·nH2O固体加热脱水生成FeCl2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纳米级Fe粉比普通Fe粉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与氧气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B。
24.D
【详解】A.是盐,是碱,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是碱,是酸,是盐,是碱性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5.B
【详解】试题分析:1、中钠与氧气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制备金属钠,故1组能实现相互转化;2、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或与氢氧化钠反应均可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2组可实现相互转化;3、三氧化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或适量盐酸均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受热分解产物为三氧化二铝,3组可实现相互转化;4、氯化铝与氨水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4组可实现相互转化;5、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亚铁与硝酸会反应生成硝酸铁,不能生成硝酸亚铁,故5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6、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产物为氧化镁,氧化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7、氧化铜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故7组可实现相互转化;8、硅可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能转化为硅酸,故8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9、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物为氧化镁、单质碳,故9组可实现相互转化;不能实现相互转化的为5、8,;本题选B。
考点: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26. 纯碱 Na2CO3=2Na++ 一条光亮的通路 As2O3 酸性氧化物
【详解】(1)纯碱是Na2CO3,属于盐,而不是碱,故纯碱不恰当,纯碱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用聚光手电筒照射Fe(OH)3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3)由原子守恒可知,X的化学式为As2O3,根据反应方程式,As2O3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因此As2O3属于酸性氧化物。
27. 应用领域 化学共沉淀法 蒸着法 Fe3O4 4 b
【详解】(1)由信息知,磁流体可以分为密封用磁流体、医疗用磁流体、润滑用磁流体、印刷打印用磁流体等,这是按照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2)分析表中制得磁流体颗粒直径可知:能制得属于胶体的磁流体的方法有化学共沉淀法、蒸着法。
(3)依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到,化学共沉淀法制磁流体的反应为:,将得到的混合物用滤纸过滤,滤液呈黑色。磁流体在滤液中,其原因是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所以答案为Fe3O4、4;b。
28.(1)丙
(2) 用激光笔照射该透明液体,若出现明显的光路,则说明有Fe(OH)3胶体生成 丁达尔效应;
(3) 正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4) 不同 二氧化碳 Fe(OH)3
【详解】(1)甲同学向1m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三价铁会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因此正确的同学是丙。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有胶体生成,因此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激光笔照射该透明液体,若出现明显的光路,则说明有Fe(OH)3胶体生成,这是利用了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3)①胶体具有电泳性质,电泳实验能证明胶粒带电,胶粒向负极移动,说明Fe(OH)3胶粒带正电;
②胶体具有聚沉的性质,向胶体中加入可溶性的电解质、加热、搅拌等条件会使胶体聚沉,所以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4)在X烧杯中分散系为FeCl3溶液,在Z烧杯中分散系为Fe(OH)3胶体,两者分散质不同。前者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后者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涉及到的反应为:3CaCO3+2FeCl3+3H2O=2Fe(OH)3(胶体)+3CO2↑十3CaCl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综合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后作业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堂检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