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展开中国历史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 题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知道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基本史实;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进步与艺术成就。
能力目标:了解西晋实现了短期统一,初步理解西晋短期灭亡的原因;了解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对峙的政权分立状况,认识到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知道东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表现,初步理解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及辉煌成就;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习态度:总体来说,学习态度积极上进,渴望能够获取深层的知识,部分学生学习知
识基础不牢固,有厌学的情绪。
已掌握的知识: 初中七年级已经学过该知识,但由于长时间不复习很多知识点印象不深。
教学重点
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教学难点
在历史长河中认识政权分立与国家统一
人口的南移和影响
教具准备
PPT、视频影像、微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进程、教学时间分配、教师学生活动、教学工具资源利用、教学评价方式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一、课堂导入(10分钟)
1.考勤,复习上次课内容,讲解课后作业
2.导入:故事导入
提问:
该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起学生兴趣,以提问地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二、课堂展开活动一(10分钟):
第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政权更迭
1、东汉末期形成许多割据势力,以袁绍、曹操最为强大。
2、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为我国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
提问:思考: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引起学生兴趣,以提问地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讲故事:草船借箭、刘备三顾茅庐、赤壁之战
学生讲述故事
三、课堂展开活动二(5分钟):
一、政权更迭
220年 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
221年 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
222年 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问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政治与经济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回答
通过他们耳熟能详的史实,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通过绘制南北朝发展示意表帮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四、课堂展开活动三(5分钟):
一、政权更迭
诸葛亮积劳成疾234年病逝。蜀汉开始衰落,刘禅昏庸,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乐公。
266年,司马炎废魏称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晋武帝派大军攻灭孙吴,实现统一。
316年,西晋被匈奴灭亡。可谓“昙花一现”
1.通过《出师表》讲述当时的历史事件。
2.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五、课堂展开活动三(5分钟):
一、政权更迭
1.西晋灭亡后,镇守江南的宗室司马睿于317年称晋王,次年称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2.十六国——西南和北方地区陷于割据混乱,在130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现了十六个国家,这些政权史称十六国。
3.前秦和东晋的对峙,经过淝水之战,东晋军队大败前秦,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失地。
教师讲述
学生认真听课
六、课堂展开活动三(5分钟):
一、政权更迭
学生绘制南北朝发展示意表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七、课堂展开
活动四(10分钟):
二、民族交融
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地点: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南部
少数民族持续地向汉族学习,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增强。
提问:人口南迁的表现。
学生理解回答。
通过他们耳熟能详的史实,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提问:人口南迁的特点和作用。
八、课堂展开活动五10分钟):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逐渐改变了南方落后,荒蛮的状况。
发展农业,手工业
提问: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九、课堂展开活动一(10分钟):
第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科技
1.祖冲之《大明历
2.贾思勰《齐民要术》
3.裴秀《禹贡地域图》
4.郦道元《水经注》
5.“灌钢法”
二、佛教和道教的传播
三、文学和艺术
1.曹操父子
2.陶渊明
3.《文选》
4.《世说新语》《搜神记》
5.王羲之
6.《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播放介绍《齐民要术》视频
学生总结该书的内容和成就
让学生直观领略该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
提问:佛教传播的原因和影响出示:各大石窟图片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出示讲解该时期的文学和艺术
学生欣赏
十课堂展示活动四(5分钟):
练习题
出题
做练习
课堂检验学习情况
十一、成果展示及评价(5分钟)
展示练习的成绩
讲解题目并进行整体分析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十三、小结
本章知识小结
教师总结本章内容的知识点
和教师一起总结本章内容的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本章所学内容,并进一步加深印象
十四、课后任务布置
课后思考与练习
布置作业
完成相对应作业
作业巩固
板书设计
第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政权更迭
二、民族交融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科技
二、江南的开发
三、文学和艺术
教学反思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a href="/ls/tb_c403729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历史高教版中国历史第8课 盛世景象与灿烂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高教版中国历史第8课 盛世景象与灿烂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国历史第8课 盛世景象与灿烂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国历史第8课 盛世景象与灿烂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