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 祝福精品课后练习题
展开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暄赫一时瘦削不堪心灰意懒皮开肉绽
B.千里迢迢走头无路辗转反侧惴惴不安
C.胜券在握性情孤僻白驹过隙垂头伤气
D.趋之若鹜心神不定放浪形骸宽宏大量
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桌帏(wéi)踌蹰(chú)窈陷(yā)间或一轮(jiàn)
B.朱拓(tuò)讪讪(shàn)俨然(yǎn)少不更事(gēng)
C.新正(zhēng)草窠(kē)怔怔(zhèng)咀嚼赏鉴(jué)
D.牲醴(lǐ)歆享(xīn)胆怯(què)陈抟老祖(tuán)
3.下列加点字词的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A.步履蹒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少不更事(经历世事)熙熙攘攘(纷乱的样子)
B.将功折罪(抵罪,赎罪)六神不安(泛指心神)衣冠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
C.絮絮叨叨(说话语气温柔)沸反盈天(充满)不名一钱(占有)
D.莞尔一笑(形容微笑)话不投机(意见相合)天翻地覆(翻过来)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婶起初▲踌蹰,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她从此▲在鲁镇做女工了。大家▲叫他祥林嫂。
A.还 就 便 又 仍然B.还 于是 就 于是 仍然
C.仍 就 便 有 于是D.还 于是 就 又 仍然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
B.肺鱼也是一种重要的“活化石”,其化石记录在整个地史时期都有较好的保存,肺鱼身体结构的变化连续地展现出它们由海洋到陆地淡水环境。
C.《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D.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积极进行绿色能源、低碳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布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赛道。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B.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老祖写的。
C.“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D.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
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顶真)
B.“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讳饰)
C.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比喻)
D.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拟人)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记叙)
B.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描写)
C.“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议论)
D.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抒情)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浙江绍兴人,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B.1918年5月,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C.《祝福》写于1924年,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的第一篇,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五四”运动以后旧中国的社会矛盾,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D.小说的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个部分,《祝福》中采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展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结局。
10.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次为祥林嫂“画像”,准确捕捉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形象地展示了其人生轨迹和悲惨命运。
B.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的悲剧和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中,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表现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揭示其悲剧的社会基础,深化小说主题。
C.“我”是一个有反封建思想倾向,但又软弱无能的知识分子形象,表现出启蒙者面对自己的困境和局限时“彷徨”的一面。
D.文中的语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柳妈“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的一番高论,诡秘无端,煞有介事,见出她的迷信、冷漠而又自以为是。
二、阅读练习
(一)
①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②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③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④“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⑤“是的。”
⑥“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⑦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⑧“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11.第①段“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主要揭示了( )
A.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B.农村在社会生活变迁中的保守
C.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彻底D.国民政府对农村的无耻掠夺
12.对第①段中鲁四老爷书房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壽”字,是主人追求长生久安思想的体现,一般是挂在正堂或卧室的,而他却直接挂到书房里,可见主人家的心志不在读书一事,从侧面看出鲁四老爷的庸俗,也反映出鲁四老爷这封建卫道士道貌岸然的本质。
B.鲁四老爷挂陈抟老祖的“壽”字,大概正如后世儒家弟子供奉孔子的画像一般,含有尊崇之意。这一点强调了鲁四老爷的身份,为他在后文中顽固残酷地对待祥林嫂做了铺垫。
C.脱落的对联暗讽思想的腐朽。祥林嫂的死与不死,鲁四老爷自然全不在乎,似乎是“心气和平”,但她死于新年,忌讳仍然极多的鲁四老爷就难免大为光火、恶言相加,于残酷之外,更显其迷信愚昧,腐朽顽固。
D.书房中有《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说明鲁四老爷热爱读书,并且以程朱理学为自己行为规范的宗旨,证明了他“老监生”身份的货真价实。
13.对第②段中肖像描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祥林嫂比五年前苍老,头发花白程度跟年纪不相称,面容黑瘦,表情麻木,再加上乞丐的衣着,这一切暗示着,祥林嫂这时肉体被摧垮,精神也已死亡了。
B.这里的外貌描写体现祥林嫂不幸的起点,给读者造成悬念,引导读者深入下文。
C.“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祥林嫂精神麻木,不复有生的希望。
D.用“分明”“已经”“纯乎”三个状语,强调祥林嫂的变化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14.对文章倒叙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产生悬念,引人入胜。
B.避免叙述平板和结构单调。
C.从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出发,为了表达主题,使结构有变化,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D.这是作者写作的手法,为了展示其高超的写作技巧。
15.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对祥林嫂关于魂灵有无的询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是怀着希望的:希望其有,死后可以与死去的亲人阿毛见面。
B.“我”的支支吾吾表明“我”对当时黑暗社会是憎恨的,却又无能为力,能给予祥林嫂的只有同情。
C.祥林嫂对灵魂有无的询问,包含着强烈反抗命运的意识,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
D.祥林嫂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没有明确的认识,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不懂得,要如何改变自己人生命运,只能在凄惨中死去。
(二)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怜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6.结合选文内容,赏析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段的景物描写有何含义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祝福
一、基础知识
1.D(A项,“暄赫一时”应为“煊赫一时”或“烜赫一时”;B项,“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C项,“垂头伤气”应为“垂头丧气”。)
2.C(A项,“窈”应读yǎ;B项,“拓”应读 tà;D项,
“怯”应读qiè。)
3.C(絮絮:说话唠叨。)
4.A(根据原文,选A项。)
5.D(A项,“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应改为“将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完美融合”。B项,成分残缺,“展现出它们由海洋到陆地淡水环境”缺“展现”的宾语中心语,应在最后加上“的适应过程”。C项,句式杂糅,“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为目标”可改成“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或“以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为目标”。)
6.B(A项,“骂我”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C项,“她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项的分号改为逗号。)
7.D(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8.D(D项是议论。)
9.C(“呐喊”改为“彷徨”,““五四”运动”改为“辛亥革命”。)
10.B(B项应是四次有关“祝福”的描写。)
二、阅读练习
11.A(题目中的关键词“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意为鲁镇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小说《祝福》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已经进行了辛亥革命,政治的革新没有给鲁镇带来变化,侧面反映的是革命的不彻底性。)
12.D(书房中书种类较少,且有破损,不禁让人怀疑他的不学无术,只是用书来装点门面,其“老监生”身份可能是纳捐得来的。)
13.B(“不幸的起点”错,应是“不幸的顶点”。)
14.D(D项错误,是为内容服务,并非展示技巧。)
15.C(祥林嫂并没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只是有一定的觉醒意识。)
1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祥林嫂在被喝令之后粉碎了一切挣扎的希望,精神完全崩溃的状态。
17.景物描写由回忆回到现实,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的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对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揭露,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使主旨更鲜明突出。
18.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旧社会中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19.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的,无力给祥林嫂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基础模块 下册第二单元一 国殇优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7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一 国殇优秀课时训练</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三 赤壁赋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三 赤壁赋优秀综合训练题</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将进酒精品练习: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a href="/yw/tb_c403721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将进酒精品练习</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