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三模]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24年中考三模试题(解析版)

    [化学][三模]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24年中考三模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三模]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24年中考三模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三模]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24年中考三模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三模]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24年中考三模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三模]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24年中考三模试题(解析版),共19页。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北风其凉,雨雪其雾 B.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C.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意思为北风刮来冰样凉,大雪漫天白茫茫,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大意为秋天荷叶上的一滴露珠是从清澈的夜空中坠落下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过程中涉及到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是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新郑红枣又名鸡心枣,是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的特产,素有“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的盛赞。红枣、苹果、梨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A. 蛋白质B. 油脂C. 无机盐D. 维生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动物肌肉、皮肤、毛发等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牛油、奶油等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C、红枣、苹果、梨中富含的营养素不是无机盐,不符合题意;
    D、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故红枣、苹果、梨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观念逐渐兴起。你认为下列与消费有关的行为中,不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的是( )
    A. 将使用后废旧电池集中处理
    B. 在郊游时,自备凉开水,少购买包装饮料
    C. 多使用一次性制品,如一次性饭盒、纸杯等
    D. 信息化时代,用电子版文件可以减少印刷造成的纸张浪费
    【答案】C
    【解析】
    【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可以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环保措施,不符合题意;
    B、少购买包装饮料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环保措施,不符合题意;
    C、多使用一次性制品,如一次性饭盒、纸杯等既造成资源浪费,又会加重环境污染,不符合绿色环保措施,符合题意;
    D、信息化时代,用电子版文件可以减少印刷造成的纸张浪费,符合绿色环保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用H2O2、KClO3 、KMnO4三种物质都能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 氧气B. 氧分子C. 氧原子D. 氧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H2O2、KClO3 、KMnO4三种物质都能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构成。
    5. 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的核外电子数为65B. 铒是非金属元素
    C. 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D. 一个铒原子含68个质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铒的原子序数为68,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一个饵原子含有68个电子,Er3+是铒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Er3+核外电子数=68-3=65,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铒元素名称含有“钅”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铒的原子序数为68,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一个饵原子含有68个质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隐丹参酮是《本草纲目》记载的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隐丹参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隐丹参酮是由C、H、O三个元素组成的
    C. 隐丹参酮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 隐丹参酮由19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隐丹参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碳元素所占质量比最大,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隐丹参酮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说法错误;
    C、隐丹参酮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说法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隐丹参酮分子由19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A。
    7.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B. 取用液体
    C. 加热液体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实验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操作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准手心,实验操作错误;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手握试管夹的长柄,实验操作错误;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密度大于水,浓硫酸稀释是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D。
    8. 下列通过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体积很小,选项正确;
    B、用剪刀可以剪开铜丝,说明剪刀的硬度大于铜丝的硬度,选项错误;
    C、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由氢元素组成,氢气由氢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
    D、分子在不断运动,将品红放入水中,随着分子的运动,品红在水中扩散,选项正确,故选B。
    9. 家庭装修中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HCHO)对人体有害。科学家发现有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甲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中甲、丙均为有机物
    B. 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没有改变
    C.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数之比为2:1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HCHO,乙为O2,丙为CO2,丁为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因此,甲均为有机物,丙为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甲为HCHO,乙为O2,丙为CO2,丁为H2O,物质种类各不相同,因此,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催化剂“一变(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两不变(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可知,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数之比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 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有助于更深层次理解化学学科。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转化观:CO2与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事实观:铁的氧化物有多种,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C. 组成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D. 守恒观:32gS在32gO2中燃烧生成64gS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不充分燃烧)、可知CO2与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描述正确;
    B、铁的氧化物有FeO、、,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为,故描述错误;
    C、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描述正确;
    D、设32gS与完全反应消耗和生成的质量分别为x、y,
    x=32g
    y=64g
    32gS与完全反应消耗和生成的质量分别为32g、64g,故描述正确。
    故选B。
    11. 下到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取样后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C、铁、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均无明显气味,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故选:A。
    12. 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B. 电解水时得到的气体质量
    C. 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D.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4:32=1:8,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不符合题意;
    C、镁燃烧生成氧化镁,设参加反应镁的质量为,且镁反应完全,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消耗氧气的质量为,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镁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且氧气有剩余,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不符合题意;
    D、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碳酸钠优先和盐酸反应,pH增大,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成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此时溶液pH保持不变,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增大,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符合题意;
    故选:D。
    13. 甲、乙、丙、丁是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化学阶段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甲为CuO,则乙、丙、丁可以含有相同金属元素
    B. 若甲为Na2CO3,则丙可以是NaNO3
    C. 若甲是CO2,则丁可以是CuO
    D. 若甲是Fe,则如图转化关系均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甲是氧化铜,甲能转化为乙,乙可以是硫酸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乙能转化为丙,丙可以是氯化铜,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丙能转化为丁,丁可以是铜,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故乙、丙、丁可以含有相同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若甲为碳酸钠,如果丙是硝酸钠,甲能转化为乙,乙可以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乙能转化为丙,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但是钠盐和硝酸盐均是可溶的,丙不能转化为丁,故丙不可能是硝酸钠,符合题意;
    C、若甲是二氧化碳,甲能转化为乙,乙可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乙能转化为丙,丙可能是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丙能转化为丁,丁可以是氧化铜,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与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丁可转化为甲,不符合题意;
    D、若甲是铁,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乙可能是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丙可能是硝酸铜,硝酸铜能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丁可能是硝酸亚铁,锌能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这四个反应均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镁铝合金因其美观、质轻、抗老化而常用于门窗、笔记本电脑外壳等,镁铝合金是用镁锭和铝锭在保护气体中高温熔融而成。某同学好奇镁铝合金的成分比例,他取镁铝合金样品35.4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共收集到气体3.4g,则合金中镁与铝的质量比例关系是( )
    A. 4∶3B. 16∶9C. 32∶27D. 3∶4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合金中镁与铝的质量分别为x、y。

    镁铝合金样品35.4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共收集到气体3.4g,则有x+y=35.4g、+=3.4g,解得x=19.2g、y=16.2g,合金中镁与铝的质量比为19.2g∶16.2g=32∶27,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密切相关。
    (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______。
    (2)可用于气体肥料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1)氮气##N2 (2)二氧化碳##CO2
    【解析】(1)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他气体和杂质为0.0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N2;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做气体肥料。
    16.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家庭炒菜用的铁锅手柄是用_____________(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做的;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隔,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__有关;洗洁精可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①. 热固性 ②. 温度 ③. 乳化
    【解析】
    【详解】炒菜用的铁锅的塑料手柄,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再熔化,具有热固性,是由热固性塑料做的;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喝了汽水后,常常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温度有关;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所以洗洁精能够洗去餐具的油污。
    17. 叩问天穹,化学助力.
    (1)万户飞天:明代万户飞天时用黑火药(含有硫、木炭和硝酸钾)作火箭燃料.黑火药属于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卫星发射: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制造人造卫星常用到钛合金,工业制取钛的一种方法是中钛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3)探月探火:近日“祝融号”火星车发现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为星际移民的能源供给提供了可能.利用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1)混合物 (2)+4 (3)
    【解析】(1)黑火药含有硫、木炭和硝酸钾,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黑火药属于混合物。
    (2)TiCl4混合物中氯元素显-1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TiCl4中钛元素化合价为+4价。
    (3)利用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制氢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根据碳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关系: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____氯化钠的质量(填”>”“=”或“
    (3)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较小,会有大量晶体析出
    【解析】(1)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1℃时,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蒸发溶剂或加溶质;
    (2)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关系:碳酸钠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冬天捞碱”,是因为冬天温度低,碳酸钠的溶解度较小,会有大量晶体析出。
    19.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F俗名纯碱.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CO3
    (2)置换反应
    (3)
    【解析】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F俗名纯碱,故A为碳酸钙,F是碳酸钠。碳酸钙高温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能与D反应生成碳酸钠,C是二氧化碳,D是氢氧化钠,则B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E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又生成了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物质A是碳酸钙,化学式:CaCO3。
    (2)①为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②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③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④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因此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3)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0. 密闭容器中盛有C2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生成CO,同时得到8.8gCO2和5.4gH2O.则参加反应的C2H4的质量为_________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①. 4.2 ②.
    【解析】
    【详解】点燃C2H4和O2的混合气体,充分反应,生成CO,得到8.8gCO2和5.4gH2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8.8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2.4g,CO2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8g-2.4g =6.4g;5.4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0.6g,5.4gH2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4g -0.6g=4.8g。氢元素全部来自于C2H4,故则参加反应的C2H4的质量为,C2H4中碳元素的质量;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C2H4的碳元素质量等于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之和,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2.4g=1.2g,一氧化碳的质量为,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8g-1.2g=1.6g;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不变,氧气的氧元素质量等于一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和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之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1.6g+6.4g+4.8g=12.8g;参加反应的C2H4和O2的质量比=4.2g:12.8g=21:64,而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2×2+1×4):(16×2)=7:8;所以C2H4分子和O2分子的数量比==3:8。经过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又鼓起来的原因。
    (2)从燃烧条件分析,在生活中木柴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
    【答案】(1)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2)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
    【解析】
    (1)分子之间有间隔,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又鼓起来体积变大,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2)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从燃烧条件分析,在生活中木柴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
    22. 下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NaOH+HCl=NaCl+H2O
    (2)NaOH、NaCl
    【解析】(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由图示可知,b点时,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过量,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
    23.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见的一些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示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长颈漏斗 (2)BC##CB (3)
    【解析】(1)标示①的仪器名称: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的收集装置为C,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BC。
    (3)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用装置A制取氧气,应选用药品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 晾晒海水所得到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如图是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对粗盐样品进行除杂提纯的过程.
    (1)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中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
    (2)加入过量的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外,请写出它另外的一个作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请设计实验验证溶液乙中所含的杂质(简要写出验证步骤和现象).
    【答案】(1)玻璃棒
    (2)
    (3)取样,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过滤,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解析】(1)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中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玻璃棒,溶解操作中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操作中需要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操作中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2)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加水溶解、过滤除去泥沙,依次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使硫酸钠完全沉淀,加入过量氢氧化钠,使氯化镁溶液完全沉淀,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外,还使过量的氯化钡完全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过滤,得到固体甲: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溶液乙: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
    (3)液乙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要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碳酸钠能与足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和现象:取样,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过滤,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对于金属材料,我们应该从多角度了解.
    Ⅰ.金属冶炼
    (1)金属元素是人类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
    (2)现代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焦炭、空气等,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的主要成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的生铁为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Ⅱ.金属的活动性
    某研究小组对合成铜银元素新型复合材料的剩余溶液进行探究.已知该剩余溶液是含的硝酸盐混合溶液,流程如图所示(X表示一种金属元素):(已知:铁元素的溶液均为有色溶液)
    (3)写出加入过量铁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4)气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5)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
    Ⅲ.金属的锈蚀与防护
    (6)对钢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防止钢铁锈蚀.“发蓝”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习小组称取已经结块的铁锈样品(铁锈计算时以为准)于烧杯中,不断滴加稀硫酸,得到如图所示关系.请计算该铁锈样品中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Al##铝
    (2)①. ②. 混合物
    (3)##
    (4)H2
    (5)X
    (6)致密的氧化膜能隔绝水和氧气
    (7)解:设铁锈中铁的质量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答:该铁锈样品中的质量分数58.8%
    【解析】(1)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铝。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制得生铁中含有碳,属于混合物。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排在铜和银前,因此加入过量铁之后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因此滤液A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硝酸亚铁是浅绿色的,加入过量X后溶液为无色,说明X将亚铁离子置换出来,即X排在铁的活动性之前,故铁不能与X的硝酸盐反应,则A中是未反应的X(NO3)2以及生成的硝酸亚铁,滤渣甲是铁、铜、银;根据X将亚铁离子置换出来,则滤渣乙是X和铁,加入硝酸银都会和硝酸银反应,但X先反应,若X完全反应后,硝酸银有剩余铁才会继续反应,故滤渣丁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X和铁;滤液D中一定含有X(NO3)2,可能含有硝酸银以及硝酸亚铁;滤渣甲即铁、铜、银加入过量稀盐酸,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滤渣丙是铜和银,生成的M是氢气。
    铁和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该反应化学方程式:;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4)气体M是氢气,化学式为H2。
    (5)依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铁>铜>银,且X能置换出硝酸亚铁溶液中铁,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X。
    (6)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化学反应的过程,致密的氧化膜能隔绝水和氧气,能防止钢铁生锈,故“发蓝”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致密的氧化膜能隔绝水和氧气。
    (7)解析见答案。
    选项
    证据
    结论
    A
    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体积很小
    B
    用剪刀可以剪开铜丝
    原子是可分的
    C
    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品红在水中扩散
    分子在不断运动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软水和硬水
    取样后加入肥皂水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点燃
    C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D
    CO(NH2)2和K2SO4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相关试卷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希望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希望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