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章实验十导体电阻率的测量(粤教版新教材)
展开实验技能储备
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
由R=ρeq \f(l,S)得ρ=eq \f(RS,l)=eq \f(πd2R,4l),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直径d和金属丝的电阻R,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2.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0~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过程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多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左(填“左”或“右”)端.
(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6)将测得的R、l、d值,代入公式ρ=eq \f(πd2R,4l)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4.求R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1)用R=eq \f(U,I)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
5.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被测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多次,求其平均值.
(3)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4)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被测金属丝的电流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5)若采用图像法求电阻阻值的平均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要尽可能地通过较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应舍去.
6.误差分析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读数等人为因素带来误差.
(2)测量电路中电流表及电压表对电阻测量的影响,因为电流表外接,所以R测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1 在“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_ 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为3 V,内阻约为1 Ω)、电流表(内阻约为0.1 Ω)、电压表(内阻约为3 kΩ)、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为2 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x是采用图中的________(选填“乙”或“丙”)图.
(3)图丁是测量Rx的实物图,图丁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2)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整图中实物间的连线.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戊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________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1×10-2 Ω·m B.1×10-3 Ω·m
C.1×10-6 Ω·m D.1×10-8 Ω·m
(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
D.用U-I图像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答案 (1)0.396(0.395、0.397、0.398均可) (2)乙
(3)如图(a)所示 (4)如图(b)所示 4.5(4.3、4.4、4.6、4.7均可) (5)C (6)CD
例2 (2023·广东茂名市联考)某兴趣小组要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率,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1)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的不同部位测量截面直径,并计算出平均值D作为直径的测量值,其中一次测量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这次测量的直径为________ mm.
(2)剪下一段金属丝,在一半径为20 cm的木质量角器上绕半周,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通过金属夹所夹位置改变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图乙中导线端点尚未连接完毕,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补充完整.
(3)电路连接完毕后闭合开关,调节金属夹所夹位置使接入电路的金属丝所对应的圆心角θ=eq \f(π,6),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此时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分别如图丙所示,电压表(量程为3 V)的示数U=________ V,电流表(量程为0.6 A)的示数I=________ A.
(4)改变金属夹所夹位置,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每次电流表的读数I达到一相同值(同图丙电流表示数)时,选择电压表合适量程接入电路,记录多组电压表的示数U和对应量角器的角度θ.
(5)根据记录的数值,作出U-θ图像如图丁所示,若图丁中图线的斜率为k,金属丝的直径为D、量角器的半径为r,请用上述字母表示该金属丝的电阻率表达式ρ=________,计算结果为________ Ω·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 (1)0.396 (2)见解析图 (3)2.40 0.50 (5)eq \f(kπD2,4Ir) 6×10-6
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由题图甲可知,金属丝的直径为D=0+39.6×
0.01 mm=0.396 mm
(2)由于金属丝的电阻比较小,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电压表分流较少,可以减小系统误差,实物图如图所示
(3)电压表的量程为3 V,其分度值为0.1 V,故电压表的示数为2.40 V;电流表的量程为0.6 A,其分度值为0.02 A,故电流表的示数为0.50 A.
(5)根据题意可知U=IR,R=ρeq \f(l,S),
l=rθ,S=π(eq \f(D,2))2
联立可得U=eq \f(4Iρr,πD2)θ
则U-θ图像的斜率为k=eq \f(4Iρr,πD2)
可得金属丝的电阻率表达式为ρ=eq \f(kπD2,4Ir)
代入数据得ρ=6×10-6 Ω·m.
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
例3 (2022·广东卷·12)弹性导电绳逐步成为智能控制系统中部分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某同学测量弹性导电绳的电阻与拉伸后绳长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
(1)装置安装和电路连接
如图(a)所示,导电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作为拉伸端,两端分别用带有金属夹A、B的导线接入如图(b)所示的电路中.
(2)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L及其电阻Rx的测量
①将导电绳拉伸后,用刻度尺测量并记录A、B间的距离,即为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L.
②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滑到最右端.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调节R,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合适位置.记录两表的示数U和I1.
③闭合S2,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调节R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2,则此时导电绳的电阻Rx=____________(用I1、I2和U表示).
④断开S1,增大导电绳拉伸量,测量并记录A、B间的距离,重复步骤②和③.
(3)该电压表内阻对导电绳电阻的测量值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4)图(c)是根据部分实验数据描绘的Rx-L图线.将该导电绳两端固定在某种机械臂上,当机械臂弯曲后,测得导电绳的电阻Rx为1.33 kΩ,则由图线可读出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为________ cm,即为机械臂弯曲后的长度.
答案 (2)③变小 eq \f(U,I2-I1) (3)无 (4)51.80
解析 (2)③闭合S2后,并联部分的电阻减小,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加在导电绳两端的电压为U,流过导电绳的电流为I2-I1,
因此导电绳的电阻Rx=eq \f(U,I2-I1).
(3)在闭合S2之前,电流表I1的示数包括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表分得的电流,闭合S2之后,加在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因此流过电压表和定值电阻的总电流仍为I1,故流过导电绳的电流是I2-I1,与电压表内阻无关,电压表内阻对测量无影响.
(4)由题图(c)可知,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为51.80 cm.
例4 某物理实验兴趣小组测定自制盐水的电阻率,在一无盖的长方体玻璃槽中装入一定量的盐水,玻璃槽内腔的长度为40.10 cm,宽度为4.52 cm.
(1)某次实验过程中,在槽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挡粗测玻璃槽中盐水的电阻,选择开关置于“×100”挡,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为较准确地测得玻璃槽中盐水的电阻,该同学接着需要做的实验步骤是换选________________(选填“×10”或“×1 k”)挡.
(2)为了准确测量电阻,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
A.电动势为3 V的电源,内阻约为0.5 Ω;
B.最大阻值为5 Ω的滑动变阻器;
C.最大测量值为3 V的电压表,内阻约为3 kΩ;
D.最大测量值为15 V的电压表,内阻约为5 kΩ;
E.最大测量值为15 mA的电流表,内阻约为1 Ω;
F.最大测量值为0.6 A的电流表,内阻约为0.5 Ω.
实验中要求尽量减小系统误差,应保证电表在测量时其最大读数超过量程的eq \f(1,2),则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均填器材前的选项字母).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中的连线.
(3)准确连线后,测出玻璃槽中盐水的高度为H,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改变玻璃槽中的盐水高度,测出如下表所示的5组数据,分析数据后,试通过eq \f(U,I)-eq \f(1,H)图线来求电阻率.图丙中已经描出了各点,请作出图线,求得盐水的电阻率为ρ=________ Ω·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10 (2)C E 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0.93(0.90~0.96均可)
课时精练
1.(2023·广东湛江市调研)某同学听说一支新HB铅笔笔芯(粗细均匀)的电阻约为25 Ω,于是就找来一支新HB铅笔,准备测出笔芯的电阻和电阻率.
(1)先用多用电表直接测量笔芯的电阻,先把选择开关调至欧姆________(填“×1”“×10”或“×100”)挡,使红、黑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再使红、黑表笔与该铅笔笔芯的两端接触,经过正确的操作后,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铅笔笔芯的电阻为________ Ω.
(2)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准确地测出这支铅笔的电阻,为此他从实验室找到如下器材:
A.电源E:电动势约为3.0 V,内阻可忽略不计;
B.电压表V:量程为0~3 V,内阻为几千欧;
C.电流表A:量程为0~100 mA,内阻为几欧;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0 Ω;
E.开关S,导线若干.
为了尽量准确地测量这支铅笔电阻Rx的阻值,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图.
(3)该同学小心划开铅笔,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笔芯的直径如图丙所示,则笔芯的直径为________ mm.
(4)若测得该铅笔笔芯的电阻为R、长度为L,直径为D,则该铅笔笔芯的电阻率ρ=________.(用R、L、D表示)
答案 (1)×1 30或30.0 (2)见解析图 (3)1.973(1.972、1.974均可) (4)eq \f(πRD2,4L)
解析 (1)由题可知,HB笔芯(粗细均匀)的电阻约为25 Ω,故先把选择开关调至欧姆“×1”挡,则题图甲中的示数为30×1 Ω=30 Ω;
(2)由于电流表内阻与待测电阻相差不多,而电压表内阻比待测电阻大很多,故应用电流表的外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3)螺旋测微器读数为D=1.5 mm+47.3×0.01 mm=1.973 mm
(4)根据电阻定律有R=eq \f(ρL,S)
且S=eq \f(1,4)πD2
联立解得ρ=eq \f(πRD2,4L).
2.一根细长均匀、内芯为绝缘材料的金属管线样品,横截面外缘为正方形,如图甲所示.此金属管线样品长约30 cm、电阻约10 Ω,已知这种金属的电阻率为ρ,因管芯绝缘材料截面形状不规则,无法直接测量其横截面积.请你设计一个测量管芯截面积S的电学实验方案,现有如下器材可选:
A.毫米刻度尺
B.螺旋测微器
C.电流表A1(量程0~600 mA,内阻约为1.0 Ω)
D.电流表A2(量程0~3 A,内阻约为0.1 Ω)
E.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约为6 kΩ)
F.滑动变阻器R1(2 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 A)
G.滑动变阻器R2(1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 A)
H.蓄电池E(电动势为6 V,内阻约为0.05 Ω)
I.开关一个、带夹子的导线若干
(1)上述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_______,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字母代号).
(2)若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样品截面外缘正方形边长如图乙所示,则其值为________ mm.
(3)要求尽可能测出多组数据,你认为在图丙、丁、戊、己中选择的电路图是________.
(4)若样品截面外缘正方形边长为a、样品长为L、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则计算内芯截面积的表达式为S=________.
答案 (1)C G (2)0.730 (3)丙 (4)a2-eq \f(ρIL,U)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电源电动势为6 V,电压表量程0~3 V,而由于待测电阻约为10 Ω,则电流最大为I=eq \f(U,R)=0.3 A,故不能选用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故电流表选A1,即C;滑动变阻器总阻值太大不方便调节,故滑动变阻器应选用最大阻值较小的R2,即G.
(2)由题图乙所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固定刻度读数为0.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23.0×0.01 mm=0.230 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5 mm+0.230 mm=0.730 mm.
(3)由于电压表内阻远大于金属管线的电阻,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为测多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故选择电路图丙.
(4)根据欧姆定律有R=eq \f(U,I),根据电阻定律有R=ρeq \f(L,S0),故截面积为S0=eq \f(ρIL,U),故金属管线内芯截面积的表达式为S=a2-eq \f(ρIL,U).
3.小明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
(1)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时,从调节到读数的过程中,螺旋测微器上三个部件A、B、C使用的先后顺序应该为________(填字母);测得该合金丝的直径为d=________ mm;
(2)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路连接补充完整;
(3)小明在实验室找了两节干电池进行实验,正确连接电路后,发现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非常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利用刻度尺测出合金丝接入电路的长度L=59.99 cm,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在方格纸上作出U-I图像如图丙,发现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计算该合金丝电阻R=________ Ω,该合金丝电阻率ρ=________ Ω·m(π取3,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CBAC或BAC 0.400 (2)见解析图 (3)电源内阻太大 (4)3.0 6.0×10-7
解析 (1)用螺旋测微器测合金丝直径时,先打开固定螺钉C,把待测合金丝放在测微螺杆与测砧之间,然后调节粗调旋钮B,当合金丝与测微螺杆、测砧接触时停止调节粗调旋钮,然后调节微调旋钮A;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固定螺钉C,然后再读数,使用的先后顺序为CBAC;或者没有第一步,即先打开固定螺钉C,而是直接进行第二步,即把待测合金丝放在测微螺杆与测砧之间,然后调节粗调旋钮B,其他两步一样,故使用的先后顺序为BAC;由题图乙所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分度值为0.01 mm,测得该合金丝的直径为d=0 mm+40.0×0.01 mm=0.400 mm;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电流都要从零开始变化,故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且合金丝电阻较小,故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则完整的实物图如图所示;
(3)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eq \f(E,R外+r),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非常小,说明外电阻的影响较小,所以产生的原因是电源内阻太大;
(4)根据U-I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则有R=eq \f(ΔU,ΔI)=3.0 Ω,根据电阻定律有R=ρeq \f(L,S),又S=eq \f(1,4)πd2,联立解得ρ=eq \f(Rπd2,4L),代入数据解得ρ=6.0×10-7 Ω·m.
4.(2023·广东汕头市模拟)某实验小组测量一段已知长度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操作如下:
(1)用如图甲所示的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直到听见“喀喀”的声音为止;测量时需要选择电阻丝的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再取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目的是减小________(选填“偶然”或“系统”)误差.
(2)用图乙电路图测电阻丝的电阻Rx,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丙图实物电路中补充完整.
(3)第一次测量按乙图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压U和电流I值;第二次测量将电压表改接在a、b两端,测得5组电压U和电流I值,并作出如图丁的U-I关系图像.由此可知第一次测量得到的图线是________(填“M”或“N”),电阻丝的电阻Rx=________ Ω,根据电阻定律可得电阻丝的电阻率.
答案 (1)③ 偶然 (2)见解析图 (3)M 25
解析 (1)用题图甲所示的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微调旋钮③,直到听见“喀喀”的声音为止;测量时需要选择电阻丝的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再取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目的是为了减小偶然误差.
(2)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3)第一次测量按乙图的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可得eq \f(U1,I1)=Rx+RA+R0
第二次测量将电压表改接在a、b两端,根据欧姆定律可得eq \f(U2,I2)=RA+R0
可知eq \f(U1,I1)>eq \f(U2,I2)
可知第一次测量得到的图线是M,由图像数据可得eq \f(U1,I1)=Rx+RA+R0=eq \f(5,100×10-3) Ω=50 Ω,eq \f(U2,I2)=RA+R0=eq \f(2.5,100×10-3) Ω=25 Ω,联立可得Rx=eq \f(U1,I1)-eq \f(U2,I2)=25 Ω.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
次数
水面高H(cm)
电压U(V)
电流I(mA)
1
2.53
2.88
8.7
2
3.00
2.65
9.5
3
3.51
2.63
9.8
4
4.00
2.35
10.9
5
4.50
2.52
13.1
1
2
3
4
5
6
7
电流I/A
0
0.08
0.11
0.15
0.19
0.27
0.38
电压U/V
0
0.19
0.29
0.44
0.60
0.80
1.15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四章实验十三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粤教版新教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四章实验十三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粤教版新教材),共9页。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四章实验十四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粤教版新教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四章实验十四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粤教版新教材),共8页。
2024届鲁科版新教材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章电路及应用实验十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这是一份2024届鲁科版新教材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章电路及应用实验十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