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语文][期中]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初中第三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语文][期中]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初中第三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语文][期中]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初中第三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语文][期中]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初中第三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期中]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初中第三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初中第三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悠哉悠哉,______。(《诗经·关雎》)
    (2)一日不见,______。(《诗经·郑风》)
    (3)_____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4)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空间无法阻隔真挚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6)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描写了桃花源草美花繁的景象。
    【答案】(1)辗转反侧 (2)如三月兮 (3)蒹葭萋萋 (4)坐观垂钓者
    (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6)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拾锦”是特有的福鼎民间民族器乐合奏乐,源自“昆腔”。打拾锦盛行于清朝乾隆年间,由施姓家传古曲艺,后作为祭祀之乐,被称为“施厝昆腔”,至今二三百年。其乐曲与锣鼓间的巧妙配合产生出( )的音乐效果,令人震 ① (hàn)。曲调古朴、悠扬、轻灵,节奏明快,奔放激昂的乐声使人( )。经过岁月的加载,这种乐曲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改进创新,曲调也愈来愈娴熟完美,结合福鼎本地曲艺特色后亦是( )。而今,随着世人对传统文化的追 ② (sù),“拾锦”也渐渐被人所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震 hàn ( ) ②追sù( ) ③加载( )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铿锵有力 气象一新 标新立异B.非同凡响 耳目一新 独具一格
    C.非同凡响 气象一新 独具一格D.铿锵有力 耳目一新 标新立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答案】(1)①撼 ②溯 ③zài
    (2)B
    (3)“拾锦”是福鼎特有的民间民族器乐合奏乐,源自“昆腔”。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震撼(zhèn hàn):震动;摇撼。
    追溯(zhuī sù):本义为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探索缘由。
    加载(jiā zài):增加装载量。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处。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非同凡响:不同于平常的乐曲,形容不同一般,很好。本处形容音乐效果不同于一般,因此用“非同凡响”;
    第二处。气象一新: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耳目一新:听到和看到的都变得很新鲜,与以往大不相同。本处指人们感到很新鲜,因此用“气象一新”;
    第三处。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见解、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独具一格: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格。本处形容这种乐曲与众不同,因此用“独具一格”。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语序不当,应把“福鼎”移至“特有的”之前。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电视台成立了“宗师探访团”,准备制作“唐宋八大家列传”系列专题片。现在,探访团邀请你一起去阅读下列作品,探访柳宗元这位宗师。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①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②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柳宗元《愚溪诗序》)
    【丙】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③累,幸此南夷④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⑤。
    晓耕翻露草,夜榜⑥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⑦碧。
    【注】①居:占有、拥有。②上出:指泉向上冒。③簪(zān)组:古代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此以簪组指做官。④南夷:南方少数民族或其居住的地区,这里指永州。⑤山林客:指隐士。⑥榜(bàng):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船。⑦楚天:这里指永州的天空。春秋战国时期,永州属楚国。
    【任务一】
    3.读经典,梳理文字。
    小文:读懂文言文,离不开工具书。查词典——澈,形声,从水,本义,水清。由此可以知道“日光下澈”中的“澈”的引申义为(1)______。
    小语:文言文中常有词类活用现象,就像“箬篷覆之”的“箬篷”翻译为“用箬篷”一样,“潭西南而望”中“西南”翻译为(2)______。
    小乐: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回忆《桃花源记》中的“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这一句的意思,可以推知“咸以愚辱焉”中“咸”的意思是(3)______。
    小欢:联系上下文推知文义,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联系下文“皆山水之奇者”,可以推测“嘉木异石错置”中“错置”的意思为(4)_______。
    【任务二】
    4.品文字,读懂宗师。
    小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乙文中“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的意思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柳宗元特别喜欢水。
    小乐:我不大同意你的看法。甲文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柳宗元表面上喜欢水,但并不会持续地喜欢。
    小文:我觉得柳宗元确实是喜欢水。从《小石潭记》中可知,作者先听到水声,“心乐之”,移步换景来到小石潭边,然后采用(3)____的观察方法,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用鱼“空游无所依”衬托水的(4)______;描写鱼(5)______与_______的状态,表现游鱼的怡然自得给被贬的作者带来的欢乐。
    小欢:是的,我赞成小文的观点。被贬的柳宗元酷爱冉溪,在溪边筑室而居,并改溪名为愚溪,利用泉水,为沟、为池。《溪居》中“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的诗句就描写出(6)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他俨然就是一个陶渊明似的隐士,在愚溪畔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小文:言为心声。要了解先贤,我们就要多读他们的作品。柳宗元在创作中善于将自身的遭际结合在(7)____、____(填表达方式)中,细读甲乙丙三文可以发现有共同点:抒发了柳宗元被贬到永州的(8)______之情。
    【答案】3.(1)穿透 (2)向西南方向 (3)全、都 (4)交错摆放/放置
    4.(1)(我)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 (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3)定点特写或定点观察 (4)澄澈透明 (5)动 静 (6)清晨耕地翻动含露小草,夜间划船拍击溪石作响。 (7)记叙(叙述) 描写 (8)悲伤、凄凉、孤独、愤懑(写两个即可)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2)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西南:向西南方向。
    (3)句意: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咸:全、都。
    (4)句意: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错置:交错摆放(放置)。
    【4题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重点词:遂,于是;负,运;累,堆;塞,堵住;隘,狭窄的泉水通道;为,筑成了。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重点词:以,因为;过清,太凄清;居,停留;乃,于是。
    (3)本题考查描写角度。
    来到小石潭边,观察水中的鱼,人是不动的,因此运用的是定点特写(观察)的观察手法。
    (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水中的鱼“空游无所依”,是侧面描写,衬托了水的澄澈透明。
    (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佁然不动”是“静”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景,因此描写鱼采用的是动静结合的手法。
    (6)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重点词:晓,清晨;露,含露;榜,划船;响,使……作响。
    (7)本题考查表达方式。
    《小石潭记》中描写发现小石潭、游小石潭的经过,是记叙(叙述);写潭中鱼、潭的岸势、竹树等,是描写的手法。
    (8)“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表达了诗人因环境触发而引起的被贬谪而悲伤、凄凉、孤独、愤懑的心情。
    参考译文:
    【甲】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有一处泉水,买下来以为已有,将它称作愚泉。愚泉一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汇合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童年的蚕豆
    白荣敏
    ①谷雨那天,去市场买菜,见蚕豆已经上市。有连壳儿卖的,一斤四元。春蚕一样的豆荚儿,翠绿翠绿的,饱胀着一春的雨水,看着就嘴馋。但我还是买了一斤七元的剥了皮儿的豆仁儿。因为一盘算,确实划得来,不计工夫钱(剥了壳儿还要剥皮儿),那剥下的肥厚的豆壳儿,一斤也不止三块钱呀!
    ②蚕豆是学名,我们农村一直把它叫做“花豆”,我不知道为什么。不过蚕豆花的确漂亮,花茎是紫色的,粉白花瓣薄如蝉翼,中间未开的花瓣的根部长有大块黑斑,乍一看如蝴蝶的身子,一朵朵蚕豆花就如一只只展翅的蝴蝶,在春天的田野里飞舞。为什么叫蚕豆?说法有两种,汪曾祺老先生认为是养蚕时候吃的豆,有道理,王祯的《农书》就认为,豆于蚕时成熟;可李时珍说,豆荚状如老蚕,故名蚕豆,也有道理。
    ③童年,蚕豆是最常食用的零食之一。
    ④最便捷的就是连皮白煮。放一锅清水,再加一点盐,煮上几分钟。熟了滤去水,一粒粒还是那么饱满,有的甚至胀破了皮,露着一截新鲜的果肉,拿在嘴边,用两只手指一挤,果仁儿哧溜一声早跑嘴里去了……
    ⑤鲜豆吃不完就晒成干。要吃干豆有两种做法,一还是水煮。先放水里发开,浸到饱满状态,锅里换新水,先加五香,再加盐巴,不多时,水煮干蚕豆出锅,叫“五香豆”。另一种做法就是炒。炒也有两种,一种硬炒,干蚕豆入锅,只放少许盐,用锅铲不断地翻,炒到熟,汪曾祺先生说,这种炒法的,北京叫“铁蚕豆”,言其吃起来极硬:另一种水泡后砂炒,叫“酥蚕豆”。不管哪一种,都是孩子们极好的零食,装在裤子或上衣的口袋里,一口袋可以吃上大半天。关键是吃蚕豆可以不耽误玩耍,抓一粒放嘴里,先含着,让豆子里盐和豆交融的味道在嘴里漾开,然后再用唾液焖着豆儿,如果是铁蚕豆,一粒可以含在嘴里好长时间,一点儿一点儿地化,是极解馋的办法。
    ⑥自家不常做,能在店铺里买到的一种零食,我们叫它“莲花豆”。因为要油炸,旧时,般山村人家没有条件备那么多油,所以店主儿就成批炸了卖。做法是炸之前在豆尾巴上剁一刀,炸后豆瓣四裂,连皮儿向外翻开,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小店里的货架上有多种零食,面茶糕、花生仁、莲花豆、麻花(我们叫草绳儿)……用玻璃瓶儿装好,盖着盖儿,如实验室里的标本,极珍贵的样子。那时候一分的零用钱只够买一粒薄薄的姜糖,一把莲花豆要五分钱以上,所以不能常买,但如遇到柜台前有大人站着或坐着喝酒,也常能见怜从小小的碟子分得几粒。奢侈一点儿的是剥了皮儿吃,有时候连皮儿也不剥,一整粒放嘴里,用舌尖挑出果皮和果仁,先吃了酥酥脆脆的果仁,硬硬咸咸的果皮儿就含在嘴里慢慢地化……
    ⑦在绍兴的蚕豆还有一种做法加茴香煮,就叫做“茴香豆”,孔乙己先生爱吃。我那次去绍兴,在咸亨酒店买了吃,觉得不好吃,味重,又苦又咸,与我童年记忆里水煮蚕豆的清新而甘甜不是同一个档次!我想,不单单是食品,旅游景区的批量生产,可以使任何东西走味。
    ⑧不作为零食的蚕豆有多种做法。常吃的有蚕豆饭,先煮半熟,去皮,和入糯米中炒;或者去皮后直接和入米中同煮,均清香可口。其次是蒸豆仁:去皮,放少许盐,隔水蒸,吃原味,甜死你。还有放入酸菜同煮或炒,是儿时南方经典的菜品。当然,蚕豆还可以是许多菜品的辅料,如蚕豆炖排骨、鲫鱼蚕豆汤、蚕豆炒虾仁,等等,蚕豆还可以包粽子。
    ⑨蚕豆收成的季节,小店里柜台前站着喝酒的大人就会比平时多。虽春寒未尽,但已开始育秧,水田里的水还很清冽,大人们匆匆就着一小碟莲花豆喝几口烧酒,是下田前的暖身,一个农忙季节即将到来。
    ⑩连着多天,我从市场买回蚕豆,变着法儿煮各种菜品的蚕豆给女儿吃,希望她能够和我一同享用这季节的美味,可她就是不喜欢。我只有深深的无奈,孩子们属于现时的城市,她哪里领略得了我们儿时乡土的味道!
    (有删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由谷雨买豆引发童年时与蚕豆有关的美好回忆。
    B.蚕豆名称的来历说法有两种版本,至今无定论,作者认为都是有道理的。
    C.第⑥段和第⑨段都写到喝酒,体现了小孩子对大人用莲花豆下酒的羡慕。
    D.文章最后一段又回到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后辈不喜欢吃蚕豆的无奈伤感。
    6.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处语句。
    (1)抓一粒放嘴里,先含着,让豆子里盐和豆交融的味道在嘴里漾开。(赏析加点词语)
    (2)有的甚至胀破了皮,露着一截新鲜的果肉,拿在嘴边,用两只手指一挤,果仁儿哧溜一声早跑嘴里去了……(从修辞角度赏析)
    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以“童年的蚕豆”为题有什么好处。
    8.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特点,简要分析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①不过蚕豆花的确漂亮,花茎是紫色的,粉白花瓣薄如蝉翼,中间未开的花瓣的根部长有大块黑斑,乍一看如蝴蝶的身子,一朵朵蚕豆花就如一只只展翅的蝴蝶,在春天的田野里飞舞。
    ②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白色。(选自《百度百科》)
    【答案】5.C
    6.(1)“漾”原指因充满而溢出来,在这里指盐和豆的味道很浓郁,充满口腔,写出了“我”吃豆时陶醉迷恋的满足感。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跑”字赋予果仁儿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仁儿滑进嘴的速度快,表达“我”吃豆的愉快和对水煮蚕豆的喜欢。
    7.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始终;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了童年时吃蚕豆的事;充满诗意,含蓄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8.第①句从花的色彩和质地写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瓣比作蝉翼,将花瓣的根部比作蝴蝶的身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艳丽、轻盈的特点,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表达作者对蚕豆花的喜爱之情。
    第②句则列出具体的数字,客观简明地介绍蚕豆花的长度,裂片数量,给人以清晰、直观的感受,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C.“体现了小孩子对大人用莲花豆下酒的羡慕”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第⑥段“但如遇到柜台前有大人站着或坐着喝酒,也常能见怜从小小的碟子分得几粒”可知,第⑥段写到喝酒,体现了小孩子对大人用莲花豆下酒的羡慕;结合第⑨段“虽春寒未尽,但已开始育秧,水田里的水还很清冽,大人们匆匆就着一小碟莲花豆喝几口烧酒,是下田前的暖身,一个农忙季节即将到来”可知,第⑨段写到喝酒,体现了对大人们辛勤劳作的赞美。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1)句要求赏析加点词语。结合“抓一粒放嘴里,先含着,让豆子里盐和豆交融的味道在嘴里漾开”分析,加点词语“漾”是动词,原指水面微微动荡,也指液体因充满而溢出来,在句中是指豆子里盐和豆交融的浓郁味道充满口腔,写出了“我”吃蚕豆时陶醉迷恋的满足感,表达了“我”对蚕豆的喜爱之情;
    (2)句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结合“有的甚至胀破了皮,露着一截新鲜的果肉,拿在嘴边,用两只手指一挤,果仁儿哧溜一声早跑嘴里去了……”分析,“果仁儿哧溜一声早跑嘴里去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跑”字赋予果仁儿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仁儿滑进嘴的速度快,表达“我”吃豆的愉快和对水煮蚕豆的喜欢之情。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结合第①段“谷雨那天,去市场买菜,见蚕豆已经上市。有连壳儿卖的,一斤四元。春蚕一样的豆荚儿,翠绿翠绿的,饱胀着一春的雨水”,第③段“童年,蚕豆是最常食用的零食之一”,第④段“最便捷的就是连皮白煮”,第⑤段“鲜豆吃不完就晒成干”,第⑥段“自家不常做,能在店铺里买到的一种零食,我们叫它‘莲花豆’”,第⑦段“在绍兴的蚕豆还有一种做法加茴香煮,就叫做‘茴香豆’”,第⑧段“不作为零食的蚕豆有多种做法”,第⑨段“蚕豆收成的季节,小店里柜台前站着喝酒的大人就会比平时多”,第⑩段“连着多天,我从市场买回蚕豆,变着法儿煮各种菜品的蚕豆给女儿吃,希望她能够和我一同享用这季节的美味,可她就是不喜欢。我只有深深的无奈,孩子们属于现时的城市,她哪里领略得了我们儿时乡土的味道”可知,“童年的蚕豆”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以“童年的蚕豆”为题,记叙了童年时吃蚕豆的事,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童年的蚕豆”为题,充满诗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特点。
    结合①句“不过蚕豆花的确漂亮,花茎是紫色的,粉白花瓣薄如蝉翼,中间未开的花瓣的根部长有大块黑斑,乍一看如蝴蝶的身子,一朵朵蚕豆花就如一只只展翅的蝴蝶,在春天的田野里飞舞”分析,句子从蚕豆花的色彩和质地写起,“粉白花瓣薄如蝉翼,中间未开的花瓣的根部长有大块黑斑,乍一看如蝴蝶的身子,一朵朵蚕豆花就如一只只展翅的蝴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粉白花瓣比作蝉翼,将中间未开的花瓣的根部比作蝴蝶的身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豆花艳丽、轻盈的特点,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表达作者对蚕豆花的喜爱之情;
    结合②句“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白色”分析,句子从蚕豆花的花序特点写起,用学术性的语言介绍,“长约1.3cm,5裂,上面2裂片稍短”列出了具体的数字,客观简明地介绍蚕豆花的长度,裂片数量,给人以清晰、直观的感受,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5000年来气候变迁与王朝兴衰规律
    ①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在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结合史学、物候、方志和仪器观测,将过去5000年的气候变化大致划分为4个温暖期和4个寒冷期。巧合的是,不同冷暖期所相对应的朝代,也正是王朝兴衰更替的关键时期。
    ②古代王朝战事多源于北方中国5000年气候变动有逐渐变冷变干的趋势。第一个温暖期:夏、商、西周。第一个寒冷期:东周。第二个温暖期:两汉。第二个寒冷期:三国魏晋南北朝。第三个温暖期:唐朝。第三个寒冷期:五代十国两宋。第四个温暖期:明朝。第四个寒冷期:清朝。
    ③温暖期一般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此时国土面积广大。寒冷期则汉人政权实力大打折扣,边疆少数民族“兴盛”,来自外族的压力很大。
    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是游牧经济,完全靠草原来养活自己,当气候变冷时,草原生长很差,得不到充分的食物供给。在这时候,就会向南方的汉族政权发起进攻,以获得食物。而南方此时也变冷,粮食等物资也会大幅减产,从而综合国力有所下降。所以北方外族入侵频繁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一个气候变冷的大背景下,迫于生存压力造成的。所以,在气候寒冷时期,中原王朝将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⑤过去两千多年的气候冷暖变迁,与我国历史上一些朝代的兴衰更迭存在对应关系,大多数朝代的垮塌都是发生在气候变冷的低温区间。秦朝、三国、唐朝、宋朝(北宋和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的灭亡年代,都是处于过去2485年来平均温度以下或极其寒冷的时期。
    ⑥例如,历史文献研究表明,公元1~6世纪(贯穿我国东汉、三国、魏和晋朝),我国气候相对较冷。由于气候寒冷,晋朝时期的草场、牧地已延伸到黄河以南区域,农业用地也在往南退缩,整个中国西北部处于干冷气候中。其中公元348年至366年间达到了过去2485年间寒冷的顶点,年平均温度仅为1.62摄氏度。
    ⑦唐朝灭亡的公元907年,相对于其之前和之后的温暖期来说,也是一个低温期。公元1271年至1296年是一段寒冷时期,26年平均气温为1.82摄氏度,这一寒冷区域正对应着我国宋朝灭亡和元朝建立。公元1599年至1702年也是一段漫长的寒冷区域,这104年间的平均温度为1.77摄氏度,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
    ⑧“虽然在过去两千多年,我国大多数朝代的垮塌与低温区间的对应现象并非一种偶然的巧合,但我们不能就此断言,朝代的兴衰完全就是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历史进程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气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封建王朝自身政治上的腐败,加之低温导致的粮食歉收造成饥饿,最后可能引发农民起义和战争,导致朝代更迭。此外,在寒冷时期,草原牧场向南迁移也会导致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南迁。
    ⑨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始终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自然环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每次重大变化,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选自《小康》,有删改)
    材料二
    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分布来看,气候温暖湿润的汉唐时期,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以全国来说,就是北多南少。这是与当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南方的生产情况相符合的。北宋中期以来,气候转冷,北方人民因各种原因,以各种方式不断南迁,加以经济重心也逐渐转移到南方,到元朝以后,虽有战争对南方人口布局的不时摧残破坏,但再也没有出现北方人口多于南方的现象。显然,寒冷的气候,北方人口的几次大规模南迁,极大地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而南方经济力量的增强又继续和更加能够吸引更多人口的迁入,如此循环往复,相对温暖湿润的南方的经济发展自然是越来越高于北方,人口越来越多于北方。
    (节选自《气候变迁与中华文明》)
    9.下面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气候变迁与王朝更迭的关系。
    B.气候寒冷,给南北方都带来了生存的压力,中原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
    C.唐朝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权,就是因为当时的气候正处于温暖期。
    D.两则材料各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气候的变迁对中华文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10.在材料一横线处补上标题。
    1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气候变迁对王朝兴衰的影响。
    【答案】9.C
    10.王朝更替与古代气候冷暖有关。(意对即可)
    11.气候温暖有利于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扩大国土面积;气候寒冷,草原牧场向南迁移,北方外族入侵,中原王朝内忧外患;气候寒冷,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C.结合第⑧段“‘虽然在过去两千多年,我国大多数朝代的垮塌与低温区间的对应现象并非一种偶然的巧合,但我们不能就此断言,朝代的兴衰完全就是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历史进程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气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可知唐朝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权,并非仅仅因为当时的气候正处于温暖期。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
    第⑤至⑦段的中心句是第⑤段开头的“过去两千多年的气候冷暖变迁,与我国历史上一些朝代的兴衰更迭存在对应关系”,可据此概括为:王朝更替与古代气候冷暖有关。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结合材料一第③段“温暖期一般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此时国土面积广大”可概括为:气候温暖有利于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扩大国土面积;
    结合材料一第④段“当气候变冷时,草原生长很差,得不到充分的食物供给。在这时候,就会向南方的汉族政权发起进攻,以获得食物”“北方外族入侵频繁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一个气候变冷的大背景下,迫于生存压力造成的。所以,在气候寒冷时期,中原王朝将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可概括为:气候寒冷,草原牧场向南迁移,北方外族入侵,中原王朝内忧外患;
    结合材料二“寒冷的气候,北方人口的几次大规模南迁,极大地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可概括为:气候寒冷,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四)名著阅读(3分)
    12.补全对话。
    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竺可桢用数十年时间,查阅了《礼记》《诗经》《左传》《吕氏春秋》《史记》《齐民要术》等大量的古籍、历史文献,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探索历史气候演变规律的文章,将中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制成了一张清晰、简明的曲线图——竺可桢曲线。
    【答案】①选择性 ②《说文解字》 ③《周易》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及名著阅读识记。
    ①常见的名著阅读方法有圈点批注、泛读、选择性阅读、摘抄、评价法等,由“竺可桢用数十年时间,查阅了《礼记》《诗经》《左传》《吕氏春秋》《史记》《齐民要术》等大量的古籍、历史文献,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探索历史气候演变规律的文章”可知,竺可桢先生是通过查阅大量古籍来研究气候的,这意味着他不可能逐字逐句地阅读所有内容,而是有选择性地寻找和分析与气候相关的资料。因此,这里使用“选择性阅读方法”来描述他的研究方式是合适的。
    ②小文提到的“六书”是汉字构造方式的分类,它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要确定一个汉字属于哪一类,可以查阅古代的字典《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东汉学者许慎编撰的一部文字学著作,系统地分析了当时已知的小篆字形,并解释了字义和字音,是研究古汉语和汉字的重要资料。
    ③小乐所问的“乾”卦等八卦相关内容,则涉及中国古代的易学。易学的经典之作是《周易》(又称《易经》),它是一本占卜哲学书籍,详细阐述了六十四卦及其变化,其中八卦是其基本组成部分。《易经》中的“乾”是八卦之一,代表天,是所有卦象变化的起点。阅读《易经》不仅可以了解到“乾”卦,还能学习到其他各卦的含义和应用。
    三、作文(40分)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音乐人李宗盛拍了一部纪录片——《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在这部纪录片中,他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他的人生经历,直接影响到他的音乐创作。一生中的每一个脚印,带他来到了今天,成就了今天的他。
    是的,人生中的每一段经历,每做的一件事,不管好与坏,都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与发展,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以“每一步都算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要出现个人信息。
    【答案】略。小文:竺可桢先生用数十年的时间查阅大量的古籍,查找有关气候变化的历史文献,真是令人敬佩。
    小乐:是呀,这是①______阅读方法,他从大量古籍中探索出历史气候演变的规律,值得我们学习。
    小文:我们可以将这种方法运用在阅读《经典常谈》中,如要找出你的姓名“小乐”两个字分别属于“六书”的哪一种,可以去翻阅②______。
    小乐:我想要了解“乾”卦等八卦的相关内容,可以阅读哪本书呢? ③______

    相关试卷

    语文: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名著阅读交流,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用“/”给下面句子划出停顿,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