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部联盟中考生物三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部联盟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农谚中体现了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空气 水分B.温度 水分C.土壤 阳光D.空气 阳光
2.(1分)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A.气孔B.导管C.筛管D.叶脉
3.(1分)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杂草和玉米互利共生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D.青蛙的生活与昆虫有关,与温度、水分、空气等无关
4.(1分)关于茎的输导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茎内的导管具有输导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方向是由下向上
B.“树怕伤皮”,是因为筛管被破坏后不能运输营养物质
C.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来自于呼吸作用
D.茎输导的有机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5.(1分)在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
A.卵巢B.输卵管C.子宫D.胎盘
6.(1分)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吞噬细胞B.皮肤C.淋巴细胞D.淋巴结
7.(1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 )
A.育雏B.筑巢C.求偶D.交配
8.(1分)下列事例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蜜蜂跳舞B.望梅止渴C.谈虎色变D.鹦鹉学舌
9.(1分)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适当方法是( )
A.先喂食物,随即给铃声
B.先给铃声,随即喂食物
C.只给铃声而不随即喂食
D.只喂食物,不给铃声
10.(1分)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大多靠视觉,其次靠听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时间玩手机易造成近视,原因是晶状体凸度过小
B.为保护耳和听觉,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C.视觉的形成在视网膜,听觉的形成在耳蜗
D.由明亮处进入黑暗环境中,瞳孔会变小
11.(1分)白化病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基因引起的遗传病。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图谱如图所示(用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化病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3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都是Aa
C.7号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
D.9号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12.(1分)吸食或注射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关于吸毒危害和禁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且毒瘾会越来越大
B.吸毒会损害人体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
C.吸毒成瘾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人类遗传病
D.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严禁种植大麻、罂粟等能提取毒品的植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3分)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和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的镜头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 倍;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乙图中的[ ] ;
(3)丙图中观察到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二者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4)观察丙图时要滴加 染色,丙图中观察到染色最深近似球形的结构是 。
14.(3分)生物课上王红小组将鸡卵敲开后倒入培养皿中,对照教材中鸡卵的结构图,认识鸡卵的各部分结构(1)王红按要求将鸡卵钝部的卵壳膜剪破,看到里面有个小空腔 是为受精卵发育提供 的地方。
(2)她另外再取一个鸡卵,把它放在盛水的小烧杯里,把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在卵壳上有气泡的产生,这证明卵壳上有许多 ,其作用是 。
(3)鸡卵的卵细胞的细胞核存在于[⑤] 中。
(4)鸡卵中含营养物质最丰富的结构是[⑥] 。
15.(3分)图一是人体心脏解剖图,图二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一系列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M、N表示不同的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中(填序号)。
(2)由血液循环运输来的氧和养料,主要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 作用释放能量,以维持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3)血管N与血管M中的血液成分相比,尿素的含量会 (填“增多”或“减少”),血管N中流的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 血。
(4)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16.(3分)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辽宁省有海洋、森林、湿地、农田等多种生态系统。省内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有哺乳类81种,鸟类383种,两栖类16种,鱼类258种。
资料二: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
(1)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 多样性。
(2)资料二中玉米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 者。作为完整的农田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 。
(3)资料二中共有 条食物链。若蝗虫泛滥成灾,会导致该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无法恢复。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17.(3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加。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荫的公园里散步、晨跑,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学习活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学习一: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图甲所示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塑料袋内的气体通入烧杯 ,装置B中澄清的石灰水 。
探究学习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图乙所示的曲线。图丙表示叶内进行的生理活动。
(2)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图丙中 (填图中字母)所释放的能量,该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中的 。
(3)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丙中 (填图中字母)的效率,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植物细胞中的 。
18.(3分)“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小明受到启发,用爷爷菜地里的豌豆植株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
注:表格中“×”表示杂交。
(1)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遗传学上称之为 。
(2)根据组别 可推断 (填“高茎”或“矮茎”)是显性性状。
(3)已知高茎与矮茎由一对基因(D/d)控制,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断 ,B组子代高茎植株所占比例为 ,C组子代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是 。
(4)小明把高茎植株的幼苗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发现长成的植株株高明显矮于其他高茎植株,这说明环境的变化 (填“影响”或“不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部联盟中考生物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分)“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农谚中体现了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空气 水分B.温度 水分C.土壤 阳光D.空气 阳光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解答】解: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得雨而生也”,由于雨水充沛,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和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1分)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A.气孔B.导管C.筛管D.叶脉
【分析】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解:绿色植物叶片的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它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故选:A。
【点评】熟记气孔的结构和功能即可解答此题。
3.(1分)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杂草和玉米互利共生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D.青蛙的生活与昆虫有关,与温度、水分、空气等无关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改变环境。
【解答】解:A、“千里之堤,错误。
B、杂草和玉米属于竞争关系。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正确。
D、青蛙的生活与昆虫有关、水分,错误。
故选:C。
【点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理解。
4.(1分)关于茎的输导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茎内的导管具有输导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方向是由下向上
B.“树怕伤皮”,是因为筛管被破坏后不能运输营养物质
C.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来自于呼吸作用
D.茎输导的有机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组成筛管的细胞壁较薄,含有原生质体,细胞核消失,是活细胞。
【解答】解:A.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A正确;
B.“树怕伤皮”是因为树皮被破坏后,筛管被破坏,B正确;
C.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拉力,C错误;
D.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茎、叶、花、果实,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茎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对于本知识多结合茎的结构图与生活实例进行记忆。
5.(1分)在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
A.卵巢B.输卵管C.子宫D.胎盘
【分析】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解答】解:A.卵巢位于女性盆腔内,属女性性腺,A不符合题意。
B.输卵管为女性一对细长而弯曲的肌性管道,直径约5mm,包裹在子宫阔韧带上缘内、右卵巢,也是精子和卵细胞完成受精的场所。
C.子宫是女性内生殖器官之一,位于骨盆腔中央,前面略扁,是胎儿发育的场所。
D.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组织结合器官,依靠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胎盘还合成多种激素,以维持正常妊娠。
故选:C。
【点评】掌握人类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6.(1分)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吞噬细胞B.皮肤C.淋巴细胞D.淋巴结
【分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解答】解: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和作用,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特性。
7.(1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 )
A.育雏B.筑巢C.求偶D.交配
【分析】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
【解答】解: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产卵,而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占有空间、求偶、孵卵。“几处早莺争暖树,描写的是燕子的筑巢行为。
故选:B。
【点评】明确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六个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8.(1分)下列事例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蜜蜂跳舞B.望梅止渴C.谈虎色变D.鹦鹉学舌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蜘蛛织网。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望梅止渴、鹦鹉学舌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蜜蜂跳舞,不学就会的。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9.(1分)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适当方法是( )
A.先喂食物,随即给铃声
B.先给铃声,随即喂食物
C.只给铃声而不随即喂食
D.只喂食物,不给铃声
【分析】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解答】解: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只要一摇铃,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所以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适当方法是先给铃声。
故选:B。
【点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关系,较难理解,要注意理解。
10.(1分)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大多靠视觉,其次靠听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时间玩手机易造成近视,原因是晶状体凸度过小
B.为保护耳和听觉,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C.视觉的形成在视网膜,听觉的形成在耳蜗
D.由明亮处进入黑暗环境中,瞳孔会变小
【分析】(1)眼球的结构是: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2)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解:A、长时间玩手机易造成近视,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近视眼。
B、长时间使用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同时,如外耳道炎。所以,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C、视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C错误。
D、强光下瞳孔缩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所以,瞳孔会变大。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视觉、听觉形成过程以及眼和耳的保护措施。
11.(1分)白化病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基因引起的遗传病。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图谱如图所示(用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化病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3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都是Aa
C.7号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
D.9号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分析】(1)白化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表现为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解答】解:A、由题干遗传图解可知:第一代表现正常,说明正常肤色是显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BCD、该家族白化病的遗传图谱如图所示:
人的性别遗传如图:
由图可知,1和2;3、7是第二代肤色正常者,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2/7,可能携带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2.(1分)吸食或注射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关于吸毒危害和禁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且毒瘾会越来越大
B.吸毒会损害人体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
C.吸毒成瘾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人类遗传病
D.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严禁种植大麻、罂粟等能提取毒品的植物
【分析】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对社会造成危害,还可能感染艾滋病等疾病。
【解答】解:AB、毒品会损害人的免疫、内分泌等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AB正确;
C、毒瘾不是遗传病;
D、我国法律规定严禁种植能提取毒品的植物,否则就是违法。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吸毒的危害。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3分)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和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的镜头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 400 倍;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乙图中的[ b ] 物镜 ;
(3)丙图中观察到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二者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 (写出一点即可);
(4)观察丙图时要滴加 碘液 染色,丙图中观察到染色最深近似球形的结构是 细胞核 。
【分析】图甲中,①②为目镜、③④为物镜;图乙中,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1)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物镜的最大放大倍数×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10×40=400(倍)。因此甲图中的镜头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400倍。
(2)“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3)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和线粒体;人体细胞是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线粒体、细胞壁和液泡,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
(4)细胞核内具有染色体,很容易被碘液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故答案为:(1)400
(2)b物镜
(3)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
(4)碘液;细胞核。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4.(3分)生物课上王红小组将鸡卵敲开后倒入培养皿中,对照教材中鸡卵的结构图,认识鸡卵的各部分结构(1)王红按要求将鸡卵钝部的卵壳膜剪破,看到里面有个小空腔 气室 是为受精卵发育提供 氧气 的地方。
(2)她另外再取一个鸡卵,把它放在盛水的小烧杯里,把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在卵壳上有气泡的产生,这证明卵壳上有许多 气孔 ,其作用是 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
(3)鸡卵的卵细胞的细胞核存在于[⑤] 胚盘 中。
(4)鸡卵中含营养物质最丰富的结构是[⑥] 卵黄 。
【分析】图中的①卵壳、②卵壳膜、③气室、④卵白、⑤胚盘、⑥卵黄、⑦系带、⑧卵黄膜。
【解答】解:(1)鸟类的气室内充满空气,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看到里面有个小空腔。
(2)她另外再取一个鸡卵,把它放在盛水的小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这证明卵壳上有许多气孔。
(3)鸡卵的卵细胞的细胞核存在于⑤胚盘中,胚盘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4)鸡卵中含营养物质最丰富的结构是⑥卵黄,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1)气室;氧气
(2)气孔;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3)胚盘
(4)卵黄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鸟卵的结构。
15.(3分)图一是人体心脏解剖图,图二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一系列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M、N表示不同的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小肠 。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① 中(填序号)。
(2)由血液循环运输来的氧和养料,主要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 呼吸 作用释放能量,以维持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3)血管N与血管M中的血液成分相比,尿素的含量会 减少 (填“增多”或“减少”),血管N中流的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 静脉 血。
(4)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神经 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分析】据图分析,图一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图二M肾动脉,N肾静脉。
【解答】解:(1)淀粉进入消化道后,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被小肠吸收进入下腔静脉。
(2)组织细胞从血液中获得的氧气和有机物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以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3)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M血管中含有代谢废物的动脉血,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血管N内的血液不仅氧气减少、尿酸等代谢废物也会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4)人在激动的情况下,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血压升高,以应对紧张情况。
故答案为:(1)小肠;①
(2)呼吸
(3)减少;静脉
(4)神经。
【点评】此题以血液循环为主线,考查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呼吸、尿的形成的等生理过程。
16.(3分)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辽宁省有海洋、森林、湿地、农田等多种生态系统。省内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有哺乳类81种,鸟类383种,两栖类16种,鱼类258种。
资料二: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
(1)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 生物种类(物种) 多样性。
(2)资料二中玉米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 生产 者。作为完整的农田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 非生物部分 。
(3)资料二中共有 4 条食物链。若蝗虫泛滥成灾,会导致该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无法恢复。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自动(自我)调节 能力是有限的。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分析】(1)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4)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2)资料二中玉米是该农田生态系中的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作为完整的农田生态系统,蝗虫等动物是消费者,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温度。
(3)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该食物中形成的食物链有玉米→鼠→蛇,玉米→蝗虫→麻雀→蛇,资料二中共有4条食物链,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会导致该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总共是大约20千米的范围。
故答案为:
(1)生物种类(物种);
(2)生产;非生物部分;
(3)4;自动(自我)调节;
(4)生物圈。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7.(3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加。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荫的公园里散步、晨跑,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学习活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学习一: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图甲所示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塑料袋内的气体通入烧杯 变浑浊 ,装置B中澄清的石灰水 不变浑浊 。
探究学习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图乙所示的曲线。图丙表示叶内进行的生理活动。
(2)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图丙中 A (填图中字母)所释放的能量,该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中的 线粒体 。
(3)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丙中 C (填图中字母)的效率,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植物细胞中的 叶绿体 。
【分析】(1)图甲中:装置A和装置B形成以光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
(2)由图乙曲线可知,0~6点和18~24点,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6~18点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3)丙图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甲图装置A用的是黑色塑料袋,所以装置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透光,消耗二氧化碳,也进行呼吸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植物生长,该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3)为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既不能种得过稀也不能种得过密。因此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丙中C光合作用的效率。
故答案为:(1)变浑浊;不变浑浊
(2)A;线粒体
(3)C;叶绿体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8.(3分)“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小明受到启发,用爷爷菜地里的豌豆植株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
注:表格中“×”表示杂交。
(1)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遗传学上称之为 相对性状 。
(2)根据组别 C 可推断 高茎 (填“高茎”或“矮茎”)是显性性状。
(3)已知高茎与矮茎由一对基因(D/d)控制,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断 DD或Dd ,B组子代高茎植株所占比例为 50% ,C组子代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是 DD或Dd 。
(4)小明把高茎植株的幼苗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发现长成的植株株高明显矮于其他高茎植株,这说明环境的变化 影响 (填“影响”或“不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通常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解答】解:(1)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遗传学上称之为相对性状。
(2)根据组别C,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3)已知高茎与矮茎由一对基因(D/d)控制,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断,子代中都是高茎,基因型为DD。
B组高茎×矮茎杂交子代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遗传图为:
由图可以看出:子代高茎植株所占比例为50%,
C组遗传图为:
由图中可以看出:子代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4)小明把高茎植株的幼苗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发现会长成的植株株高明显矮于其他高茎植株,这说明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
(2)C;高茎;
(3)DD或Dd;50%;
(4)影响。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17 23:08:05;用户:徐梓怡;邮箱:18238166513;学号:55884020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性状及株数
A
高茎×矮茎
高茎91株
B
高茎×矮茎
高茎46株、矮茎46株
C
高茎×高茎
高茎67株、矮茎23株
名称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器官
包括的防线
举例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皮肤、黏膜等
第一、二道防线
唾液中的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胸腺、淋巴结、脾脏
第三道防线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性状及株数
A
高茎×矮茎
高茎91株
B
高茎×矮茎
高茎46株、矮茎46株
C
高茎×高茎
高茎67株、矮茎23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部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