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课时课件+分层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课时作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氯气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组1.氯气的性质
1.下列氯化物不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的是( )
A.CuCl2B.FeCl2
C.NaClD.FeCl3
2.(2024·山东青岛高一检测)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3.(2024·辽宁锦州高一检测)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持续通入氯气至过量,溶液颜色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Ⅰ溶液颜色变化,起作用的微粒是H+
B.过程Ⅱ溶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不再呈酸性
C.过程Ⅲ溶液变成浅黄绿色,证明溶液中含有Cl2
D.若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持续加入Na2O2粉末,颜色变化可能为紫色→蓝色→无色
题组2.氯水的成分
4.(2024·黑龙江哈尔滨高一模拟)某同学在一张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氯水,现象如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含有5种离子
B.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C.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D.该实验说明H+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5.(2024·山东菏泽高一模拟)现有盐酸、NaCl溶液、NaOH溶液和新制氯水,可用来区别它们的一种试剂是( )
A.AgNO3溶液B.紫色石蕊溶液
C.酚酞溶液D.饱和食盐水
6.(2024·辽宁大连高一检测)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
D.加入NaH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有HClO
题组3.漂白粉与漂白液
7.(2024·上海静安区高一检测)“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使用时为增强其消毒能力,可加入少量( )
A.食盐B.蔗糖C.白酒D.白醋
8.(2024·广西百色高一检测)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制备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是混合物
B.“反应”中Cl2是氧化剂,石灰乳是还原剂
C.漂白粉比HClO稳定,可露置在空气中长期保存
D.工业制备漂白粉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
9.(2024·广东深圳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烧瓶内充满氯气,底部有一层细沙(不参与反应),玻璃导管下口b处塞有一小块钠。从a口伸入一根细铁丝把钠块捅下去,再用滴管从管口滴下一滴水,恰好落在钠块上,立即剧烈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瓶中所有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中,烧瓶内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烧瓶内的压强减小
D.金属钠最终转化为NaOH、NaCl两种物质
10.(2024·广东梅州高一检测)某学习小组用数字化实验在光照条件下对新制饱和氯水进行检测,得到有关氯水的pH或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表示氯水的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B.图2曲线呈上升的趋势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C.装置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图1曲线的趋势类似
D.若向氯水中加入足量CaCO3固体,溶液pH减小
11.如图中a、b、c、d、e、f为含Cl元素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溶液的酸性比d强
B.b、c均能用于自来水消毒
C.f露置于空气中会转化成d
D.a的浓溶液与e反应每生成3个b,转移的电子为6个
12.(2024·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为了探究氯水中漂白性物质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注:CCl4为无色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溶,密度比水的大;Cl2易溶于CCl4。
(1)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新制氯水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的原因是 。
(2)Ⅰ中白色沉淀为AgCl,试剂a为 。
(3)对比实验Ⅱ、Ⅲ、Ⅳ,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4)中所得产物也具有漂白性,但漂白速率较慢。设计可以提高其漂白速率的实验方案: 。
C级学科素养拔高练
13.实验室中某同学不经意间将氯水滴在了石灰石上,产生了大量气泡。
为了探究氯水能否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一:向盛有饱和氯水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并充分振荡,观察到氯水的浅黄绿色褪去并同时产生气体。
实验二:取实验一后锥形瓶中清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该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
②该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该清液中滴加盐酸可产生大量气体。
实验三:该学生设想用下列装置收集实验二中产生的气体做进一步检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二中,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说明该清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清液中含有 ;清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是 (用化学式表示)。
(2)实验三中,洗气装置内的洗涤液一般用 溶液,用装置 收集,该装置中的液体是 。
(3)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写出了氯水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分层作业10 氯气的性质
1.B 解析 A项,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D项,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C项,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故B项符合题意。
2.D 解析 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且干燥的HCl气体也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无论HCl气体中是否含有氯气,都不会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发生颜色变化,故A、B错误;无论是否含有氯气,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均会产生沉淀,故C错误;HCl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色,当混有氯气时,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从而使试纸变蓝,故D正确。
3.B 解析 氯气与水反应产生HCl、HClO,HCl、HClO都是酸,电离产生H+,使溶液表现酸性,因而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浅红色,A正确;氯气与水反应产生HCl、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会将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物质,因此过程Ⅱ溶液变成无色,证明HClO具有漂白性,与溶液的酸性无关,B错误;无色溶液中继续通入氯气,氯气过量,溶液显浅黄绿色,C正确;Na2O2粉末与水反应产生NaOH、O2,NaOH是碱,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同时Na2O2粉末具有强氧化性,会将蓝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而最终溶液会再褪色,D正确。
4.D 解析 新制氯水中存在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含有4种离子,A错误;氯水中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而表现漂白性,Cl2无漂白性,B错误;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pH试纸内部不会显白色,C错误;依据图中现象:pH试纸内部显白色,外圈显红色,说明H+的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D正确。
5.B 解析 盐酸、NaCl溶液、氯水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A不符合;盐酸、NaCl溶液、NaOH溶液和新制氯水分别与石蕊混合的现象为:红色、紫色、蓝色、先变红后褪色,四种溶液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B符合;盐酸、NaCl溶液、新制氯水均遇酚酞为无色,不能鉴别,C不符合;四种溶液均与NaCl溶液不反应,现象都相同,不能鉴别,D不符合。
6.B 解析 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故A错误;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B正确;先加入盐酸酸化,引入氯离子,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无法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故C错误;氯水中含氢离子,加入NaH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盐酸,次氯酸酸性弱于碳酸,与碳酸氢钠不反应,故D错误。
7.D 解析 食盐与NaClO不能反应,因此二者混合使用时不能增强其消毒能力,A不符合题意;蔗糖与NaClO不能反应,因此二者混合使用时不能增强其消毒能力,B不符合题意;白酒主要成分是乙醇,具有还原性,与NaClO发生氧化还原,因此二者混合使用时不能增强其消毒能力,C不符合题意;白醋中含有醋酸,其酸性比HClO强,向NaClO中加入白醋,反应产生HClO和NaCl,使溶液的消毒能力增强,D符合题意。
8.A 解析 石灰乳中通氯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经过蒸发过滤得到以次氯酸钙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漂白粉中含有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等,为混合物,A正确;石灰乳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氯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B错误;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遇到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强酸制弱酸可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导致漂白粉变质,C错误;工业制备漂白粉过程加入的是石灰乳,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拆,D错误。
9.B 解析 烧瓶中HCl和NaOH的反应无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钠与水反应有氢气生成,且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使氢气、钠分别与氯气反应生成HCl气体、NaCl固体,白烟为NaCl固体,而HCl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白雾,B正确;长玻璃导管可以平衡烧瓶内外压强,故烧瓶内的压强始终不变,C错误;体系中有氯气与NaOH的反应,所以金属钠可能转化为NaClO,D错误。
10.B 解析 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光照时发生反应2HClO2HCl+O2↑,所以光照过程中氯水逐渐变为HCl溶液,溶液的pH减小,电导率增大,所以图1为氯水pH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2为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根据分析可知图1为氯水pH随时间的变化趋势,A错误;图2为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光照过程中氯水逐渐变为HCl溶液,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增大,B正确;光照时发生反应2HClO2HCl+O2↑,随时间推移,溶液中氧气含量逐渐增大,直到饱和,装置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图1曲线的趋势不类似,C错误;向氯水中加入CaCO3固体,会与HCl反应,导致溶液pH增大,D错误。
11.D 解析 a、b、c、d、e、f为含Cl元素的物质,由图可知,a为HCl,b为Cl2,c为ClO2,d为HClO,e为氯酸盐,f为次氯酸盐,HCl是强酸、HClO是弱酸,则盐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故A正确;Cl2能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和ClO2均有强氧化性,所以Cl2、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故B正确;HClO是弱酸,其酸性弱于碳酸,次氯酸盐能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HClO,反应为ClO-+CO2+H2OHClO+HCO3-,故C正确;浓盐酸和氯酸盐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2,离子方程式为ClO3-+5Cl-+6H+3Cl2↑+3H2O,ClO3-中Cl的化合价降低5,即反应中转移5e-,所以浓盐酸和氯酸盐反应生成3个Cl2时,转移的电子为5个,故D错误。
12.答案 (1)2HClOO2↑+2HCl
(2)硝酸银溶液
(3)新制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为次氯酸
(4)Cl2+2OH-Cl-+ClO-+H2O
(5)向所得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 (1)新制氯水中氯气和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光照一段时间后,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2)Ⅰ中白色沉淀为AgCl,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试剂a为硝酸银溶液。(3)实验Ⅱ中光照一段时间,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红色纸条未褪色,说明盐酸没有漂白性;实验Ⅲ中为使用四氯化碳萃取Cl2后的溶液,红色纸条褪色,说明次氯酸能使红色纸条褪色;实验Ⅳ中为含有Cl2的四氯化碳层溶液,不能使红色纸条褪色,说明氯气不能使红色纸条褪色;对比实验Ⅱ、Ⅲ、Ⅳ,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新制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为次氯酸。(4)氯气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水,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5)(4)所得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钠,但漂白速率较慢,可以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次氯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可以提高漂白效率,故提高其漂白速率的实验方案为向所得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合理即可)。
13.答案 (1)HClO Ca2+ Cl2
(2)饱和NaCl B 饱和NaCl溶液
(3)CaCO3+2Cl2+H2O2HClO+CaCl2+CO2↑
解析 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与CaCO3发生反应:2HCl+CaCO3CaCl2+CO2↑+H2O,滴加盐酸产生Cl2发生反应:HCl+HClOCl2↑+H2O。实验三中为了减少Cl2的溶解,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杂质气体,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气体,应将导管口插入试管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组物质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氯离子的检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有关过氧化钠的论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